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月夜

唐诗宋词元曲(彩图精装) 作者:琢言 编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1],闺中只独看[2]

遥怜小儿女[3],未解忆长安[4]

香雾云鬟湿[5],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6],双照泪痕干[7]

注释

[1]鄜(fū)州:今陕西富县。[2]闺中:指妻子。[3]小儿女:尚不懂事的子女。[4]解:懂得。忆长安:思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叛军攻陷潼关,杜甫携家眷逃至鄜州,闻肃宗在灵武即位,于是前往效力,途中为叛军所俘,被解回长安。[5]香雾:月夜的雾气。[6]虚幌:薄纱帐。[7]双照:指月光同时照着身处异地的夫妻二人。

【诗评】

王嗣奭曾评此诗云:“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赏析】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入潼关后,玄宗去了蜀地,杜甫携妻小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同年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杜甫于八月间只身前去投奔,不料途中被叛军掳至沦陷后的长安。在这样悲苦的境遇中,杜甫于一个月明之夜,思念远方的亲人,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开头十分独特,诗人欲写思念妻子的心情,却不从长安这边说起,而是借助想象,先写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首联中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的孤单、寂寞和忧愁。

颔联上承首联,写年幼的儿女陪着母亲看月亮,却不解母亲的思念之情。试想,诗人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时,该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儿女啊!“遥怜小儿女”一句,从表面上看,与首联中的“独看”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夫君,而儿女尚小,不能理解母亲的心事和苦衷。儿女的“不解忆”正反衬出妻子的“忆”。此外,以前诗人尚能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妻子有了悲苦自己也可为她分忧,但如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天真的小儿女除了增加她的负担外,又能对她有何帮助呢?因而说“怜”,这一字真彻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含蕴深广,余味无穷。

颈联写的也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妻子思念丈夫,夜不能寐。雾气沾湿了云鬟,月光浸凉了玉臂。在这样凄冷的月夜中,她望月的时间越长,就越思念自己的丈夫;月色越好,她心中的苦闷就越多。想到这里,诗人能不深切思念自己的妻子吗?

尾联,诗人盼望自己能够早日与妻子相聚,携手共诉离愁别绪,将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忘掉。“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泪痕干”,诗人与妻子相对泪流满面的情景与妻子独自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形成对比,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盼望团圆的愿望及痛恨战乱的心情。

由上所述可见,这首诗与同类题材的诗篇相比,在表现技巧上更胜一筹。这就是它成为千古名篇的主要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