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七绝

千家诗(升级版) 作者:张立敏 注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①诗题一作《偶成》,作于1058—1062年春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春光融融的景象,通过自己的游赏之乐被“时人”误解,用反衬的手法抒写了诗人的闲适自得之乐,表达了理学家对平淡自然境界的追求。

②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阳(今属河南)人,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弟程颐奠定了北宋理学基础,世称“二程”。他和程颐的学说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知识、真理内在于人的心中,为学当以“识仁”为主,“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著作收入《二程全书》中。

③午天:正午时分。

④傍花随柳:穿行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依靠。川:平原或河畔。

⑤时人:一作“旁人”。识:知道。余:一作“予”。

⑥将:乃,于是,就。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这是一首哲理诗,而一般被认为是游赏之作。诗通篇用比喻,用诗人探寻春天以及对春天的勃勃生机的感受来讲明一个道理:只要进了孔圣之门,懂得了儒家真谛,就能领略到无边生机。

②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别称紫阳先生。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有《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

③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的日子,这里指美好的日子,天气晴朗的日子。寻芳:看花观景。泗水:在今山东中部,源于泗水东部陪尾山下,由趵突、响水、洗钵、红石四大泉汇流而成,与运河相通,因四源并发而名。出县境后吸纳了西沂水、险水、汴水等,成为淮河下游最大支流。因此,历史上常把泗河与淮河并称为“淮泗”。因为孔子曾经在洙水、泗水聚徒讲学,所以后世用为孔子与儒家的典故。晋阮侃《答嵇康诗二首》(其一):“唐虞旷千载,三代不我并。洙泗久已往,微言谁为听。曾参易箦毙,仲由结其缨。”

④等闲识得:容易识别的意思。等闲,寻常,随便,到处。东风:春风,此指春天。

⑤万紫千红:形容色彩缤纷。总是:都是。

春 宵

苏 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①诗题一作《春夜》。这首诗用警醒的语句单刀直入,点明主旨,富于哲理意味,接着以欢快流畅的语言从嗅觉、视觉、听觉描写春天夜空中的花香、月影以及楼台上的歌管声,抒发了浓郁的惜春之情。

②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为北宋散文名家,同列唐宋八大家,被称为“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生平坎坷,屡遭贬谪。苏轼的诗歌现存二千七百余首,诗歌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趣横生,笔力雄健,纵横驰骋。擅长词,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山人物,同时风格多样,发展了婉约词,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工书画。有《苏轼文集》《苏轼诗集》和《东坡乐府》,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

③春宵一刻值千金: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惜春之意。春宵,春夜。一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④歌管:歌唱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声。管,管乐器,如笛、笙、箫之类。

⑤院落:庭院。沉沉:形容夜很深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

①这首诗吟咏早春,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对柳色的描绘写出了早春的清新可人,抒发了对早春的偏爱。尽管繁花似锦有它的佳处,可是游人如织过于喧闹,并不是诗人所喜爱的。对比的手法显示出了诗人清远含蓄的审美意趣,这其实也是中国文人含蓄品质的一个表现。

②杨巨源(755—832),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今属山西)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授秘书郎,后以国子祭酒致仕。诗闻名于元和长庆间,为同时诗家所推重。杨巨源才雄学富,用意声律,格调虽高,而神情稍减,然其平远深细处,堪称高手。有《杨少尹诗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诗三首,断句五句。

③诗家:诗人。清景:清新的景色。

④绿柳才黄半未匀:此句写柳树刚显现出鹅黄色,色泽还不鲜艳。匀,均匀。

⑤上林:古代皇家园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⑥俱:都。

春 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释】

①诗题一作《夜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里值班留宿。王安石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九月为翰林学士,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四月到京师。此诗写于熙宁二年(1069)初春。这首诗写入翰林院值夜班的感受。早春的天气,轻风吹拂,晓寒微侵,最能给人以春的气息;月的清阴,花的芬芳,令春风得意的诗人激动不已,不由得走出屋子,陶醉于宫禁中的美好春色。作者一般认为是王安石,宋周紫芝《竹坡诗话》则认为是王安石弟王安国。

②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诗多指陈现实,有感而发,如《河北民》。咏史之作,往往寓意深刻,如《商鞅》《贾生》等。《明妃曲》二首,立意新颖,尤负盛名。退隐后,诗歌转为描写山光水色。他的雄直峭劲、壮丽超逸而又深婉不迫的独特诗风,为推动宋诗革新起了积极作用。王安石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存千余篇,词格调高峻,堪称绝唱。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③炉:香炉。漏声残:天将亮。漏是古代计时工具,用铜壶等容器盛水,使它滴入有刻度的器具中,依照器具中盛水的情况来计时。

④剪剪:形容春风轻微。

⑤春色恼人:春色撩人。宋欧阳修《少年游》:“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

初春小雨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①诗题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十八员外指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初春的长安,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诗用极其细腻的笔法,巧妙地运用通感与错觉,描绘出春雨给人的独特感受与不易为人察觉的春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而诗中描绘出草色若隐若现的妙趣,既符合自然规律又颇具哲理趣味,历来受人推崇。

②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属河南)人。晚年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因他的先世曾居昌黎(今属河北),故韩愈也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有《昌黎先生集》传世,今通行本是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③天街:御街,帝都街道。酥:奶酪,这里比喻春雨的滋润。

④处:时,在诗词中多作时间用,不作地点解。

⑤绝胜:绝对超过。皇都:京城。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①元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旧俗家家放爆竹,换桃符,饮屠苏。这首诗用简明轻快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元日的习俗、人们除旧布新的喜悦、欢庆热闹的气氛、对未来的憧憬融入诗中,描绘出新年伊始举国上下一派欢欣鼓舞热闹非凡的景象。

②除:过去。

③屠苏:一种美酒,古人在酒里泡屠苏草、肉桂、山椒等,故有此名。唐宋有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习俗,据说可以除灾避邪。

④曈曈(tóng):形容太阳初升的样子。

⑤桃:桃符,用桃木做的木匾,上画神像,如钟馗、秦琼等,古代元旦更换,用来驱邪。桃符后来演化为春联。

上元侍宴

苏 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注释】

①这首诗是苏轼《上元侍饮楼上呈同列》三首的第一首,是首应制诗,内容上除了歌功颂德之外,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天鹅的站立、红云缭绕,描绘出一幅庄严肃穆尊贵气派的画面。诗人围绕歌颂这一主题,采取了由外及里、由物及人层层推进的顺序,视线先由天上转移到殿前,再由殿前进入殿中,最后定格于歌颂对象皇帝身上,点出诗歌的主题,层次分明,次序井然。上元:节日,农历正月十五。

②建章:汉宫名。故址在今西安西,此指北宋皇宫(在汴梁,今属河南开封)。

③御炉:皇帝用的香炉。

④鹄立:像天鹅一样立着,形容肃立的样子。鹄,天鹅,因其站立时总是伸直脖子,故用来形容站立时的端正恭敬。通明殿:传说中玉皇大帝的宫殿,此指皇帝临朝大殿。金末元初元好问《记梦》诗:“梦中望拜通明殿,曾见金书两字来。”

⑤玉皇:天帝,此指皇帝。

立春偶成

张 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

①诗题一作《立春日禊厅偶成》。这首即兴之作以“律回”为契机,捕捉春回大地的气息,通过春草、春树、春水写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昭示春意盎然的景象。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二月三、四或五日。《逸周书·时训》:“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

②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钦夫,号南轩,祖籍汉州绵竹(今属四川),寓居衡阳(今属湖南),为南宋中兴名将张浚之子。与朱熹、吕祖谦为友,史称“东南三贤”。以祖荫入仕。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著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

③律回:节令回转,又指新春伊始。律,律历,古代以十二乐律配十二月令。相传黄帝命伶伦(古乐官名,世掌乐官)断竹为筒(后人多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称“律回”。

④生意:生机。

⑤参差(cēncī):不平衡或不整齐的样子,此指风吹绿水所产生的水纹相接之状。

打球图

晁说之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注释】

①诗题一作《题明王打球图》,又作《明皇打球图》。马球又称婆罗球,由西域传入,为帝王权贵所喜爱,唐代文献中有多处玄宗打马球的记载。这首诗写了诗人观看一幅描绘唐玄宗打球的图画后的感触,以唐喻宋,借古讽今。画这幅图的画家构思十分巧妙,抓住唐玄宗打球带醉态回宫这一时刻并把它置于阔大的场面中,来反思唐帝国的衰亡。诗人的心也是十分敏感的,从画面中读到了隐藏在其中的东西,发出深沉的感叹。而当时正是北宋后期,宋徽宗也是耽于蹴鞠之乐,整日不理朝政。人们不难理解到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慨叹。打球图:一幅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图画。

②晁说之(1059—1129),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后入党籍。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有《嵩山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

③阊阖(chānghé):传说中的天门,此指宫门。战国屈原《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千门万户:描写帝都的常用词,如唐林宽《终南山》:“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唐范灯《忆长安·九月》:“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④三郎:唐玄宗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唐郑嵎《津阳门》诗:“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羁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三郎。”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一:“三郎谓明皇也。”明屠隆《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三郎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⑤九龄: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名相、诗人。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张九龄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又置十五道采访使以察州县。开元二十四年(736),为李林甫所排挤,罢知政事。后又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从此以后,李林甫执政,朝廷大臣,皆尸禄保官,言事者少。今传其著作《曲江张先生文集》。韩休:也是玄宗前期忠直敢谏的名相。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性耿直,敢进谏,宋璟誉为“仁者之勇”。累官礼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萧嵩推荐韩休为宰相,十个月后即罢相。官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封宜阳子。终太子少师,谥文忠。唐玄宗曾言:“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

⑥无复:不再有。谏疏:谏书,条陈得失的奏章。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宫 词

王 建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注释】

①这是首应制诗,抓住帝王乘驾出现这一瞬间,通过描绘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雍容华丽与帝王车驾的皇家气派,歌咏太平天子祭祀典礼。宫词:是唐代诗歌中常用的诗题,描写宫中生活,内容大多描写深宫中宫女的忧愁和哀怨,形式一般为五言或七言绝句。其中以王建的《宫词百首》最为出名。

②王建(约767—831),字仲初,颍川(今属河南)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775)进士。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语言也较朴实。与张籍齐名,称“张王乐府”。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还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

③紫阁:华丽的楼阁,帝王居所,这里指朝元阁,是唐朝天子朝上帝的地方,位于华清宫老君殿北。

④仙人:朝元阁铜铸仙人。汉武帝迷信神仙,于建章宫筑神明台,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此后三国魏明帝也在芳林园置承露盘。自从汉武帝建金铜仙人承露盘后,仙人掌、玉芙蓉便成为宫禁的标志之一,同时也就成为描写宫中生活的常用词,如唐窦牟《晚过敷水驿却寄华州使院张郑二侍御》:“仙人掌上芙蓉沼,柱史关西松柏祠。”宋张炎《水龙吟·白莲》:“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

⑤五色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称。《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蜺,游微雾。”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此处指帝王銮舆。六龙: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廷 试

夏 竦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注释】

①这首诗写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闰五月初七日诗人参加特谏科殿试的情景,首句写帝王端坐,龙袍灿烂夺目,次句写两列仪仗,彩旗飘飘,三句写自己答卷时挥毫如飞,末句写日未落已答完题,心情畅快,如春风拂面,得意洋洋。

②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为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为宰相,旋改枢密使,封英国公。谥文庄,有《文庄集》三十六卷、《古文四声韵》五卷。

③衮(gǔn)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这里指皇帝的礼服。

④砚中旗影动龙蛇:此句描写龙旗上的动物映在砚中的动态。

⑤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礼》《乐》又与《诗》《书》《易》《春秋》并称六经,为儒家经典文献。这里礼乐指符合儒家经典的文字。

⑥独对:宋朝有特荐科,对策称旨者,特赐进士及第,称为独对。丹墀(chí):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唐李嘉祐《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咏华清宫

杜 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注释】

①这是首咏史诗,通过描写游览华清宫所见,放眼是凄凉,抒发了历史兴亡与繁华不再的感慨。

②杜常,宋朝诗人,字正甫,卫州(今属河南)人,昭宪皇后族孙,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徽宗崇宁中拜工部尚书。后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卒年七十九。此诗作者杜常通常以为是宋人,最早收录它的蔡绦《西清诗话》说是唐人,历代有争议。也有误署名王建、杜牧、杜裳的。

③“行尽”以下两句:首句写自己急匆匆地从江南一路赶来,急于观赏华清宫的美景;次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华清宫一片凄凉冷清景象,句意陡转急下,形成巨大反差。华清,即华清宫,唐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诸多朝代曾在此处建汤池。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当时这里台殿环列,盛况空前,但安史之乱后皇帝很少游幸。至唐末废圮,五代成为道观。

④朝元阁:宫殿名。在华清宫内。

⑤长杨:秦汉离宫。初建于秦昭王时,因宫中有垂杨数亩而得名。长杨宫位于今周至城东三十里的终南镇竹园头村。长杨宫为皇帝游猎场所,秦亡后保存相对完整,到了西汉帝王们也常去游幸。汉成帝时,扬雄为谏讽游猎,以长杨宫为名,写有《长杨赋》。东汉后,长杨宫逐渐衰落。也有前贤见于长杨宫华清宫的距离,将长杨解释为杨树,如吴师道在《吴礼部诗话》中的辨析。参《〈华清宫〉引发的千年探索》(《文史知识》2013年1期)

清平调词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①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待诏翰林,时唐玄宗与杨贵妃于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命李白赋诗咏之,李白援笔而就,立进《清平调》三章。玄宗令梨园弟子“抚丝竹以促歌”,“帝自调玉笛以倚曲”。《清平调》诗原三首,此选其一。这首诗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盛开的牡丹比喻杨玉环,以杨玉环比盛开的牡丹,又将杨玉环比作天上的仙女下凡,赞美杨玉环的美貌,故而深得玄宗喜爱。清平调:唐大曲中调名,后为词牌名。

②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属四川)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天宝初,至长安,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为仙人下凡。并在唐玄宗面前赞不绝口,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当场写赋一篇。唐玄宗赐膳,亲自为他调羹,诏供奉翰林。后李白恳求还山,玄宗赐金放还。于是浪迹江湖,终日饮酒作诗。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李白流放夜郎,后遇赦得还。文宗时,诏称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

③云想衣裳花想容:此句以明喻的手法写出杨玉环的美貌。想,像,似。

④拂:抚摸,拟人手法。槛:栏杆。露华浓:带露水的牡丹更鲜艳。华:同“花”,此指牡丹。

⑤若非:如果不是。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因山中多玉故有此称号。

⑥会:必然,一定是。瑶台: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题邸间壁

郑 会

荼䕷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注释】

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于旅行途中,题于他所住的旅馆房间墙壁上。诗用凄清的景物描写渲染内心的寂寞,通过设想妻子深夜惦念羁旅行程表达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妻子之心。邸(dǐ):旅舍。

②郑会,南宋人,字文谦,一字有极,号亦山,贵溪(今属江西)人。少游朱熹、陆九渊之门。宁宗嘉定四年(1211)进士。十年,擢礼部侍郎。卒年八十二。谥文庄。有《亦山集》,已佚。郑会诗,据《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③荼(túmí):一作“酴醿”,花名,又叫木香、佛见笑。蔷薇科,春末夏初开放,一叶三花,白色,有清香。

④玉钗:玉簪。

⑤计程:计算行程。常山:地名。今河北正定,一作今浙江。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暮春,安史之乱后杜甫重返成都浣花溪草堂,写了《绝句四首》,这是第三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溪畔草堂附近的优美景色,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残雪覆盖的巍峨岷山,有奔腾不息的长江,色彩绚丽,语言明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含蓄地表达出国家甫定后的喜悦。

②杜甫(712—770),字子美,其祖先为襄阳人,是杜审言嫡长孙,曾祖杜依艺为巩令,因居巩。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自长安至灵武,拜左拾遗。严武与杜甫为世交,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靠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晚年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元和年间,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为他写墓志。在天宝年间,杜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杜甫诗歌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用沉痛之笔记录“安史之乱”前后这段历史,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③黄鹂(lí):黄莺。

④白鹭(lù):鹭鸶,羽毛纯白。

⑤窗含:窗户对着雪山,好像口含一样。西岭:泛指岷山,在成都西。岷山雪岭,积雪终年不化,故称“千秋雪”。

⑥东吴:今江浙一带,古称东吴。万里船:来去江南的船只。万里,虚指行程,非实际数字。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①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七年(1084)之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一说作于元丰三年(1080),苏轼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这是首咏物之作,前两句写物,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表现了月色朦胧的夜晚,微风吹拂之下,海棠花摇曳多姿,香气弥漫;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态,因为害怕海棠在深夜中睡去,所以特意点上高高的蜡烛,传神地写出诗人的痴情、海棠的美丽;典故的运用拓宽了想象的空间。

②东风:春风。袅袅(niǎo):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泛:浮动。崇光:春光。

③空蒙:一作“空濛”,雾气迷蒙。廊:回廊,走廊。

④“只恐”以下两句:写人与花对话,怕花睡去;燃亮烛火,近赏红妆。这种痴语与顽行写出了苏轼对这株无人观赏的海棠的痴情。只恐,只怕,只是担心。故,因此。红妆,女子盛装,此处喻指海棠。据《明皇杂录》载,唐玄宗在沉香亭,要召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将她搀扶来后,仍然是醉眼朦胧,鬓乱钗横,衣冠不整。见此情景,玄宗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唐玄宗是以花喻人,苏轼这里以人喻花。唐李商隐《花下醉》中有诗句“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的诗句可以说是点石成金。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以及欣喜与兴奋。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大节日,照例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而诗歌中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于是想在附近找个酒家,歇歇脚,避避雨,饮点酒,解解寒,同时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这时遇到一个牧童,得知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林里,有一处酒家。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可想而知。

②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朝著名诗人。太和二年(828)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大中五年(851),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老杜”为杜甫)。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其诗八卷。今人以为诗用韵不密,《千家诗》收录之前流布不广,或非杜牧诗。参缪钺《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文史知识》1983年12期)。

③断魂:销魂,愁苦伤心到极点。

④借问:请问,向人问路。

⑤遥指:指着远处。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 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释】

①这首诗以清明佳节为背景,在他人插柳赏花、踏青饮酒之时,诗人却像山僧一样过着萧条冷清的日子,新乞得火种,便挑灯夜读,直到拂晓。全诗运用衬托、对比手法,描绘出清贫寒士发奋攻读的情形。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卷十六认为作者是魏野,《宋诗纪事》卷十从之。

②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成武县主簿。真宗即位,知制诰。咸平元年(998)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

作者一作魏野。魏野(960—1019),字仲先,陕州陕(今属河南)人,北宋诗人。不求闻达,曾隐于陕州东郊,手植竹木,凿土为洞,称“乐天洞”,洞前自筑草堂,终日弹琴赋诗,号草堂居士。宋真宗闻其名,遣使往召之,他抱琴越墙而逃。后无疾而卒,诏赠秘书省著作郎。他善于作诗,内容多反映山中隐居生活的情趣,其诗据事直书,平易质朴,多警策句。有《草堂集》十卷,后其子魏闲重编为《巨鹿东观集》七卷。

③萧然:索然寡味,兴致极低。野僧:长期漂流在外的和尚。

④乞:讨,求取火种。新火:清明节前一日寒食,据传春秋时介之推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为君,介之推不求官俸,母子隐居绵山(今属山西)。重耳求之不得,焚山逼之,介之推拒不出山,被烧死。后人为了纪念他,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烟冷食,寒食节后新生的火种称为新火。

社 日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

①这首诗写乡村社日风俗,没有正面描写社日仪式活动,而是侧面着笔,描绘出一幅富庶太平热闹的景象,无怪乎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它于“极村朴中传出太平风景”。

②王驾(851—?),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属山西)人,晚唐诗人。昭宗大顺元年(890)考中进士,曾任校书郎、礼部员外郎。与司空图、郑谷为诗友,诗风也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为司空图所推崇。集六卷,诗仅存六首。

③鹅湖山:山名。位于江西铅山北,原名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

④豚(tún)栅:猪栅栏,猪圈。鸡栖:鸡窝。扉(fēi):门。

⑤桑柘(zhè)影斜:日过午后,树影越来越斜,此指天色已晚。柘,树。春社:古代祭祀土神、五谷神,按其季节称为春社与秋社。《荆楚岁时记》载:“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祀,然后享其胙。”旧时二十五家合为一社,聚土为坛,上面种树,作为向神祭祀祈祷的地方。春季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具体时间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又称作中和节。春社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治聋酒”。秋天是报答神的恩典,由于神的赏赐,人们获得丰收。春秋二社又简称“春祈秋报”。

寒 食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①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含蓄而韵味深厚的语言,描绘出京城落花纷飞、杨柳弄姿的暮春景色以及寒食皇宫赐火五侯的情形,是一幅京城寒食风俗图。也有人认为诗人是借寒食内庭赐火讽刺当时宦官专权。

②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在“大历十才子”中,韩翃的创作成就最大,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

③御柳:御苑中的柳树。

④传蜡烛:寒食夜,朝廷特赐火侯家,以示恩宠。

⑤五侯:汉成帝、桓帝都曾封勋戚功臣五人为侯,世称五侯,后泛指权贵。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这首诗以概括洗练的笔法描绘江南春色、春声与建筑,写出了辽阔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与深邃迷离,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也有人认为此诗借楼台虽在而南朝已亡讽刺唐代佞佛政策。

②绿映红:绿叶映衬着红花。

③水村:水乡。山郭:依山建的外城,古代内城为城,外城称郭。酒旗:悬挂于酒店门口,招揽酒客的招牌,又称酒望子、酒帘、青旗、锦旆等。

④南朝:420—589年先后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的总称。南朝君臣好佛,广置寺院,据说有五百余所,此处四百八十举其约数,并非实指。

⑤楼台:寺院佛殿建筑。烟雨:蒙蒙细雨。

上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

①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此篇题目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次年诗人中第。诗是落第后所作,通篇比喻,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比喻进士及第者,以秋江富荣自比,表达了孤高的人品与自信,充满了逆境中的不屈与奋进精神。高侍郎:此处指高骈。侍郎,官名。汉代本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属官。自唐以后,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

②高蟾,河朔(今属河北)人,出身贫寒,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乾宁间,为御史中丞。工诗,《唐才子传》说他“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暴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

③碧桃:传说中的仙桃。此诗的碧桃与红杏都比喻借皇家威势而显贵的小人。

④芙蓉:荷花,此处为诗人自比,流露出不依权贵的志向。

绝 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诗用清新明丽的语言写春风、春花及春游感受,意境明快,节奏鲜明,不提春字而春意盎然,不言喜悦而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是歌咏春天的佳作。

②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事迹不详。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朱熹)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律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每深爱之。’”

③短篷:小船。小船上有短篷,所以称小船为短篷,是借代的修辞方法。

④杖藜扶我:即“我扶杖藜”。杖藜,藜杖。藜,一种藤类植物。扶,助。

⑤“沾衣”以下两句:为倒装句式,即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杏花雨,杏花开放时节下的雨,即春雨。杨柳风,杨柳发芽时吹的风,即春风。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①诗题一作《游小园不值》。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绝句,诗人将游园未逢主人的懊恼心情化为对红杏、春色的礼赞,反映了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形象地说明了新生、美好的事物无法阻挡。不值:没有遇见人,这里指没有进入花园。值,面对,遇到。

②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属福建),据《四朝闻见录》曾自署龙泉(今属浙江)人,本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叶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从叶适学,与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光宗至宁宗期间,叶绍翁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后弃官居西湖。工诗,尤擅七言绝句,属江湖派,但意境高远,用语新警,非一般江湖派诗人之作可比。有《四朝闻见录》五卷,杂叙南渡以后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朝野轶事,可补史传之不足,颇有价值。诗多散佚,有《靖逸小集》。

③怜:爱惜,怜惜。屐(jī):一种底下有齿的木鞋,此处借代指鞋。谢灵运喜着木屐登山,上山去屐前齿,下山去后齿,称谢公屐。苍苔:青苔。

④小扣:轻轻地敲。扣,敲。柴扉:柴门。

⑤春色满园关不住:即“满园春色关不住”,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⑥一枝红杏出墙来:唐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叶绍翁就是化用前人诗句,同时赋予“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含义,意象也就更为醒豁,含义更加丰富。

客中行

李 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①诗题一作《客中作》。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李白移家东鲁,初游鲁地。前两句极力写酒的名贵与色泽,后两句写只要主人能殷勤待客,就没有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思,抒发了诗人的豪情逸兴,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有人认为李白以豪语抒悲怀,暗寓祈求得到求才用贤的主人的重用,以实现远大抱负。客中行:旅居他乡所作的诗歌。

②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据传因附近土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战国时,楚国始设立兰陵县,唐代以产酒闻名。郁金香:一种珍贵的植物,古人用以泡酒,泡后酒带金黄色。

③琥珀:一种树脂化石,黄色或深褐色,晶莹透明,富有光彩,这里用来形容酒色色泽鲜亮。

④但:只要。

⑤他乡:异乡,外乡。

题 屏

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注释】

①诗题一作《题饶州酒务厅屏》,是作者在饶州监督酒务时在官厅屏风上题写的。诗以幽默而轻松明快的笔调写燕子惊醒睡梦,于是杖藜携酒游赏芝山,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饶州:今江西鄱阳。据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三载,刘季孙当时以右班殿置监管饶州酒务,王安石从宪江到饶州视察,在官厅墙上看到这首《题屏》诗,大为称赏,立刻召见刘季孙。两人聊了好久,最后王安石登车而去,竟然忘了问酒务事。

②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属河南)人。《石林诗话》云:“刘季孙,平之子,能作七字偶句,家藏书数千卷,善用事,《送孔宗翰知扬州》有两偶句云:‘诗书鲁国真男子,鼓吹扬州作贵人。’多称其精当。孔每以此十四字悬诸楹。为杭州钤辖,子瞻作守,深知之,尝以诗寄子瞻云:‘四海共知霜雾满,重阳曾插菊花无。’子瞻大喜。《在颍州和季孙》诗所谓:‘一篇向人露肝胆,四海知我雪鬓须。’盖记此也。此二偶亦堪作巧对,‘露、雪’二字尤妙。”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精于鉴赏。

③呢喃:燕子低鸣声。

④底事:何事,为什么。

⑤浑:全然。

⑥芝山:在今江西鄱阳北,初名土素山,据传唐代刺史薛振曾在山上拾得灵芝仙草,因而改名芝山。

漫 兴

杜 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释】

①杜甫有《绝句漫兴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正寓居成都草堂。此诗写诗人本为春日游赏散心,然而所见却是春景狼藉,无非是残柳落花,抒发了诗人对国计民生的忧虑。漫兴:即兴而作,兴之所至随意写成。

②肠断:形容极度伤心。据传桓温伐蜀,军士取一猿,母猿随之沿江而啼。温不忍,欲还幼猿,军士不肯,母猿声竭力尽而死,取而剖之,其肠寸断。后人便形容悲伤过度为肠断或断肠。

③徐步:缓行,漫步。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④“颠狂”以下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柳絮、桃花的动态。颠狂,放荡不羁,指柳絮上下翻飞。轻薄,轻浮。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

①宋亡后诗人隐居福建建阳,给自己住所起名庆全庵。诗借物咏志,将自己居所比作桃花源,通过描写不希望桃花为外人所知,表达了诗人不仕新朝的决心。

②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自幼博闻强记,目观五行俱下,过目不忘。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五年,任建康(今属江苏)考官。他对当时宋理宗赵昀的宠妃贾妃之弟、奸臣贾似道极为不满,曾指责贾似道,被贬至兴国军(今属湖北),直到咸淳三年(1267)才获赦而归。德祐二年(1276)知信州。正月,信州失守后,他改名换姓,隐遁于福建建宁唐石山,身穿素服以志国耻。南宋亡后,谢枋得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他以孤芳自赏的梅花自勉,直至北上绝食而死。

③桃源:桃花源的简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塑造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世界桃花源。据说晋代渔人王道真,沿溪捕鱼,忽逢桃花林,其源头得一洞口,入洞见一世外天堂,居民们说他们祖先避秦时战乱,来到这里,遂与外界隔绝,不知道汉魏朝代。并嘱托不要告诉他人。王道真归后告诉太守,太守使人原路寻找,竟然找不到了。

④莫遣:莫使,不要让。

⑤问津:询问路口,寻访。津,本指渡口,此指道路。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①原题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作于元和十年(815)春,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一起被召回京师。这是首政治讽刺诗,借春日玄都观桃花的繁盛艳丽和游人如织,影射贤良被逐,奸邪得势,抒发了诗人对朝廷新贵的讽刺与蔑视之情。玄都观:唐代一道观,在今西安南门外。

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称为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二十一年(805)一月,顺宗即位,任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王伾遭贬逐后病故。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属广东)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同时被贬的有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韩晔、凌准、程异,史称“八司马”。刘禹锡的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善于学习民歌,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刘宾客文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③紫陌:长安街道。红尘:街道上人行马驰扬起的尘土。

④道:说。

⑤尽是刘郎去后栽:暗指新贵们都是在王叔文变法失败后攀附当权者而得势的。刘郎,诗人自称。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①诗作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三月,仍以桃花为喻,通过玄都观桃花的命运,写当初得位权势今日已经一败涂地,销声匿迹,显示了自己的不屈与乐观。刘禹锡《游玄都观诗序》曰:“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②庭中:《刘禹锡集》卷二四作“中庭”。庭,庭院。苔:苔藓。

③种桃道士:喻当年竭力培植党羽而打击王叔文变法的执政者。

④前度刘郎:自指。度,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兴元年间(782—785)。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韦应物出为滁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冬罢滁州刺史,寓居滁州西涧,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秋改官为江州刺史。诗描写滁州西涧的幽草、黄鹂、春雨、春潮、野渡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声有色,有动态,有静景,幽静而富有生趣,写出了诗人素爱幽静的审美情趣,流露出恬淡的心境和忧伤的情怀。也有人认为诗抒发了对宦海浮沉的厌倦以及归隐的心情。滁州:地名。今安徽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

②韦应物(737—792或793),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出身关中望族,自天宝十载(751)至天宝末,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乱起,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建中二年(781)擢比部员外郎,在长安与畅当、刘太真、李儋、吉中孚等相交游。次年出为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为江州刺史。贞元四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与顾况、秦系、孟郊、丘丹、皎然等均有唱酬往来。贞元七年退职,寄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有《韦苏州集》《韦江州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③怜:爱。幽草:生长在暗处的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④深树:树丛深处。树,一作“处”。

⑤野渡:偏僻无人管理的渡口。

花 影

谢枋得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①这是首咏物诗,描写了花影的日尽甫灭、晚间又来,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也有人认为是首政治讽刺诗,因为日月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所以花影比喻帝王身边奸邪小人,借花影的难以除去比喻小人得势。

②瑶台:神话传说中的仙家住地,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这里指院落中清幽的亭台。

③几度:几次。扫不开:扫不去,扫不掉。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①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十一年(1078)至元丰七年(1084)间,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钟山时。诗描写绿满北山、绿波滟滟的优美景色和诗人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的雅致,抒发了诗人隐居半山、寄情山水的闲适之情。

②北山:钟山,又名蒋山,即今南京紫金山。王安石晚年筑室于山腰,号半山。输:输送,这里是蔓延的意思,拟人手法。陂(bēi):池塘,水边。

③堑:壕沟。回塘:曲折的池塘。滟滟:波光动荡的样子。唐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过教》:“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

④数:查点。因:因为,这里作“于是”解。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①诗前两句以艳丽之笔写春日西湖美景,到处是鸟语花香,芳草萋萋,碧波荡漾,色彩缤纷,后两句写游兴浓郁,描绘出一幅西湖春景图。湖:这里指西湖。

②徐元杰(1196—1246),字伯仁,号梅野,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八都黄塘人,学者称天庸先生。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状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淳祐元年(1241),差知南剑州(今属福建)。在任期间,重视教育,亲到延平书院为诸生演讲。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淳祐五年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赠工部侍郎,谥忠愍。三学诸生,伏阙请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审理,事竟不白。著有《梅野集》十二卷。

③红树:红花满树。乱莺啼:嘈杂的莺啼声,西湖十景有“柳浪闻莺”一景。

④平湖:平静的湖面。

⑤风日晴和:风和日丽。风日,一作“风物”。人意:心情。

⑥箫鼓:都是乐器,这里借指管弦乐。

漫 兴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释】

①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初夏成都草堂,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的第七首。诗用对偶的手法,细腻而传神地描写了初夏郊野的杨花、幼荷、笋根、雉子与凫雏,意境优美温馨,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②糁(sǎn)径:散乱地落满细碎杨花的小路。糁,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

③青钱:古代的一种青铜钱,这里比喻出生的荷叶点缀在小溪上,像重叠的青钱。

④雉子:小野鸡;一作“稚子”,指嫩笋芽。

⑤凫雏:小野鸭。

春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

①诗题一作《晴景》,又作《雨晴》。这是首即兴之作,运用拟人的手法,捕捉雨前雨后风景的不同,写春色易逝,表达了诗人惜春之情,用语巧妙,构思别致。

②蕊(ruǐ):花苞,花心。

③疑:疑心。

春 暮

曹 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

①诗用白描手法紧扣暮春时节节令变化,描摹落花已尽,绿荫渐浓,林莺声歇,青蛙登场,绘景摹声,清新明快,毫无萧瑟哀怨。

②曹豳(1170—1250),字西士,一字潜夫,号东畎,瑞安(今属浙江)人。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调靖安簿。累迁秘书丞兼仓部郎官、浙东提刑、知福州府兼福建安抚使。有《玉泉集》,已佚。

③绿阴:绿树浓荫。冉冉:通“苒苒”,草木茂盛的样子。天涯:天边,指广阔大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