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唐宋文脉 作者:夏秋 著


前言

对于历史,我总是怀着敬畏之心,因为那片言只语背后,总有十分鲜活的故事在,而我们现在的人文环境,已经与故事发生的时候有了巨大的不同,一不小心,将我们的人文环境换作历史的背景,就会让古人蒙冤,而这种冤屈古人又无法辩解。后人如果以我们的结论为基础,再投射他们的人文环境,那这历史的沉冤就是冤上加冤。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我们今人的眼里,真不知还剩下多少历史的真相。所以在面对古代文学的时候,我总是存着一个心愿,就是尽我所能地尝试还原历史。

对于唐宋文学,我一直认为,应该寻找其各自的特质所在,寻找其发展变化的脉络。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任何形式的褒唐贬宋,或者褒宋贬唐,都不可能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只能是肢解历史,因为历史不是我们的玩偶,它以自然态存在,褒贬皆无损益。在历史的面前,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还它一个真实的面目,尽力找求其发展的规律,把握着它,以便趋利避害,或者对现实提供一些经验的借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古代文学、文人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只是我觉得一切是非的评判,都不应该以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念为基础。做关于古代的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必须假想自己回到了那个历史场景,用心去体贴,才能逼真。我是这样想的。

因此,本书在对唐宋文学进行简略介绍的时候,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唐音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为宋调这一点上,而这个判断,又有一个前提,就是我认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是民间文学一轮轮演进为士大夫文学的过程。唐宋时期正处在诗歌由极盛走向衰落、词由民间走向极盛的时期,而且,我以为古代小说也有一个由魏晋小说到唐传奇达于极盛至宋则衰变为笔记小说的过程,至于后来的明清小说,却并不是唐传奇的再盛,而是另有其源,是从源自市井的宋元话本演进而成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这个时期实现了这一转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唐宋文学的发展分为十个阶段,每个阶段以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每章的第一节,或者简要地介绍一下历史的背景,或者说明一下那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第二节至第四节,基本上是从三个方面介绍各个时期文坛上的主要情况,勾勒其演变的脉络。其中盛唐和北宋后期文学两章,特别将杜甫、苏轼单列出来作为一节,是想说明这两位文人以其杰出的创作实绩,成为古代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打破尊唐、崇宋的局限,说明“一代文学”总有一代文学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不仅如此,我还将五代文学置于唐宋文学转化的关捩点来看待,将宋末、金末文学作为宋元文学转化的关捩点来看待,特别对五代时期诗词合流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就是想从文学史的角度,将唐代与宋代贯穿起来看,强调“易代文学”总有易代文学特殊的意义。

作为“概论”性质的教材,我尽可能不对作家进行生平介绍,不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而将主要笔墨花在一些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的规律进行把握上。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让读者从大处开始接触古代文学,不拘泥于细节,以便有利于帮助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想将来时机成熟,编一本与这本书相配套的作品选,那时,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分析,就都有了,读者可以对照着看,择善而从之。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书中的某些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本人的偏见,虽然我心里一直想还原历史,但是也知道,历史是不可能被我们还原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向那个原始的本真靠近。每个研究者的观点,都或显或隐地带有自己的偏见,如果自己不能剔除,就让读者帮助剔除吧。我的意思是,读者完全可以由此作为引发,带着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对书中涉及或者未涉及的文学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那是我希望看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