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汪曾祺和花果山

读汪小札 作者:陈武


汪曾祺和花果山

汪曾祺有三种文字和连云港有关:散文、诗、联。

散文叫《人间幻境花果山》。

一联云:“满纸荒唐西游记,太虚幻境花果山。”

一诗曰:“刻舟胶柱真多事,传说何妨姑妄言。满纸荒唐《西游记》,人间幻境花果山。”

联和诗都没有单独发表过,作为散文内容的一部分,写进了《人间幻境花果山》一文里,在《连云港文学》1984年第一期上发表。

汪曾祺游览花果山,诗、文、联并举,在他的文事活动中,并不多见。汪曾祺在新时期文坛大红大紫后,受到许多地方文联或杂志社的邀请,这家请,那家带,或是给文学爱好者讲学,或是参加笔会。汪曾祺在参加讲学和笔会的同时,都会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大都有文字留下来,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诗,有的是联,也有时诗、文并举。这次连云港之行,三种文体都有,可见他对花果山印象之深。

那么他是因何到连云港的呢?

原因很简单,1983年11月26日,他应徐州市文联的邀请到徐州讲学。徐州市文联能邀请汪曾祺,可能和赵本夫有关。汪曾祺和赵本夫在1982年同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二人一见如故,据说赵本夫还拜了汪曾祺为师。后来,赵本夫调到南京后,汪曾祺还专门给赵本夫画一幅画,画上题写一首“赠赵本夫”诗:“人来人往桃叶渡,风停风起莫愁湖。相逢屠狗毋相迓,依旧当年赵本夫。”赵本夫曾担任过徐州市文联的领导,邀请其老师到徐州露露脸,架架势,也在情理之中。汪曾祺在徐州的活动很密集,又是讲学,又是游览,还和作者座谈。活动结束后,不知是早有安排,还是他个人提出,于本月29日早上乘火车转道连云港,来看看充满神秘与童话色彩的东部山海风光。

连云港和徐州虽然同属苏北地区,文化差异极大,徐州更接近中原文化,而连云港属于“三不沾”,往西,和西部的中原文化相差甚远,往北,和北部的齐鲁文化挨不上边,往南,和南部的吴越文化更不搭界。但三地文化又或多或少地对连云港有所影响,有所熏陶。连云港靠山临海,独特的气候流变,让连云港的山海风光和别处不大一样,三天两头“云山雾罩”,南北植物汇集云台山互生互长,就连海水,也出现一种只有连云港海域才会出现的“火星潮”——明亮的月光下,蓝色的浪花鳞片一样,拍打在礁石上,“火焰”四溅,十分迷人。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同属大苏北,大约早就听说过花果山的神奇、浪漫了,虽相隔不远,却一直没有机会来游玩,这次连云港之行,大约有所期待了。

1983年11月29日下午,汪曾祺不顾舟车劳顿,给连云港作者讲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题目叫“谈谈小说创作”,演讲地点在连云港市教育局大会议室。那时的连云港市教育局在解放路上,和汪曾祺入住的同在解放路上的市一招相距很近,步行也就几分钟的时间。据当时听课的江先生讲,汪曾祺六十刚出头的样子,戴一顶鸭舌帽,穿一件呢大衣,精气神非常好,听众不少,不仅有来自县区的业余作者,还有教育局机关的文学爱好者。主持这次演讲的是时任《连云港文学》的主编姜威。姜威是民间文学家,对连云港地方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十分精通,写下多篇关于花果山、吴承恩和《西游记》的民间故事,还出版过这方面的专著。多年后,姜威在散文《与名家的亲密接触》里,这样描写了汪曾祺当时讲课的形态:“眉飞色舞,声调铿锵,时而起,时而坐,身姿、手势与讲述的内容密切配合,把小说创作之道讲了个酣畅淋漓。”大约是汪曾祺演讲结束后,姜威把第二天游览花果山的行程告诉了汪曾祺。晚上,在连云港市政府第一招待所的房间里,汪曾祺就信笔作诗一首,便是上述所引的那首“刻舟胶柱真多事”,写罢,意犹未尽,又作联一副:“西游记满纸荒唐,花果山千秋梦幻。”这才安心入睡。谁知,第二天游览花果山时,受花果山美丽景色和神奇传说的启示,又改联曰:“满纸荒唐西游记,太虚幻境花果山。”

这么说来,汪曾祺撰写的和连云港有关的文字应该有四种了,一诗,一文,二幅联。

到连云港旅游,上山下海是必需的两个项目。1983年11月30日上午,汪曾祺在姜威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花果山。花果山是中云台山脉的一部分,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藤草密布,泉水潺潺,溪流淙淙,各种稀奇古怪的传说很多,其中许多传说都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当然,也有些传说是根据《西游记》演绎而来的。姜威是这方面的专家,由他陪汪曾祺游花果山太对了,一路上,少不了对汪曾祺讲了花果山的传说。花果山三元宫附近有两棵美人松,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几百年来,苏北、鲁南一代的香客到三元宫烧香,都要到美人松下朝拜,但八十年代初却突然死掉了,就有了新传说,说是被庙里的和尚搂过,羞愧而死。另外,三元宫山门前的拐杖柏,传说是太白金星手里的拐杖,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把它偷了来。后来孙悟空保驾唐僧去西天取经,太白金星也没有要回去,就留在山门前看山护院了。山腰下的九龙桥,是九条溪涧汇集处,当年龙王的九个儿子就是在这里分家的。当然还有“水帘洞”“八戒石”等传说了。汪曾祺对这些传说都很感兴趣,觉得吴承恩写《西游记》受此启发应该无错。

游览一天的汪曾祺回到市区后,仍不觉得累,本来姜威可以陪他回“一招”吃饭。但姜威热情邀请他去家里便宴,汪曾祺爽快答应了。在一招附近的路边菜摊上,看到有卖狗肉的,奇香无比。汪曾祺说晚上什么都不要,就这个好。姜威便“切上二斤”,晚餐就是就着狗肉喝酒的。汪曾祺边喝边吃边夸狗肉好,比北京的好。原来,连云港的狗肉和别处的做法不太一样,俗称“狗肉冻子”,是煮熟的狗肉撕碎,放在各种调料调好的狗肉汤里,再煮透后,冷冻在一个盆里,狗肉汤呈果冻状,汤里夹裹着狗肉,吃起来筋拽拽的。几杯酒下肚,姜威乘兴请教文学:“汪先生话匣大开,谈小说,谈散文,谈小品,谈取材,谈构思,谈语言,谈风格,结合他的创作实践,‘观点’与‘论据’随心涌出,洗耳恭听后多有启蒙。”(姜威《与名家的亲密接触》)也是在这次家宴上,姜威向汪曾祺约稿,汪曾祺爽快答应了。

回京以后,汪曾祺于1983年12月12日,写成散文《人间幻境花果山》,还把在连云港就写好的那首诗,抄成书法小条幅,一起寄给了姜威。作为《连云港文学》主编的姜威,立即把这篇散文编发在次年第一期上。这篇散文,在汪曾祺的诸多散文中,算不上出类拔萃,但仍是汪氏风格,对花果山的来历做一个简单的叙述后,开始描写这次登山看到的风景:“银杏的树龄多在千年以上,老干婆娑,饶有古意。银杏虽然结果,但大家都不拿它当果树看,所谓果,通常指的是水果。然而,从前山上的花果是颇多的。崔应阶云此山,多古木,杂植花树,殆以万计,实为大观。吴承恩如果上过云台山,他虽然不一定看到《西游记》里所写的‘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的景象,但和今天肯定是很不一样的。”在说到花果山著名的景点水帘洞时,汪曾祺说得更为详细:“水帘洞的洞口作‘人’字形,像一间屋。旧记:‘洞中石泉极浅小,冬夏不竭,泉甚甘美。’这口泉今犹可见。这样高的山洞里有泉水,倒是很新鲜的,极易让人产生美丽而久远的联想。”可能是听说有人怀疑过花果山水帘洞吧,汪曾祺有代为水帘洞证明的口气考证道:“水帘洞倒是在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就已经有了,并非有了《西游记》而附会出来的。明朝人顾乾《云台三十六景》里的一景是‘神泉普润’,记云,三元殿东上一里许有水帘洞,刺史王同题曰:高山流水。又题曰:神泉普润。王同石刻今犹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