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我的出生
如果让我
再次 选择
我依然会选择你
我的草原
我将会降生在这里
降生在这片
沧桑的疆土之上
带着前世
你赐予我的歌喉
变作一只
轻盈的百灵
用我所有的生
唱那不朽的
草原恋歌
——《我的出生》
我出生在锡林郭勒草原,听母亲说,我长到六个月的时候才见到父亲。那个时候,父亲被打成“内人党”关进了牛棚,我就是在关押父亲的黑暗小屋里初次见到父亲的。
见面的机会是母亲和像母亲一样丈夫被关押在牛棚里的妻子们共同抗争得来的。说是见面,其实只有我被破例由看守从黑暗小屋门上那裸露的窗子里递给了父亲,而母亲她们只能在远远的地方隔着窗看着父亲和其他女人的丈夫排成一队从操场上跑过。后来听父亲说,我在见到父亲的第一眼就开始冲着父亲笑,一只小手好奇地去抓父亲脸上长久没有机会刮掉的胡子。那一刻,被怎样的折磨都没有掉过一滴泪的父亲竟然泣不成声……
在我记事后还常常听大人们讲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尤其是在周末全家人聚齐了吃饭的时候。讲到伤心处,父亲会沉默许久,端起面前的小酒盅抿一口然后再接着讲,仿佛在控制自己的泪水不要落在孩子们面前。
那个时候的我最怕父亲流泪,我一直坚信父亲是天底下最坚强最勇敢的父亲,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有父亲在就什么都不怕了。因此,看到父亲流泪就像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一样的感觉。我们小孩子在这个时候就会紧张地等着父亲再次开口,紧张得揪心,紧张得想哭又拼命忍着,紧张得连饭也忘了吃。每每这个时候,父亲总是会提起我耳朵上的两个小啾啾,然后气氛就缓和了,到这里小孩子们会松口气继续吃饭。父亲则会接着讲只有六七岁的大姐是怎样勇敢地趁看守不注意从小黑屋的门底下钻进去给父亲送一些吃的。父亲还说我婴儿时耳朵两边各长的那两个小啾啾,非常与众不同。那两个小啾啾在我大一点的时候自己就掉了,我自己是没有一点记忆的。
后来的一天晚上,很久没回过家的父亲居然被允许回家收拾衣物,说是要把所有的“内人党”集体转移到别的地方。母亲知道,这一走父亲的性命就难保了,于是把两个姐姐安顿在亲戚家,和父亲一起抱着还是婴儿的我连夜赶去北京上访。母亲坚信,一贯正直的父亲从来就没有反党,没有背叛国家。
真不知道父母亲是怎样躲过看守,又是怎样抱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婴儿到了北京的。反正后来父亲平了反,随后我们全家被下放到了离锡林浩特还有几百里路的小旗县镶黄旗。记忆中,镶黄旗也是一个被草原包围着的小旗县,我的小妹妹斯琴塔娜就出生在那里。在妹妹出生之前,我似乎是家里唯一一个拥有极大特权的孩子,可以用哭闹的办法实现我的一些个诸如让父亲带着我去上班之类的小愿望。在妹妹出生后,这些办法也就不怎么灵了。所以,妹妹刚出生时我的内心并不像我表现的那样欢喜。
爸爸、妈妈和我
我和我的姐姐们
妹妹
你可爱的笑脸啊
早已触动了
我最柔软的心脏
于是我们跑跳笑闹
像小马驹那样撒欢
在这个秋天的草原上
放下矜持我便成了一个
和你一样快乐的孩童
——《快乐孩童》
其实妹妹一直都是个极乖巧懂事的孩子。
当我明白自己将要有一个漂亮的小妹妹的时候,我高兴的原因是我终于要有一个会说会动的玩具娃娃妹妹了。可当妹妹出生之后我才知道妹妹不是玩具,她的小小的胳臂和胖胖的腿虽然也跟玩具娃娃差不了多少,但却是不能像玩具娃娃那样拆卸的。母亲对她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也让我明白,小妹妹是个极脆弱的小东西,就连我也得小心翼翼地呵护她。
妹妹的眼睛很明亮,总是牢牢盯着一样晃动着的东西看个没完,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每次看到我在她的小摇床旁边,妹妹就会高兴地踹她的小胖腿,舞动她的小拳头,似乎这是她表达快乐的唯一方式。有时候,母亲也会把妹妹牢牢地捆在小摇床上让我摇着她睡觉,我却不想让母亲把小妹妹捆住。母亲说这是传统,小孩子的腿有时需要绑一下,那是为了能让小孩子有一副笔直好看的身材。可我总觉得妹妹被捆起来一定会很难受,从此也不再喜欢“传统”这个词。
记得有一次过年,父亲用一支竹筷子蘸了点草原白酒喂妹妹,妹妹居然露出很享受的样子,这让父亲很是惊讶。不过没多会儿,妹妹的小脸就变得红扑扑的,坐在那里直摇晃,害得母亲跟父亲怄了一整天的气,埋怨父亲给小婴儿喂白酒。不过我和姐姐们还有父亲在私底下倒是乐了很久,这也是我头一次见到平日里一贯严肃得有些过头、永远穿着整齐军装的父亲有这种不怎么严肃的举动。
妹妹再大一点的时候,母亲给她断了奶,于是,给她打牛奶的工作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每天放学,我都会从学校走到牛奶场去给妹妹拿第二天要喝的新鲜牛奶,然后走漫长的三公里路回家。到家的时候,天总是很快就黑下来了。那时我以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妹妹变得又白又胖,母亲说那里面有我很大的功劳。
还有一件事是在妹妹11个月大的时候发生的,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中午吃过饭以后,辛苦了一上午的爸爸妈妈要睡午觉,我就背着妹妹在院子里玩。先是捉了半天蝴蝶,后来又蹲在地上看蚂蚁。再后来不知怎么,妹妹忽然对父亲的那辆单车发生了兴趣,哭闹着非要坐上去。那个时候快九岁的我已经学会了骑单车,只是因为个子矮小上不了大梁,更别提带人了。可是,我怕妹妹的哭声吵醒了在房间里休息的爸爸妈妈,便决定铤而走险。我先是把车子悄悄推出院门,然后再把妹妹抱上去,开始推着车子在院外疯跑。看见妹妹高兴的样子,我受到了鼓舞,胆子便也大了起来,索性骑上车子飞驰起来。当时我那种骑法叫“套裆”,也就是一只手扶着把,另一只手捉住大梁,几乎是悬空踩踏脚蹬。这样的骑法是需要有很好的平衡能力的。平时不带妹妹我自己完全没问题,可妹妹坐在车子上重量增加了很多,还不到九岁的我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果然,在经过一处土坡的时候险情发生了。
由于单车上坡很费力,我一时没能把握好脱了手,车子立刻载着妹妹向坡下滑去。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妹妹已经和车子一起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等我跑过去把妹妹抱起来时,发现妹妹的脑袋上已经肿起了一个包包,小脸憋得通红,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我吓坏了,以为妹妹被我摔哑了,慌忙抱着妹妹往家跑。被我这么一晃,不一会儿妹妹开始嚎啕大哭,到家的时候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好在妹妹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擦破了点皮,不用去医院,父亲为她擦了点紫药水没多久就好了。不过我被妈妈训一顿肯定是难免的了,当然,后来我也再没敢有过那样的壮举。至今,我还能想起当时以为妹妹哑了的那种恐惧感觉……
妹妹满月了!
父亲的一巴掌
天亮了
夜晚终于隐去在
光亮如春般的日光里
远处 那隆隆的汽笛声
似乎在告知人们
今天 这一段
崭新时光的起始 于是
忧郁的人们开始尝试着
一整天的好心情
乐观的人们继续编织着
五彩斑斓的梦想
而我 却只想躲在
北方慵懒的暖房里
任太阳东升西落
任一天的大好时光
从指缝中溜走
只为在
书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时光》
小时候挨过父亲一巴掌,在我三岁那年。那时母亲还在医院工作,经常加班,平时很少有机会回家为我们做饭。于是,父亲担起了为我们做饭的重任。
那一天是星期六,父亲打算为我们做一顿包子。父亲那时候的厨艺水平虽然还不怎么高,却总是想尽办法改善我们不太富裕的生活。我和两个姐姐坐在饭桌旁边玩边眼巴巴地盼着香喷喷的包子快点熟。终于,父亲用一个大托盘端来了第一笼蒸好了的包子,然后便又去蒸第二笼。我的小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见来了好吃的也顾不上其他,伸手就抓了一个往嘴里塞,结果发现烫烫的包子有些夹生,粘在手上黏黏的。三岁的我被这种黏黏的感觉吸引了,立刻把包子当作了新发现的好玩的玩具在手里捏将起来。
当大姐把我的所作所为告诉父亲时,那一托盘包子基本被我捏了个遍,弄得满桌满身都是油和馅,根本没法吃了。身为军人,一生节俭的父亲被我浪费粮食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一把拎起我照着屁股上就是狠狠一巴掌!五个指头印马上就红红地印在了上面……
号啕大哭是在所难免的了,直到母亲回来我的恶号也没停止……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拒绝和父亲说话,但从此也不敢再把粮食当玩具了。倒是我家院里养的那一只狗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两岁多的我和姐姐们
三岁的我
下菜窖
果实虽未成熟
花朵却开满了
整个 秋天
你的色彩最美
让我在这个季节
充满了金色的畅想
——《金色畅想》
记不得自己那时有多小了,反正小到可以被父亲装在一只大铁桶里,然后拴上一根粗绳子慢慢放到菜窖里去取那些储藏在菜窖里的土豆、胡萝卜、大白菜什么的。也许是两个姐姐都比我高很多的缘故吧,这一重任向来非我莫属,直到那只铁桶再也装不下我,父亲改用梯子为止。
我那会儿爱极了做这件事,被父亲吊在铁桶里比荡秋千还要好玩许多倍。也许父亲就是因为这个才不肯换梯子的?反正对我来说那是一件再好玩不过的事情,有时我会把它想象成探险。因此每到星期天我都会主动问父亲要不要下菜窖。
每次到了菜窖底,我就会冲洞口的父亲喊:“阿爸!到啦!先装什么呀?”父亲每次都会提醒我:“别踩着那些菜,先装土豆吧!”等装满一桶,父亲会把它们拉上来后倒在家里的水泥地上,这需要一点时间。而我就可以趁此机会找那些发了芽的土豆玩。发了芽的土豆有毒是不能吃的,因此它们大部分都成了我的玩具,我会用我的小刀把它们雕刻成我想要的小动物模样。等父亲提着空桶回来,我往桶里再放些胡萝卜什么的,直到我们有了这一周足够的蔬菜水果,父亲才会把我拽上来。有时候姐姐们会趁父亲去安顿那一桶蔬菜的工夫,悄悄把菜窖顶上的盖子关上吓唬我,而她们每次都能把我吓得哇哇大叫。小时候最怕黑暗,尤其怕被关在菜窖里,更怕父亲真的忘了我还在那里,而父亲是从来不会忘记的。
那个时候的锡林郭勒草原,一到冬天下大雪道路就会封闭,有时竟长达几个星期。而锡林郭勒草原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由河北供应的,所以在冬季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储存一些蔬菜水果准备过冬食用。冬天的草原本身就是个天然的大冰箱,倒是很需要有一个不会结冰的地方来安置那些冻了就会不好吃的蔬菜水果,因此家家户户就有了菜窖这样一个特殊的储藏室。我呢,也就有了那样特殊的让现在的小孩子们想也想不到的下菜窖的经历。
摄于锡林郭勒。
生虱子
最美的瞬间
总是以最快的速度
逝去
余下的感动
只有在心底最深处
天长日久的记忆
——《最美的瞬间》
生虱子这样尴尬的事在现代人的生活里是不多见了,可这样的事在我身上却发生过一回。
那是妹妹出生那年。由于小妹妹的出生,母亲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妹妹身上,对我的管理也就放松了。父亲为了家计,整天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我这个整天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安静的三女儿。两个姐姐也因为上的是汉语学校,除了放假平时也基本见不着,更没空搭理我。因此,在那段时间我迅速由一个不爱说话的乖乖女变成了一个到处乱跑的疯丫头,整天在外面疯玩,经常忘了回家吃饭,更别说其他的了。
那时,我们姐妹三个只有我的头发是长长的。母亲总是在院子里烧好热水给我们姐妹几个轮流洗头,等我头发干了,她就把我的头发一左一右编成两个小辫子垂在脑后。
有一天在上数学课(最不喜欢数学课的我经常把数学课当成幻想课,趴在桌上胡思乱想,因此我的数学基本在不及格状态)的时候,我正想把我的两根小辫像系蝴蝶结一样系在胸前,突然发现有一个小小的动物从我的头发上坠落,掉到课桌上并越过同桌小黄毛画的中间线,迅速爬上了小黄毛的课本!小黄毛在第一时间报告了老师,全班同学马上知道斯琴格日乐的头发上生了虱子。
那天,从不喜欢我的数学老师破天荒摸了摸我像小黄毛一样黄像小黄毛一样乱的头发,温和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放你假,回家找妈妈洗头好吗?”于是,我的头发在第二天变成了短短的盖盖头。
那是妈妈的杰作,是在前一天用一种叫“百步”的中药洗过无数次后做出的无奈之举。在剪短我头发时,妈妈的眼圈是红红的,可我却很高兴,因为小黄毛再也不能趁我不注意从背后拽我的小辫子了!
现在,我当然理解了母亲当时剪短我头发时的心情,那种对女儿怀有的掺杂着爱和没能照顾好女儿的愧疚心情,也感谢数学老师那一颗善良的心,没让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自卑的影子!
小黄毛再也不能揪我的小辫子了。
小时候,我家的宝马
若将我的感动
缀在云霄
那会降下
五色之雨吗
在风过后的港湾
在浪淘尽的岸边
是谁为我
点亮了
迷途之灯
——《五色雨》
小时候,我家的宝马是一辆永久牌的28加重自行车。它在我家享有很高的地位。平日里它是父亲的坐骑,除了陪伴父亲上班下班,我家的米面菜肉等重物都是由它驮回来的。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是很少有机会碰它的。每到节假日父亲不忙的时候,我们就会围在院子里小心翼翼擦洗车子的父亲身边等着,等父亲将那车子擦洗得光亮如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要求父亲带着我们去兜风了。
父亲总是会笑着答应我们的请求,这会引起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一阵阵惊喜的欢叫。父亲的骑车技术非常好,最多的时候车上可以带四个小孩,前面两个后面两个。为了安全起见,父亲总是把车骑得很慢很慢,每每慢到大家以为马上就要摔倒了……这个时候,父亲就用两腿稳稳当当地扎在地上,稳到足以让我们对父亲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骄傲,这样又会引起我们小孩子的一片嘻笑尖叫。回家的路上,父亲就会为我们每个小孩子买一块巧克力或是牛奶糖,五分钱一块的巧克力和一毛钱四块的牛奶糖是那时我们草原上的孩子们最奢侈也是最甜美的愿望了。
后来大姐上初中,因为学校离家太远,那辆车子就归了她,我学车的梦想也有了机会实现。在大姐不用车子的时候,我就和邻居小朋友们一起将各自家的车子推到房后的草滩上练习骑车了!那个时候我九岁。
现在我自己有了汽车。每当我坐在自己的越野车上,驰骋在北京那宽阔而又经常堵塞的马路上时,心中的美好感觉却比不得许多年前我坐在父亲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后的感觉……
十块钱只买十块糖
深秋 凉风习习
都市里
似乎还可以找得到
夏季残留的
花红叶绿
而我的草原啊
已是晨霜遍地
一片绯黄
可分明
我看到了
盛开着的
万紫千红
那是点缀在草原上
牧人们节日的盛装
还有牧人心中
永不凋谢的
傲然情怀
——《深秋·草原》
很小的时候,我们家曾经在锡林郭勒盟下属的镶黄旗住过几年。那里是个人口稀少,交通落后,经济极其不发达的小地方。在最繁华的地段(说是繁华只不过那里的房子多过其他地方而已)有一座红旗塔,还有一个叫十字路口的地方被称作旗中心,在那旁边有一排平房叫供销社,供销社就是旗里唯一一家正规的商店。
之所以记住那家店铺,是因为在那里有我向往的巧克力。五分钱一块的巧克力没有自己单独的包装,而是从一块大的带有锡纸的巧克力上掰下来的。店员很耐心地为我们每一位小顾客做这件事,小心翼翼地打开锡纸包装,掰下一块巧克力之后再仔细地包好放回原处。她知道,不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小孩子都能从兜里拿出五分钱的小钢镚镚来买巧克力的。那些没有镚镚买巧克力的小孩子就只能羡慕地看着那些有巧克力吃的孩子,并且使劲往肚里咽口水了。那位售货员阿姨只能用歉意的目光看着这些孩子们,因为她几乎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认识每一个小孩子的父母亲。在这样一个很小的地方,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因此她看着那些眼巴巴瞪着巧克力,却又不能吃到巧克力的孩子们时总是充满歉意,似乎这一切都是她的错。
有一次,我们的爸妈不在家,只剩下年幼的大姐二姐在家看门。那时候的我还很小,父母亲上班的时候会先把我送到保姆家,下班才会接我回家,因此这一件在那个年代看起来很严重的一件事跟我没有扯上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在家里玩耍着的大姐二姐忽然看到母亲每天都锁着的小箱子竟然没有上锁,胆大的二姐立即翻开箱子查看。在我们眼中,母亲的小箱子里有很多很多好东西,平常是没有机会打开看的。这一下却突然打开了,姐姐们马上就看见了几十元钱,那是母亲放在箱子里压在真丝围巾下面的我们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二姐抽出一张十元钱的票子,拉起大姐的手说:“咱们去买糖吧!”而相对胆小的大姐害怕爸妈回来发现挨揍,不想去。二姐说:“我们把箱子锁好爸妈就发现不了了。”于是两个小孩锁好箱子就直奔供销社而去。
供销社的阿姨见进来两个小孩犹犹豫豫地站在那里想说什么又不敢说的样子,就过来问:“小托雅(二姐的小名),你们想买点什么呀?”二姐大着胆子说:“我们要买十块糖,姐姐五块我五块!”说着,她拿出了那十元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那时候的二姐对钱还没有太多的概念,以为十块钱就能买十块糖。售货员阿姨看到一个小孩居然拿出了那么大的票子,当下就知道那不可能是家里大人给的了。那个年代最大的人民币面值也就是十元钱,而每家每户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几十元钱,十元钱可以维持一家人很多天的生活,因此是不可能拿给那么小的孩子买糖的。于是售货员阿姨把手里的事情交待给了别人,自己带着两个小孩拿着十元钱去找正在单位上班的母亲。
后来,两个姐姐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一顿臭揍,足以断了她们再做类似事情的念头。当然,售货员阿姨也得到了母亲最隆重的感谢,可两个姐姐却因此恨了她很久。
和大姐、妹妹在一起。
大姐和二姐和大姐、妹妹在一起。
陕西歌友会现场,2011年。
蒙古人的直爽
当所有的
旋律
都变得忧伤
我是否该
启程
启程 前往
牧人心中
永不褪色的
那片
绿色净土
——《绿色净土》
供销社的门口有几根固定死了的拴马杆,那是专门为来这里买酒的牧民们准备的。天气好的时候,那些牧民会坐在背风又有阳光暖洋洋照耀着的地方,就那么喝着揣在怀里的草原白。他们很少三五成群地聊天,相互见了面也就是那么两句“赛百努”“他赛”(蒙古族的问候语)就完事,然后继续闷头喝酒。就那么干喝着,也没有什么下酒菜。喝完了,就会摇摇晃晃有时甚至磕磕绊绊地走到拴马杆前,解开缰绳,歪歪扭扭地想尽办法跨上自己的马去。他们的脸上已经有了长期酗酒的痕迹,酒糟鼻或者是泛了青的脸色,黝黑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你绝对猜不出他们的实际年龄来。他们可能三十几岁,也可能只有不到二十岁。
但当他们一旦跨上马去的时候,却又突然变得英姿飒爽,刚才那种醉酒的状态竟能在一瞬间一扫而光,似乎在这一刻,草原上就又多了一名英雄好汉。
而我们这些小孩儿总是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这一切,想找出自己跟这些同族的叔叔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原因。
我不太敢接近那些牧民,更别提跟他们说几句话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我们这些穿着汉装的城市孩子们称作“海特得”(蒙语“汉人”的意思)。
我们这些孩子大多是驻军家属或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家的孩子,虽说跟牧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也属同一个民族,但生活有本质的区别。牧民不管我们这些穿着汉化的小孩跟他们本属一个民族,而只管把我们叫作“海特得”。当然,这是在我们比较乖的时候。有时他们会称我们为“茅赛海特得”(蒙语“坏汉人”的意思),那是在我们偶尔嘲笑他们的醉态惹怒他们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也会发发小威冲他们大喊:“碧巴斯蒙古勒浑(蒙语,意思为“我也是个蒙古人”)。”然后迅速跑开。我的样子总能引来那些蒙古汉子们的夹杂着“嗯秦乌尼尔蒙古勒浑休”(蒙语,意思为“真是蒙古人”)等话语和笑声。
其实,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不论在怎样的境况下都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家乡和族人,都要因为自己是一个蒙古族人而感到骄傲。所以在任何时候,当有人问起我的家乡在哪里,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他,我的家乡在锡林浩特,一个草原上的小城市。
我跟纯粹牧民的孩子们接触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虽说我们的生长环境并不相似,但我们的性情却出奇的一致。我想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直爽,对人不设防。
蒙古族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直爽,说话不拐弯。我从小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长大,性格和说话、思考方式几乎都是蒙古族式的,不仅说话不拐弯,很多时候思维也不会拐弯。所以,当我最初从内蒙古草原来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时,人们对于我的直率并不怎么习惯。这就像我当初也不怎么习惯草原上纯粹的牧民小孩一样,我想他们比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们更贴近大自然也更加淳朴。
比如,汉族的一句客套话“有空上我家来玩儿”,在蒙古族人眼里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正式邀请。所以,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一个蒙古族人贸然闯到你家里做客你一定不要感到很惊讶,那很可能是因为你的一句不怎么真诚的客套话。但蒙古族人却不怎么管这些,他们依然会认为你很真诚。蒙古族人天生不会客套也会让一些初到草原的朋友们觉得很不习惯。比如你到了一个牧民家里,女主人会为你准备奶茶奶食品,食物就那么放在你面前的小桌上,女主人自己尽管出门去做家务活儿,并不会去说那些客套话诸如请你吃啊喝呀什么的。回来见你吃了喝了她会很开心,若是你存了小心眼不吃不喝她反而会不高兴了。因此,跟蒙古族人接触千万别以为你受到了冷落,其实正相反,那是很信任你,把你当自己人看,只是不太会客套而已。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这个城市里长大的小孩比起其他牧民小孩就显得过于婉转含蓄并且弱小孤单了。有时我也会希望我的父亲像那些蒙古族叔叔一样英俊潇洒地驰骋在草原上,还有的时候我会用蒙语对那些牧民小孩说:“我的父亲是个骑兵呢!”我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曾当过骑兵连的排长。这个,让我觉得自己更贴近那些牧民孩子。
其实就是现在,在我的家乡锡林郭勒草原还有一支骑兵连,不过他们的职责早已与原来的骑兵有了本质的区别。不过父亲老早以前曾对我说过,蒙古骑兵在解放战争时也还是一支起到重要作用的部队。
记忆中那条河
马儿望去的地方
怎么就荒凉了呢
牛群歇息的地方
怎么就没有草香了呢
要是远方的天空
不再飘来朵朵的白云
美丽的锡林郭勒
你将怎样度过这漫长的夏季
锡林河的水啊
怎么就枯竭了呢
牧人的歌声啊
怎么就那么哀伤
要是眼泪可以注满河床
要是汗水可以浇灌草原
要是歌声可以留住草原
锡林郭勒的儿女们啊
你们为什么不歌唱
——《记忆中那条河》
2007年,从锡盟来的朋友无意中说起原来流淌在多伦县境内的那条河,说它现在已经快干涸了。我心里颇为不自在。之所以记得那条不算太宽的河,是因为我的童年有两年多的时光是在那条河的河岸上度过的。
忘了那时候自己有多大,不过那时我足可以帮妈妈去小卖部买榛子打酱油了。经常,我用妈妈干净的绣着梅花的小手绢包回来一大捧榛子,然后就等着妈妈用黑色的大铁锁(那时每家每户都有一把巨大的锁用来锁门)将那些榛子砸开,然后就可以和妈妈一起吃里面的果仁了。
也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闲暇时光,等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的时候,我就和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跑到河边去抓泥鳅玩儿,然后把它们放在罐头瓶里带回家,等着下班回来爸爸妈妈夸我。不管我做什么,只要我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打碎人家玻璃窗或者放跑人家羊圈里的羊,爸爸妈妈就总会夸我听话、懂事。
记得有一年夏天连着下了好几天雨,这个小小的汉族居多的多伦小县城变成了一个大泥潭。这种时候爸妈是不让我们出去疯跑的,一来外面到处是泥水,不消多时顽皮的我就会变成个小泥人;二来大雨会让河水上涨,发洪水是常有的事,而我们这些不知死活的小疯孩是很有可能着迷于河水的激流,从而跳入水中玩耍并且自以为很勇敢呢。曾经发生过小孩被洪水冲走的事,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大人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我们接近那条河的。可是,在家里憋了好几天的我一等到天晴就迫不及待地去找小朋友们玩儿,谁知小朋友们比我还迫不及待地早就跑到河边看洪水去了。于是我和剩下的两个小孩儿也迅速奔向河边去,和几天没见面的其他小朋友们汇合。
到了河边才发现,原来不算太宽的河水现在却比原来宽了好几倍,因为山洪的原因,河水的颜色变得浑浊不堪、汹涌澎湃。正有一些扛着自行车的大人想从河对岸趟河过到这边来,那样子看起来很是吃力。在河边我并没有见到平日里跟我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于是开始担心在河对岸上班的父亲不能回家,就那么站在河边眼巴巴地等了起来。只要远远望见有穿着军装的大人扛着单车过河,我就以为那是自己的父亲,然后欣喜地喊着“阿爸”狂奔过去。等发现不是爸爸,我就在失望之后继续等。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见到父亲穿着军装的身影,却发现由于自己太专注,身边的两个小朋友们走了都不知道。看着越来越混浊的河水和马上就要暗下来的天,心里掺杂着委屈和失望的我坐在湿乎乎的地上哭了起来。
后来才知道,父亲和同事们那天去抢救在野外漏雨了的弹药库,根本没去单位上班。还是母亲的同事在回家途中看到我一个人在河边号啕大哭才把我带回家的,这被姐姐们好一顿嘲笑,称我为鼻涕虫。不过父亲回来时听妈妈说了我的事却很高兴,我想那是因为父亲很知道他的小女儿对父亲的爱,还有工作完成得好,还有我们全家人都好端端地等在家里的原因吧。
这就是我关于那条河的记忆了。可那么一条奔腾在我记忆中的童年岁月、奔腾在幼小年岁却已装满浓浓亲情的河流怎么就要干涸了呢?这让我无法释怀,直到现在我还是固执地坚信,那条河永远不会干涸。
在草莓节后台。
初次登台
夜晚 我被雨滴
敲打玻璃窗的声音吵醒
清晨那些草儿
争相翠绿
清风追逐细雨
越过我的窗
直闯进我的房间
于是那阳光的味道
弥漫了整个心房
——《阳光的味道》
记不得那时我几岁了,大概只有六岁,总之那年我有了一次登台的机会。我和同班另外一个小姑娘被选中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表演的节目是童声合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为了让我的第一次登台演出能够顺利,我的二姐像个小导演一样仔细为我们编排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我们这两个害羞又爱忘词的小妹妹,不知被姐姐操练了多少次才做到在不忘词的状况下把动作做准确。反正到了演出那一天,姐姐看起来已经是胸有成足的样子了。
那是一个很小的影剧院,我们到的时候,台下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早早地坐在下面等着节目开始了。后台已经变得乱哄哄,各个学校要演出的小同学几乎快把不大的空间站满了。
二姐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胭脂,给我们两个人的脸上抹了个红彤彤。之后,我们就待在那里,一边眼巴巴望着高年级同学们自信地走来走去,一边忐忑地等待上场了。
我还记得我穿了一件白衬衣蓝裤子,扎了两个小辫子,小辫子的末梢是两个硕大的红绸蝴蝶结。这样的打扮,几乎就是那个年代像我那么大的孩子所能知道的最美穿戴了。
“童声重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准备!”当催场的老师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我浑身的血液都开始狂奔,它们狂奔到我的脸上让我有一种要晕过去的状态,接下来我开始不停地发抖,先是牙齿打颤随后蔓延到全身……
我的初次登台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两个小姑娘,在面对台下众多老师和同学的面孔时,居然同时大脑空白,一句词一个动作也想不起来,所能做的只是不停地傻站和吐舌头,引来全场一片哄笑……
那真是一场噩梦,现在我都可以清楚地记得二姐眼含羞愧的泪水带着我们两个小失败者回家的情景,至于我们是怎么走下舞台走出剧场的事,我一概不记得了。选择性失忆。
和二姐的合影,那时我是内蒙古艺校的学生。
十岁的我和二姐
我的父亲
请你 静听
那草原深处
传来的 极远
且缥缈的 声音
那是牧人 在
吟唱着 忧伤的歌吗
抑或是 自远古
一路传来的
祖先的叹息
——《祖先的叹息》
我的父亲是个军人。一身凛然正气的父亲这一辈子从不抽烟喝酒,也从未做过一件令家人感到面上无光的事。父亲爱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尤其喜欢研究蒙古史和近代史,因此我常常在书店买些父亲喜欢的不同版本的书带给他老人家。
父亲是个养花高手,但凡经过父亲养殖的花草都会长得茂盛好看,冬天会开花并且还不凋谢。这一点我显然没得到遗传,无论我多么精心照顾我的花草们,它们还是会很快就变得面目全非。不过我的大姐倒是完全遗传了父亲的这一点,她家的花草如不加修剪甚至可以长到房顶。记得小时候在锡林郭勒草原的家里,我们家的阳台上不论是盛夏还是严冬都有盛开着的花朵,尤其是开在冬天里的花朵使邻居们无不称奇。要知道在锡林郭勒草原,最冷的冬天气温都在零下二十几度,别说花朵就连绿色也很难看得到的。
父亲还喜欢动手做菜,常常发明一些营养丰富的菜肴来,看着我们吃得高兴,父亲就觉得特别开心了。所以父亲常常叮嘱我们回来之前一定要先打电话,他老人家好给我们准备好吃的。
有一次,我不想让父亲太劳累,所以事先就没有通知他老人家我要回来。结果见了我,父亲还是非要给我做好吃的,拦也拦不住。我说:“爸,您别忙乎了,我都吃过了啊!”父亲却笑着说:“我做一种菜,保准你还能吃进去。”随后见父亲拿着一个圆圆的茄子洗干净了,就那么往煤气灶上滚开的水里一放,然后坐下来和我们说话,也不去管。见父亲这样,母亲不知道父亲要做什么样的菜,就笑着说:“谁稀罕吃你的白水煮茄子啊?!”父亲笑眯眯地说:“别急嘛,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好吃得割你耳朵都不知道!”父亲和母亲形容什么东西好吃总会说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很是形象呢。
不一会儿,菜好了。父亲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不知用什么东西制作的调料,再用一个空盘子装好煮熟了的茄子就那么往我面前一放:“尝尝吧!”我在母亲不信任的眼神注视下,撕下一小块茄子蘸着调料慢慢吃了一口……还真是好吃啊!于是整个茄子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被我消灭掉了。看着我心满意足拍着肚子的样子,父亲乐了,母亲对父亲说:“真是你的好女儿,你做什么她都吃得香!”
父亲喜欢历史,总是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历史,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见解。2007年,中央八套播出了电视连续剧《东归英雄传》,父亲就指出在连续剧里面有很多地方跟真实的历史有差距。
在凤凰卫视《我的父亲母亲》节目现场。
我的母亲
晶莹的汗珠 自头上滑落
母亲的欣喜
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之后
多年前的那个清晨
当我随百灵鸟的歌声一道
降生在 草原上的时候
母亲的微笑 是这个世界
给我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从此 我便用我的执着和辛勤
回报母亲由衷的欣慰
和家人的 美好期待
祝福母亲 祝福家人
也祝福 你们 我亲爱的朋友们
——《我的母亲》
母亲是美丽的。
从我记事到现在,母亲的头发永远都是一丝不乱的。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户外,母亲的穿着总是很得体,即使到了现在也还是如此。母亲很会搭配服饰,从色彩到耳环,总是能搭配出让你意想不到让你忍不住夸赞的风格味道。
母亲很少唠叨,长这么大从没有听母亲抱怨过什么,即使在家里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时候。母亲的内心极单纯干净,这在经历了一辈子风霜雪雨的70岁老人身上真是极少见。从没见过像母亲那样对金钱不屑一顾的人。她过得节俭却又体面,把攒下来的钱差不多都给了孩子们。
母亲的腰板一向挺得很直,身上有着那种老式雪花膏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母亲用的那种牌子的雪花膏现如今还能从哪里买到,反正母亲不太能接受我买回的那些进口化妆品,不过,香水却除外。
从前,我给母亲从国外带回的香水不久就会悄悄跑到姐姐的抽屉里,我知道那是母亲不习惯用送给了姐姐。
可有一次却除外。
那是我在法国买的一瓶极淡的香奈儿香水,母亲不但喜欢上它可爱的外形包装,也喜欢上它淡淡的香味。
从此,母亲的身上就有了极时尚的香奈尔香水的味道。
母亲对美丽有着自己的观念,并毫不为现今的时尚所左右。母亲不喜欢太深太旧的颜色,也总是要求我们穿得尽可能鲜艳。
母亲还喜欢徒步走很长的路,这点很少有人能比得过母亲。
母亲那个年代的人基本都会骑单车,可母亲不会。
听父亲说,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是会骑的,只是不会自己上下车,因此闹出了许多笑话。母亲那时每次上班都会牵动好多人的心。就像约好了一样,母亲从家出发是由父亲扶上单车,到了单位又会有人早早等在那里接母亲下车。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母亲终于不能忍受每天给别人添那么多麻烦,索性就放弃了。
也少有人像母亲那样幸福。
母亲有着孝顺的女儿、听话懂事的外甥和多年相濡以沫把母亲当宝贝宠着的父亲。
最重要的是母亲有一份极其自我的良好心态,并且极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我的母亲是最幸福的。
母亲和我
我的大伯
那似乎不是我的节日
在我的节日里
我会饮下甘醇的烈酒
然后坦然醉去
一如草原上醉着的牧人
不必牵挂 东升西落
那酒是牧人 捂在胸前的温暖
是牧人每一天的节日源泉
没有彩旗飘扬
没有锣鼓喧天
没有人潮涌动
有的只是无尽的草原那寂寞的风声
那是牧人的节日 也是我的
——《节日》
2007年,我的大伯和表弟来到了北京。他们先去呼和浩特市的表姐家探亲,在表姐家住了一阵子之后,在回老家满金诺尔的途中顺道过来看望父亲和我们的。
听二姐说,大伯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身上居然满不在乎地扛了一个硕大的麻袋包,可把姐姐给惊着了。要知道,大伯可是个八十几岁的老人呀!
八十多岁的大伯,除了听力有些不好以外,绝对是个身体健康的活泼小老头。他喜欢喝酒,但很有节制,每顿饭只喝二两白酒。喝完酒后的大伯,脸色红润,心情开朗,就会变得很健谈。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就会坐在电视机旁边看电视边聊天。我问大伯:“老家好不好?”大伯说:“你小时候啊……好!”表弟就在一旁笑着说:“看,老打岔!不信你再问。”我就又问:“大伯最喜欢喝什么酒啊?”大伯说:“不走不走!我还要去登长城呢!”
看到我们大家都笑起来,大伯也跟着哈哈笑,边笑边说:“嗯!你们是笑话我八十岁的老头了还要登长城吧!”我们就笑得更厉害了。
表弟说,上次父亲回老家时,大伯、二婶和父亲三位老人在一起聊过去,因为大伯和二婶的听力都不太好,所以三个人基本上是各聊各的,听得表弟一头雾水。
据二姐说,大伯和表弟来的第一天就要去天安门广场,还要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在天安门广场上,拄着小拐棍的大伯拒绝二姐的搀扶,可能是太兴奋的缘故好几次惹来警察关心地询问:“大爷!您是一个人?”大伯就回答:“来看毛主席!”说得热心警察莫名其妙的。
后来在确认不会有危险后,我还是带着大伯和父亲两位老人登上了长城,还坐了缆车。缆车让大伯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大伯说这是他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
堂哥
涩涩的
总是最年轻的心
一次回眸
一个羞涩的颔首
就足以让那些萌动的心
许下一世的诺言
——《一世的诺言》
记得那一年,国庆节过去就是中秋了,本想在博客里写一些祝福的话,可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澎湃着。我知道,那是因为父亲从老家拍回来的那些照片,触动了我心中那根思念故土之弦……
就在国庆节前的一段时间,年过七旬的父亲突然萌生了要回老家去看一看的想法,于是,远在内蒙古包头市的堂哥就自告奋勇要陪父亲去。我非常感谢军人出身的堂哥那么快就促成了父亲的这次旅行,要知道,我们姐妹几个工作太忙,等到能抽出时间,天也会变冷了。父亲的气管不好,喉咙一到冬天经常会变得很不舒服,因此天变冷了之后再出行,旅途就会艰难许多了。
堂哥是我父亲二哥也就是我二大伯的长子,从小过继到我们家,直到后来参军考进石家庄陆军学院。堂哥是个憨厚善良而又性情耿直的人,来自老家哲里木盟一个半农半牧的小村庄满金诺尔,那也是我父亲的老家。堂哥刚来的时候,说的是一口带有浓重东北腔的蒙古语。他基本不怎么会说汉语,并且一说就走调,因此小时候他的口音经常会遭到我的嘲笑。而我们姐妹几个还常常搞些恶作剧对付他,堂哥却总是让着我们,从不跟我们计较。
记得唐山大地震那年,我们锡林郭勒草原也接连不断发生了地震,为了安全起见,父亲把母亲和我们几个姐妹安顿在草原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却和堂哥还有邻家的叔叔们担当起了守卫我们和看家的职责。就在那时年纪幼小还不知道什么叫苦难的我头一次在恐慌中尝到了艰难的滋味,也头一次明白,在危难的时候,亲人之间的关怀和凝聚力是多么重要。
堂哥平常的话不是很多,可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变成另一种样子。他们有时会聊一些老家的事,聊大伯、二伯小时候的趣事。他和父亲那浓重东北口音的蒙古语永远都让我觉得好奇,总趁他们聊天时跟在后面学。东北腔的蒙古语有很多名词都是照搬汉语的,听起来很幽默,所以即使你不懂蒙古语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而我的蒙古语却是纯正的锡盟口音。
小时候,我还不大明白堂哥怎么就会来我家做了我们姐妹的大哥哥。后来才知道,二大伯之所以让堂哥来到父亲身边,是希望堂哥将来能成为像父亲那样的军人,不愿意让堂哥待在半农半牧的满金诺尔像自己那样成为农牧民。
堂哥刚来锡林浩特时没见过路灯,还穿着那个时候城里人已经不穿了的蓝色土布衣裳。衣服上面缝着四个巨大的明口袋,皱巴巴的,看起来极好笑。黑色土布裤子有点过于肥大,裤腿却显得有些短,裤脚下面露出的白色尼龙丝袜子一下将堂哥的身高拉了下来,看起来既寒碜又土气。脚上是一双出自二大娘之手的新纳底黑厚布鞋,一看就是为这次行程特意准备的,不过来锡林郭勒草原没多久就露了脚趾头。父亲说纳底鞋在草原上可不怎么顶事,于是拿出了一双崭新的军绿色野战鞋给堂哥。堂哥高兴之余当时就穿在脚上,左看右看却不知道怎样把鞋带穿上去。
堂哥很勤快,每天早晨五点钟就会起来扫院子,挑水,煮奶茶,然后把我们姐妹一个个叫起来吃早点,催我们去上学。有时候堂哥也会坐在那里黯然神伤,我就猜他一定是想家了。不过父亲却从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时候,父亲总是很严厉地对堂哥说,大男人家不要把心里的儿女情长表露在脸上,这个样子像什么话。每到这个时候堂哥就会显得既委屈又羞涩,完全露出了一个大孩子的本性。后来,我有机会去包头演出,见到已经变成了中年胖男人的堂哥,却还可以找到他小时候那种羞涩的眼神。
记忆中,来到我家没几年堂哥就参军去了。我们全家送身穿还没有佩戴领章、帽徽的崭新军服,胸前佩着大红花的堂哥去汽车站时,只看到他脸上的欣喜却没看见多少依依不舍。这让我在一段时间里觉得很是不快。是不是因为我的恶作剧让堂哥生气呢?这还要从我家那时候住的平房开始说起。
那时候,我家住在带着小院墙的平房里。西面的房间和东房之间有一条小小的走廊,而东门和西门都是朝里开的,闲在家里无事可做的我忽然看见堂哥正在东面的大屋里安静地看书,我的小脑袋瓜里忽然就有了一个自以为很得意的坏主意。我悄悄跑到院子里的工具房,拿了一根麻绳,然后再迅速跑回家里,把东门和西门牢牢地拴住。确认堂哥无法打开后,跑到窗前对堂哥大喊一声:“你出不来啦!”不等堂哥反应过来,我一溜烟跑到隔壁小朋友家里去玩了,没过多会儿就忘了堂哥被锁在东房里的事。直到母亲下班回来,黑着脸来邻居家找到了正在和邻居小朋友高高兴兴一起吃晚饭的我,我才知道自己闯了祸。回到家里,我看见堂哥的眼圈红红的,还以为堂哥一定哭哭啼啼地跟妈妈告我的状了,结果母亲并没有怎么惩罚我。我还觉得奇怪来着,后来堂哥才告诉我他那是给尿憋的……
不管怎么着,堂哥终于遂了二伯的心愿做了一名革命军人。
全家合影,爸爸妈妈坐在前面,堂哥站在后排。
在演出后台。
耳朵上的疤痕
空气中雪的清香
仿佛在提醒着我
多年前的
这样一个落雪的天
我们走过的那条
飘雪的晨路
你说你答应我
就这样一生一世的
在一起 看落雪
我轻笑着说你看那雪花
落在地上很快就化了
像你许下的诺言
你无语 而我
却看得到你眼中
深藏着的忧伤
听得见你胸口
长久无奈着的颤音
而此时
相隔了无数个
这样的 落雪天的清晨
我依然可以听得见
你曾经悸动着的心底
泛起的每个无声的音符
伴随着雪花
静静地融化在
已经潮湿了的泥土中
——《落雪》
我的右耳朵上有一处小小的疤痕,那是上小学一年级,我在班里跟那些淘气的牧民小孩在做游戏时,无意中绊倒了磕在凳子上留下的。
那会儿,在锡盟镶黄旗蒙古族学校上学的孩子们,除了一小部分是我们这些父母亲都在国家机关上班的城市孩子,其他几乎都是来自牧民家的小孩。牧民家的孩子们多数上学晚,年龄偏大,因此在个头上比我们这些城市孩子高大结实许多,也顽皮许多。在蒙古族语学校上学的孩子们不像从前汉族学校的男女同学下了课各玩各的,而是嘻嘻哈哈玩在一块儿的。那时候是草原上雨水大的年份,河水经常暴涨,会发洪水,所以洪水经常会把我们学校和旗中心的那一小片居住区隔开。原本那里是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过的小河,就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踩着鹅卵石走到河对岸。可洪水暴发的时候,水量就大增,河水变得混浊,变得凶猛,这个时候就会不那么容易趟过了。于是蒙古族学校里大一点的牧民小孩总会很兴奋地把我们这些胆小的城市孩子们一一背过河去,似乎只有这个时候才更能显出他们的良好体质和英雄气概一样。因此,蒙古族学校里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融洽友好也不怎么避嫌疑的。
冬天,当河水结了厚厚的冰时,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又会在冰上玩起抽冰弧、坐冰车等游戏,好不热闹。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老师告诉全班同学除了课间操其他时间都要待在教室里。于是,做完操,全班同学都在教室里玩起游戏来。一部分孩子在玩骑马砸骆驼游戏,另一部分孩子满教室地疯跑追着玩。而我和一个跟我一样矮小的城市小孩正在黑板上投入地画画,根本没发现一个牧民小孩已经悄悄来到了我身后。本来他是想过来跟我们一起画画的,看见我们那么投入,谁都没发现他,他就改变了主意想吓唬我们一下。他偷偷走到我身后就那么使劲一掰我肩膀,毫无防备的我立刻没了重心,“啊”的一声尖叫向一旁倒去,随着“咚”的一声巨响,我的右半边脸直接砸到了一旁的凳子角,马上失去了知觉。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正趴在班里一个最高最壮的男孩子身上,虽然是寒冬他却满头大汗,正在背着我向着医院方向飞奔,脚下是冻硬了的河床,而身旁就是那个惹了祸的男孩。他正用一只袖子擦着不断涌出的泪水,另一只手扶着我的腿跟在后面狂跑,那袖子上面已经结了冰,那是他的鼻涕眼泪结的痂。在我们后面,还前前后后跑着班里的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在气喘吁吁地跟着我们一路小跑,那场面着实壮观。
到了医院,医生马上给我打了麻药,缝了针,而我就那么躺在急诊室的床上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来了好久,而同学们却被老师带回了学校。
过了些日子,当我的伤口愈合后又回到学校才发现,害我受伤的牧民小孩并没有来上学。一问同学才知道他受了批评,老师还把他的父亲也叫来了。他被他父亲就那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好一顿打,然后给带回了家。得知他父亲有可能不再让他上学的时候,我心里很难过,老师和同学们也很着急,于是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了他的家——草原上的两个不大的蒙古包。他母亲其阿姨怀着深深的歉疚接待了我们,不住地对老师说着一些抱歉的话,还说她们家实在需要大儿子给他的父亲当帮手,并告诉老师他和他的父亲去放牧了。看得出来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好,两个年幼的弟弟一个三岁,一个才刚满一岁。
老师告诉其阿姨说都是小孩子游戏不注意,并不是他本身有什么错,又说斯琴格日乐已经好了,也和大家一起来了!说着把我叫到她面前,让其阿姨细细看我的伤口愈合处。见到我,其阿姨眼里霎时噙满了泪水,并不住用蒙古语说“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受罪了”等等,还抱怨她的儿子太顽皮不懂事,等他回来要好好教训他什么的。一时间大家的情绪都受到了感染,我极力忍住自己的眼泪对其阿姨说:“阿姨,苏和不是故意的!您要是不让他上学我们会很难过的!”让我受伤的同学就叫苏和,听我这么说,同学们马上附和着我,还一起列出了苏和平常的种种好。老师也说了很多话,但其阿姨不再出声,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看看苏和两个年幼的小弟弟,再看看老师和同学们,眼里充满了复杂的神情。
天色渐晚,老师谢绝了其阿姨留下吃晚饭的请求,带着我们离开了苏和的家。夕阳西下,在一片柔和的金色光芒照耀下,白雪覆盖着的草原呈现出少有的绚丽景象。草原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只有我们一行人踩在雪上的嘎吱嘎吱声格外刺耳。不一会儿,就会有同学问老师苏和会不会来上学。老师的回答异常肯定:“同学们,放心吧!苏和一定会来的!我们鼓鼓劲,唱支歌吧!”老师自顾自地唱了起来,同学们也开始跟着老师一起唱,我们的歌声越来越高,传得越来越远。每个人都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唱着,似乎只有这样自己的声音才能传得更远,才能让苏和和他的父亲听到……
老师说对了,第二天早晨苏和真的来上学了。上学的那天,苏和郑重地把右手抚在胸前,学着大人的样子给我和全班同学行了鞠躬礼。其实,我的伤口早已经不疼了。班主任老师特意把我们两个人的座位调在了一起,并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互相帮助。苏和的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而我趁老师转过身去开始讲课的时候悄悄对苏和说:“你那天边哭边跑的样子真是滑稽,两个袖子上都是鼻涕嘎巴儿,很恶心呢……”苏和的脸红了,马上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看着他那脏兮兮的小手和依旧脏兮兮的袖口,两个脸蛋红得就像刚刚喝了一壶马奶酒。
在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