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摘桑泡儿去

棠味:邓义坤作品集 作者:邓义坤 著


走,摘桑泡儿去

来回走过的路,早已熟悉,仰视天穹,自由自在,四野染绿,醉人荡心。偶然发现,春暖花开的季节已过,似乎有点感伤。路边果树枝繁叶茂,青青果穗让我重生愉悦,我静待着果实长成,尝鲜品味。五月的日子,正是小满桑葚黑,芒种割小麦的时候,我与朋友相约到城南十里果桑基地采摘桑葚。

出发的那天,雨过天晴,怀着激荡的心情,我们行驶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蓦然回首,此时我已没有了“青春做伴好还乡”的感觉,独感青山依旧,物是人非。羡万物,一年一春,而今人到中年,岁月悠悠不复,不免黯然神伤。思绪的游离浇灭了火热的心情,可朋友的笑谈无意中打断了我的神游,将我拉回了儿时摘桑趣事中。幼时,我曾帮着父母养蚕,到田埂上采摘桑叶,躲在桑树冠下乘凉,见桑枝上偶有几个乌黑的果子,欣喜若狂,不知暗藏凶机的我,伸手就摘,好生刺痛,然摘果的喜悦让我顾不得手指的刺痛,囫囵吞下几粒桑葚,满嘴乌黑,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回家,父母发现我的手肿了,嘴黑了,才知道我偷摘了果子,被八角丁刺了。那时的我一看到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将桑叶弄得沙沙响,蚕儿就向着我点头,非常可爱,我也就忘记了刺痛。有民谣曰:“蚕儿宝宝白白胖,闻声抬头张嘴望,嚼桑唰唰天天长,转瞬变得透身亮。”说的就是桑叶最肥大,蚕儿长成,吐丝作茧的时候,同时也是桑葚果实成熟的时候。由此我知道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真正含义,同时也知道了桑葚是我童年最好吃的果子,因为我家门前只有这种野果,而桑葚的甜味在我的童年中又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相信今日摘桑的感觉甚好!

果桑园在城南十里的日泉基地,可以说是荒山变沃土,公路通到田,处处都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沿途建起的大棚,架下孕育着生机盎然、香气十足的名贵水果,如蓝莓、草莓等。路人说,要是再过十来天就可以尝鲜了,不过也没有什么遗憾,今日正是摘桑葚的时候。有诗曰:“千年桑树还是桑,古人把它变衣装。今来桑树成果树,人人独爱吃果桑。”可见如今的人们喜好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明能干的乡里人,正是看准了殷实富足的人们生活的变化,利用农家的独特优势,迎合城里人休闲娱乐的心态,商机无限,收获多多。瞧!三三两两、来来往往的人出入果园,带着甜甜的笑,一家人,一群人,有朋友,有同事,带着一篮一篮亲手摘的果子,从我们身边走过,他们是在享受,是在休闲。远看桑园一片绿,近看果穗挂满枝。游人嬉闹声不停,却看不见人影。不用说我与朋友的情绪也被带动了。入园,果桑高过头,突感没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世外桃源。眼前已没有了其他人,密密的桑叶织起的树冠遮天蔽日,纤纤枝条挂满了乌黑桑葚,我们忍不住摘两个入口,大家欢笑阵阵,也许这就是到农家摘果的乐趣吧。大家禁不住拿出手机来相互拍照,想要留住这美好的时刻,各自欣赏,在这美妙时光里,众里寻她千百度,嫣然一笑众回眸,人面桃花相对眼,人人夸赞好美颜。是啊!自然与人在这里和谐共生,看这灵动的画面,该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