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桃花源记

江山如画:中国古代山水志 作者:吴树强 著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潜

晋太元(1)中,武陵(2)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4)垂髫(5),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6)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7)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8)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9)刘子骥(10),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

陶潜(365或376—427),字渊明,一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到任八十多天,因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隐逸诗人,其诗风淡雅自然,散文淳朴流畅、干净利落,表现朴素、恬静、淡泊的意趣。

本文是《桃花源诗》前小记,通过一位经历奇遇的渔夫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恬静、美好的世外桃源,细致介绍了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情景和他们的思想状况—“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归隐田园、与世无争的生活理想。这篇文章风格平实,叙事从容而有条理,首尾呼应,营造出恬淡宁静的世外桃源的画面。

根据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研究,这篇文章虽然属于虚构类,但是它也从侧面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真实历史情景—不少百姓为躲避战乱隐居深山,营造坞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作者笔下的桃源生活生机盎然,富有质朴亲切的人情味,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1)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

(2) 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市。

(3) 鸡犬相闻:语出《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 黄发:《尔雅》:“黄发,寿也。”指头发变黄变白的老年人。

(5) 垂髫:指儿童。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6) 要(yāo):通“邀”。

(7) 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子女。

(8) 延:邀请。

(9) 南阳: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10) 刘子骥:名之,当时的隐士,好游山水。见《晋书·隐逸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