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妲己:千秋骂名 美女无辜

繁花满树 作者:王立 著


妲己:千秋骂名 美女无辜

我对妲己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封神演义》。在这部神话小说中,妲己以传奇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时年三月十五日,正是女娲娘娘圣诞之辰,因为首相商容动议奏请,殷商王朝的末代皇帝辛(纣王)便率文武百官,驾辇前往女娲宫进香。纣王在女娲宫中,忽见女娲圣像,顿起淫心。女娲之美,究竟如何模样?小说中如是写道:“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宛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这纣王虽有三宫六院,何曾见过此般美色?情不自禁之下,在行宫粉壁题诗曰: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帝王天子,已有享不尽的江山美人,荣华富贵,偏还贪心不足,亵渎始祖之母,欲“取回长乐侍君王”。首相商容情知不妙,启奏纣王以水洗去题诗,纣王却一意孤行。

女娲娘娘岂容亵渎?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已六百年,气数将尽。故纣王淫乱之心,通往的是一条亡国之路。女娲娘娘招来轩辕坟中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密旨它们借体成形,托身宫中,以迷惑纣王。

也是合该有事,纣王听信谗言,强征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入宫侍君。性情刚烈、为人正直的苏护盛怒之下,在午门墙上题了反诗:“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便离开首都朝歌,回到冀州。又是诗歌惹祸!纣王发兵讨伐冀州,苏护为免灭门之祸,听从西伯侯姬昌劝告,只能无奈献女于朝歌。至恩州驿歇息时,千年狐狸精吸了妲己魂魄,化身妲己模样。纣王一见,惊为天人:“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岂不知,与他颠凤倒鸾的这个绝色美女,竟是修炼了千年的狐狸精。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娲娘娘从纣王的一首淫诗,看出了纣王这只蛋已破裂了,狐狸精便有机可乘了。设若纣王修身持德,专心治理国家,狐狸精是没有机会混入宫中的。是帝王的心魔乱了帝王的意志。

当然,狐狸精附身于妲己这个绝色女子,惑君乱国,断送江山,是文人泼向女人的一盆污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狐狸曾经有过相当尊崇的地位,如在先秦两汉,狐狸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自汉代以来,无论在文人笔下,还是民间传说,狐狸的形象逐步走向了反面,或是坏女人的代名词,或是红颜祸水的象征。明代有《幼学琼林》谓:“三代亡国,夏桀以妹喜,商纣以妲己,周幽以褒姒。”皆把亡国的责任推到了所谓狐狸精——女人的身上。直到这《封神演义》,明朝的许仲琳把妲己贬称狐狸精,塑造了一个集美色与邪恶为一身的女性形象,铸成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千古冤案。此后,人们一说起狐狸精,便想起妲己,一说起妲己,便是狐狸精。狐狸精之于妲己,是洗刷不清的极端耻辱。所以,我觉得清代的蒲松龄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一系列的美女妖狐,或真或善或美,美狐化身的女性流光溢彩,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后来我才读到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既是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又是传记文学的发轫之作,故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以史笔手法写到了纣王与妲己的关系:(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从这段描述来看,妲己能够让纣王宠爱到言听计从的地步,我想不外乎有两个必备条件:容貌美艳,能歌善舞。

纣王应是一个智勇天子,颇具雄才大略,“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他征战东南,开疆拓土,把中原文明传播到了淮河下游、长江流域,为统一古代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纣王有致命的缺点:好酒淫乐,又十分残暴。

纣王为了与妲己饮酒取乐,倾一国之财力,化七年之时间,建造了富丽堂皇、豪华盖世的鹿台。其中有沙丘苑台,设酒池肉林,纣王携妲己等宠臣爱妃,遣使一班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长夜不息。如同夏桀建“倾宫”,与妹喜日日宴饮,夜夜笙歌;周幽点烽火以戏诸侯,博美人褒姒一笑;纣王为了取悦妲己、追逐享乐而构筑的鹿台,敲响了成汤江山的丧钟。在美女面前,贵为天子的一国之君为纵情声色而不顾江山,自古以来屡见不鲜。昔日读《红楼梦》,看到贾宝玉使晴雯撕扇子,以博千金一笑,想起夏桀在“倾宫”中每日命人撕裂丝绸、摔碎美玉,以供妹喜取乐,不禁顿生感慨:宝玉所为与帝王所为,应是如出一辙。幸好宝玉是个富家公子,最多也只是败了家业而已;宝玉如若是个帝王,为了美女,必亦会视江山如儿戏。所以,对于男子而言,持家与治国一样,千万不能乱了心性。

在纣王构造鹿台这样一个宏大工程中,妲己起到了怎样一个作用,已不可知。但是,妲己虽然不能左右帝王的决策,她还是负有一定的责任。明知纣王宠爱自己,言听计从,若是具有美德之心,妲己应该凭自己的魅力,吹吹枕边风,设法劝阻纣王的过度放纵,以维护锦绣江山。可惜的是,妲己也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美女,而不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的宠妃。也许她丝毫没有想到江山社稷这一层,反而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推波助澜。说到底,她只是一个颇具美色的凡俗女子罢了。

后宫中的妲己,她的政治影响力应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纣王是一个强势的帝王,而不是一个懦弱的帝王。为了消除异己,他以重刑治之。凡有异己、反叛者,纣王决不宽容,或上刑鬋烙,或剁成肉酱,或晒成肉干,无不令人发指,毛骨悚然。

纣王对文武百官、各地诸侯施以暴政酷刑,就是对皇亲国戚的重臣也决不心慈手软。如孔子称为“殷有三仁”的微子、箕子、比干,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因为纣王的暴虐,而走向不同的命运。微子是纣王的庶兄,因纣王无道,屡次劝谏无果,惧祸出走。箕子是纣王的叔父,官职太师,在位期间,纣王拒谏饰非,其志不得。后箕子装疯卖傻以求自保,还是遭到纣王囚禁。在商周政权交替之后,他远走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而比干是纣王的皇叔,位居丞相。二十岁时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后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乃朝中元老。《史记》载:“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后周武王封比干为“国神”。春秋时期,孔子亲率弟子凭吊比干墓,挥剑刻下“殷比干莫”四字,立石于墓前。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孔子唯一真迹。

纣王之败,实是败在他的荒淫无道,残暴施政。在殷末衰世、天下将危之际,奸佞当道,残害忠臣,民心尽失。所以当周武王率诸侯攻打朝歌、讨伐纣王时,纣王的命运注定走向了终点。众叛亲离的纣王败至鹿台,赴火自焚,其宠妃妲己被杀。享福作乐的鹿台,最终成为一代帝王的葬身之地。

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妲己参政乱国的记载,这应该是真实的历史。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小说家言,把妲己妖魔化成一个惑君祸国的女子,以诠释“最毒妇人心”之观念,这是文人泼向女人的一盆污水。

被妖魔化了的妲己,其美姿娇容,见于文人笔下,更显妩媚动人。在《封神演义》第七回中,有如是描述:

霓裳摆动,绣带飘扬,轻轻裙絉不沾尘,袅袅腰肢风折柳。歌喉嘹亮,犹如月里奏仙音;一点朱脣,却似樱桃逢雨湿。尖纤十指,恍如春笋一般同;杏脸桃腮,好像牡丹初绽蕊。正是:琼瑶玉宇神仙降,不亚嫦娥下世间。

这样一个绝色女子,是上天赋予人间的精灵。难怪纣王宠爱不已。试问天下男子,又有几人能够如柳下惠一般坐怀不乱?

小说中的妲己是负有特殊使命的,迷惑纣王以助武王伐纣成功,但她忘了女娲娘娘的警告:不可残害众生。——这是小说家为了达到构思作品的目的,以先入为主的手法,把妲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且看小说家是如何演绎妲己之恶的:

所设“鬋烙之刑”,是小说中妲己参政乱朝的杰作。骇人听闻的“鬋烙之刑”,《封神演义》中借妲己之口说得十分恐怖:“此刑约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用三火门,将铜造成,如铜柱一般;里边用炭火烧红。却将妖言惑众、利口侮君、不尊法度、无事妄生谏章、与诸般违法者,跣剥官服,将铁索缠身,裹围铜柱之上,只鬋烙四肢筋骨,不须臾,烟尽骨消,尽成灰烬。此刑名曰‘鬋烙’。”“鬋烙之刑”是纣王用来惩治异己、威慑群臣的重刑,小说家大笔一挥,归罪于妲己。

为了树立、巩固后宫的地位,妲己勾结佞臣费仲设计以谋逆之罪陷害姜皇后,姜皇后自是不认莫须有的罪名,先被剜目,后又鬋烙双手,折磨而死。皇后一死,西宫黄妃等自然不是妲己的对手了,皆死于非命。为了彻底清除后宫,妲己于摘星楼下建了臭名昭著的“虿盆”。“虿盆”实际上是一座二十四丈阔、深五丈的大坑,置于无数毒蛇,一次便将无辜宫娥七十二人,跣剥干净推坑喂蛇,真乃惨不忍睹。后宫既平,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便趁机化身入宫,与妲己一起惑君作乱。

以“鬋烙”灭忠良,以“虿盆”平后宫,小说中的妲己其所作所为,已是令人发指,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表现妲己之恶。

纣王因恐文王姬昌势大倒商,又犯颜直谏纣王诛戮忠良,便将其囚禁于羑里,故司马迁有“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之说。文王之子伯邑考进朝歌纳贡代父赎罪。伯邑考是个敦厚仁爱的孝子,且长相俊美,琴艺绝伦。妲己一见,心生欢喜。如果是现实深宫中的妲己,与伯邑考的邂逅,或许也能真正产生一段爱情。因为身为帝王宠妃,大都身不由己,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问题是这个妲己是千年狐狸精,她动了欢喜之心,伯邑考当有性命之忧,倘若伯邑考是个奸佞男子,或许会与妲己沆瀣一气,勾搭成奸,遂了妲己之愿。然而,伯邑考是个正人君子,妲己以学琴为名,对伯邑考举止浮浪,巧言美辞,他亦不为所动,谨守人臣之礼,拒美色于千里之外。妲己因爱生恨,既然得不到伯邑考,就要毁灭他。恼羞成怒的妲己向纣王谗言诬告伯邑考不守礼节,调戏于她。妲己一番颠倒黑白,纣王大怒之下,竟把伯邑考剁成了肉酱。妲己犹不解恨,唆使纣王把伯邑考的肉酱做成肉饼,赐予囚禁在羑里城的文王姬昌,以考证他究竟是否“能明祸福,善识阴阳”的圣人。文王演《周易》,卜卦已知分晓,为避杀身之祸,只能父食子肉,跪拜谢恩,以图释归。

妲己因鹿台筑成,请妖赴宴,因比干饮酒海量,奉旨陪宴。群狐化成群仙,皆醉酒露了本相,及归轩辕坟石洞,武将黄飞虎派兵跟踪,火烧群狐。比干挑选了上好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袍袄,于严冬之日进献给了纣王。妲己面对灭门惨祸,如刀剜肺腑,火燎肝肠,与九头雉鸡精化身的喜媚设计复仇,欲取比干的玲珑七窍之心,治愈妲己佯装的心痛之疾。昏君纣王果然准奏,以为借心一片,无伤于事。比干怒而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惜,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然而,纣王不顾江山爱美人,比干自剜其心,出殿而死。

正是纣王的昏庸残暴,才会让妲己为所欲为。时值大雪纷飞之际,纣王与妲己共饮于鹿台,看到一老一少跣足过河,老者不惧寒冷,行步甚快,而少年却惧冷行缓。纣王不解,妲己谓之老者骨髓皆盈,故不怯冷,少年骨髓皆不满,故不耐寒。为了验证妲己此言不虚,纣王居然传旨捉拿老少两人,斧断胫骨,验看之下,果然如此,引得纣王赞叹妲己神人灵异。又,妲己自称能辨孕妇生育阴阳,纣王命人搜取孕妇三人至鹿台,以剖腹相验。太师箕子闻之,冒死哭谏,纣王怒命武士打死,幸得微子、微子启、微子衍三个纣王的皇伯、皇兄齐来谏诤,纣王依妲己之言,将箕子剃发囚禁,为奴宫禁。

自千年狐狸精化身妲己入宫,恃纣王宠爱,借纣王之手,以鬋烙惨杀忠臣,以虿盆荼毒宫人,以敲骨看髓、剖腹验胎残害百姓,真是罪不容诛,天地共怒,人神共愤。

只是,《封神演义》中的妲己不是商朝后宫中的妲己,也不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妲己,而仅仅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然而,因为小说家的妙笔虚构,狐狸精妲己几乎是妇孺皆知。

那个姓苏名妲己的绝色女子,因为得到了纣王的极端宠爱,而入了司马迁的《史记》,但不幸的是,纣王因荒淫残暴终成亡国之君,后世的文人学者便把亡国之罪归于妲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封神演义》中,妲己更成了一个最毒妇人心的集大成者,千夫所指,万民唾弃。殷商王朝的妲己魂魄消亡已逾三千年,依然沉重地背负着狐狸精的千万载骂名。

在男子话语霸权下,把一个女子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无疑是一种更深的罪恶与耻辱。

江山有更替,而美女无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