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中西文化差异·民族定向

女儿在英国上学这几年 作者:刘建国 著


3 中西文化差异·民族定向

无论我们加入了哪国国籍,我们的民族没有变,也不可能变,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不会变,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是Chinese。不承认自己的民族和不承认自己的父母同样有罪。

国和中国的价值观念及文化传统极为不同。到了英国后我常感叹英国人对于中国知之甚少。而中国人对英国的了解也几乎是永远地停留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里,回国出差时常有人问我伦敦是不是雾很大,实际情况实在是大相径庭。伦敦经过上个世纪中叶后的治理不再有雾霾,蓝天白云使这个包容着世界文化的大都市魅力无穷。

随着佳佳对英国的生活和学校的全面适应,她开始学习、吸取、接受这异国他乡的文化。她的小脑筋开始和她记忆中的中国进行对比,她觉得她是这个国度平等的一员,但又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里,两种文化、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矛盾和碰撞使她开始产生困惑。

协调好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

几乎每个孩子幼时都有惊人的学习语言的能力,我非常喜欢观察孩子怎样在自然的环境里学语言。出于本能,对于学语言,孩子要比大人耐心得多、顽强得多,他们会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重复最简单的话,他们有非凡的记忆力,加之口形的可塑性,可以把第二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好。偶尔看到国内有些报纸报道某某孩子到了国外如何迅速地学会了英文,吹得像是神童,其实这实在是一般现象。尽管不同的孩子学语言有快慢差别,但比起成年人,只要有语言环境,孩子们都是学语言的天才。有些和我一样的中国留学生把孩子接到英国后首先担心的是英语,于是忙不迭地在家里教孩子英语。其实是歪嘴和尚念经,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的英语虽然暂时比孩子好,但毕竟是在非英语环境下成年后学成的,虽然能应付自如,但永远甩不掉不纯正的口音。孩子一旦到了英国,就应该把学英语的事交给学校,家长没有必要在家里画蛇添足。孩子一般最相信父母,特别是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的孩子,对于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语言本来就持怀疑态度,这时如果父母拔苗助长,用自己那半瓶子醋的英语给孩子在家开小灶,只会给孩子造成困惑,甚至会导致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语音习惯。

出于这点明智和自知之明,我只认真教过佳佳一个英文单词,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上学第一天必用之词:toilet。半年以后,佳佳的toilet自然比我说得纯正多了。其实中国孩子到了英国真正的问题不是英语而是汉语。如果一个从中国来的孩子学了英语却丢了汉语,岂不可惜?!佳佳一到英国,我们就有一个不成文的家规:在家说普通话。佳佳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从学校回家,妈妈就给她上中文课。

取决于家教,有的在海外生活的中国孩子竟然也会以讲中国话为耻。尽管会讲流利的英语自然可以在国人面前炫耀,但在英国实属理所当然,并无特别之处。说到这里,插两句闲话。无论在英国或是回中国,偶尔听说某人出国几年,回来后竟讲不惯汉语了,我实在是惊奇得很,再一听此人的英语,也同样难以听懂。如此也就难怪了,此类人属语言能力特差那种。好在我的女儿始终以自己能讲流利的普通话为荣。我们三口人回国探亲时,全家人都为佳佳纯正流利的普通话感到吃惊。我的两个弟弟特别喜欢这个小侄女,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逗她,所以商定如果佳佳中文讲不好就要为难她。而佳佳讲中文时非常仔细也非常努力,绝对不夹带一个英文词,她的两个叔叔都不得不点头称赞道:“这小姑娘是行。”

直到现在,虽然英语已经变成了佳佳的第一语言,但佳佳在家总是很习惯地和我们讲普通话。而且在见到别的中国人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她总是先讲汉语,如果对方习惯讲英语她再改讲英语。对于明明英语不如汉语,却不肯和她讲汉语的人,孩子难免有一种由衷的失望。在这方面,不知我是否对孩子有偏激的影响。回首往事,我仍庆幸女儿始终保持了极强的汉语听说能力。我注意到有些朋友的孩子往往是在青春期最需要和父母交流得到长辈的引导时却和父母中断了交流。其原因是孩子的英语水平大大超过父母,而父母的汉语水平大大超过孩子,于是双方无法实现在同一水平的沟通。

当然,在国外缺乏中文语言环境,孩子学中文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中国字难写难认,初学时的学习台阶很陡,孩子一旦适应了英文这种拼读语言,很容易对学中文丧失兴趣。佳佳也不例外,虽然英语进展神速,但学中文却步履艰难。对于她来说,中文最难的是同音不同字,再就是字和词的区别。英文是以字母组词,而中文则多一个层次,笔画组字,字再组词,而字又可以是词,所以中文的词汇特别丰富,而且特别容易繁衍,表达能力极强。我和太太颇费了些琢磨才悟出这个道理,教佳佳中文要强调词汇,这样同音不同字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所以组词造句是很重要的练习。然而,佳佳的一些造句虽略显“天才”之一斑,却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仅举两例,以示孩子学中文之艰难。

难看——妈妈长得不难看。

挣扎——我觉得挣扎这个词很好造句。

国内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见了我女儿的杰作,一定会气得背过气去。不过她中文字还是写得挺工整漂亮的。

民族意识培养不可少

英国的许多中小学校都要求外国来的孩子取一个英国名字,主要是为了让英国教师们叫起来方便,当然这是自愿的并不强求。而佳佳自尊心很强,绝对不能容忍别人改她的中文名字,因为这名字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共同给她取的。当然,这也有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和太太都比较保守,对那些到了英国后不久就立刻入乡随俗全家都取了英国名字,大卫、凯瑟琳什么的相互称谓的新潮派颇有微词。其实叫什么名字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海外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的民族定向问题却是一件大事。

转眼佳佳来英国快两年了,已是说得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在夏初的一个周末,我们照例长途跋涉去自由市场买菜。佳佳习惯地拉着我的手边走边聊。孩子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们父女之间一场重要的谈话。

“爸爸,我们在这里是外国人,而我们所说的外国人却不是外国人,对吧?”

“对的,这里是英国,所以英国人是本国人,而我们和其他国家来的人,像阿拉瓦热叔叔,都是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而阿拉瓦热叔叔是巴西人。”

“可是我们学校有的小孩儿长得一点都不像英国人,但他们却说他们是英国人。”

“这是可能的。说是哪国人,是指国籍并不是指民族和种族。”我尽量以最简单的语言向女儿解释这个对于她来说并不简单的问题,“比方说这里有黑人,有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们并不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英格兰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或者他们的祖辈来到这里工作定居,后来他们加入了英国籍,于是就变成了英国的公民,或者说英国人。”

“那比方说黑人,他加入英国籍以后他就不是黑人了?”小姑娘有点被绕糊涂了。

“他当然仍然是黑人,但他是一个英国籍的黑人。一个人的国籍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人的种族和民族是不可能改变的。一个国家可以有许多民族和种族,像我们中国除了汉族,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一个民族或种族也可以在许多国家。比方说我们中国人,Chinese,就遍布全世界。但是有一点,孩子你千万要记住,你是中国人,Chinese。”我越发意识到这次谈话的重要性。

“我就是这样想的。可是我们学校有几个印巴小孩儿,就说他们是英国人却不肯承认自己是印巴人。”

“是的,这些孩子也许把他们的国籍看得比他们的民族高一等。但这可要不得,这会使他们失去自尊,使他们在这个接纳他们的国家里自觉低人一等。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陷入自我矛盾中。”我越讲越复杂,但是女儿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要在这里住多久?丽丽说她奶奶让她别回去要留在这里当英国人。”丽丽是佳佳学校一个比她大的中国女孩。

“我不知道咱们要在这里待多久,至少要等爸爸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工作几年。无论到哪儿,爸爸所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你受到最好的教育。也许因此我们要在这里待很久,因为这里的学校跟国内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极不一样,你回去会不适应。”

“那我们不也要变成英国人了?”佳佳不情愿地说。

“有这个可能。如果我们加入了英国籍,我们就成了英国人。但是,无论我们加入了哪国国籍,我们的民族没有变,也不可能变,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不会变,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是Chinese。不承认自己的民族和不承认自己的父母同样有罪。中华民族是地球上最大的,唯一有着五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和文化的民族,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而自食其力地生存。你要以是中国人而自豪和自信。”我这些道理可能讲得太大,但从女儿严肃的小脸上,我可以看出她听进去很多很多。

“那你说中国是好还是坏?这里的人净说中国的坏话。”女儿又发问了。

“那你说呢?”对于女儿提出的复杂问题我经常是先以问代答。

“我觉得中国挺好的。在国内有六一儿童节,还可以戴红领巾。这里连六一儿童节都没有。但这里上学很好玩的,老师不凶。反正我不喜欢人家说中国不好。”佳佳有她一系列小孩儿的判断标准。

“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我们都不能简单地说她好或者不好。这个问题很复杂,你要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就能够自己做出判断了。”我边想边说,“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一个民族,如果弱了,就容易缺乏自信。而这往往表现在要么盲目地崇洋媚外,奴颜婢膝,要么一律排外,极端民族主义。英国人总喜欢指手画脚地说别人,的确,英国比中国发达、生活水平高,但这不等于他们什么都好、从没干过坏事,比如一百多年前,他们向中国贩毒、卖鸦片,还发动了鸦片战争。”

“爸爸,什么是鸦片?”

“就是和Heroin(海洛因)一样的东西。”

“就是老师说的Drug(毒品)?”

“对。中国那时是清朝政府执政,很腐败,很落后,打不过英国,结果明明是英国人没道德不讲道理,可中国人还得向他们赔款道歉,最后被迫把香港割让给了人家。那是我们的国耻,但也并不是英国人的荣耀,按照现在的国际法,他们是标准的国际毒贩。”

“我想起来了!妈妈好像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就是林则徐虎门烧鸦片!”

太太从佳佳很小的时候就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幼儿书,每天晚上睡前给小丫头讲故事。佳佳非常爱听故事,喜欢的故事要连着听几遍,直到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然后她又去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佳佳三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坐在她的小椅子上拿着一本书一本正经地在那里“念”故事。我弟弟下班回来坐在沙发上有意无意地从小侄女身后看着她“念”的书,突然大叫起来:“了不得,佳佳认字了!”我太太闻声而来,诧异地说:“不可能吧,我还没教过她呢。”

“绝对没错,我看她一页一页读过去,每页一字不差,而且翻页的地方都一点没错。”我弟弟很肯定。

太太看看佳佳手中的书,是她最喜欢的《白雪公主》,顿时明白了,就笑着说:“那是她背下来的。”

“连翻页的地方也背过?这个小丫头,真神了!”身材高大的五叔高兴地把小侄女高高举起。而佳佳学着我们家特有的语言奶声奶气地说:“五叔中计了!”

我们是中国人

暑假,佳佳和比她小几岁的胖墩弟弟丹迪,每天要一起去帕克沃克学校的暑期活动中心,我们两家的大人轮流接送。英国在小学放假期间,每个区都有几个这样的活动中心轮流在不同的小学开办,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们的父母假期工作,算是一种公民福利。

佳佳第一天去帕克沃克学校,就不太喜欢那里。她告诉我们帕克沃克学校的校风不好,本校的孩子欺负外校的孩子,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此后,佳佳每次从活动中心回来都有些故事带回来。

有一天,佳佳告诉我们,她在帕克沃克学校遇见两个中国女孩,一个叫徐薇,一个叫于春。这两个孩子大概因为是本校的,所以有点居高临下。佳佳在留英学生学者春节晚会上见过这两个女孩,知道她们是中国人,是和她差不多同一时期来英国的,于是主动上前用普通话打招呼。可是这两个女孩很不情愿和她讲中国话,左顾右盼,爱理不理的,好像生怕别人以为她们不会讲英语似的。话不投机,佳佳就到一边看书去了。这时佳佳听见徐薇和于春在用英语窃窃私语地议论她。

“你看她会讲英语吗?”于春问徐薇。

“看她那傻样,肯定不会,要不怎么只和咱们讲中文。”徐薇答。

“我最不喜欢讲中文了,一点都不好听。”于春说。

“就是,我都已经不习惯讲了。爸爸妈妈讲,我都难为情,一听就是中国人。”徐薇赞同。

佳佳不动声色地默默听着,好像真的听不懂英语。

“咱们试试她的英语,怎么样?”徐薇提议。

“怎么试?”于春问。

“咱们和她一起念书。”

于是两个女孩走到佳佳面前,徐薇颇为傲慢地用英语问:“Can you speak English?”于春赶忙翻译:“就是你会讲英语吗?”

“I think so.(我想是的。)”佳佳实在不太想搭理她们。

听着佳佳如此回答,两个女孩以为佳佳的英语非常有限,颇受鼓舞,于是立刻建议一起读书。佳佳欣然同意,爽快地用英语说:“你们先读给我听听好吗?”徐薇和于春都急于表现,找了一个简单的读本,不无得意地读起来。徐薇读得还可以,而于春读得磕磕巴巴实在难以恭维。读完之后,两个女孩挑战似的说:“该你啦。”

佳佳拿起一本难得多的书,有声有色地读起来。两个女孩默默地听着,先前那股傲气,一点点地泄了。读完之后,佳佳话外有音地问:“都听懂了吗?”徐薇和于春的态度顿时变了,觉得佳佳可以算作她们的同类,表示愿意和她一起玩。佳佳心里明白,她和这两位虽然同是中国人但并非同类,特别是接着发生的事使她更确信了这一点。

这时有个大点儿的英国白女孩凑过来,漫不经心地问道:“你们都是中国人吧?”

佳佳本能地点点头,友好地回答:“是啊,我们都是中国人。”

可是没想到徐薇和于春竟像躲避瘟疫似的急忙摆手摇头,矢口否认:“不!不!我们才不是中国人呢!”

“那你们是哪国人呢?”那个白人女孩显然不相信。

“我们是日本人,日本人。”徐薇和于春心虚地编着瞎话,令佳佳都为她们感到无地自容。

“那你们的朋友为什么说你们是中国人呢?”那白人女孩指指佳佳更不相信了。

“她才不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和她刚认识,她才不知道我们是哪儿的人呢。我们是一半日本人,一半中国人。”徐薇和于春破绽百出地辩解着,显然说谎话比说实话需要更多的“聪明才智”。然而,骗人并不那么容易,那白人女孩鄙夷地看看这一对冒牌的中日混血儿,笑了笑,走开了。

佳佳讲完故事后做结论说:“这样的人,就算她学习再好,我也不会瞧得起。我永远不会和这种人交朋友。”

佳佳的故事带给我的震动很大。同是中国孩子,为什么有的刚刚学会点儿英语就恨不得把祖宗忘了呢?人都说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是一张白纸。而最先往这张白纸上涂抹的不是别人,正是孩子的父母啊!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用更符合现代的说法是:子女不教,父母之过。

我沉思了一会儿,对佳佳讲:“中国自古不乏民族英雄,但自古也没少出过汉奸。你的老爷爷并不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而是被汉奸杀害的。我们自然为徐薇和于春这种行为感到可耻,感到丢中国人的脸。但她们毕竟是孩子,她们的行为和家教有关,并不能完全怨她们。西方在许多方面是比中国好,物质生活水平高,科学技术比中国先进,我们所以才到这里跟人家学习。但我们中国并不是什么都不如西方,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国家落后就把自己的民族看低一等。这是最可怕的。这里的关键还是上次爸爸给你讲的民族定向问题。如果否认自己的民族就自然要否定自己。那人还有什么自信?没有自信又何来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能成器的。中国又不总是不如他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又不是没有昌盛过,汉唐时期,中国也算是超级大国了吧。日本人不就是那个时候来中国学的中国字吗?”

“还没学全。”佳佳笑着插话。

“是呀。每个民族都有优点,比方说日本人的优点就是肯向别人学,但日本人并没有因为学习西方而否定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我们绝不能只看别人的优点就把自己全盘否定,这种谦虚可要不得,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找原因,为什么落后,然后努力赶上去。当然,人穷志短,这有时也实在难免。在当前情况下,我并不反对崇洋,因为西方是比我们先进强大。闭着眼睛不肯承认人家的优势,闭关自守,那我们就只能永远落后。但绝对不能因此而媚外,妄自菲薄。”

“爸爸,什么是妄自菲薄?”正当我讲得天花乱坠,女儿打断了我。

“妄自菲薄就是自己贬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我想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对西方可能挺崇拜,不加分析鉴别一味地说人家好,说我们不行,流露于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可能本是言者无意,但孩子却是闻者有心。孩子没有生活阅历,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弄不懂大人说某些话时的特定背景,而是简单地接受字面意义,因此家长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注意正面引导。像爸爸不就总是在你面前装得像好人一样吗?”

“就是的,哄我们小孩儿呗。”

“哼,别说小孩儿,连我还不是一样哄?”太太插嘴了。

“嘿,你以为你比我们女儿还难哄?未免太骄傲了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