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诗宋词元曲(彩图精装) 作者:琢言 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王勃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5],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少府:县尉。之任:赴任。[2]辅:环抱。三秦:项羽灭秦后,分秦之旧地为雍、塞、翟三国,统称“三秦”。[3]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皆在蜀中。[4]宦游人:出外做官之人。[5]无为:不要。岐路:分岔路口,古人送行常至路的岔口而分手。“岐”同“歧”。

【诗评】

此等诗气格浑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风骨。

——《古唐诗合解》

【赏析】

这是王勃在长安送别一位到蜀地任县令的杜姓朋友时所作的抒情诗,为赠别名篇。

诗的首联写景,对仗工稳,气象壮阔,生动地写出了送别时的环境。当时诗人在长安做官,他要送好友杜少府赴蜀地任职。两人一同出长安城,来到分手之处,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诗人只好借浏览周围的景致来克制自己的情绪。“城阙辅三秦”,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广阔无边的三秦大地所“辅”(护卫),气势恢弘;“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川西岷江流域,句意为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被茫茫的风烟所阻隔,什么都难以分辨。秦地和蜀地万里相隔,诗人用一个“望”字就将两地巧妙地联系起来,实在是妙笔。另外,“风烟”二字也暗示出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颔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诗人欲吐还吞。“同是宦游人”是诗人的宽慰之词,指出了与朋友分别的必然性。正所谓千里搭长棚,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之间不管情谊多么深长,都不可能始终相聚,总有一天会因各种原因面临别离。而对诗人和杜少府来说,分别的原因就是“同是宦游人”。两人都是朝廷命官,都要遵守王命、忠于职守,命令一来,自然就要各奔东西。但是,不管距离多远、分开多久,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是不会有所改变的。颈联更进一步,奇峰突起。诗人一方面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另一方面也鼓励友人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两句诗含义绵长,是全诗的核心,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和远大志向,也使两人深厚的友情得以升华。人们称惺惺相惜的朋友为“知己”,知己有时在身边,有时却在天南地北。然而不论空间的距离多远,时间过去了多久,知己间的情谊是不可动摇的。同时,决不能狭隘地认定“知己”仅此一人:天下之大,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也时时可能跟他们成为朋友。怀着这样的认知送别友人就不会感到凄凉落寞,反而会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对前路充满信心。尾联紧接上联,诗人不仅点明“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朋友:“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在岐路”,点出题面“送”字。岐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岐”。诗人语重心长,力劝朋友在道别之时,千万莫像孩童,悲伤难忍,泪水涟涟,甚至拿出手帕来擦眼泪,而是要充满信心,乐观积极地走向新的生活。本诗格调高妙,难以超越,实在不愧为千古佳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