序
马弦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蒲柏诗歌研究》即将出版,作为她的导师,我甚感欣慰。她请我为她的这本专著写序,我欣然答应了,并不是因为我是她的导师的缘故,而是因为这本专著的确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是值得推荐的。
亚历山大·蒲柏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生在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因此蒲柏直到10岁以后才进入泰福德学校(Twyford School)读书,后来他又进入伦敦的两所天主教学校里学习。蒲柏12岁时患上结核性脊柱炎疾病,给他造成背驼腿跛的身体残疾。由于身患多种疾病,阻碍了他的健康发育,因此身材矮小,身高仅有1.37米。但是,他仍然凭借自己的坚强和毅力,除了英文之外,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阅读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如古罗马讽刺诗人贺拉斯(Horace)、朱维诺尔(Juvenal)的诗歌,荷马和维吉尔的史诗,以及杰弗里·乔叟、莎士比亚、约翰·屈莱顿等人的作品。蒲柏自幼喜爱文学,尽管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通过自己的阅读,为未来成为伟大的诗人奠定了基础。
蒲柏很早开始创作诗歌,1711年23岁时出版第一部重要诗体作品《论批评》,第二年创作长篇讽刺诗《夺发记》,从而一举成名。蒲柏还创作有《群愚史记》《温沙森林》《人论》《道德论》等著作,不仅确立了自己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永久地位,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就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蒲柏的诗歌创作是英国文学中最复杂的文学现象之一,自18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国外学界的关注。但是,同英国其他重要诗人相比,我国学界对蒲柏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尤其鲜有学者对蒲柏的诗歌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近十年来,不仅没有研究蒲柏的学术专著出版,即使有关蒲柏诗歌的研究论文也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然而,令人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杭州师范大学的马弦教授在蒲柏诗歌研究领域默默地耕耘,其专著《蒲柏诗歌研究》在经过多年打磨之后,即将问世。这部学术著作的出版是马弦对蒲柏诗歌研究的重要贡献,将打破长期以来我国蒲柏诗歌研究的寂静,为蒲柏诗歌研究注入新的热情与动力,引领蒲柏诗歌研究深入发展。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国学界的一件大喜事,值得祝贺。
在研究英国文学的年轻学者中间,马弦是佼佼者。她先是研究英国小说家哈代,发表过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后来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放弃小说转而研究英国诗歌。蒲柏的诗歌富有哲理,思想上同宗教相连,多种文本交互使用,引用典故繁多,艺术独具特点,研究难度很大,因此选择蒲柏的诗歌作为研究的对象不仅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还需要学术勇气。马弦不仅是一个学术境界高、功底扎实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个学风严谨、肯于钻研和敢于迎难而上的研究者。自2005年以来,她努力从图书馆收集到了有关蒲柏研究的大量珍贵资料,细心地阅读蒲柏的诗歌文本,对研究中出现的学术问题仔细地加以考证,深入地思考,潜心于蒲柏的诗歌研究,终于完成了《蒲柏诗歌研究》的初稿。此后,她又利用在剑桥大学访学的机会,大量查证文献资料,访问蒲柏研究专家,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得到剑桥大学同行的高度赞赏。她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积累,对《蒲柏诗歌研究》一书反复进行修改、充实,质量再次得到提升,于2011年经过学界专家评审,她的这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这是学界对她长期研究蒲柏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她研究蒲柏所付出努力的最好报偿。
马弦的这部著作很快就要出版了。她这部著作由五章构成,主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切入,系统讨论了《温沙森林》《论批评》《夺发记》《人论》《道德论》以及《群愚史记》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书中重点讨论的几部长诗,都是蒲柏诗歌创作的精华,其中有的长达一千多行,此前国内的研究虽偶尔提及,但大多只是一些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论,缺少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例如,国内“英国文学史”谈到蒲柏的《论批评》时往往把重点放在他提倡的模仿自然的主要原则上,遵从“优美趣味”规律,以避免丑陋、畸形之物的干扰。但马弦的研究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在对《论批评》艺术模仿自然的思想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渗透在《论批评》里的伦理道德问题,这是对此前关于《论批评》研究的超越和发展。再如,国内英国文学史对《温莎森林》的评价,往往倾向于认为这首长诗的特色主要在于对田园景色的描写,而马弦在分析、讨论这首长诗时,却从生态伦理批评的视角理解这首长诗,发掘诗中蕴涵的和谐、秩序与社会价值。在讨论《夺发记》时,马弦对文本进行细读,结合对诗歌艺术的分析,重点考察蒲柏诗歌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认为蒲柏对“引喻”的巧妙运用,不但使作品在语言表达上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加大了讽刺的力度,而且有效地深化了作品主题的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强化了对道德的联想。显然,马弦的研究让我们看到,蒲柏的诗歌已经超越了诗人的时代局限和诗歌本身的表层意义,在中国当前这个特殊的文化语境中彰显出新的活力,让我们发现了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重要的道德启示。马弦这部著作有不少闪光之处,我没有必要在这里一一细加评说,读者自己可以通过阅读去发现其中的众多优点。
马弦精心写作的这部著作,视角独特、理解深刻、分析精辟、观点新颖、多有创见,值得高度肯定。但是,这并不是说她这部著作已经十全十美,也许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这需要研究蒲柏的同仁参与讨论和争论,需要大家共同作出努力,通过更多的学术讨论完善对蒲柏的诗歌研究。我相信马弦不会就此止步,而会再接再厉,继续作出努力,在现有基础上把对蒲柏的研究提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期待着马弦继续向学界奉献她研究蒲柏诗歌的新成果。
聂珍钊
2012年春于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