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诗宋词元曲(彩图精装) 作者:琢言 编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2],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3],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4],黾勉空仰止[5]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6],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7]

注释

[1]绝顶:山之顶峰。茅茨(cí):茅屋。[2]扣关:扣门。[3]巾柴车:意谓乘车出游。柴车:简陋的车子。[4]差(cī)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5]黾(mǐn)勉句:意谓殷勤而来却不能相见,所以空怀景仰之思。黾勉:殷勤之意。[6]及兹:到此。契(qì):相合。[7]之子:这个人,指隐者。

【赏析】

本诗写了诗人寻访山中隐者不遇的情景和感受,通过描写深山清幽景色,渲染隐逸生活的清高闲逸,抒写了诗人领悟隐逸理趣的喜悦。诗人乘兴而来,虽寻隐者不遇,却未生失望惆怅之情。相反,他洒脱飘逸,领略到了隐者的生活情趣之后尽兴而归,实为君子之风。

前八句写诗人寻访隐者而不遇,展现了隐者独居高处,远离世俗喧嚣、清新雅致的生活。开篇点出隐者居于山顶的“一茅茨”中,距山脚有“三十里”。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不畏路途险阻、诚心拜访之意,又点出了隐者有意远离世俗喧嚣之心。“绝顶”与“直上”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险阻和诗人攀登的劳苦。三、四句写“不遇”,诗人叩门拜访而无应答,只能窥见茶几。继而写诗人在门外猜测究竟隐者在何处?是乘车出游还是在池边垂钓呢?这两者恰是多数隐者日常生活的写照,闲情逸致由此可见。这种由诗人臆断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描述更加灵活有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诗人远寻而不得见,景仰之情不得表达,或多或少会有失望之情。然而诗写到此处,却突然宕了开去。诗人虽不见隐者,但却从周围的淡雅景致中得到陶冶,体会到了诗般的心境。可谓兴尽而归,自得其所,倒也惬意。自“草色新雨中”到“颇得清净理”六句,诗人由访人不得见的失望到见景领悟的满足,由单纯的景仰之情到领悟隐者的闲情逸致,这又怎能说是空访呢?结尾两句引用的是晋代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故事。诗人意图借此表明,访友之意不在于访,只要使自己的兴致得以宣泄即可。读诗至此,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雅之士的形象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