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 埃洛拉石窟

心灵的故乡(下) 作者:(英)马克·塔利(Mark Tully)等著


5.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开凿于公元600~1000年间。它位于印度西部奥兰加巴德(Aurangabad)西北不远处,由34座石窟组成,是印度半岛三大本土宗教——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之间包容精神的恒久纪念。

许多所谓的“窟”其实还包括不少内庭,每一座内庭都由结实的岩石打凿而出。在34座石窟中有12座佛教石窟,它们于公元七世纪早期雕刻而成,多为寺院(即毗诃罗窟,是供僧人居住和静修用的),其中有僧舍和灶房等,此外也有神龛和佛殿(即支提窟,是供僧人礼佛和讲经用的)。曾经住在这里的僧侣早已不在,但宁静的氛围仍然充斥在他们过去冥想、讲学和参禅的弃舍之中。第十窟为支提窟,是个安宁肃穆的地方,巨大的佛像静静坐着,俯瞰众生。在他的头顶,岩石被技艺精湛的工匠雕刻成木质房梁的样子,几乎能以假乱真。第六窟中有一尊漂亮的多罗菩萨佛像,她安详的脸庞散发着慈善的光辉。

耆那教石窟有五个,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有生动细致的雕像,如第34窟的芒果树下坐在狮子上的阿姆比卡女神。

印度教石窟有17个,以宏伟的凯拉萨神庙(第16窟)为中心。这是一座用来祭祀湿婆神的神庙,它始建于公元八世纪,是由七千多名劳力,前后耗时一百五十多年,在山麓上一整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峭壁上凿空雕镂而成。其中精巧无比的门楼、宽阔的庭院、繁复华丽的神龛和高耸的佛塔,无不令人称奇。

此外,大大小小的雕像也让人忍不住赞叹,从体型庞大的石象,到精雕细刻的湿婆像、雪山女神像及其他众神像浮雕,无一不是连细节都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最初都染着丰富的色彩(其中一些至今仍残留着斑驳的色块),而主塔涂着厚厚的白色,象征湿婆神的故乡——冈仁波齐山上圣洁的白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