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创意写作书系) 作者:刁克利 著


前言

名著是一种标尺,标出了文学的高度。名著是一种传承,维系着文学的命脉。阅读和欣赏名著,就是寻找一种进入文学世界的路径,寻找一种标示文学作品的尺度。了然和洞悉名著的创作,就是找到作家的秘密和文学的活水源头。进入文学的世界,这种途径有路可循;分享创作的秘密,这种活水源远流长。寻路名著的创作,可造就有觉悟的欣赏者;懂得名著的欣赏,可成就有艺术眼光的创作者。

本书共分十三章,以“寻找心目中的文学”为导论,梳理我们与文学的缘分,和不同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与期待;以“文学之外”作结语,论及其他学科对文学的冲击与影响。主要内容分别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等多方面依次展开,剖析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名篇:《失乐园》、《红字》、《白鲸》、《简·爱》、《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黛茜·密勒》、《一位女士的画像》、《使节》、《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了不起的盖茨比》、《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及《未走之路》等,探讨作家的创作过程和特色。接下来阐述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与理想,以及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的评选,并探讨文学奖项与经典的关系、文学名著作为经典确立的过程。最后论及时代、地域、哲学、宗教、美学、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接受美学等与文学的关系,提出如何在阅读和写作中探索思想的疆域、倡导构建自己的阅读书系,并最终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书中援引了许多名著译文片段,选自我认为优秀的译本,均一一注明出处,谨向这些翻译家致以由衷的敬意与感谢。凡未注明出处者,则是我的拙译。

这种以文学作品的逐项分析为切入点的写法,亦是适合写作与欣赏初期遵循的策略。创作与欣赏的初期宜合乎庖丁解牛的意境,即所见非全牛,要亦步亦趋、逐点逐项地拆解、分析。待工夫化成,则整牛现也。后三章倡导几个观念,如所谓经典,既有固定之标准,亦受制于其时其事,还受阅读风尚和文学类型变迁之影响。然而从文学的特质和传统出发,作家又要有直面现实人生且超拔于时代的勇气和力量。换言之,凡具经典品质的作品,都应经得起不同时代、不同阅读风尚的考验。始于文学,终于文学,亦当了解其他学科对文学的启发和影响。文学从来都不孤立,这是笔者在“文学之外”想要传达的观念,也是“工夫在诗外”的意思。

再说一下书名——《诗性的寻找》。因为文学必须借助语言作为媒介进行创作,所谓诗性,就是文学作品附丽于同时又超越了语言层面的华美品质。所谓诗性,人人生而有之,如稚子打量这个世界的眼神和那眼神里流溢出的光彩,也如智者临终前目视远方的深邃,仿佛不能相信这个世界只是自己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他们都相信,尽管眼前的世界已经足够纷繁宏大,然而一定还有更纷繁、更宏大者。除却自己的见闻,他们愿意相信别人的见闻;除却自己的经验,他们愿意相信别人的经验,以及对这种种见闻和经验的描述。所谓诗性,就是愿意体会并相信这种对超过自己见闻和经验的文字描述。化入寻常的生活,诗性通诗意和诗兴,它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超凡入圣,让我们能够品味现实生活的意味深长。把它化入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则能帮助我们洞悉文学的秘密,领略作家和思想家心之所系、情之所至。诗性就是文学的特性,诗性彰显文学独特的美与魅。

诗性的寻找,是一个贴近我内心的表达,我也借此提倡大家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因为诗性,就是我心目中文学的尺度。此前,我还写过《诗性的拯救》和《诗性的对话》,前者是对作家理论的阐释,后者是对当代美国作家的访谈。这本《诗性的寻找》主要针对文学作品。“诗性”就这样被沿用了下来,不断累积着我对文学的理解。

刁克利

2013年5月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