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事背景 来来往往的职场,我们陷入了怎样的时代迷思?

相识于陌路,相望于江湖 作者:唐旋 著


故事背景 来来往往的职场,我们陷入了怎样的时代迷思?

(一)

清晨的珠江新城依旧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在这密布的钢铁森林中穿梭的人和车,构成了这座城市年轻的商业力量和新鲜血液。

而我,是其中的一员。

来广州的这些年,我的生活被精准地切割成工作日和休息日两个部分。

工作日的时候,每天七点半起床,刷牙洗脸加之一番穿戴后,挤上一个小时的地铁赶到这座城市的CBD。就算我也是有车一族,但着实耗不起遥遥无期的堵车队伍以及寸土寸金的停车费。

经过一番波折,来到高耸入云的方形大厦门口,排着队依序进入方形的电梯,然后迈进方形的办公室,坐在方形的格子间挂着方形的工作牌,面对着方形的电脑,就连和陌生人的招呼都显得程式化。

对于工作日来说,更多的记忆是平平淡淡的。赚一份糊口的工资,顺便奔奔职场前程,仅此而已。对于休息日来说,总算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不过时间太短,也显得太宝贵。

前些年刚来这座城市的时候,总是充满很多的好奇感。好奇感越多,幸福感也许就越多。每逢周末时,叫上一两个朋友逛逛传说的地标景点和主题乐园,这些经历总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聊资。

可几年下来,该去的地方也都去了,好奇感没有了,幸福感貌似也低了许多。周末除了宅在家看书、写作,再就是逛逛楼下的花园,我竟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

这样的生活,真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职场沉浮多年之后,我们陷入了怎样的迷思呢?

这样的迷思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困惑,还是属于一个人的纠结呢?

(二)

“为什么我的简历投出去都石沉大海了?”

“毕业了,我也失业了,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一到面试就好紧张呀,我该怎么表达?”

“简历怎么做比较好啊?”

“我学的专业和我做的工作内容完全不一样,我该怎么融入新集体呀?”

……

作为上市公司的HR,解答这样的问题早成了家常便饭。每年,我们都会在各大院校宣讲,由此掀开校园招聘的大幕。每当宣讲结束后,身边总会围着一大群不谙世事的学生抛出类似的问题,就算是刚入职场的实习生也时常逃不出类似职场问题的困惑。

“如果开一间造就‘面霸’的培训机构怎么样?”

大学生不懂面试,我们补!大学生不懂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补!大学生不懂……这样的想法从脑袋瓜儿里不经意地冒了出来,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可名状的小激动。

还没等沉下心仔细思考,我便在“度娘”上搜了搜本市类似的培训机构,显示的结果竟然凤毛麟角。除了一些网络课程以外,几乎还没有哪家培训机构开设了线下实体课。

看到这儿,我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这样一段心理对话:

“你是谁?”

“HR啊!”

“你懂面试、职业规划、职场规则吗?”

“懂呀!”

“你能找到专业过硬,表达幽默的男神靓女当讲师吗?”

“可以啊!”

“钱呢?”

“可以筹一点儿。”

“那就做呗!”

也不知是哪儿来的勇气,这个“做”的想法立即涌上心头。

“Rose,我们约个饭吧,有个想法和你说下。”我的语气显得迫不及待。

这位Rose小姐是我的好朋友、老乡兼同行,先前有听她说过也想自己出来做点事儿,但又没想到什么好的项目。以我对她的了解,她应该愿意,所以没等仔细思考就拨通了她的电话。

“亲,啥事儿?”她问道。

“单单纯纯地约个饭,今晚有空不?去茶苑酒家?”

“好啊,也有段日子没见了。你最近怎么样啊?”

“还行啊,晚上见面说哈,不见不散!”

(三)

下班儿后,我火速赶到了茶苑酒家,路上一直幻想着Rose听到我这想法的反应。

等我到达餐馆时,只见Rose稳稳地坐在靠橱窗的位置。喝着手里的茶,时不时地划一划手机屏幕,看上去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见面一阵寒暄后,我按捺不住,直奔主题地问:“最近忙什么呀?”

“在家待业啊,偶尔去我家餐馆转转,一般在家。”她老公是位厨师,来广州开了间餐馆,我去过几次。

“啥?你的意思是你没上班儿?”我听后有些小兴奋,脸上洋溢着笑容。

“是啊,太累了,想休息下。”

“真是太好啦!”

“你啥意思啊?”她显得有些吃惊。

“哈哈,不是啦,我有个想法想和你说叨说叨,正需要没有工作的你!”接着,我便把开培训班的想法向她和盘托出。

在和她表达以前,我还是满怀信心;说完以后,心里反倒有些打鼓。毕竟,我担心她会拒绝,更担心自己的一次小小的创业想法在没有尝试以前就遇到一次打击。

和我担忧的不同,她听后满是赞同:“你说的这些和我的感触一样。这么些年,每当招聘实习岗位时,我对大学生是又爱又恨。爱吧,很想给他们一个机会;恨吧,他们的职业素养的确不满足公司需求。即使我这关过了,用人部门那关估计也过不了。就像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不过,开一家这样的培训机构应该会花很多钱吧。你在教育培训行业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应该知道一般培训公司最大的成本就在房租那块啊!何况广州,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Rose稍作停顿后,补充道。

“我早就想好啦!我们可以做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个性辅导,上课地点就约在咖啡厅呀!在有必要用到商务场景的时候,去酒店临时租一个小型会议室就好了!”说的手舞足蹈,看似满怀信心,其实也不知哪来的勇气。

“那……那我们是不是需要有一个办公间呢?一来注册公司要用,二来我们也可以自己办公。”

“好咧!”

“不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喔。”她说道。

(四)

关于办公室的选址,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在CBD附近寻找,毕竟连停车费都如此昂贵的地方怎么可能可以租到又实惠又合适的办公室呢。看着中介的小广告,租一套单间的楼层小公寓,最起码也要4000元。

于是我和Rose兵分两路,她时间比较充裕,负责在市中心的外围寻找。而我则抽中午的午休时间在CBD相对老旧的办公楼里找找,碰碰运气。

起初,我们理解的办公室租用,大抵是找到招租的写字楼或者商住两用的公寓,租用后免不了桌椅购置和基本的室内装修。

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种被称为“商务中心”的办公室租赁服务,租用后可以拎包入住,不需要任何的装修,也不用购买桌椅等办公设备。

此类商务中心,从办公场地的外观看,俨然是一个装修豪华、井然有序的公司。

进入其中,会发现有很多面积不等且单独设门的格子间,最小的只有一个办公位,据说可以合法注册公司。其余的,一般是两到四人间,也有十人间的。会议室、茶水间、客户接待区为公用设施,通常需要付费使用。

几天下来,我们各自找了几处办公室,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租用传统的写字楼或者公寓用作办公室,面积太大且需装修,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过高,显然已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如果是租用商务中心的格子间,省事许多,但这样的办公室一般位于CBD地标级写字楼内,两人间价格通常在每个月五六千元。如果按租期一年计算,价格比传统的写字楼办公室还高。

面对这样的境况,Rose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唉,租个办公室都这么麻烦,也不知以后还遇到什么事儿呢。”

“万事开头难,想想未来的自由和梦想吧。”我安慰道。

“说起梦想,我怎么想起了汪峰?”Rose笑着。

“你的梦想是什么?”看我笑了起来,Rose追着补了句。

“做点新尝试,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呗。”我平静地说。

(五)

过后的一段日子,我似乎又回到了平静而单调的工作和生活中,原本的一点儿小期待在周而复始的上下班打卡中被磨灭的零落殆尽。

清晨的展会大厦依然是最忙碌的时候,大多白领们会将抵达时间不早不晚的把控在九点前的十分钟,一楼的大厅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切都没变,大家还是依序走进那间方形电梯。

还和往常一样,我也站在队伍中不缓不急地听着音乐等待电梯。

不经意间,忽然看到队伍一侧立了一块高约1.5米的展牌,上面印着一段招租广告:“本楼十九层有大量工作间出租,均价在每月2000至4000元……”

“2000至4000元?展会大厦虽然不是CBD的地标建筑,但怎么说也是处于商业区的中心。这个价格能租到办公间堪称奇闻,要知道旁边的万汇大楼,像这样的办公间价格至少在7000元以上。”心里估摸着,有些难以置信。

到办公室坐下后,左想右想不对劲,感觉还是得上门一探究竟。于是经不起好奇心的驱使,趁午休的时间独自溜到十九楼。

刚下电梯,我就怀疑是不是自己走错了地方,这层楼俨然一副大公司派头,和大厅里的租赁报价显然不太搭调。

在前台人员的招待下,我走入办公区才发现这里也有若干个格子间式的办公室,不过在装修方面,比先前的几家商务中心要豪华许多。

“先生,您这边希望租用多大的办公室呢?”

“我想看看两千多块钱的办公间。”我也毫不含糊,直奔主题。

“没问题,我们正好有符合您需求的办公间,您这边请。”

“我们两千多块钱的办公间有两个办公位,采光也不错,您这边准备做什么呢?”接待人员边走边说着。

“职业培训和咨询相关的吧!”

“我们这里也是刚刚装修好,您这边有培训需求的话,我们会议室也可以免费给租客使用。”

“免费使用?”我有些不太相信,先前询问的几家商务中心,都是需要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一般都是三四百每小时。

“对!一般商务中心都是需要收费的,但我们刚入驻不久,也是在吸纳商户的推广阶段,所以是免费的。如果您这边租用,我们可以在合同期内都免费给您使用!”

还没等我回答,我们便走到了办公间门口,接待人员推开门说道:“您看,这就是两千多块钱的办公室,感觉如何?”

我好奇地走了进去,这间办公室大概有10平方米左右,位于休闲区的左侧,采光度比较好,而且坐下两个人也不感到拥挤。不论从价格、布局、硬件设施、环境等方面来说,这里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总的来说比较满意。

“您感觉怎么样?像这样的办公室在我们这里只有两间了。”估计是看出来我的满意,接待人员特别提醒还剩两间。我到现在都怀疑,这样的“两间”在数量上是不是有点水分。

“感觉不错,如果租下来具体得花多少钱?”

“这间本来是4000元,现在也是刚入驻,属于促销期间,如果您觉得合适,那就每个月2800元。水电、茶歇都算是我们的,会议室也给您免费使用。”

“还有优惠吗?”问的时候,我有点不好意思。

“这个已经很实惠了。”接待员笑着摇摇头。

看我没答应,他紧接着补充说道:“如果您这边希望注册公司,我们这边也有商户是做这块的,大概1300元的样子。您选择这里准没有错,我们是一条龙服务,您只用做自己的生意就好了,其余的不用操心。”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直痒痒,感觉当初的创业计划顿时死灰复燃了。顺势拍了几张照片,离开时我告诉他,我得和朋友商量下,三天内给答复。

回到办公室,我迫不及待地将刚才拍摄的办公室照片在微信上发给了Rose,然后赶紧打了电话过去。

“亲,我给你说……”在电话的这端,我将在十九楼看到的场景和办公室价格又给她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通。

“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哦,你别挂,我看看照片儿。”

“我现在立刻过来一趟……”Rose看完照片,甩过来这句话。

(六)

没过一会儿,Rose从家里赶了过来,不出所料,她对这个办公间非常满意。

在谈妥入住的细节后,我们和这家商务中心约定了签约时间,一切都和想象一样进展得平稳顺利。

然而,现实总会和梦想开玩笑。

在签约前的一天,Rose忽然找我说:“回去仔细想了想,也问了问做市场的朋友,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大学里做个市场调查?是不是要做一次沙盘推演?我们的详细创业计划是什么?”

看我没有说话,她显得有些着急:“我们俩都没有做过市场,也没有做过销售,这方面有点缺乏经验。如果迈出这步,前方的困难也许是显而易见的。”

“有什么建议?”

“我那朋友是做市场的,要不让她也入伙,当我们的参谋?”

“合伙人多了而且不是很了解,以后会不会有矛盾?”

我内心有点介怀和矛盾。

“虽然投资不大,但我总感觉有人带着我们做比较好,不然我对未来有点缺乏信心。”

……

那天,我们谈了很久。

我知道,Rose的担忧和建议比较在理,在投入之前,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计划和方案。就好比做人力资源工作一样,我们也是按照详细的计划和方案在开展工作,何况是投资。

但有时候,自己的兴趣被提了起来,总会犯一根筋的毛病。与其说是害怕合伙人之间的未来矛盾,倒不如说是担心这次好不容易被激起的兴趣一下子就化为泡影。

在沉默片刻后,我说道:“要不,我这次先一个人做着试试?”

她听后没有说话。

整个世界在那一刻忽然安静了下来,周围餐桌的嬉笑声及窗外过往的汽笛声就像是一段激昂的音乐,在我们的耳边不断回响。

“如果你觉得不合适,那还是我们俩一起做吧?”

“你的担忧会不会让你比较为难?”

“老公让我放手去做,不用顾忌太多,毕竟投资成本不大,可以试试。但我觉得不是很稳妥,内心总是感到不安和担忧。”

“这次让我先来试试吧,你再看看。”那时的我不知道怎么了,大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

“也行。”Rose的语气弥散着勉强的味道。

那一个晚上,我并没有睡好,陷入了困惑。

维持现状还是大胆尝试?

待在安稳的方形办公室中还是跳出来追寻自己的世界?

最初的梦想到底在哪里?

整夜辗转反侧,睡不着。

我打开灯,穿上衣服,从床上起来,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回想起这些年所有的工作和生活。

戏谑的是,在职场上擅长为应届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HR也会因为自己的事业而陷入困惑。

有些看似细小的问题,身在局中,往往看不清。

想着想着,在不经意间,从书架的角落里顺手翻出一本中学时代的摘抄本,第一页的红色评语中写道这样一句话:“看似不可能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这是语文老师在2004年的期末评价单上给我写的一句话。

第二天一大早,Rose给我发了条微信:“确定签吗?要不要再考虑下?”

我回复:“确定签。”

(七)

年轻的心不安分,爱折腾。

签了约,辞了职,办公地点从展会大厦的九楼搬到了十九楼,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开启了突如其来的创业计划。

遇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这座刚刚运作的小作坊取一个名儿,看着眼前空荡荡的办公室便闪过一个念头:前路漫漫,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困难都摆在那儿。克服困难是对自己的期望,更是祝愿,所以想取“克服”二字。

这是一个动词,直接用作品牌和公司名显然不是太恰当。在网上翻阅无数个知名品牌名称后,发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共性,便是大多数名称来自于外语的音译。为了沾沾洋气,追追“高大上”,在一阵苦思冥想后,我将“克服”二字改为“科孚”。

有人说刚开始创业的小老板们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大多有段不为人知的“黑历史”。对于我来说,不论赚钱或赔本,所得到或失去的一切是干干净净的,不带有坑蒙拐骗的影子。因此在“科孚”二字后加上“鸿圣”,寓意纯净。后来朋友对我说,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是拗口,有点科技或医疗公司的味道。

开头的工作还有许多,诸如场地备案、公司注册、院校联络、课件制作、辅导方案之类的杂事占据了我全天的生活。

以前习惯了五乘七小时模块化工作的我顿时吃不消全天候无休息的狂人状态,弄得整个人疲惫不堪。但和上班儿完全不同的是,我丝毫不感觉到累。

在将那些和注册挂钩的事儿抛给代理公司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筹备的工作中。

理了理思路,我把当前的工作分成了六个板块,即辅导课程研发、推广方案、兼职讲师团队组建、品牌介绍、传播渠道确立和院校联系。

说到辅导课程研发和兼职讲师团队组建,对我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不论是对行业的了解、资源推介还是培训本身的理解,都算是能够把持得住。不过,在其他几个方面着实缺少经验,内心多少会感到有些发怵。

哪怕我大学主修新闻学,还有几年的校园采编和活动主持经历,周围的朋友夸我擅长交际和沟通,但自己始终越不过内心那道坎,毕竟内向的基因已经深深地植入骨子里了。这就是人性,外在的表现不代表内在的真实。

求职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但创业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所有的工作都事无巨细地落在我一个人的肩膀上,没有成熟的团队分工,更没有雄厚的资金,只能硬着头皮上。然而,遍地开花的工作似乎怎么做都做不完。疲惫无力时,真的想振臂一呼,变身为三头六臂的哪吒。

俗话说:“越担心什么,就会来什么。”

几天下来,联系了不下十所大中专院校,可效果不是太理想。大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已经和大型企业有合作,有的学校则由就业办的老师代劳,不太愿意和外面的机构合作。

面对这样的尴尬情况,我感到一丝的挫败感,不时地想起当初Rose的提醒。

焦急之余,内心也由此萌生了新的想法:租用大学的教室,然后自己想办法在大学内宣传,以公益讲座的性质吸引学生顺便销售我们的课程。甚至我们可以参加大学的校招会,招募一批兼职的校园宣传大使,利用正常招聘的渠道走进校园,让学生看到我们。

但悲催的是,这两种方法由于时间不对的原因,都不能立刻实施,因为令人心碎的暑假将会来临。

我该怎么办?

前方的路又在哪里?

(八)

曾在视频网站上看过一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创业故事:四个好朋友组建了一个专门提供“私人订制”服务的小公司,以“替他人圆梦”为服务宗旨,专门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无论客户的白日梦多么奇葩,要求多么苛刻,“圆梦四人组”统统来者不拒。正如同他们的响亮口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整部影片看下来,令我耳目一新。尽管此前《甲方乙方》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但在现实中依然难觅与此相关的服务。

既然如此,我能不能办一个类似的私人订制公司呢?可仔细想来,内心打出了退堂鼓。

首先,我能为客户订制什么?难道带客户去影视城拍摄穿越照?其次,在没有付费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怎么让客户看到我们?

诸如此类的一大堆问题浮现眼前,内心有些生畏。同时也估摸着不太现实,心想:有些基本条件都不满足,还怎么可能去落地执行?最起码,人家影片里的四个人都从事过相关职业,而我就单单一个人,还没有相关经验。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现已掌握的技能以及过往积累的工作经验与当前应征的岗位要求一点都不匹配。

围绕着“私人订制”,我开始思考自己身上的技能和经验还能做点什么。

于是,我在纸上做了这样一个推理:

“要做就要做自己喜欢的,所以,我喜欢什么?”

答曰:“写作。”

“那能立刻赚钱或者最起码的养活自己吗?”

答曰:“有点难。”

结论:“那就把这想法暂且放在一边儿吧。”再重新推,围绕着喜好、经验、能养活自己等关键点出发,不断发散思维,经过一番纠结,最终想到了私人订制旅游。

我喜欢旅游,尤其是自助游。做攻略,探索目的地,我尤为擅长。

在经验方面,尽管年轻,但也去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的场面和人。更何况我还是某著名旅游网站的专栏旅行家,曾为网站和杂志提供过不少的旅游软文,还因此赚取过一点盈利。

按照这样的思路推演下来,当前最适合我干的就是旅游。可问题是我怎么让别人知道我能提供这个服务呢?怎样让客户信任我以至于不会让别人误认为自己是骗子呢?

三下五除二,毫不犹豫地立刻投入“度娘”搜索中。一阵忙活下来,看了诸多网友的分享,终于有了一点启发。在推广渠道方面,我可以在旅游论坛发帖,可以在“度娘”知道、大型旅游网站的互动社区分享一些软文。同时可以考虑从朋友圈着手,让身边的朋友帮忙宣传。

反正死马当活马医,既然培训不能立刻做,那我就尝试做旅游好了。

就这样,“科孚鸿圣·旅行管家”便油然而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