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序 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

烟花易冷,你依然如来时孤独 作者:萧红 等 著


代序 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

1911年的端午节,一个女婴在呼兰河畔一户乡绅家庭呱呱坠地,按照谱牒取名张迺莹。带着这个美丽的名字,这个女孩开始了坎坷而传奇的一生,她向往自由,却遭受重重禁锢;她渴望真爱,却尝尽心酸冷漠,她就是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萧红。

萧红七岁丧母,她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冷漠与祖父的宠爱中度过的。萧红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从童年的疏离到少年时代的针锋相对,她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萧红本就极具反抗精神,当革命的大潮席卷而来时,她受到新思想的启蒙,坚决反对家里的包办婚姻,努力挣脱封建枷锁的桎梏。

1930年19岁的萧红与同样反对包办婚姻的表哥陆哲舜背着家人一同前往北平读书,被家人知道后,断了两人的经济供给。陆哲舜抵不住压力回到东北老家,倔强的萧红坚决不想向父亲低头,她做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决定,找到了家里曾经为她指定的未婚夫汪恩甲。汪恩甲声称不计较萧红逃婚的过去,自己仍旧爱着她,萧红为了让汪恩甲支持自己继续在北平完成学业,开始与汪恩甲同居。

当汪恩甲花光身上所有的钱时,两个人再次陷入了经济危机,命运好似在故意捉弄萧红一般,萧红又回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东兴顺旅馆,萧红因拖欠旅馆巨额房费被软禁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储藏室里,老板时常催债还恐吓要将她卖到妓院抵债。当时的萧红正身怀六甲,而她的未婚夫汪恩甲早已不知去向。走投无路的萧红给当时《国际协报》的编辑裴馨园写信求助,裴馨园派去探望萧红的人就是当时笔名为“三郎”的萧军。

萧红望着眼前这位她喜欢的作家“三郎”,个子不高,体格却很强壮结实,眉宇间透着英气。此时的萧红是一位穷困落魄的女子,身体浮肿临近生产,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但萧军依然看出眼前的女子充满了灵气。

虽然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却仿若相识已久,一直畅谈到深夜,两颗孤独的心灵燃起了炽热的火焰。

在他们见面的第二晚,萧红与萧军便在没有任何见证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结合了。两次见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仅仅停留在是否要进一步发展的层面,而萧红与萧军却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地走到了一起。

两个人在一起,仅有干柴烈火般的激情是不够的,没有面包做基础的爱情变得尤为艰难。萧军在《国际协报》做编辑,每个月有固定收入,一个人吃穿用度还不用发愁,现在多了一个怀孕的萧红,就变得拮据起来。无力偿还房费的萧红仍然被囚禁在小旅馆里,尽管萧军已经四处筹钱,但仍是杯水车薪,距离偿还房费还有很大的差距。1932年的仲夏,哈尔滨出现罕见洪灾,整个哈尔滨变成了一片汪洋,旅馆老板也收拾行李带着家眷逃离了哈尔滨。这场天灾为萧红提供了逃跑的机会,萧红在萧军的帮助下终于重获自由。

没过多久,萧红在医院顺利产下一个女婴,任凭奶水打湿衣襟,任凭孩子无助的哭叫,萧红都没有看一眼这个婴儿,她做了一个铁石心肠的决定——抛弃了这个孩子。

生产过后的萧红和萧军住进了一个叫作欧罗巴的小旅店。入冬以后,哈尔滨的冬天寒冷入骨,萧红和萧军住的房间没有供暖,连一床像样的被褥也没有,晚上,两人就靠着体温互相取暖。萧军通常是深夜才带回一块干硬的大列巴,两人小心翼翼地分着吃,吃了几口就都说饱了,可肚子却咕噜咕噜地叫。在饥寒交迫中,萧军从未想过抛弃体弱的萧红,无论怎样困难,萧红依偎在萧军的臂弯,就觉得心安。两人只要稍有些钱,便会下馆子解解馋。二萧的性格都豪爽而洒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也恰如两人的结合,来不及考虑太多。

1932年11月萧军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两人搬进了哈尔滨商市街的一个半地下室侧房。虽然不再每个月为房租发愁,但生活依然在贫困中挣扎。萧红出身地主家庭,从未做过家务,在这里,萧红学会了生火、做饭、缝缝补补,俨然一个小主妇。生火对于萧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她总是生不好,还有一次因煤烟中毒晕了过去,房东请来了医生才抢救过来。即便如此,为了让萧军回家后能感到温暖,吃上热饭,萧红还是凭着不服输的倔劲学会了生火。

春天来了,融化的松花江水开始奔腾流淌,在哈尔滨的大街上经常出现两人潇洒的身影,萧军脖子上系着黑色领结,手里拿着三角琴,萧红穿着花格子衬衫,黑裙子。两人琴瑟和鸣,一路走一路唱,像不知疲惫的流浪歌者,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在艰难的岁月中,苦中作乐,恣意歌唱。

当时二萧的作品大多为揭露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的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引起了伪满当局的注意,两人逃离哈尔滨后,先后前往青岛、上海等地。在上海,萧红和萧军遇到了他们人生的导师——鲁迅。也是在写给鲁迅的信中,萧军第一次使用笔名“萧军”,萧红夫唱妇随起名“萧红”,两人的笔名合在一起有“小小红军”的意思。或许这世间最浪漫的表白就是连名字也要跟着你的节拍。

在鲁迅的帮助和指导下,二萧开始在上海文坛站稳脚跟。在上海期间,萧红的创作开始走向成熟,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人生上都有了许多新的见解。

萧军的大男子主义非常浓烈,他希望自己的爱人是依附自己、崇拜自己的,他不能接受一个倔强、有主见、才华又在自己之上的伴侣。萧红是一位才女,本身又充满反抗精神,她怎么会甘心成为别人的附属品!因此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脆弱,萧军开始变得愈加暴躁,有时还在众人面前训斥萧红,这样的萧军伤透了她的心。两人在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中始终不离不弃,却在各自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终于不再为忍饥挨饿而发愁的时候,感情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两人决定分开一年的时间,给彼此空间冷静一下。萧军前往青岛,萧红去了日本。萧红仍旧深爱萧军,在日本期间十分牵挂萧军的起居饮食,经常鸿雁托书传递她对萧军的思念。信中对自己的近况事无巨细与萧军分享,叮嘱萧军注意身体时,仿佛一位牵挂远方弟弟的长姐,发起脾气来又如在父兄面前撒娇的小女孩。

1937年1月,萧红结束在日本的旅居生活提前回国,萧军也回到了上海,然而两人并未因为久别重逢而缓和矛盾,萧红不甘心只做家庭主妇,萧军依然独断专行。而且萧军是不甘寂寞之人,在二萧贫寒困苦之时,萧军也与其他女性有过暧昧关系,萧红旅居日本时期他又与有夫之妇谈起了恋爱。萧红回国后,觉得痛苦万分,十分压抑,她选择了再次出走,在兵荒马乱的时节独自一人去往北平。

萧红在北平时,萧军断了与其他女人的来往,寂寥与落寞的萧军此时想起萧红对自己有多么好,他才发现自己是离不开萧红的。萧军开始在信里表现出对萧红的依恋和不舍,再坚强的女人也抵不过爱人的蜜语甜言,萧红终究也逃不过萧军信中的深情款款,在得知萧军身体不适时,萧红拒绝北平友人的挽留,即刻回到上海。在上海期间两人确实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时光,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文学创作上,更像是两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此时,一位从东北来的作家端木蕻良出现在了二萧的生活中,萧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端木蕻良,并邀请他在自己家里住下。端木蕻良性格温和,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萧红才华和文章的欣赏,经常对萧红大加赞美。

战火纷飞,时局混乱,在一次次的辗转中,萧红和萧军再次发生了分歧,萧红想留在后方,而有过军旅生涯的萧军则毅然决定跟随游击队到前线去。经过了反复的争执、冷静和分离,两个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开。

在西安,一次短暂的小别重逢后,萧红笑着对萧军说:“三郎,我们永远分手吧。”

“好。”萧军点点头,没有丝毫的迟疑。这只言片语后,两人就彻底分手了。

说来讽刺,萧红怀着别人的孩子与萧军结合,与萧军分手后,萧红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她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蕻良举行了婚礼,这个可怜的孩子在生下不久后便夭折了。

萧红和萧军虽然分手了,但是萧军对萧红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不可否认,是萧军带领萧红正式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为她打开了文艺青年的交际圈。

我们很难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价萧红与萧军的感情。萧红的种种举动,即便是在当今也是大胆任性的,更何况在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的当时。而萧军控制欲极强,脾气暴躁。可就是这样的两人,他们一见钟情,风雨同舟走过六年的时光,在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日子里他们相互扶持,无畏无惧一路前行。虽然两人未能白头偕老,但都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