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〇小令

元曲三百首 作者:吕玉华 注


〇小令

〔仙吕〕一半儿

四景

轻衫短帽七香车(1),九十春光如画图(2)。明日落红谁是主(3),漫踌躇,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纱橱睡足酒微醒(4),玉骨冰肌凉自生(5),骤雨滴残才住声。闪出些月儿明,一半儿阴一半儿晴。

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鸳被不禁昨夜凉。酿秋光,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孤眼嫌煞月儿明(6),风力禁持酒力醒(7),窗儿上一枝梅弄影。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

【注释】

(1)短帽:轻便小帽。宋人辛弃疾《洞仙歌》:“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成的华美车子。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2)九十春光:春天三个月共九十天的美好风光。唐人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3)落红:落花。唐人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4)纱橱:又称“碧纱橱”,木头支架,顶及四周罩以轻纱,内设床榻,常用于夏季纳凉避蚊虫。宋人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5)玉骨冰肌:形容女子光洁的肌肤如冰似玉。宋人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6)嫌煞:嫌弃,反感。

(7)禁持:纠缠,摆布。

【评析】

《一半儿》是仙吕宫常用的曲牌,最后一句的固定格式为“一半儿……一半儿……”。

这一组散曲依次写四季景色。春天是出外游玩,而夏、秋、冬的视角都在闺房之内。

春天轻便打扮,乘着车子去踏青,眼前繁花似锦,却想到明朝或许风雨无情,落花飘零。

夏夜在碧纱橱内纳凉,忽然一场骤雨,雨点噼啪有声。雨很快停止,云彩还没走远呢,月儿就出来了,照亮半边夜空。

西风来了,霜降了,荷叶干枯,梧桐苍老,而枫叶似火,菊花正黄,多彩的秋天就酿成了。一夜秋凉,冷透了鸳鸯被。被面上的鸳鸯纹样,必定成双成对。

冬天依然孤单,看那月儿明晃晃的,都不想睁开眼睛瞧它。本来以为一醉解千愁,可以倒头睡到天亮,谁知道竟然被寒风吹酒醒,只看到一枝瘦瘦的梅花影子,掩映在窗子上。梅花也像人一样孤单。偌大的床,孤单一人,被也无法温暖,真是长夜难捱。

这一组散曲读下来,仿佛在听凄恻的“单身情歌”,多美的好时光都无人相伴,冷清寂寞时也无人安慰。

〔中吕〕阳春曲

春景

几枝红雪墙头杏(1),数点青山屋上屏(2),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注释】

(1)墙头杏:杏花长得繁茂,高过了墙头,伸出了墙外。宋人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2)屋上屏:青山如屏障,本来在屋后,看上去就像在屋顶上。

【评析】

这首散曲纯属写景,轻松随意。阳春三月,近处有杏花朵朵,远处青山如锦屏。“几枝红雪”“数点青山”,对仗工整雅致,色彩协调分明,对偶句之后紧接着“一春能得几晴明”的反问语气,句式自然灵动。难得晴朗的好天气,美景如画,令人陶醉,不如就饮上几杯,彻底沉醉在春天里。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1)。绿窗春睡觉来迟(2)。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

(1)燕子泥:燕子衔泥做巢。隋人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2)绿窗:糊着绿纱的窗子,代指闺房。唐人杨凝《春怨》:“绿窗孤寝难成寐,紫燕双飞似弄人。”

【评析】

暮春的和融天气里,蜂儿采蜜忙,花开残了,蜂蜜也酿好了;燕子忙着筑巢,绵绵雨丝正好帮助燕子调和泥土。虽然写残花、细雨,却没有伤春情绪,反而因为蜜蜂、燕子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生灵,平添了更多生趣。黄莺婉转啼鸣,给春之晨曲又增添了旋律。

窗外早就是生机勃勃,窗内的人儿却才被鸟鸣唤醒。这两句化用了唐人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可是想一想绿窗内的闺中人,因何春睡不醒呢?唐人金昌绪《春怨》写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莫非这首散曲中的她,也在做绮色的梦,与心上人团圆,沉醉其中不愿意醒来?可惜活泼的鸟儿哪里知情呢?

〔双调〕沉醉东风

渔得鱼心满愿足(1),樵得樵眼笑眉舒(2)。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3)。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4),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5)

【注释】

(1)渔得鱼:渔父捕到了鱼。

(2)樵得樵:樵夫砍到了柴。

(3)斤斧:斧头。

(4)士大夫:有知识、有名望、有地位的读书人,多为官员,能够传承文化、教育民众。

(5)笑加加:笑呵呵。

【评析】

积极用世,成就功业,完成人生的使命,然后退隐江湖,颐养天年,这是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理想。唐人李商隐《安定城楼》说得好:“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当世态浑浊时,也有不少人向往隐逸生活,以远离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渔父、樵夫,并没有士大夫的知识修养,不会做复杂的人生规划,也并不觉得山水隐逸多么高尚。他们纯任天真,知足常乐,林泉之中偶尔相逢,谈天说地,自得其乐。无劳心费神,无刻意追求,这种状态正是士大夫们梦想的境界。

隐逸思想与道家思想关系更加密切,《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渔父》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不识字的渔、樵,能达到士大夫一般的境界,恰好可以解释老、庄的主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