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的情人们
看过《春秋列国志》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本很让人崩溃的书,仅书中各种不同的大国小国、各种不同的人名地名,怎岂是一个“晕”字了得。《春秋列国志》中的美女一个比一个彪悍,和她们沾上关系的男人,几乎都会被她们搅得地覆天翻、国破家亡,这绝对是毫不夸张的说法,文姜当然也毫不逊色。
郑忽,差点儿成为文姜的丈夫。郑国公子忽,是郑庄公的长子,也是郑国的太子。郑庄公三十八年(齐釐公二十五年),齐国北边的戎人举兵犯齐境,齐国向郑国求助,庄公就派了太子忽率兵前往,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釐公看着太子忽,越看越觉得英俊神武,就决定把小女儿文姜嫁给郑忽。文姜的美貌当时已经是出了名的,谁料想郑忽并没有答应,而是说“郑小齐大,非我敌”,意思是郑国太弱小,和齐国并不门当户对。其实就是谦辞,郑忽并不想娶文姜,也许是已经捕风捉影,听到了些文姜的事情。但是郑忽身边的人祭仲劝郑忽说:“你还是应该娶了文姜的,庄公宠信的人很多,你虽然是太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援助,你的太子位置会坐得不牢固,三个公子(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都是有可能继承的。”但是郑忽最终也没有答应娶文姜。
郑庄公去世后,郑忽即位为郑昭公,果不其然,他的二弟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人,宋国强盛,抓了祭仲,逼着他说“如果不立公子突,就杀了你”,祭仲就偷偷地合计要立公子突。郑忽听说了以后,知道自己实力不强,不得不立即出逃。公子突回到郑国,做了郑厉公。如果郑忽当初答应娶文姜,有了齐国这个强大的后盾,也许他的昭公之位就会坐得更稳固。但这仅是也许,郑忽避免了被文姜戴绿帽子,却避免不了王位丢失,鱼与熊掌永远是不能兼得啊!
鲁允,文姜的正牌丈夫,也就是鲁桓公。鲁桓公三年时,娶了齐文姜,文姜过门三年,生了个儿子,因为出生年月跟桓公一天,所以就起名叫同。鲁桓公非常宠爱文姜,就把公子同立为太子。本来至少表面上还是很和谐的夫妻、母子关系,谁知道在桓公十八年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年,桓公要去齐国商量军国大事,文姜听说了,闹着非要回齐国。虽然大臣表示反对,文姜最后还是跟桓公一起去了齐国。这时的齐国已经不是釐公当政,而是他的儿子、文姜的同父异母哥哥诸儿,是为齐襄公。文姜在出嫁前就和诸儿有染,这次入齐就又旧情复燃。二人偷情被桓公发现后,桓公怒斥文姜,文姜恼羞成怒告诉了哥哥齐襄公,二人一不做二不休就用计杀了桓公。你想啊,这是在人家齐国的地盘上,鲁国又能如何,交涉的结果是齐襄公杀了彭生(直接杀死桓公的人),算是给鲁国一个交代。齐襄公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和他的亲弟弟公孙无知不和。齐襄公十二年,大臣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起因是一年前襄公命连、管二人率兵守葵丘(今沂源璞丘,旧属临朐),允诺甜瓜再熟时换防,一年后到期却仍不换防。连称、管至父再三要求襄公换防,襄公就是不准。连称有妹为襄公妾,因襄公只钟情于文姜而未曾受宠,于是怀恨在心,私通公孙无知等密谋叛乱,最终杀死了齐襄公。襄公的亡故虽然跟文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女人妒忌起来是很可怕的,如果他不是钟情于文姜而忽略了其他妃嫔,也许就不会被人串通、叛乱致死了。
是奸情还是爱情
文姜和诸儿的孽缘开始得很早。据说齐釐公年过半百才得到一个千金,孩子一落地就与众不同,十分惹人喜爱,长大以后更是生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真乃绝世佳人,古今国色”。而且文姜天资聪慧、才思敏捷、通今博古、出口成文。但也正是由于釐公的宠爱,使她养成了轻浮放荡、任性而为的性格。她哥哥诸儿英俊魁梧、仪表堂堂,兄妹二人自幼在宫中一起长大,嬉戏玩耍,同起同坐,形影不离,关系十分亲密。及至成年,也不避什么男女之嫌,诸儿为妹妹的美色所吸引,不久二人即做下乱伦之事。齐釐公亡后诸儿即位为襄公,还是日夜思念自己的妹妹文姜,直到襄公四年文姜归齐,事情才一发不可收拾。鲁桓公死后,文姜更是频频来往于齐鲁之间。鲁庄公二年,会齐侯于禚(zhuó);庄公四年,享齐侯于祝丘;庄公五年,如齐师;庄公七年春会齐侯于防,冬会齐侯于谷。这样的频繁往来,文姜的儿子——鲁庄公也很无奈,不得不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还继续为诸儿和王姬主婚(王姬在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并为母亲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立宫舍,并且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狩猎。文姜和诸儿从感情上来说算是长情,在春秋时期,男女大防、天地人伦的约束还很小,虽然大家很不苟同二人的做法,但也并不能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从这个概念上说,二人也许是有真情的。但真情流露的结果是密谋杀了自己的丈夫,并且在丈夫亡故后依然如故地来往,这确实就是不能苟同的了,也是大家对文姜诟病最多的地方。
除了对文姜的感情生活做个交代外,还要提一下文姜的“文”字是谥号。“文”字一般指才华出众,属于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如周文王、汉文帝、隋文帝等,这个字是她死后鲁国给的,说明了鲁国最终对她的认同。齐襄公死后,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儿子鲁庄公管理政事。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出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没过多久,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还把鲁国这样原本比较弱小的国家治理成了经济军事强国,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
文姜是矛盾的,她以前的风流账不仅被民间文本记录下来,而且还放在《诗经》里广为传唱;但同时她聪慧无比,对鲁国有莫大的功劳。文姜去世的时候,鲁国为她风光大葬,并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