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作文的真相

作文课 作者:尚爱兰 著


自序
作文的真相

戏剧中说出真相的人,基本上是不想混了,大概率是说出临终遗言,怕某个秘密被自己带进坟墓。

教教学生写作文,也谓之“作文的真相”,难道有什么惊天大瓜?我想了想,好像轻易可以说出一堆,比如“当今学生的作文能力整体下滑……”“城市学生下滑得更厉害……”,但这也不算什么大瓜。写写作文,并非人命关天,也没有什么血肉横飞的黑幕。所以说,我所谓的“真相”,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意思,无非是一点点实情,一点点应对,以及我认为的一点写作秘密。说出来,写出来,也算是我的“职业临终遗言”。


在我的这本书中,有三个样本:“文文”“依依”“铭铭”。文文是男孩,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思维活跃,他的发现对老师也有不少启发;依依是女孩,喜欢唯美的故事,写的东西比较细腻轻柔;铭铭也是男孩,在作文方面没有太多准备,基本上是带着空白的大脑来的……当然这种空白是假性的,只要被唤醒,他也很能写嘛!

如此设置样本,可能会引得一些人不满:凭什么女孩的文风就要细腻,要温柔?但我实在不能兼顾更多,比如还要照顾一下性别平衡什么的。

虽然样本只有三个人,但他们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的集合……这本书中,我们的师生对话,全部都不是我编造的、虚拟的、假想的,而都是教学过程中真实的对话实录。


为什么样本是三个小学生?而不是兼顾一下高中生或初中生?其实,我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高中生、初中生打交道。他们对作文的诉求不一样,家长的诉求甚至更直接,比如:在作文上不要花太多精力,看看有什么便捷、简单、有效的办法,直接拿高分(他们这样想,也不是他们的问题)。我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这种多拿分、拿高分的诉求。在这种情形下,我有时抽空研究一下“作文的真相”,但比较难:样本被污染了。


我的职业生涯,终结在小学生这里。我更乐于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在小小范围里,营造了作文的伊甸园:一起看了比较多的动画短片,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查资料。写作文前,学生大多要谈谈自身的经历,能从自身经历里头找作文素材最好;找不到的话,同学们互相启发一下,借鉴一下影视或书本里的素材,也不会被斥为抄袭。

我教学的一半时间是让孩子们写课本后面的命题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的小制作”之类;还有一半时间,是写我自己设计的专题,比如“写写动画脚本”“写写想象中的生物”“写写一瞬间”“给不是人的人写信”……素材是我自己搜集的,教案是我自己写的,基本上我愿意怎么搞都可以。没有人指手画脚说我搞得不对——反正所有人教作文,都是盲人摸象,而我是公认摸得比较好的那个(以下开启自夸模式)。


请个大作家教作文,不会比我教得更好。作家经常不知深浅,多半的情形是高估了学生,可能会提“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想法”“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创意”,要么就笼统地鼓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作家站在职业的高点,以为下面的人一经指点,再加把劲一跳,也能跳上去。问题是,那个高点并不是孩子们写作文时的追求,作文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

语文老师循循善诱,但很多老师自己并不写作。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指导出优秀的学生写作者。但老师自己多多少少写一写再来教,还是不太一样。自己走过思维的多个分叉点,评价作文的标准不会太单一,知道哪些地方是可以谅解的。

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我特别希望作文也有什么公式定律,我盲人摸象,认真摸了三十多年,肯定能摸出几条来。可惜的是,作文不是科学技术,永远就是这么保持着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状态。在职业生涯结束之际,我不敢说窥到了作文真相的全貌,只能说,如果我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不要带入坟墓,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我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好好地做一场告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