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漂泊,还是回归
你会十分想家,想得要命。
你除了忍受这一切以外毫无办法,
但这一切并不会击垮你。
终有一天,太阳会再次升起。
——艾莉丝
→影片简介
电影《布鲁克林》(Brooklyn)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由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饰演的爱尔兰小镇女孩艾莉丝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充满未知,于是她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母亲和姐姐,只身前往布鲁克林寻找机会和梦想的故事。
在神父弗雷德的帮助下,艾莉丝在布鲁克林的一家百货商店做了一名营业员。她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面对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其他租房姑娘的妒忌和猜疑、陌生的工作环境,她感到了孤单和害怕。
不过,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艾莉丝开始适应布鲁克林的节奏:白天工作,慢慢受到主管的认可;晚上去布鲁克林大学进修,最后拿到了会计证书;平时还去教堂聚会,去舞会跳舞。后来,她还结识了艾莫里·科恩(Emory Cohen)饰演的意大利裔水管工托尼,与他坠入爱河。全新的生活让她慢慢忘却了乡愁。
正当艾莉丝在布鲁克林找到归属感的时候,姐姐突然离世的消息让她赶回了那个小镇。在回爱尔兰之前,托尼害怕失去艾莉丝,于是和她偷偷结了婚。回乡后,痛失大女儿的母亲希望艾莉丝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并给她介绍了条件不错的酒馆老板吉姆(多姆纳尔·格里森饰),以及一份很好的工作。一切似乎将要重新洗牌,她开始面临留在家乡与重回布鲁克林、酒馆老板与水管工之间的抉择。
最终,在艾莉丝沉醉于家乡的新生活时,残酷的现实让她彻底清醒过来,她坐上了重回布鲁克林的客船。
→漂泊的意义
那些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姑娘,正是一个又一个艾莉丝。在最好的年纪,她们选择了漂泊。原因有很多:或是家乡太过闭塞,或是家乡找不到工作,或是想要出去看看世界,或是躲避家里的催婚……
在家乡,即使是一个普通工作也要看别人的脸色,所以艾莉丝选择了离开。在临走时,艾莉丝的姐姐看着她那箱少得可怜的衣服,自责地说:“艾莉丝,我应该把你照顾得更好的。”艾莉丝握着姐姐的手说:“我买不起自己的衣服,箱子里的大部分衣服都是你买给我的,这也是我离开的原因之一啊!”后来,姐姐说出了艾莉丝必须离开的原因:“但我没法给你买一个未来,你想要的生活,我买不到。”
艾莉丝的姐姐就像很多女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女儿离开的时候,他们会自责:如果可以给女儿富足的生活,她就不会这么辛苦漂泊,住简陋的出租屋,挤着地铁,整天熬夜加班。然而,就算有诸多不舍,他们还是放开了她的手,决定让她高飞。既然她想飞,就让她去飞吧!
当艾莉丝登上开往布鲁克林的客船时,母亲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离别,转身离开。这样的情景多少会让我们想起初次离家上学的自己,心中五味杂陈。
在高楼林立的一线城市,最初很多异乡的女孩子都找不到归属感。忙碌的工作,纷繁的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房价,但这必定是她们要承受的。既然选择了,就要承受选择带来的后果。
你必须承受孤单,承受亲人离世,承受乡愁。
后来,在布鲁克林,艾莉丝慢慢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认真工作和学习,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未来的方向,并且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和尊重,这是在小城里从未得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慢慢地,她开始融入这座城市。
→回不去的家乡
因为姐姐的病逝,艾莉丝又回到了爱尔兰的小镇。
身在他乡,最开心的就是收来姐姐的家书,听闻一切安好;最痛苦的是神父传来的消息,姐姐的离世……曾经,原以为生离死别是那么遥远,没想到竟离自己那么近。原来,那个爱尔兰小镇有着她无法割舍的爱与思念。
送走了姐姐,艾莉丝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小镇。在这里,有母亲的陪伴,有比布鲁克林地下室舒适的大房子,还有一个曾经不敢奢望的做酒馆老板娘的机会。一切都很现实——这个家需要她。艾莉丝渐渐开始动摇,开始试着和酒馆老板约会,思考和他未来的生活。
在家乡的一段时间,艾莉丝开始忘了布鲁克林,忘了那个和自己偷偷结婚的托尼。然而,正当她沉浸于此的时候,尖酸刻薄、势利粗蛮的老板娘凯莉将她叫到家中,说出了艾莉丝已婚的秘密。这一举动彻底将她打醒。清醒的艾莉丝说出了影片的中心台词:“我差点忘了这个小镇是这样的了。”是的,这里的人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就像那些喜欢讨论家长里短的小城妇女,巴不得哪家出了大事,便可在茶余饭后增添点儿乐趣。
见过大城市的繁华与开放后,艾莉丝终于明白了很多东西:小镇的那些绅士从未离开过爱尔兰,之后也不会有机会出去闯荡,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这些人就像小城里那些稍有些身份的人,喜欢对你指手画脚,告诫你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凶险,小城的安逸适合你。在小镇海滩上,人们都需要用浴巾包裹着旧式的泳衣,还不知道可以将泳衣直接穿在裙子里。很多时尚与流行的事物,小城永远要滞后很久。此外,就算是就业机会,也都是来自于前人的离世……是的,艾莉丝终于清醒了过来。
那个小镇是离开后永远回不去的故乡。出去后,她发现了世界的开阔与包容,那里要比家乡宽容很多。在圣诞节,艾莉丝去教堂为那些无家可归的爱尔兰人发放午餐。她问神父:“他们为什么没有回爱尔兰?”神父告诉艾莉丝,如果像她这样年轻有才的女孩都没有发展空间,那这些人就更没有生存可能了。是的,这一场景道出了赤裸裸的现实:其实,很多年轻人并非都想离开故乡,只是被逼无奈。就算他们读完大学,但是回乡后又能怎么样?那些好的工作机会被“关系户们”霸占着,想要晋升最后却被“权势”挤到一边。何时才能得到最大的公平与公正?最后,他们只能离开。的确,当故乡再也无法成为一个年轻人的支点时,他们只能出发去寻找梦想发芽的远方。
当艾莉丝再次登上前往布鲁克林的客船时,她已经驾轻就熟了。初次的慌张和恐惧早已没有。在船上,她嘱托那个刚离家的爱尔兰姑娘:“等你到了海关那儿,睁大你的眼睛,摆出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的样子,你必须像美国人一样思考。”最后,艾莉丝朝那个姑娘坚定地点了点头。
的确,离开后,我们一定会十分想家,非常非常想,除了忍受别无他法,因为那个家乡已经成了回不去的念想。
不过,这一切都不会击垮我们。终有一天,太阳会再次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