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竹园

棠味:邓义坤作品集 作者:邓义坤 著


百竹园

前些年,在闹市中要找一块绿地,寻一片树林,不是易事。出门看天,视野不阔,自己就是井底之蛙,灰蒙蒙的苍穹看不见蓝天白云,高楼林立的压抑促使大家都有意愿远离这个公路交错、扬尘四起的闹市之都,去找到一块清静的地方闲坐。如今城市里新兴的一处处绿地,让我们耳目一新。足不出百米,你就会看见草本茵茵,繁花盛开,绿树成林的景象。是的,现在的都市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也将自然景观融入其中,建设者们都是想把城市变得更美,更接近自然,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雅美妙。

前些天,听闻城西五里又有一人工打造的景点——百竹园,在河的两岸种植了众多竹子,游人络绎不绝,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赏到人间仙景,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外出寻清静的愿望让我们众多好友相邀,来到了这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六月的天竟然凉风习习,炙热的骄阳躲进了云层,一行六人的我们没有一个不啧啧称赞当天来得正是时候,不冷不热的天让人精神百倍。入园,一块大青石上书写着绿色的三个大字“百竹园”,青石背后就是一条正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道路,两旁果然种植了成片成片的叫不出名字的竹子,看似枯竹,但仔细一看,在竹子的纹路里还清楚地看见含水充足的竹皮,它们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竹下的杂草丛生更能说明一切。这里的竹子已是种了有一段时日了,我们能来这里,说明工人辛勤劳作就要换来美好的愿景,百竹成林。这里就是百竹园的起点,即荣峰河兵马滩公路桥,以后就是百竹园的大门入口处了,我们选择了最临近河水的扶栏步道前行观景。河面水宽宽,步道临河边,扶栏竹做成,游人稳前行。两岸竹千千,倒影沉河间,人行七夕桥,快乐赛神仙。继续往前行,我们时而在步道上,时而上行至竹林间,看水泥制作的竹编器具,观竹子撑起的茅庐,赏竹楼亭阁。这里的所有人文景点都突出竹子的特点,可以看出工人们独具匠心,拥有高超的技艺,不得不令人佩服。听竹园里的匠人们说,百竹园有竹子种类百余种。形状有方有圆;竹竿有佛肚、观音、弯直之奇;颜色有紫、绿、黄、黄中镶绿、绿中镶黄。其实,这里的竹子品种虽多,但由于刚植不久,很多竹子都还没有苏醒,长势不明显,没有显示它们高节、柔美、秀丽的特点,我想要是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也许我们看到的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河水潺潺,风吹来时,竹子摇曳着浓密的竹叶,沙沙作响,尽情炫耀着它的美丽,而有的竹子的叶大如小船,正值端午节来临,其叶子正好派上用场,可包粽子,做斗笠等。当竹子长成时,竹筒通常是绿色的,如苦竹、斑竹、麻竹等,它的绿不同于其他任何的绿。它绿得那样的发亮,那样深邃,那样富于生命力。它身躯似碧玉妆成,叶片如翡翠裁就。它那绿色好像随时都可能从叶尖上滴落下来。要是在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在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杯。畅想着明年百竹园的盛景,我真的还有点陶醉于其中。

有人说:“竹之为物,非草非本。”是的,它既不同于凡草,也不同于俗木,它是介乎于草与木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植物。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爱它那挺拔的气势;爱它那虚心劲节的情怀;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爱它那刚柔相济的品德;更爱它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

今天的百竹园,取材于竹子,让竹子在荣峰河的两岸通过人工打造生根发芽。除了竹子本身就可形成一种风景外,还与人们酷爱竹子的操守与高节是分不开的。不是吗?百竹园开园没多久,慕名前来的游人便络绎不绝。我不知道来这里游玩的人中有多少文人雅士,但让我感到更加可贵的是,百竹园是有园无门,是老百姓真正可入园休闲的绝佳之地。百竹园,乃百姓之园,更乃幸福之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