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湖北乌龙泉日记
爸爸手迹
1969
1969年10月
我和奶奶与其他文化部干校学员家属一起,早上从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坐每小站都停的慢车到湖北乌龙泉。
傍晚时,西方出现一道跨天际彩虹,高远、灿烂、明亮,车从彩虹下像玩具车般穿过。天空渐化为深蓝,漫天墨蓝色云朵均镶嵌玫瑰金边,车在云海下行驶,甚为壮观。
回座位后,看奶奶大襟衣服虽旧却依然干净,但神情憔悴,快七十了,还要坐硬座一天一夜长途跋涉。
四下望去,一车厢老弱病残,在沉默的云霞下颇为荒诞。
1969年10月底
火车到咸宁县城,十四连(人民文学出版社)来人,接我们到乌龙泉镇党校废弃的土砖房住下。
行李没来前大家睡在空房的干草里。
几天后行李运来,每家仅一张双人床和一只木箱,一般两家一间屋,均为外婆或奶奶带个孙女,两张双人床头对头,一家住一半。
1969年11月初
我们来干校后的第一个周六傍晚,凡有家属来的五七学员,均坐两站慢车从咸宁来探亲。
黄昏时,高矮不一年龄不一的孩子们都纷纷立于红土坡上,遥望远处车站,下午五点左右,火车轮声由远而近,一声激动人心的鸣叫,一道斜升上高空的白烟下,客车驶进乡村小站,停一分钟开走后,三三两两下车的农民四下走散,余一二十人,各卷裤腿,从小站台上跳下,穿过田野走来,孩子们奔跑去和父母会合,于暮霭、炊烟、夕阳中踩着长长身影往回走。
来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孙用、麦朝枢、施咸荣、杜维沫、秦萍、卞祖纪、贾立道、张木兰(许觉民夫人)、王立平(王仕箐夫人)等,还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学员。我也和爸爸一起往回走,这一晚,住地人来人往,管理文学出版社家属连的是郑效洵连长,他总眉头紧锁,一定是家属连婆婆妈妈的事让他头疼不已。
1969年11月
乌龙泉寂寞至极,无所事事,天天看大雁从高空飞过。
我常在小山上顺松针往上看天,回想童年——每个周六傍晚,北京街头常有平板车改的儿童车穿街过巷,送幼儿园小朋友回家,小窗口挤一群小脑袋往外瞧,看外面卖冰糖葫芦、卖泥人、耍皮影,街上自行车丁零零,店铺灯火通明,我们坐车里,笑呵呵的高叔叔送我们回东中街甲16号文学出版社宿舍大院,到院门口,高叔叔挨个抱孩子下车,大家喊:“高叔叔再见!”一个个飞跑回家。
我进门先和做晚饭的奶奶打招呼,然后进爸爸房间,先我一步回来的爸爸正埋头于大堆书稿中,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笔,笑容可掬地从书桌后站起绕出,连说:“小毛头回来啦?好好好!”
窗边一张椅子,挨着铺台布的圆桌,爸爸拉我手坐椅子上,暮色笼罩室内,他拧亮台灯,我爬上他膝盖,他左右摇晃着边笑边腿颠啊颠,唱:
颠,颠,颠倒歌,妈妈上轿我送花,爸爸娶妻我打锣,那日我从外公门前过,看见妈妈哄外婆,外婆哭不过,让我买糖哄外婆!
真好笑啊,我就笑!
然后,爸爸又给我念儿歌:
月亮白光光,贼来偷酱缸。
聋子听见忙起床,哑子高声喊出房,跛子追上去,瘸子也来帮,一把拉住头发,看看是个和尚。
这首儿歌也很好玩,我又笑。
随后,爸爸拿张玻璃纸,手放灯前,灯光把手掌照得暗红透明,小玻璃纸显出些光影,爸爸用讲故事的特有语调说:
“瞧,这儿有一座大山,山上有只大灰狼,瞧见没有?”
我瞪大眼,褶皱的玻璃纸上若隐若现一座神山,一只沉思默想的狼正在半山上仰头望着山顶,前腿半跪屈行,一副很诡异的样子。爸爸又把玻璃纸揉一下展开,变了图样:
“七只大雁,并排飞过秋日的天空,它们飞呀飞,飞进黄昏,飞进夜晚,在一片芦苇塘边降落,要睡觉了。看见没有?”
我见一对大雁从透明的玻璃纸上显现,翅膀一扇一扇,停在袖珍的小芦苇塘边。
半小时后,爸爸笑着把我从腿上放下站起说:“好,去玩去!”
我满意地搭积木去了。爸爸回到桌边扭亮绿灯罩台灯,我偶尔从里屋我的小桌侧头往外看,台灯射出宁静的光,爸爸又在看稿子。
周日下午,阳光斜照在墙壁上,大院静悄悄,我们几个孩子坐在小板凳上围着爸爸,听他念《儿童文学》上的作品——《路》,爸爸略带沧桑很有气场的声音赋予这篇文章很深的文学魅力,爸爸念了四十分钟,有时喝口水,结尾是这样的:
“路,伸进黄昏中,一直伸进遥远的——未来!”
记忆中的儿童车
室内半天没声音,大家都在想那条路是如何伸进远方。远方是未来,远方的远方,又是什么呢?
1969年11月8日(第一个周六)
周六晚饭有好吃的,一人一块湖北鳜鱼,雪白米饭,鲜美无比。
晚上各家在各家门前乘凉,我和爸爸坐在小马扎上,爸爸用折叠扇拼命驱赶蚊子,吟诵起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年前,妈妈惨死于北京二十五中群众专政办公室,我们不敢公开悼念,只在这漆黑的夜里吟诵《江城子》。
(爸爸说:“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蕴含了多少沉痛。”最深的痛是不能说破的,我们沉默,最后,还是爸爸打破寂静,说:“好,我们换个气氛吧,我给你背《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背到这儿,爸爸感慨地笑。)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爸爸的声音逐渐喜气洋洋,笑盈盈的两眼闪闪发亮。)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每个词都在爸爸有磁力的声音中闪出伤感的光。)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帝王的能量果然与百姓不同,百姓是: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帝王就要搅动大自然,排空驭气,升天入地,电闪雷鸣,结果呢?依然是两处茫茫。)
……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爸爸的声音又充满华彩,对下面每一个字都用赞赏的调子,最后,爸爸怅然背完下面的句子: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爸爸的声音顿挫有力,越来越缓,以无限的叹息结束全篇。此时,是无声胜有声的黑夜,万籁俱寂,头上,繁星密布,我们思绪万端地笑着,久久沉浸在诗词中。
1969年11月15日(第二个周六)
晚乘凉,爸爸摇着大蒲扇,拿一大杯荼,不时喝一口,我说:
“阿爸,今晚咱们背哪首诗啊?”
爸爸笑:“好诗多了,我先来背《琵琶行》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爸爸背到这儿停下说:“‘犹抱琵琶半遮面’,显示出这个女孩子的端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爸爸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音调由高到低,下一句音调提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强调琵琶声的激昂,声音顺着词本身进行曲般的节奏吟诵,很有音乐的起伏。)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爸爸的声音戛然而止,这时,奶奶早回房睡觉,在一长排房前的空场上,只有我和爸爸没在浓浓夜色里,恍若置身舟中,四周是如银的月光。)
爸爸微笑着接着背诵: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爸爸说:“你注意到没有,‘沉吟’‘敛容’特别写出这个女孩子的矜持,非常自尊自重的。”)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
(爸爸的声音均不是扬上去,而是落下来;扬上去的声音令人烦躁,落下来的声音像摇篮曲令人安宁。即使偶尔高昂,如那句“嘈嘈切切错杂弹”,也是低回中的高昂。随后,爸爸放慢节奏,一吟三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女儿听爸爸月下背诗(方竹画)
(爸爸背“天涯沦落人”时,抬头看了眼星空,仿佛对满天星辰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背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时,爸爸笑说:“白居易不会听山歌,形容得这么难听:呕哑嘲哳!”)
1969年11月22日(第三个周六)
夜,我和爸爸乘凉,奶奶已睡,爸爸吟他最喜欢的李白的诗,他把手举向空中: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爸爸略显沙哑的声音因喜爱李白而闪闪发亮,我深深记住了他背每一个词的声音的高度。)
爸爸意兴遄飞,又吟《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爸爸的感情在词语里流动,而不是溢出来飞溅,加上他的浓重桐城口音,吟起诗来真好听。)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头顶,所有的星星都在闪光,却不知从何而来,已是一片深夜的极陌生星空。看表,已凌晨二时,我们还在兴奋中。)
爸爸背唐诗(方竹画)
1969年11月29日(第四个周六)
晚饭后在外乘凉,爸爸说,《西洲曲》是《乐府诗集》中的一首,爷爷非常喜欢: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爸爸随诗歌的意境抑扬顿挫地背诵,扬一下扇子说:“你看,‘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意境多好。”
在这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乌龙泉,我很能体会这首《西洲曲》的美。乌龙泉也有大片池塘,塘中种莲藕,我们曾拿个大澡盆放池水上,站在澡盆里,采下莲蓬丢在盆中,采完抬回去,大家剥莲子吃,这里的莲花也是过人头,无边无际。
然后,爸爸讲《孔雀东南飞》,背到这段时说,这段很美呀: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随后,爸爸吟诵《春江花月夜》,这人人喜爱的《春江花月夜》啊,爸爸如醉如痴地背,我如饥似渴地听。这一回,爸爸边背边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爸爸笑着把手举上天空说:“可以借用电影术语,这是大全景式的描写。”)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爸爸说:“这是镜头拉近,可以看见树林。”)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爸爸兴奋地说:“这是镜头更拉近,是特写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爸爸说:“这里镜头又拉上去,又是远景。”)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爸爸插话:“这又是特写,镜头拉近到窗口,照到梳妆台,妇人在状思徘徊,卷帘卷不走月光,把月光拂去还来,多美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爸爸说:“下面还是近景,写离愁别绪。”)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爸爸沉醉地说:“下面又是电影里的长镜头,电影要闭幕了,镜头慢慢拉长,拉近,又是一个大全景。”)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随着爸爸“电影评法”,我像看电影一样看完了《春江花月夜》。
那是个无书可读的年代,唯有爸爸吟诵的一首首诗词在乡村夜色中绽放,慰藉荒芜的心田。那四个深夜如梦如幻,至今余音绕梁,终生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