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董仲舒
董仲舒出身大地主家庭,从小刻苦好学,“三年不窥园”,以悉心研究《春秋公羊传》而出名。
名人档案
姓 名 董仲舒
生卒年 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
祖 籍 广川(今河北枣强县)
性 格 刻苦深沉/练达变通/勇于创新
身 份 西汉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董仲舒少年时与公孙弘一同师承于胡毋生,汉景帝元年与胡毋生一起被立为博士。汉武帝即位之后,董仲舒以“天人三策”上疏,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求贤养士,实行“量材而授官”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采纳。但董仲舒的仕途并不顺利,任江都相辅佐易王刘非时,受牵连被废为中大夫;任中大夫期间,董仲舒写成《灾异之记》草稿,被妒忌他的主父偃窃走并上奏给朝廷,汉武帝发现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便把董仲舒下了大狱;出狱后,又因公孙弘的妒忌,被打发到恣意放纵的胶西王那儿做丞相,因为董仲舒是个很有德行的大儒,胶西王也还善待他。董仲舒深怕相处日久会得罪他,就称病辞去了胶西王相之职。
董仲舒是汉朝最有才华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著有《春秋繁露》及《董子文集》。他的哲学主张和政治主张,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融会贯通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并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像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天意是要大一统的,汉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合乎天的意志。他还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是董仲舒的道德哲学。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切秩序化、合理化。他的政治思想成为汉朝统治者以及历代封建王朝巩固中央集权制、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他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观基础之上的。董仲舒的基本哲学观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有意志的,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人与天是相合的。他还认为“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他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命于天,包括认识活动。人认识的目的就是了解天意,人通过内省可以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能了解天意、天道。他还认为人与神相沟通是通过祭祀来达到的,这一活动能使人知道天命鬼神,看到日常见不到的东西。由此可见,“天人感应”和神学是分不开的,他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
《春秋繁露》书影
帛画 西汉
该帛画体现了较为浓厚的“天人合一”观念。
对于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等现象,他也做了很好的解释,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谴责、警告统治者:如果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害;如果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和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大祸就会临头,历史是按照必然的顺序循环不已的。
董仲舒在人性论上主张性三品说:性是由天决定的,天生质朴,但是却要“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教育的结果,君王对人民的教化也要顺乎天意。
董仲舒是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限民名田”“盐铁皆归民”“去奴婢”“薄赋敛、省徭役”等改良主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