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晋

中国皇帝全传(超值白金版) 作者:善从 编著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西晋

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36~290年

父母:父,司马昭;母,王元姬

后妃:杨皇后、赵夫人等

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在位时间:公元265~290年

谥号:武皇帝

庙号:世祖

陵寝:河南峻阳陵

性格:荒淫奢靡,深沉宽仁

武帝司马炎像

点评:

他在表面上虽然是开国皇帝,却只是坐享其成的花花公子,对醇酒和美女,要比对国家社会更有兴趣和更有心得。

——柏杨

晋武帝名叫司马炎,是司马昭长子,西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结束了动乱的三国争雄时代,使中国再次统一。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与民休息,繁荣了西晋经济;但到了后期就耽于淫乐,纵欲无度,在他的影响下,西晋淫靡之风盛行。

长子得立以柔治国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是经过几代人努力的。司马懿曾是曹操手下名将,后来又为曹丕征战多年。他足智多谋,多次打败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在曹魏政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曹芳称帝时,司马懿已经独揽大权。后来司马懿病死,长子司马师继续专政。到了曹髦即位,司马师病死,弟弟司马昭承袭兄长的职位,继续专权。有了父兄多年积累的基业,司马昭就等着时机成熟,篡位自立了。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他雄才大略,又跟随在祖父、伯父和父亲身边多年,积累了不少征战和从政的经验,是个很能干的人。按照封建时代以嫡长子为嗣的规矩,他本应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可父亲司马昭却更喜欢另外一个儿子司马攸。司马攸为人亲和平易,重贤好儒,是位很有才华的儒雅之士。司马昭把他过继给自己的哥哥司马师为子,打算立为世子。后来司马师死了,司马昭仍然想将司马攸立为世子。但是许多朝臣都反对这种做法,他们的理由是历史上废长立幼引起的祸端实在太多。司马昭最终同意了群臣的意见,司马炎这才有惊无险地坐上太子之位。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中风不治病逝,司马炎继位。十二月,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为晋,定都洛阳。他就是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

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并没有放松,因为朝中的局势他心里十分清楚。司马家两代三人的努力换来天的大业,不过都是建立在对曹魏皇室及附属势力的残酷杀戮之上的,所以司马政权并不得人心。另外,蜀汉虽然灭亡了,但东吴还存在,虽然实力不比西晋,但经过三代帝王的积淀,根基还是很雄厚的。

内忧外患并存,司马炎决定先治理好内政。首先,他善待魏蜀亡国之君。他封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并允许他保留天子仪仗,上书不用称臣;他又封蜀后主刘禅为安乐公,并加封为驸马都尉,还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一举措缓和了内部矛盾,也稳定了原曹魏和蜀汉的人心。而此时东吴的皇帝孙皓贪婪残暴,倒行逆施,司马炎的措施也赢得了东吴的人心,为日后灭吴打下了基础。第二,司马炎对百姓实行怀柔政策。经过多年战乱,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晋朝政权要想稳固,就必须宽仁行政,而皇帝司马炎也的确是以无为与宽松政策作为立国精神。公元268年,司马炎在诏书中明确指出,要用无为之法统领全国,以保大晋江山。他要求群臣考证法典,减轻刑罚。又给郡国下了五道诏书,要求他们端正自身,勤于民事,抚恤孤寡,发展农业,并削减官吏,减轻百姓负担。司马炎的举措很得人心,西晋的经济也开始迅速复苏。

司马炎不仅优抚百姓,而且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司马昭病逝,在后事安排上,司马炎要求不扰民,俭葬,并且陵墓十里之内让百姓居住。一次,司马炎生病,朝中官员纷纷携礼探望,他一律拒收。在众多礼物中,有一件名贵的雉头裘,是太医司马程据所送。司马炎将之拿到朝堂之上,当着群臣的面烧毁,并下令以后一律不得献奢侈品。司马炎在政事上也很清明,他对臣下十分公正。太常丞许奇之父因犯法被司马昭杀了,司马炎却仍然任用许奇,并毫不吝惜地称赞其才华。司马炎曾与右将军皇甫陶因政事而争执,散骑常侍郑徽为讨好皇帝,就上表请求治皇甫陶犯上之罪。结果,皇甫陶没事,郑徽却被罢免了。

慧眼识才内外一统

司马炎把国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后,他就想完成一统天下的雄心。他前面的障碍就是东吴。不过形势对他十分有利,西晋的国势蒸蒸日上,而东吴在暴君孙皓治下,民不聊生。不过司马炎并没有贪快急进,而是慎重筹划,他先屯兵东吴边境,然后再伺机灭吴。

司马炎慧眼独具,挑选了一个很有才干的将军统兵,这个人就是羊祜。羊祜学识渊博,清廉正直。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与东吴南北对峙。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百姓生活不够安定,士兵的军粮也不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发展荆州方面。他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做好了灭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他屯田练兵,兴办教育,安抚百姓,并与吴国人坦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以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羊祜的攻心战术十分有效,他也深得吴人的信任,吴人对西晋的敌对态度也逐渐转变,甚至有人称他为羊公。不过东吴驻守在此地的名将陆抗也很有才,他采取了与羊祜一样的怀柔攻心战术,这样西晋也不敢轻易发动灭吴的战争。羊祜、陆抗两军相对,边境地区十分安定。可惜吴主孙皓暴虐至极,激起了全东吴人的反对,他们对西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非常向往。这些都是陆抗个人努力达不到的。后来陆抗去世,羊祜立即上表请求伐吴,不过晋朝国内群臣认为时机未到,表示反对。公元278年,羊祜抱病回到洛阳,不久病故。临终前,他举荐了大将杜预。这样,司马炎伐吴的计划,就由杜预来完成了。

杜预是一员儒将,运筹帷幄,才干不在羊祜之下。杜预首先袭击了东吴守将张政,并大败张政军。东吴皇帝孙皓生性多疑,对臣子又十分残暴,张政根本不敢禀报战败之事。杜预就大张旗鼓地将一部分东吴俘虏送至吴都,结果孙皓大怒,立刻把张政调离军中。杜预略施小计,就赶走了劲敌。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司马炎的赏识。趁着司马炎高兴,杜预就联合了许多大臣,一起上书,请求出兵伐吴。公元279年,司马炎终于下达灭吴的命令。20多万晋军分6路深入吴境。有了前面羊祜10来年的筹备,加上西晋实力雄厚,而东吴国力衰竭,灭吴之战进行得很顺利。公元280年初,晋军攻到吴都建业,吴主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西晋的统一大业终于完成。

晋灭吴之战示意图

国家统一,外患消除后,司马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上。他出台了许多英明的措施。首先,他继续优待魏蜀吴三国皇室的遗属。东吴旧主孙皓也封为归命侯,继续享受安定舒适的生活。其次,司马炎对广大农民实行“占田制”,用以取代原来的“屯田制”。“占田制”规定男子可占田70亩,女子占田30亩,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安定下来,生产迅速恢复。农业发展了,人口增加了,国库自然也充足了。司马炎灭吴后才三年,西晋人口就增加了130多万户,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等得以迅速发展,西晋初期的经济开始呈现出繁荣之景,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太康之治”。

羊车巡幸痴儿承嗣

历来许多皇帝都有做明君的志向,可大多数都善始不能善终,司马炎也一样。天下一统,国家安定了,他就开始荒淫享受起来。为了表达孝心,同时也彰显自己的功绩,他大修祖庙,装饰得富丽堂皇,耗费人力物力无数。

接着,美色自然不会少了。他下了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诏书:“禁天下嫁娶。”历史上再荒淫的皇帝,也没有为了自己选美,不准天下所有老百姓先结婚的,这实在是历史上的创举。这一荒诞的旨意竟然还付诸行动了。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全国一切嫁娶全部停止,举国上下所有女子,包括订婚待嫁的,都必须参加选美。结果司马炎的后宫一下就有了美女5000多人。他还觉得不满足,又把东吴昏君孙皓后宫的几千美人都接受了,结果后宫美人过万,实在惊人。美女太多,司马炎挑不过来,干脆每天坐着羊拉的车,在宫中四处游荡,羊车停在哪里,就拉上几个美人宠幸。后宫美人众多,为了争得皇帝的宠幸,纷纷在门口插上竹枝,洒上盐巴,吸引拉车的羊能停在自己门前。

司马炎在衣食住行上也苛求奢华,甚至超过了有史以来的所有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有了司马炎带头,朝中权臣、皇亲贵戚竞相攀比。太尉何曾、尚书任恺等就以奢侈闻名,他们锦衣华服,堪比王侯,饮食日费万钱,还嫌不够精致。驸马王济府上,侍宴的婢女都锦衣绸裙,烹制的乳猪,竟然是用人乳喂养,又用人乳烹制而成。而另一个驸马王敦,在公主的住处如厕,发现旁边放有一盆香枣,就吃了几颗,后来才知道是用来除臭塞鼻用的,王敦因而受到宫女的耻笑。除了朝臣皇室竞比奢华,整个洛阳城都是以夸富为荣。当时京都有两大富豪: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二人为了斗富,做了许多令世人瞠目的事。石崇听说王恺家里洗锅用饴糖水,就命令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为了挣回脸面,又在自家门前大路两边,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石崇又用比紫丝更名贵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如此种种,西晋整个社会都风气败坏。

金谷园图

此图描绘的是西晋富豪石崇与小妾绿珠在金谷园中的宴乐情景。

皇帝荒淫无道,引得不少正直大臣都有怨言。一次,他率群臣到京城南郊祭祀。礼毕,他问身边大臣刘毅说:“朕能和汉代哪位皇帝相比?”他以为刘毅会说出汉高帝、文帝、景帝一类。谁知刘毅答:“可比桓、灵。”这二人都是汉代荒淫无道的国君。司马炎听了很生气。为了找回颜面,他说:“桓、灵二帝怎能与朕相比,朕面前至少有你这样敢说实话的诤臣。”

司马炎由于纵欲过度,身体很快就亏损下去。他自己感觉时日不多,就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按嫡长子继位的规矩,他的长子司马衷9岁就被立为太子了。不过司马衷是个白痴,根本当不了皇帝。朝中很多大臣纷纷提议立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弟弟,才华出众,原本就是与司马炎竞争太子之位的人,司马炎当然不愿意。司马衷虽然痴傻,但他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一次,宫中失火,司马炎想到火场去看看,5岁的小孙子拉住他说:“爷爷,您贵为天子,怎么能去那些危险的地方呢?”司马炎感到很惊奇,他从小孙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最终决定把皇位传给司马衷,好将来把江山传给聪明的孙子。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马炎因病逝世。他在位25年,终年55岁,葬于峻阳陵,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他曾雄姿英发,统一全国,把西晋带入了强盛的时代;他又荒诞淫靡,损毁了来之不易的基业,留下一个乱摊子,为西晋后来灭亡埋下隐患。

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59~306年

父母:父,武帝司马炎;母,皇后杨艳

后妃:贾皇后、羊皇后

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在位时间:公元290~306年

谥号:惠帝

庙号:无

陵寝:河南太阳陵

性格:鲁愚迟钝,昏庸无能

惠帝司马衷像

点评:

司马炎的嫡子,合法皇位继承人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庞大的帝国巨轮,由白痴皇帝掌舵,这个帝国的前途,用不着跟谁打赌,就可确定它的结局了。

——柏杨

晋惠帝名叫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是西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昏庸皇帝、傀儡皇帝都不少,而司马衷却是个白痴皇帝。他愚蠢迟钝,只会玩乐,西晋政权从他手上开始衰落。

司马衷天生愚钝,是个白痴。按照自古皇位的继承制度,要立嫡长子为太子。可是司马炎的大儿子司马轨2岁就夭折了,所以傻子司马衷就成了长子。其实司马炎有25个儿子,可他对立嫡的制度特别看重,因为他自己是凭嫡长子的身份继位的。这样,司马衷即使痴傻,也在9岁就被立为太子。

司马炎还真想让傻儿子以后做皇帝,为他请了颇有名望的李熹为太傅,希望严师出高徒。可老师再有才,也无法把一块朽木教成才。况且司马衷不爱读书,也学不会,吃喝玩乐的事却无师自通。后来司马炎自己花天酒地,也管不上傻儿子了。司马衷整日混混沌沌,经常问一些可笑的问题。平日里,他听大臣们争论“为公”“为私”,他也不懂。一次,他在御花园里玩耍,见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就问身边侍从:“青蛙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侍从们早就熟悉如何哄骗这位傻太子了,就答:“青蛙在官家地里时便为官家叫,在百姓的自家地里时,便是为私家叫。”司马衷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认为侍从答得好,还给了赏银。另有一次,司马炎在朝堂上与群臣商议如何赈灾的事。司马衷在旁边听了不解,就问:“怎么会有人饿死呢?百姓没有馒头吃,为何不吃肉粥呢?”司马炎见他蠢得不可救药,只好让人把他带出朝堂。

太子如此愚钝,朝臣也不放心,纷纷请求皇帝改立太子。司马炎自己也发愁傻儿子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基业。不过司马衷是皇后杨氏所出,杨家势力庞大,司马炎也不敢轻易废了太子。正在踌躇之际,他却从孙子司马遹身上看到了希望。司马衷长到20多岁,连男女之事都不懂。司马炎担心子嗣问题,有些着急了,就把自己宠幸过的一个才人谢玖送给了傻儿子。没想到谢玖很快有了身孕,使得太子妃贾南风对她非常嫉恨。于是,谢玖就回到西宫,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傻太子的长子司马遹。司马衷糊里糊涂地,直到司马遹三四岁了,他才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司马遹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得司马炎的欢心。一次,宫中失火,司马炎想去看看,司马遹却拉住他,说贵为天子,不要到那么危险的地方。见小孙子有如此见识,司马炎非常惊奇,就经常带在身边。一次,司马遹跟着他参观了猪圈,就对他说:“猪已经养肥了,为何不杀了犒赏将士,还留着浪费粮食呢?”司马炎见他才几岁就如此聪慧,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振兴祖业。司马炎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精心挑选了刘寔等人教授学问。听说广陵(今江苏扬州)有天子气,又封他为广陵王,食邑5万多户。

至于傻太子司马衷,能生下如此聪明的儿子,司马炎也认定他只是智商不高,并不是白痴。司马炎还对太子做了一次测试,将尚书省的一些疑难政事写下来,命人送给太子作答。送题的人先去了太子妃贾氏处,贾氏是个聪明人,就找人代答,然后让司马衷抄写一份呈上。司马炎见答得有条有理,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司马炎不顾群臣的反对,最终传位给傻儿子司马衷,就是为了把皇位传到聪明孙子司马遹手中。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司马炎病死,32岁的司马衷即位称帝,称为晋惠帝,改元永熙。

司马衷称帝,妻子贾氏为皇后,长子司马遹为太子。司马衷的生母杨艳是司马炎的皇后,她死后,妹妹杨芷又做了皇后,现在就成了太后。司马衷依旧吃喝玩乐,糊里糊涂地,国家大事都由他人代理。很快,杨太后一族就得势了。杨太后的父亲杨骏野心勃勃,从武帝司马炎时就加爵封侯,在朝中地位扶摇直上。他与两个弟弟杨珧和杨济一起,在朝中结党营私,势力不断壮大。司马炎当时只沉迷酒色,根本没放在心上。司马炎一死,杨骏就成了唯一的顾命大臣。司马衷愚钝,杨骏就明目张胆地把持朝政。他耀武扬威地住进太极殿,在原来武帝上朝的地方办公,还配备了上百名虎贲军做保镖。他经常借傻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为自己加官进爵。杨骏如此行径,很快就引来了群臣的不满。

皇帝傻,可皇后却不是好对付的。贾皇后是前朝权臣贾充的女儿,不但长得奇丑无比,还心地阴险恶毒。贾充善于阿谀奉承,很得武帝司马炎的欢心。他买通杨皇后和几个权臣,这些人在武帝面前极力夸赞贾充的女儿如何才貌双全,结果武帝就同意纳贾氏为太子妃。贾氏对自己嫁的傻子丈夫十分厌恶,但她很有手段,把司马衷治得服服帖帖的。她不满足于久居深宫,就想要权力。公元291年,贾皇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设计杀了杨骏,又下令将杨氏的同党和亲族全部杀了,一共杀了几千人。连杨太后也未能幸免,被贾皇后活活饿死。除掉了外戚杨氏,贾皇后又开始算计自己的同党。在她的挑唆下,先是楚王司马玮除掉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接着贾皇后又借皇帝的名义下诏杀了他。这样,朝中大权就落到了贾皇后一族手中。

贾皇后大权在握,就开始肆意放纵。她长得丑陋,却特别淫荡。朝中只要她看上的男人,都要拉上床。她还经常派人在洛阳城内物色美貌少年,将其抓进宫与她淫乱。贾皇后与许多男人鬼混,却没有生下儿子。她的父亲贾充就劝她善待太子,还想把自己的小女儿贾午之女嫁给太子为妃。可贾皇后知道自己专横淫乱,树敌不少,太子肯定不会成为自己的依靠,就不同意结亲。为了免除后患,她派人杀了太子司马遹。贾氏的暴行激起了司马宗室的义愤。许多司马氏诸侯王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率先攻入洛阳,杀了贾皇后,废了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

司马衷为帝,旁人除了看笑话,就是想着如何专权,倒没有谁想去夺他的这个傀儡皇位。可司马伦篡位,就有许多人站出来讨伐。原来武帝司马炎曾认为曹魏灭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宗室力量太弱,所以他当了皇帝后,就给司马氏子弟都分封了很大的权力,这也使得他们现在有实力夺权。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7位王爷起兵讨贼。他们打着为惠帝平乱诛贼的旗号起兵,实际上是为了自己争夺权力,这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乱了16年,可怜的惠帝司马衷西晋时期八王封国略图被他们争来抢去,受尽了苦楚,就差没丢掉性命了。这场持久的战乱也造成了几十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东海王司马越胜出,他杀死其他诸侯王,掌控了大权。

司马越掌权后,傻皇帝司马衷也失去了价值。公元306年,司马衷吃面饼时突然中毒身亡,终年47岁,他死后葬于太阳陵。有人怀疑下毒的是司马越,不过查无实据,就成了一个悬案。司马衷在位16年,混混沌沌,成为他人争权夺利的棋子,实在悲哀!

怀帝司马炽

晋怀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84~313年

父母:父,武帝司马炎;母,中才人王媛姬

后妃:梁皇后

年号:永嘉

在位时间:公元306~312年

谥号:怀帝

庙号:无

陵寝:无

性格:端正谨慎,平和温顺

点评:

怀帝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若遭承平,足为守文佳主。而继惠帝扰乱之后,东海专政,无幽厉之衅,而有流亡之祸。

——唐·房玄龄《晋书》

晋怀帝名叫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小儿子,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他人品端正,学识渊博,可身处动乱之中,最终无所作为。

司马炎儿子多,有25个,司马炽是最小的。公元289年,司马炎封年仅5岁的司马炽为豫章王。后来傻子司马衷做了皇帝,外戚、诸王纷纷政权。司马炽年纪小,他洁身自好,只闭门读书,钻研史籍,根本不参与乱事,这样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有了一定的声望。到了公元304年,司马炎的25个儿子在自相残杀中只剩下了4个。河间王司马颙掌权,他废了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就只能从吴王司马晏和豫章王司马炽中挑选一个。司马晏既无能又无声望,于是就立司马炽为皇太弟,作为法定接班人。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揽权,他毒死惠帝司马衷,就由司马炽接替皇位,即晋怀帝。第二年改元永嘉,以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全由司马越把持。

司马炽23岁做皇帝,他为人正直,谦恭谨慎,加上学识渊博,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皇帝,朝臣民众都对他充满希望。不过他的学识兴趣集中在考究经史典籍上,加上长年钻研书本,也缺乏实际的统治经验和魄力。在西晋已经动乱的末世,他根本无法力挽狂澜。

在八王之乱的十几年间,不仅晋朝国力大大损耗,而且许多内迁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羌等,他们不甘臣服,也纷纷趁机反抗。到了公元308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平阳(今山西临汾)称帝,并纠集各方势力,公开与晋为敌。曾被晋军打败的羌族石勒和王弥也投奔了刘渊。公元309年,石勒率兵10多万人几次攻打洛阳,几乎破城。公元310年十月,石勒与王弥、刘曜等又率兵攻打洛阳。洛阳城内兵尽粮绝,怀帝司马炽只得下诏号召各地发兵勤王。可是由于司马越专权,不得人心,加上各地也有暴乱,王侯将领们自顾不暇,最后竟然没有一支队伍来救援。

公元311年二月,怀帝司马炽为了挽回人心,保住洛阳,就与大臣荀晞密谋诛杀司马越,并且发出诏书讨伐。结果司马越得到消息,命人缴获了诏书,于是双方公开宣战。不过司马越在3月就病死了,他的部下王衍带着他的灵柩回东海郡国安葬,结果在路上被石勒堵住。石勒杀了王衍带的10多万人,还将司马越剖棺焚尸。驻守洛阳的何伦是司马越的部下,听说司马越死了,就带着司马宗室和余部向东海封国撤退,结果碰上石勒,也全被杀了。此时洛阳城中粮草用尽,四处都有匪兵劫掠,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文武百官都逃走了十之八九。司马炽也想趁乱逃走,可他身边连侍卫都没有了。他带着几个随侍宦官跑出西掖门,就遇到盗贼抢劫,只好又返回宫中。六月,洛阳城被石勒等人攻破,怀帝司马炽被俘。匈奴人四处杀人抢劫,宫中财物也被抢空。他们还把晋朝几个皇帝的陵墓也盗掘了,又放火烧毁了整个洛阳城。魏晋以来,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历时百年才建成了一代名城,被他们完全焚毁了。

司马炽被俘后,被送往平阳(今山西临汾)。匈奴汉主刘聪封他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公元312年二月,又封司马炽为会稽郡公,加仪同三司。虽然封了爵位,不过司马炽并没有得到善待。刘聪对他百般凌辱,甚至把他当仆人使唤,每逢宴饮,都让他穿着侍从服饰为宾客布菜斟酒。

公元313年正月初一,刘聪大宴群臣,又让司马炽出来倒酒,晋老臣庾珉等见昔日国君受到如此侮辱,不禁失声痛哭。刘聪大怒,就将晋老臣十多人全部杀死,怀帝司马炽也被毒死。司马炽在位6年,死时年仅30岁,葬地不详。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大动乱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只能做个悲剧角色。

愍帝司马邺

晋愍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00~317年

父母:父,吴孝王司马晏;母,不详

后妃:皇后

年号:建兴

在位时间:公元313~316年

谥号:愍帝

庙号:无

陵寝:无

性格:软弱平庸

点评:

愍帝奔播之后,徒厕其虚名,天下之政既去,非命世之雄才,不能取之矣!

——东晋·干宝《晋怀纪》

晋愍帝名叫司马邺,是吴孝王司马晏之子,西晋王朝的末代皇帝。司马邺在乱世中当了短短几年皇帝后,被刘汉政权的刘曜军队俘虏,西晋王朝从他手上终结。

司马邺,字彦旗,生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吴王司马晏的儿子。他出生之后正值八王之乱,整个西晋王朝动乱不堪。后来又经历了怀帝司马炽时期的匈奴入侵,四处都是战乱。司马邺虽是皇室子孙,却没有享受过一天平静的日子。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京都洛阳城被匈奴建立的汉国皇帝刘聪派兵攻破,怀帝司马炽被俘往平阳。皇帝没了,大臣们可就慌了,不管他们对晋室忠不忠心,都需要一个皇帝做招牌来发号施令。他们四处物色人选,而司马邺正巧被他们看中,就偶然登上了帝位。

在洛阳城破时,司马邺才13岁,是抚军将军秦王。他从洛阳逃出后到了密县(今河南省密县)。当时司空荀藩屯驻在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听说司马邺在密县,喜出望外,立刻派人去将他接来供奉着,随后又一起转移到许昌,后来又去投奔前任豫州刺史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人阎鼎。此时中原大地已经被少数民族的军队分割得七零八落。匈奴破了洛阳后并未罢手,这年九月大将刘曜领兵攻入长安,杀了镇守长安的南阳王司马模等人。匈奴兵进入长安后烧杀劫掠,将长安城也毁成断壁残垣。战争加上天灾,百姓饿死、被杀死者十之八九。不过西晋臣民也不甘坐以待毙,他们团结起来,与匈奴人浴血奋战,最后终于把刘曜赶出了长安。大将阎鼎听说关中形势大好,就带着司马邺、荀藩等进驻长安。不过荀藩是山东人,不愿西去,就在路上溜走了。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四月,晋怀帝司马炽被毒死的消息传出,众臣就拥立司马邺在长安为帝,即晋愍帝,改元建兴。

司马邺当皇帝时才14岁,根本不管事,军政大权全由卫将军、领太尉索琳负责。此时的长安在历经浩劫后已是满目疮痍,到处都是荒草。朝廷的装备更是窘迫,官员们连官印、官服都没有,上朝的笏板也是用临时锯的桑木板代替。朝臣们如此狼狈,皇帝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面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威胁,司马邺曾下诏让在江南避乱的琅玡王司马睿带兵来长安救援,还命幽、并两州的地方官与左右丞相率领精锐部队,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平阳、洛阳,一路来长安勤王。可他下的诏书根本无人理睬,没有人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八月,刘曜再次围攻长安。各地勤王的兵马才几千人,根本不敢靠近长安,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攻城。城内的将士虽然也有不少奋勇抵抗,但毕竟粮草耗尽,又无救援。城中百姓饿得站都站不起来,根本无力抵抗,皇帝司马邺也断了粮。十一月十一日,走投无路的司马邺在群臣百姓的哭泣声中,开城门投降,西晋就此灭亡。

司马邺投降后被押到平阳,封为光禄大夫。他的命运比前任皇帝司马炽还要凄惨。汉主刘聪对他的羞辱更甚。刘聪去打猎,司马邺得全身披挂,为他开路,沿途百姓都对他指指点点:“这就是从前在长安的天子!”司马邺回到匈奴皇宫,不仅要在宴席上斟酒、洗酒具,甚至刘聪上厕所,他还得在旁边拿着马桶盖。被俘来的晋朝老臣见到这种情景,悲愤得抱住司马邺痛哭失声。刘聪就把他们全杀了。刘聪又担心留着司马邺,晋人复国之心不灭,就把他也毒死了。

司马邺死于公元317年十二月,他在位3年,死时年仅18岁,葬址不明。他被拥上皇帝的宝座,也被推向了动乱时代的风尖浪头,最后悲惨收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晋元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76~322年

父母:父,琅玡王司马觐;母,琅玡王妃夏侯光姬

后妃:虞皇后、郑贵妃等

年号:建武,大兴,永昌

在位时间:公元317~322年

谥号:元皇帝

庙号:中宗

陵寝:江苏建平陵

性格:恭俭大度,胸无大志

元帝司马睿像

点评:

司马睿是中国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在当时已成为汉族政权的象征。

——白寿彝《中国通史》

晋元帝名叫司马睿,是琅玡王司马觐之子,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建立东晋,偏安东南一隅,使晋朝又延续了100多年。不过东晋一开始就国势衰微,只是勉力支撑半壁江山。司马睿在位期间,权臣干政,他无力揽权,最终无功可言。

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祖父司马颙为司马懿的庶出之子。他的父亲是琅玡王司马觐。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马觐死了,15岁的司马睿就承爵为琅玡王。这时正是惠帝司马衷当皇帝,外戚、皇室争权斗争激烈,到处都是动乱。在庞大的司马氏家族中,司马睿只是一个无兵无权,地位很低的皇室子弟。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只能低调做人,隐匿锋芒,以此来明哲保身。八王之乱后期,司马邺依附于与琅邪国相邻的东海王司马越,与司马越手下参军、世家子弟王导结交。后来八王之乱结束,司马越杀了其他诸王,一支独大,司马睿也跟着保全了自己。而他结交的王导,后来成为他帝王大业的得力助手。

王导出身于琅玡郡的世家大族,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看到西晋诸王自相残杀,人民起义不断,朝廷摇摇欲坠,又见司马睿为人平易谦恭,是个有才干的人,就多次劝司马睿早日回自己的封国琅邪,观天下局势,以谋划大业。公元307年,趁着匈奴汉主刘渊起兵进攻中原,形势恶化,司马睿就采用王导的计谋,请求司马越让他镇守建康(司马邺称帝后,为了避他的讳,改建业为建康)。司马越此时独揽朝政大权,四处都是战乱,朝中反对之声不绝,他忙得团团转,正打算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势力,作为以后自己的后方根据地。听闻司马睿的请求,就欣然同意了。于是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守建康。司马睿去镇守江东时,正赶上北方战乱不停,大批百姓纷纷向南迁徙。这些流民就随着司马睿一起来到了江南。司马睿还带来了不少支持自己的北方贵族。而密友王导,也作为安东司马,随他一起来此共同谋事。司马睿的大业从这才开始打基础。

司马睿到了建康后,行事并不顺利。由于他平时为人低调,并没有什么威望,所以他来到扬州很长时间了,连个来拜见的人都没有,吴人根本就瞧不起他。魏晋以来,朝廷都是靠世家维持的,如果没有江南士族的支持,司马睿很难在江南立足。为了打破这个尴尬的局面,他就与王导商议怎么做才能扬名立威,取得地方大家世族的拥护。正巧王导有个堂兄叫王敦,是扬州刺史,也很有谋略。王导就把他找来一同商议此事,最后商定借用王敦的军队为仪仗,来彰显大将军的军威。

三月三日上巳节,是江南人的的重要节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到江边祈福消灾。这一天,大批人马鸣锣开道,在王导、王敦及许多名流绅士恭敬地簇拥下,在侍从骑着高头大马地护卫下,司马睿乘坐豪华的肩舆从人群中招摇而过。见到这个这阵仗,当地大族豪绅很吃惊,纷纷跪在地上迎接。随后,王导就把他们召集一起,隆重介绍了大将军司马睿。建康的豪族听后,都表示愿意支持司马睿。

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又挑选当地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顾荣、贺循等到军中和官府任职,于是就有更多江南世族拥护司马睿。而那些跟随司马睿从北方迁来的世家贵族及其宗族、部属、佃农等,也享有特殊优待。他们利益有了保证,自然也支持司马睿。这样,司马睿就得到了南北世家大族的共同拥护,终于在南方站稳了脚跟。南方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又有天堑长江作为军事防卫,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司马睿稍微一治理,就很见成效。随着附近几个郡的人才都来投奔,司马睿的名声就渐渐传开。地方官僚的大力拥护,也为东晋政权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公元316年十一月,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向匈奴军投降,随后司马邺被押往平阳,西晋灭亡。公元317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一年后,晋愍帝司马邺被害的消息传到建康。司马睿在百官簇拥下,正式登上帝位,国号仍然为“晋”,史称“东晋”,定都健康,改元太兴。司马睿就是晋元帝,是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当上皇帝后,首先感谢的就是王导兄弟。他深知没有王导等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大业。所以,司马睿对王导是真心感激的,他甚至还在登基大典当天,将龙椅让出一半,命王导与自己共坐,这就表示他要与王导共享皇权了。不过王导功劳再高,也不敢受这样的大礼,他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上,对司马睿连连叩首说:“皇上,您是太阳,普照万民;而我只是太阳下面的草虫。如果草虫与太阳在一起,万物如何享受阳光的照耀呢?”虽然司马睿给了王导如此殊荣,但有哪个皇帝会真舍得让出自己的宝座呢?所以王导的一番话,将司马睿捧得十分受用,共坐龙椅一事也就此揭过不提了。不过,司马睿可没有亏待王导兄弟。他封王导为尚书,专管机要大政;王敦为将军,总管江、扬、荆、湘、交、广六周军事。其他人等也纷纷封赏进爵。不到一年,王家兄弟就占据了朝廷所有要职,当时有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的朝政离不开王家,这也导致了后来王氏的专权。

东晋只是偏安江南一隅的政权,只有半壁江山。司马睿的朝政稳定后,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是首要的事情,而第二件大事就是出师北伐,把匈奴夺去的土地再夺回来。当时黄河流域仍然是各个少数民族割据和统治,连年战乱,政权也换得特别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都盼着东晋北伐,重新统一。虽然民心所向,但是司马睿的政权对北伐并不积极。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安稳的环境,他们满足于偏安江南的安逸和享乐,并不想再去打仗。北伐只是士大夫们清谈闲聊的话题,并不想付诸行动。司马睿虽然有过北伐之心,却并不坚决。整个东晋王朝都呈现出一股奢靡颓废的气息。

不过,还是有少数爱国志士不甘心忍受国家残破的局面,挺身而出,立志要驱走敌人,收复失地,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祖逖年轻时就有雄心壮志,他与好友刘琨一起任职司州主簿。两人友谊深厚,晚上同寝,到了凌晨听到鸡鸣,祖逖就叫醒刘琨,说:“你听,这鸡叫的声音多么激昂,它是在督促人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再也睡不着了,就披衣起床,拔剑起舞,准备练好本领,将来好为国家出力。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由来。祖逖素有光复中原的志向,公元313年,他就上书请求北伐,不过却没有得到批准。司马睿做了皇帝后,祖逖又多次上书,请求北伐,加上如今北方百姓都热切期盼着晋室北伐,司马睿不好再驳斥,就给了祖逖一个豫州刺史的头衔,1000人的口粮,3000匹布,什么武器装备都没有,让祖逖自己招募人马北伐。祖逖并不气馁,他毅然带着同僚、家丁等几百人过江北上,后来才招募到几千人。北伐顺应民心,祖逖进军也十分顺利,他多次打败匈奴石勒的部队,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收复了。

祖逖的胜利并没有让司马睿欣喜,反而让他担心祖逖会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司马睿任自己的亲信戴渊为征西将军,名义上是协助祖逖讨伐胡虏,实际上就是专门牵制祖逖的。此时祖逖正要渡过黄河,继续收复冀州和朔州,不料军中却多了这样一个皇帝的眼线。戴渊既无能又自大,他也知道司马睿派自己来的用意,就处处与祖逖作对,最终导致了北伐失败。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

司马睿这个皇帝也没有实权,政治上有王导,军事上有王敦。王导虽然专权,但对他还比较忠心,而王敦却野心勃勃,逐渐威胁到他的地位。王敦本来就是皇亲国戚,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是他的妻子。他如今又帮助司马睿称帝,成了东晋的开国功臣,并由此身居要职,手握重兵。他独揽大权后,野心就越来越大。司马睿对此感到恐慌,就与刘隗、刁协、戴渊等人商量要除掉王敦。王敦得到消息,立刻起兵进驻建康,打败刘隗,又杀了刁协、戴渊。吓得司马睿赶紧去向王导求情。后经王导从中斡旋,王敦才耀武扬威地退回驻地武昌。

王敦篡位的野心越来越大了,他攻入建康时,智勇双全的太子司马绍率军奋勇抵抗。王敦担心太子会成为自己以后称帝的障碍,就诬陷太子不孝,想废了太子。幸亏司马绍很得人心,有群臣拥护,王敦才罢手。回到武昌后,王敦又继续遥控朝政,王氏子弟及其亲信占据了朝中所有重要职位。全国的兵权也由他把持,他亲自统领宁州和益州,而兄弟王邃则掌管青州、徐州、幽州和平州军事,王含总领荆州地区军事。

彩绘闻鸡起舞图民国魏墉生瓷板画

本画源自《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鸡啼起床舞剑。后成为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

司马睿眼看着王敦骄横专权,却无可奈何。永昌元年(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司马睿忧愤成疾病,不久亡故,终年47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他在位5年,软弱无能,没有什么政绩。

明帝司马绍

晋明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99~325年

父母:父,元帝司马睿;母,荀氏

后妃:庾皇后、宋妃等

年号:太宁

在位时间:公元322~325年

谥号:明帝

庙号:肃宗

陵寝:江苏武平陵

性格:聪明果断,仁孝恭谨

明帝司马绍像

点评:

东晋诸帝中,唯明帝能有所作为。

——白寿彝《中国通史》

晋明帝名叫司马绍,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东晋的第二代皇帝。他聪明勇敢,平定叛乱,使国家得到了延续。

司马绍,字道畿,是元帝司马睿的长子,他自幼聪慧早熟,很得元帝喜爱,10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他文武双全,礼贤下士,与当时名臣王导、庾亮、温峤、桓彝等交好。司马睿在位时,将军王敦专权。司马睿想除掉他,不想王敦先下手。公元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叛乱,不久,叛军就攻入了京都建康。太子司马绍亲自披挂上阵,打算与王敦决战,后来温峤极力劝阻才作罢。而王敦见太子有勇有谋,在朝中很有声望,就想诬蔑他不孝来废了太子,后因满朝文武都反对才作罢。与司马绍交好的王导是王敦的堂弟,经他从中斡旋,王敦才趾高气昂地撤兵回武昌。这年闰十一月,皇帝司马睿因王敦的嚣张跋扈忧愤病死。当月,太子司马绍即位,就是晋明帝。

司马绍24岁当皇帝,他很有才华,又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很想有一番作为。而元帝司马睿留给他的是一个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烂摊子。司马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手握重兵的王敦。而王敦听说元帝死了,新帝即位,就想回到朝中好趁机篡位。于是,他逼迫朝廷征他回去。他本以为司马绍不敢让他回去,这样他就有借口起兵叛乱夺位了。不料司马绍亲手写下诏书,将王敦从武昌征回到朝中,不仅并没有追究他的叛乱之罪,还赐予他种种特权以示优待。不久,王敦就镇守姑孰,领扬州牧。姑孰是京都建康的西南门户,位于长江重要渡口上,又紧靠京师,是军事重地。

公元323年六月,司马绍册封名臣庾亮的妹妹为皇后,庾亮为中书监,王导为尚书令。王导虽然有个谋反的堂兄王敦,但他对司马政权一直都忠心耿耿。而王敦见王导仍然辅政,以为有机可乘,就加紧筹备篡位之事。王敦有个侄子王允之,是廷尉王舒之子,聪明伶俐,很得王敦的欢心,经常跟随在他身边。一日,王敦、王允之叔侄饮酒后,王允之不胜酒力,先行睡下。而王敦的心腹钱凤正好来与他密商谋反之事。王允之听得清楚,担心会被发现灭口,就吐着满地都是,装醉瞒过了王敦等人。然后找了个机会跑去父亲那里,把王敦的谋划告知王舒和王导。二人马上报告给司马绍。

司马绍得知了王敦谋反的计划,立即行动起来,他绝不允许自己像父亲司马睿一样坐以待毙。司马绍很有胆识,他乔装改扮,单身独骑潜入王敦的军中察看兵力部署情况。有军士发现他形迹可疑,就报告给王敦。王敦一听,感觉属下说的这人就是明帝司马绍,顿时又惊又喜。不过他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抓皇帝,就派了5个骑将去捉拿。此时司马绍见行踪败露,也赶紧逃跑。逃跑途中,司马绍十分细心,马刚排泄的粪便,他就立即洒上冷水使其冷却。见到路边有个卖吃食的老妪,就把自己华丽的马鞭交给她,说等会有骑兵追来,就可以把马鞭给他们看。不一会,军士追来,向老妪询问。老妪就说早走远了,并把马鞭拿给他们看。军士们见到镶着宝石珠玉的马鞭,纷纷传着观赏。又见到已经冷却的马粪,以为明帝真的跑远了,就不再追赶。司马绍这才得以脱险。

司马绍掌握了王敦的情况后,就准备起兵讨伐。正巧王敦这时病了,王导就站出来宣布王敦已死,以此来鼓舞己方士气,瓦解敌人军心。司马绍下诏讨伐叛贼钱凤。王敦气得火冒三丈,病情也加重了,不能亲自带兵,就派元帅王含与钱凤等一起发兵进攻建康。皇帝司马绍亲自上阵杀敌,并组织了敢死队深夜渡江偷袭敌营,杀得王含军四处逃散。王敦听说兵败,气得病情又加重,竟然病死了。王敦死后,叛军无首,内部争斗不休,被司马绍打得七零八落。司马绍平息叛乱后,只杀了王含、钱凤等首犯,普通将领和士兵都获得了赦免。不过王敦虽然死了,尸体也被司马绍从棺木中挖出来斩首示众。

经过这样一番艰苦努力,司马绍终于平定了内乱,巩固了东晋政权。就在他踌躇满志,想有一番作为时,却不幸病逝。明帝在位3年,死于公元325年,终年27岁,葬于武平陵,谥号“明帝”,庙号“肃宗”。他在短短的帝王生涯中,敢战敢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实在是一大损失。

成帝司马衍

晋成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21~342年

父母:父,明帝司马绍;母,庾太后

后妃:杜皇后

年号:咸和,咸康

在位时间:公元325~342年

谥号:成帝

庙号:显宗

陵寝:江苏兴平陵

性格:聪明,软弱

点评:

雄武之度,虽有愧于前王;恭俭之德,足追踪于住烈矣。

——唐·房玄龄《晋书》

晋成帝名叫司马衍,是晋明帝司马绍的长子,是东晋的第三代皇帝。他幼年称帝,在权臣纷争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司马衍是司马绍的皇后庾氏所生。公元325年三月,司马衍被立为皇太子。闰七月,明帝司马绍就病死了。刚刚5岁的司马衍就坐上了皇位,即晋成帝,第二年改元咸和。因为皇帝年幼,就由太后庾氏临朝听政,老臣王导为大司徒,庾亮为中书令,卞壶为尚书令,三人共同辅政。

小皇帝只是个摆设,庾太后是中书令庾亮的妹妹,所以大权就落到了庾亮的手中。庾亮有了权力,就开始铲除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左卫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是晋元帝司马睿时的宠臣,他们掌管宫禁守卫。在明帝司马绍病重时,一次庾亮夜里入宫奏事,司马宗不但不许,还呵斥他:“这里是皇宫,可不是你自家的门户!”庾亮对此一直心怀怨恨,现在有了机会,就报复司马宗。结果,司马宗被杀,三个儿子都被废为庶人赶出了京城,他的亲信虞胤也被撵到桂阳当太守。司马宗是汝南王司马亮的儿子,他身为皇室宗亲,却遭如此惨祸,就使得朝臣们都惶恐不安,纷纷对庾亮表示不满,庾亮也由此大失人心。而小皇帝司马衍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他平时与掌管宫禁的司马宗见面较多,现在突然不见了,就问庾亮:“那位白头发老爷爷怎么不见了?”庾亮就答:“他要谋反,被我杀了。”小皇帝哭着质问道:“舅舅,如果有人告发你是贼,那又该怎么办呢?”庾亮理亏心虚,吓得无话可说。

司马衍对庾亮专权很不满,他虽然无权,但也时常谴责庾亮。东晋政权能够维持,离不开琅玡郡大族王家的支持。若是没有王导,当年的司马睿就不可能称帝。所以明帝司马绍也不敢得罪他们,即使王敦谋反,仍然重用王导,因而王家在朝中的势力还是很大的。为了排挤王家,庾亮的几个弟弟庾怿、庾冰、庾条、庾翼等,都身居要职,庾氏一党非常嚣张。江州刺史王允之还曾收到庾怿送去的毒酒,他怀疑其居心不良,就把酒喂了狗,结果狗当场就被毒死了。王允之又怒又怕,就悄悄把这件事告诉皇帝,小皇帝气得大发雷霆:“大舅舅已经成了天下的大害,难道小舅舅也要做恶人吗?”王家势力很大,庾怿也得罪不起,如今他的阴谋败露,就只好服毒自杀了。不过司马衍对庾氏的不满也只能嘴上说说,拿他们毫无办法。庾亮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经常借着皇帝的名号发布诏令,还对司马衍呼来喝去的,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正月,临淮太守苏峻造反。苏峻是司马宗的密友,司马宗被杀,激起了他的满腔怒火,于是他进军建康,讨伐奸臣庾亮。庾亮其实没什么能耐,加上他专权作恶不得人心,所以苏峻的人马很快就攻占了建康。庾亮几兄弟都仓皇出逃了,根本无人理会小皇帝,司马衍就落到了苏峻手里。苏峻不仅打着皇帝的名号滥发诏令,还大肆挥霍宫中的财物,甚至虐待司马衍。司马衍靠着仓库中的几石米勉强度日,才没被饿死。而他胆小懦弱,吓得只会哭,根本没有父亲司马绍的勇敢。后来太后下诏,命老臣王导号令吴郡、吴兴和会稽三地起兵勤王。各地纷纷响应,逃出去的庾亮等人也在浔阳集合人马返回建康。数月之后,终于打败叛军,并杀死了苏峻。司马衍又回到了庾亮的手中,继续做傀儡。

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正月,成帝司马衍病重,六月病终。临终前,他立琅邪王司马岳为太子。成帝5岁即位,在位17年,死时年仅22岁。他既无从政经验,又无英雄气概,软弱无能,当了一辈子傀儡皇帝。他死后葬于兴平陵,谥号“成帝”,庙号“显宗”。

康帝司马岳

晋康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22~344年

父母:父,明帝司马绍;母,庾皇后

后妃:褚皇后

年号:建元

在位时间:公元342~344年

谥号:康帝

庙号:无

陵寝:江苏崇平陵

性格:平庸,软弱

点评:

帝亦克俭于躬,庶能激扬流弊者也。

——唐·房玄龄《晋书》

晋康帝名叫司马岳,是晋明帝司马绍的次子,东晋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像成帝一样,是个软弱的傀儡。在位时间极短,也没有什么作为。

司马岳是成帝司马衍的同母弟弟,他比司马衍小1岁。司马衍5岁当了皇帝,而司马岳则5岁被封为吴王,6岁改封琅玡王。公元342年,22岁的司马衍病逝,他的儿子都太小,而这时北方已经崛起了几个国家,其中后赵的石虎,早就对富饶的江南虎视眈眈。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帝的舅舅中书令庾冰以国危子弱的名义,力劝立长君。老臣何充表示反对,说:“自古帝位父子相传,一旦改变,将酿成大祸!”可庾冰掌权,根本不听他的,于是群臣就拥立了年长的司马岳为帝,即晋康帝。司马岳当皇帝根本无权。庾冰是司马岳的三舅舅,从成帝司马衍起,庾家就掌控朝政。庾冰也是担心成帝的儿子继位,他的亲属关系就疏远了一层,权力会削弱,所以拥立同为外甥的司马岳,这样好利用皇帝舅舅的身份继续专权。

司马岳21岁上台后,朝政由庾氏把持,他什么事也做不了。为了显示对大哥司马衍传位的感激,他封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为琅玡王,司马弈为东海王。在东晋一朝,琅玡王一直被认为是将来的储君,因为当年元帝司马睿就是从这个位置继承大统的。所以,司马岳这样做,就是公开表示会传位给司马衍的后代。除此以外,司马岳对国事根本不关心,只整天想着怎么享乐。不过他并不喜欢自己的舅舅,而是信任当初反对他上台的何充。为了防止何充被庾冰除掉,司马岳特意让何充镇守京口避开庾冰。

司马岳当政期间,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他的小舅舅庾翼出兵北伐。庾翼是庾氏五兄弟中最小的,掌管东晋的军事,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希望立功扬名。而东晋北边最凶悍的就是后赵的石虎,他为了掠夺江南的财富,广征兵士,准备亲自率军讨伐东晋。庾翼征得庾冰的同意,就决定率兵讨伐石虎。他征发自己管辖内的六州所有奴仆和车马,引起极大民怨。皇帝司马岳命他停止,他根本不听。公元343年,庾翼没有经过皇上的同意就发兵4万北伐,石虎听闻也赶紧征兵。到了公元344年正月,石虎已有百万人马,庾翼根本不是对手。不过幸亏石虎很相信巫术,太史令占卜得出不宜南行的结论,他就真的停止南侵,不然东晋可能这时候就灭亡了。

公元344年九月,短命的司马岳就病死了,他在位2年,终年23岁。临终前,他没有遵守承诺传位给大哥司马衍的儿子,而是立自己2岁的儿子司马聃为太子。此时庾冰、庾翼兄弟在外统兵,鞭长莫及,无法干涉。司马岳死后葬于钟山崇平陵,谥号“康帝”。他无才无能,只是东晋王权的一个过渡。

穆帝司马聃

晋穆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43~361年

父母:父,康帝司马岳;母,褚皇后

后妃:何皇后

年号:永和,升平

在位时间:公元344~361年

谥号:穆帝

庙号:孝宗

陵寝:江苏永平陵

性格:荒诞,昏聩

点评:

聃即位之初,年幼无知。及长,也无所作为。

——邹元初

晋穆帝名叫司马聃,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东晋的第五代皇帝。司马聃幼年即位,太后听政。他顽劣荒淫,比父亲更无能。

司马聃能当上皇帝,得益于他父亲的背信弃义。晋康帝司马岳本来就是接替兄长司马衍的皇位,当时曾有一些大臣以“自古皇位父子相传”为由,表示反对。司马岳上台后,为了表示对大哥的感激,封司马衍的长子司马丕为琅玡王,表示以后会把皇位归还给大哥一脉。公元344年,司马岳病重,专权的庾冰是司马岳的三舅舅,他又一次要求立长君,即司马岳的弟弟会稽王司马昱,以确保自己凭新帝舅舅的身份继续掌权。不过庾冰这次没有如意,司马岳在临终前三天下诏,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聃为嗣。此时庾氏兄弟正在外面率兵讨伐后赵石虎,无暇顾及。九月,司马岳病死,不到2岁的司马聃就坐上了皇位,即晋穆帝。

司马聃能坐稳这个皇位,则得益于他的母亲——皇太后褚蒜子。褚蒜子,出自东晋以来的名门望族。褚家世代高官,她的父亲褚裒也是一代名人。司马岳任琅邪王时,就娶了门第高贵的褚蒜子为琅邪王妃。后来司马岳称帝,褚蒜子就成了皇后。司马岳死了,褚蒜子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抱着2岁的儿子临朝听政。为了让儿子坐稳皇位,褚太后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对付专权的庾氏。她让司马岳生前十分信任的老臣何充辅政,任会稽王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也参与大政。何充向褚太后建议,请她的父亲褚裒入京总揽朝政。不过褚裒行事低调,明哲保身,坚持不入朝。褚太后等人只好再次筹划,不过还没等到她采取行动,庾冰就病死了,不久带兵北伐的庾翼也病死了,庾氏集团就这样解体了。按照庾翼的心愿,想让儿子庾爰接手军权,褚太后肯定不希望庾氏又发展起来,何充向她推荐了徐州刺史桓温。于是,朝廷以桓温为安西将军,总领荆司雍益梁宁六州军事,任荆州刺史,镇守东晋的长江上游军事重地。褚太后彻底铲除了庾氏,不想却树立了桓温一个大敌,为东晋政权埋下了隐患。

桓温,是东晋的名将。他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儿南康公主为妻,也算皇亲国戚,不过他的野心也不小。桓温手握重权后,他就想率兵北伐建立军功,以此提高自己的威望,好篡夺帝位自立。桓温很有军事才能,他打过不少胜仗。公元346年,桓温起兵讨伐西蜀的成汉政权,成汉国主李势战败投降。蜀国灭亡,桓温威名远播,令朝廷十分忌惮。会稽王司马昱也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为了与桓温争权,他任用扬州刺史殷浩参与朝政,对抗桓温。不久,北方的后汉政权发生内乱。国主石鉴被杀,汉人将军冉闵自立为帝,国号为“魏”。鲜卑慕容氏从辽西起兵,讨伐魏帝冉闵。魏帝派使与东晋结交,希望两军联合共驱胡虏。桓温正想率军北伐,可朝中怕他功劳太大后会威胁到东晋统治,就没有批准,却派殷浩北伐。殷浩是个文人,根本不懂军事,他领兵刚到洛阳就吃了败仗,在与羌族的战斗中,1万多晋军将士战死,粮草和武器也丢光了。朝廷只好又派桓温北伐,却不给他准备充足的粮草。桓温一出兵就扭转了战局,晋军连连获胜,前秦不敌,桓温挥师直抵长安,却因粮草断绝无奈回师。公元356年,桓温再次北伐,洛阳都被他收复了。不过东晋朝廷偏安江南已久,根本不愿回到不安定的北方,就驳回了桓温请朝廷还都洛阳的建议。

公元357年,司马聃已经15岁了,冠礼之后,他就正式亲政了,而褚太后则退居后宫。不过司马聃已经习惯了安逸奢靡的宫廷生活,根本不愿意操劳国事,朝政大权就一直在桓温手中把持。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长年沉溺于荒淫享乐的晋穆帝终于搞垮了身体,病死在健康皇宫的显阳殿,终年19岁。死后葬于永平陵,谥号“穆帝”,庙号“孝宗”。司马聃在位17年,除了在后宫淫乐,没有任何作为。

哀帝司马丕

晋哀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41~365年

父母:父,成帝司马衍;母,周妃

后妃:王皇后

年号:隆和,兴宁

哀帝司马丕像

在位时间:公元361~365年

谥号:哀帝

庙号:无

陵寝:江苏安平陵

性格:懦弱无能

点评:

好黄老之言,信方士之言,在位期间无所作为。

——邹元初

晋哀帝名叫司马丕,是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子,东晋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性情慵懒懦弱,在位日短,权臣揽政,也没有什么作为。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大儿子,按照封建时代父子相传的规矩,皇位应该传给他。可他等了20年才登上帝位。公元342年,司马衍病死,长子司马丕还不到2岁。司马衍的舅舅庾冰专权,为了以皇帝舅舅的身份继续专政,就以国势危急,应立长君为由,主张立成帝的同母弟弟司马岳。最后司马岳上台,即晋康帝。司马岳为了赢得人心,就封司马衍的长子司马丕为琅玡王,次子司马奕为东海王,表示自己以后要把帝位传给司马丕。司马岳当了两年皇帝就病死了,临终前,他违背诺言把帝位传给了自己2岁的儿子司马聃,即晋穆帝。这样,司马丕又错失帝位。直到公元361年,19岁的晋穆帝司马聃病死,他没有子嗣,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便迎立司马丕。这样,已经21岁的司马丕才继承了堂弟的帝位。

司马丕坐上了皇位,也没有权力,朝政被桓温把持。桓温野心勃勃,他不满足于征西大将军的头衔,又索要了侍中、大司马等显赫职务,这样他的地位仅在皇帝之下,可谓尊荣至极。桓温掌权,也做了一件好事。就是从北方迁来的百姓,与南方本土居民一样编户入册,一样缴税纳赋。这一做法不仅增加了朝廷的税收,而且缓和了社会矛盾。因为在过去,北方侨民是一直受到优待的。这一政策得到了南方广大民众的拥护,效果显著。因为是在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庚戍日颁布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庚戍土断”。

皇帝司马丕明白自己无权,他对政事也没有兴趣。他迷信方士之术,整日与道士们在后宫炼丹,幻想长生不老,侍中高崧苦苦劝谏,他也听不进去。结果因服食丹药中毒,于兴宁二年三月就一病不起。到了第二年(公元365年)二月,就病死在太极殿,终年25岁,死后葬于安平陵(今南京鸡笼山)。哀帝司马丕在位4年,不理国事,虚度时日,因为服食丹药,连儿子也没生下,最终也因服丹中毒而死。

海西公司马奕

晋废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42~386年

父母:父,成帝司马衍;母,周氏

后妃:庾皇后

年号:太和

在位时间:公元365~371年

谥号:无

庙号:无

陵寝:江苏吴陵

性格:胆怯软弱,贪生无能

点评:

帝知天命不可再,深虑横祸,乃杜塞聪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有子不育,庶保天年。

——唐·房玄龄《晋书》

晋废帝名叫司马奕,是晋成帝司马衍次子,东晋王朝的第七代皇帝。他像父亲司马衍和兄长司马丕一样,软弱无能,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最后还以被废黜收场。

司马奕比司马丕小一岁,是司马丕一母同胞的弟弟。他2岁被封为东海王,12岁任散骑常侍、镇军将军。后来又改封为琅玡王,并且官位显赫,不过都是没有实权的虚衔。公元365年,晋哀帝司马丕由于常年服食丹药,中毒身亡,没有留下子嗣。褚太后和司马昱就迎立司马奕为帝,即后来的晋废帝。

司马奕当了皇帝,其实也不过是个摆设,政权仍然在桓温的手中。桓温从晋穆帝司马聃时开始得势,又经过晋哀帝司马丕时的发展,到了司马奕为帝时,朝中的要职几乎都到了他的手中。随着权力增大,他篡位称帝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在军事上很有才华,就想继续北伐,用军功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实现称帝的梦想。公元369年四月,桓温率兵5万,进行第三次北伐,目标是前燕政权。不过这次桓温却不顺利,由于统筹不周密,孤军深入,结果粮草不足,加上前秦援助前燕,结果桓温兵败撤军。这次北伐,桓温不仅没有提高声望,还把以前的声望也毁了,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桓温见捞战功的路走不通了,就干脆决定废黜皇帝,再立新君,然后找机会自己夺位。

司马奕24岁坐上皇位,其实他一点胆量都没有。他知道自己是桓温的傀儡,为了保住性命,他循规蹈矩,忍气吞声,从不敢自作主张,生怕招来祸患。这使得桓温想废了他也找不到借口。不过皇宫事多,桓温找不到借口,却可以诬陷。他派人四处造谣,说皇帝司马奕有阳痿,根本就不能行男女之事,后宫2个妃子生下的3个儿子都是与外人私通来的,根本不是皇室血脉。这些谣言使得司马奕颜面扫地。桓温见效果达到,就上表褚太后,说司马奕昏聩无德,违背礼法,三子都是孽种,人伦丧尽,丑名远播,皇室蒙羞,实在无资格为帝,请求废黜皇帝。褚太后是个明白人,知道这肯定是桓温的诡计,可她也无可奈何,只能含泪批准了。褚太后是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她见证了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等4代君王的更替,如今对此情景,心中实在悲痛难忍,她命人在废帝诏书后添加了几句话:“我身为未亡人,不幸罹此忧患,感念存没,心痛如割。”

公元371年十一月,在桓温的淫威下,褚太后下诏废黜司马奕为东海王。桓温的心腹,散骑侍郎刘亨强行收缴了皇帝的玺印,威逼司马奕立即离宫。可怜的司马奕在经过极度的惊恐和羞辱后,仅穿着白布单衣,乘着简陋的牛车,在兵士的押送下离开了皇宫。群臣都含泪来拜别废帝,却无人敢上前说一句安慰的话。当天,桓温就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帝。

司马奕回到原东海王府后,桓温还是没有放过他,将他再次贬谪,封为海西公,并派心腹监视。司马奕的3个儿子及他们的2位生母也被桓温杀了。司马奕为了保命,表现得更加安分守己,愚蠢昏庸。为了表示自己真的“阳痿”,不能人道,他还蓄养内宠,假装断袖。而妻妾们如有生下孩子的,他也派人将孩子淹死,生怕让人找到任何把柄。桓温见他如此窝囊,也就放过了他。

司马奕总算躲过了杀身之祸,又苟且偷生了15年,于公元386年病终,终年45岁,死后葬于吴陵。他在位6年,软弱无能之极,还是被废,苟活一生,真是悲哀!

简文帝司马昱

简文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20~372年

父母:父,元帝司马睿;母,郑贵妃

后妃:王皇后、李贵妃等

年号:咸安

在位时间:公元371~372年

谥号:简文帝

庙号:太宗

陵寝:江苏高平陵

性格:清雅寡欲,软弱畏怯

点评:

简文帝风姿优美,喜儒学、玄学,颇勤于政务。但无济世大略。

——白寿彝《中国通史》

简文帝名叫司马昱,是晋元帝司马睿少子,东晋王朝的第八代皇帝。他在位时间极短,仍然是权臣当政,没有什么作为。

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生得聪明伶俐,很得司马睿的喜爱。公元322年,3岁的司马昱被封为琅玡王。同年,晋元帝司马睿病逝。4年后,司马昱的母亲郑贵妃病逝,他受封为会稽王。司马昱从小就爱好读书,举止文雅,品行端正,生活俭朴,同晋时一般名士一样,喜欢清谈。他本以为自己会轻松过一生,不想权臣争斗,把他卷了进去。

公元344年九月,晋康帝司马岳病逝,掌权的是司马岳的舅舅庾冰,为了能以皇帝舅舅的身份继续专权,他提议由司马岳最小的弟弟司马昱继承帝位。虽然最终司马岳传位给自己2岁的儿子司马聃,不过司马昱还是任抚军大将军,参与政事。司马聃年幼,太后褚氏为了铲除专权的庾氏,就把军功赫赫的桓温引入朝中。结果庾氏除掉了,桓温又独揽大权。桓温很有野心,他掌控了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和晋废帝司马奕三代朝政。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为了自己能更顺利地篡夺帝位,他废了司马奕,拥立司马昱为帝,即东晋简文帝。

司马昱51岁称帝,身历几朝的褚太后都没他年纪大。桓温也正是看中他年过半百,又没有什么能力才让他做傀儡,好方便自己以后篡位。桓温扶持了司马昱后,就集中精力铲除对自己有威胁的皇室成员。司马昱同父异母的哥哥,武陵王司马时任太宰,喜好军事,桓温对他很忌惮,就诬陷司马晞和儿子司马综谋反,请旨治罪诛杀。司马昱实在不想宗室再有杀戮,就不肯下诏。桓温再次上书威逼,司马昱忍无可忍,就对桓温说:“如果晋朝还能延续,就请大司马(桓温)不再提及此事。如果晋朝命数该绝,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见把他逼急了不是好事,就不再坚持杀司马晞,不过还是将其贬为庶人,全家流放到新安郡。

司马昱做个无权的皇帝,也深知自己的处境,他日夜提心吊胆,生怕被废,难保性命。因为心病太重,入宫没有几个月,他就憔悴衰老了很多。而此时东晋政权还是处于动荡之中,四处战乱未平。司马昱在国事上不得志,家事上也不如意。他本有5个儿子,可3个都夭折了,就剩下长子和次子。长子无才无能,司马昱最终废了他,立聪明伶俐的次子为世子。可惜次子才17岁就死了。而被废的长子也没多久就死了。后来很多年司马昱都为没有子嗣苦恼,直到他快50岁,家中一个丑陋的粗使婢女才给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司马昱有了儿子,总算了却心头大事,不过对儿子是出身低贱的丑女所生,他又难以释怀。

司马昱整日郁闷,身体也很快就垮了。公元372年七月,司马昱已经病入膏肓,于是,他立11岁的大儿子司马曜为太子。慑于桓温的淫威,他请桓温辅政。可是司马昱一连发了4道诏书给桓温,桓温都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抱着最后一丝打动桓温的希望,司马昱效仿蜀汉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做法,他在遗诏中写下:“我的儿子如果成器,请你辅佐;如果不才,请你自行取代。”身边的大臣听了立即反对,郎中王坦之更是把诏书撕成碎片,说道:“天下是司马氏的天下,陛下怎能私授于他人呢?”司马昱见身边还有这些忠心的大臣,感到很欣慰,于是就命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请大司马(桓温)协助处理,太子要以刘禅敬诸葛亮为榜样,敬重大司马,”将桓温比作辅佐大臣诸葛亮,就意味着桓温称帝就是大逆不道。立完遗诏当天,司马昱就死了。终年53岁,死后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帝”。他称帝9个月就死了,始终生活在桓温的淫威之下。

孝武帝司马曜

晋孝武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61~396年

父母:父,简文帝司马昱;母,李贵妃

后妃:王皇后、张贵人、陈淑媛等

年号:宁康,太元

在位时间:公元372~396年

谥号:孝武帝

庙号:烈宗

陵寝:江苏隆平陵

性格:聪明,荒淫、奢靡

孝武帝司马曜像

点评:

孝武帝软弱无能,政不己出,全赖谢安、王坦之等大臣尽忠臣辅,维持政局平衡,使桓温始终不能取司马氏而代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晋孝武帝名叫司马曜,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子,东晋王朝的第九代皇帝。他在位时间很长,喜好“黄老”,以无为治国,其实什么也不做,荒淫享乐,最后因为一句酒后醉言,死在后宫嫔妃手中,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司马曜,字昌明,据说他是在天刚亮时出生的,取名为曜。他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他能继承皇位,只能说司马昱子嗣福太薄。司马昱先前有5个儿子,3个夭折。剩下的两个成年后,也死得很早。后来很多年司马昱都没有儿子,非常苦恼。他请来相士,把府中所有的姬妾和婢女都叫上前来,让相面的人物色可以生儿子的人。结果相士为他挑选了一位叫李陵容的织纺婢女。李陵容长得粗壮丑陋,可司马昱为了生儿子,还是与她同居。后来李氏还真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司马曜。李氏也母凭子贵,被封为贵妃。公元372年七月,仅做了9个月皇帝的司马昱病死,就由司马曜继位,即孝武帝。

司马曜当上皇帝时,政权还是由权臣桓温把持。桓温本来以为司马昱死了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可没想到司马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在遗诏中命他像诸葛亮辅佐刘禅那样辅佐司马曜。桓温自然十分气恼,他对支持司马曜的大臣王坦之等人也恨之入骨。公元373年二月,桓温率领大队兵马,气冲冲地直奔京城建康,准备灭了东晋,夺位称帝。满朝文武听闻此事都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大臣谢安挺身而出,建议朝廷不要与桓温硬碰,他带领群臣前去迎接桓温。谁知桓温刚到建康就病了,就没有武力夺位,他暗示朝廷给自己加“九锡”,这是给大臣的最高礼遇。谢安负责起草诏书,就尽量拖延,改了多次也没有定稿。拖到7月,桓温就病死了。司马曜总算没有被赶下台。

司马曜当皇帝才12岁,就由几朝的老太后褚太后摄政。而谢安由于在与桓温的较量中表现出超人的胆识,也被朝廷重用,几年后就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司马曜从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开始亲政。有了谢氏的辅佐,他的位置一直坐得很稳。谢安和他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都是很有才干的军事家。他们掌管军队后,对司马曜很忠心,力保皇帝的政权稳固。此时,东晋的北方边境地区很不安宁,经常遭到前秦的骚扰。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如今已十分强大,成了东晋的心头大患。谢玄带领手下猛将刘牢之等驻守在京口(也称北府,今江苏镇江),“北府军”多次打败前秦的入侵。公元383年八月,前秦王苻坚对东晋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志在灭掉东晋,统一天下。苻坚任自己的弟弟苻融为前锋,他亲自统帅27万骑兵、60万步兵,举全国之力讨伐东晋。谢安兄弟叔侄三人不畏强敌,统兵8万,打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淝水之战。前秦溃败,东晋朝野振奋,司马曜不仅逃过了亡国的危机,而且被举国上下寄予了中兴东晋的希望。

不过司马曜注定要让所有人失望了,他对国事根本不关心,从来没想过自己做皇帝有什么责任,他崇尚黄老哲学,什么也不愿意做,就想着天天舒坦过日子就行了。谢安等人取得巨大成就后,名气大振,司马曜却对他们开始猜忌,担心谢氏功劳太大,会像桓温一样专权。司马曜自己也不愿意操心这些事,就让弟弟司马道子去做。于是,司马道子任录尚书事,在朝中处处与谢安等人作对。司马道子也是李贵妃所生,比司马曜小2岁。司马道子为人贪婪阴险,他串通一些投机钻营的小人,处处与谢安做对。公元385年,谢安被他们排挤出建康,不久病逝。朝中能干的文臣武将也逐渐被踢走,东晋朝廷又变得腐败不堪。司马道子掌握了军政大权后,嚣张专横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他连司马曜也不放在眼里。司马曜也看他不顺眼,二人的矛盾就越来越大,朝廷中也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两派势力的争斗。

司马曜兄弟二人的斗争还没有完全激化,司马曜却突然死了。公元396年九月的一天,司马曜在寝宫与宠妃张贵人饮酒作乐。司马曜喝得醉醺醺的,嘴里胡乱对张贵人开玩笑说:“爱妃,你已经老了,朕要把你赶到冷宫去,再物色年轻貌美的佳人。”因为司马曜以前最宠爱的两位美人,就是失宠后被打入冷宫的,加上张贵人已经年近30岁,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色衰失宠,所以张贵人听了这话特别恼怒,竟然对司马曜起了杀心。她与心腹侍女遣走服侍的宦官宫女后,就用被子捂住司马曜的头,以致司马曜窒息而亡。然后张贵人又买通左右,说司马曜是“因梦魇暴崩”。当时太子年幼无知,司马道子巴不得司马曜早死,这件弑君的大罪,竟然无人过问。

司马曜在位24年,终年36岁,死后葬于隆平陵,庙号“烈宗”。司马曜碌碌无为,最后酒后胡言被妃子杀死,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安帝司马德宗

晋安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82~418年

父母:父,孝武帝司马曜;母,陈淑媛

后妃:王皇后

年号:隆安,元兴,义熙

在位时间:公元396~418年

谥号:安帝

庙号:无

陵寝:江苏休平陵

性格:昏庸懦弱

点评:

安帝从小到大,口不能言,寒暑不辨,是个白痴,他的一举一动都由别人摆布。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晋安帝名叫司马德宗,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东晋王朝的第十代皇帝。他是晋朝历史上的第二个傻皇帝,居然在位二十多年,实在让人疑惑不已。

司马德宗是个真正的傻子。西晋惠帝司马衷虽然傻,但只是智商不高,头脑简单,他还知道吃喝玩乐,听青蛙叫,向身边人问自己弄不明白的事。而司马德宗则傻得连话也不会说,路也不会走,寒暑冷热都不知道。想当年老祖宗司马懿是何等的奸猾狡诈,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屡屡败在他的手上。没想到后代却出了两个白痴,更让人无法置信的是,这两个白痴都当了皇帝,而且时间还都不短。其实考虑到野心家对权力的争夺,这种荒谬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一个傻子皇帝做傀儡,这是最让人放心不过的事情。

公元396年九月,昏庸的晋孝武帝司马曜因为酒后的一句玩笑话,被宠妃用被子给闷死了。年仅15岁的长子司马德宗就按照嫡长子继承的老规矩当上了皇帝,即晋安帝。

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就以皇帝年幼为由,独揽朝政大权。其实像司马德宗这样,无论年纪多大都是一个最让人放心的傀儡。不过司马道子的专权并不稳固,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桓玄。桓玄是先前专权几朝的桓温之子,后来桓温病死了,桓玄就接收了父亲的势力。桓玄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趁着新帝即位,朝政不稳的时机,领兵攻入建康。结果司马道子一党被杀,司马德宗这个傀儡傻皇帝,就转到了桓玄的手中。

司马德宗即位后,三吴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加上连年战乱,百姓伤亡过半。而专权的桓玄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不仅豪奢荒淫,骄横跋扈,而且他还要继续父亲没有做完的事,就是篡晋自立。可怜的司马德宗不仅饱受桓玄的虐待,经常挨饿受冻,还被桓玄逼着下诏禅位。不过他是不明白这些事的,所有的一切都由桓玄操办。公元403年十一月,桓玄备好禅位诏书后,就拉着司马德宗到大殿,又命人捧出玉玺,完成了禅位仪式。十二月,桓温称帝,国号为楚,而司马德宗被封为平固王,安置到浔阳(今江西九江)。

桓玄的篡位引来了各地豪强起兵讨伐,他们打着恢复东晋的旗号,攻打桓玄,实际上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壮大势力。刘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西汉楚王刘交的子孙,到了他父亲刘翘时家道已经败落,他自己则在“北府军”中做了一名低级军官,不过他既有军事才能又有野心。公元404年四月,刘裕纠集一帮人马进攻建康,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起兵附和。桓玄抵挡不住,就带着司马德宗和东晋皇室眷属,沿长江向江陵方向逃跑。不过被刘裕追上了,刘裕杀了桓玄,把司马德宗夺到自己手里。不久,桓玄建立的楚政权就灭亡了。

被废黜16个月的司马德宗在刘裕的拥护下,于公元405年三月重新坐上了皇位,朝政大权由刘裕掌控。刘裕统领了东晋的军政大权后,他也想篡位自立,不过他决定先打好根基,等时机成熟了再起事。于是,司马德宗总算暂时躲过再次被废的命运。刘裕很有才干,他为夺权做了长远的规划。朝廷中的刘毅和诸葛长民等人不服刘裕,就首先成了他的刀下亡魂。接着各地的农民起义也被他出兵镇压了。等到国内局势平定了,他又率兵北上,消灭了少数民族建立的南燕和后秦政权,把东晋的领土再次扩展到黄河岸边。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东晋呈现出复苏的征兆,而刘裕也觉得自己篡位的时机成熟了。

这时,东晋民间流传着一句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司马曜的字,也就是说在司马曜之后,还要经历两代皇帝,东晋才会灭亡。为了让皇帝换得快一点,刘裕打算杀了司马德宗。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十二月,刘裕命亲信中书侍郎王韶之买通晋安帝身边的侍从,准备伺机弑君。司马德文是傻皇帝的同胞兄弟,他日夜陪侍着司马德宗,就是担心刘裕会杀了哥哥,篡夺东晋政权。在司马德文的严密保护下,刘裕只好等待时机再弑君。一日,司马德文病了,只好出宫养病。王韶之等人就潜入后宫东堂,用衣带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死后,刘裕谎称皇帝暴病而亡,接着就马上筹备拥立司马德文称帝之事。

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22年,终年37岁,死后葬于休平陵。他痴傻无知,成为他人争权的棋子,一旦沦为弃子,只有命丧黄泉,真是悲哀。

恭帝司马德文

晋恭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86~421年

父母:父,孝武帝司马曜;母,陈淑媛

后妃:褚皇后

年号:元熙

在位时间:公元418~420年

谥号:恭帝

庙号:无

陵寝:江苏冲平陵

性格:谨慎,厚道,虔敬

点评:

恭乃寓命,他人是纲。

——唐·房玄龄《晋书》

晋恭帝名叫司马德文,是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子,东晋王朝的末代皇帝。他聪明有谋,贤良有德,如果放在盛世,一定是一个明君,可惜生不逢时,他称帝只是刘裕为了篡位的一个过渡。

司马德文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同母弟弟。他性情温厚,对傻哥哥司马德宗也很照顾,是朝廷上下人人称颂的贤王。他初为琅玡王,后晋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他身居要职,并没有想到取代傻皇帝,而是竭尽全力地维护司马德宗的帝位。司马德宗若是没有这个弟弟,恐怕即使是傀儡皇帝,也不可能做22年之久。

司马德文还是一个很有雄心,想有一番作为的人。他见东晋国事日渐衰微,十分担忧,为了挽救国家,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主要就是保护兄长——傻皇帝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既不会说话,又不能行动,却偏偏是个皇帝,倘若他被杀,东晋王朝就不保了。所以,司马德文就细心照顾这个傻哥哥,昼夜陪护以保证他的安全。桓玄篡位后,晋安帝被废黜为平固王,司马德文也被贬为石阳县公,他陪伴安帝一起迁居浔阳。后来刘裕讨伐桓玄,桓玄挟持安帝逃亡,司马德文也是一路照顾安帝。最终桓玄兵败被杀,桓氏一族几乎被杀光了。漏网的桓振手持长枪,骑马闯入安帝的住处,对安帝瞠目厉声呵斥道:“我桓氏一族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要遭到灭族的惨祸?”说着就要杀了皇帝为桓氏一族报仇。幸亏司马德文随侍在旁,他努力劝服桓振,说:“杀掉你们桓氏一族,并不是我们兄弟二人的主意。”听得桓振心服,遂打消了杀他们报仇的念头。后来刘裕专权,为了防止刘裕对司马德宗不利,司马德文也是尽量寸步不离地陪在兄长身边,使刘裕难以找到下手的机会。

此时东晋王庭已经临近灭亡的边缘,司马德文虽然有心,却无力挽回倾颓衰败的局势。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点能让自己内心稍感安慰的事。他曾跟随刘裕的北伐大军前往洛阳,将西晋几位皇帝的陵墓都修复了。为了填补精神上的失落,他散财千万,布施贫民。当时宫中有一尊高达一丈六的金身佛像,就是他主持建造的。为了显示虔诚,他竟然步行了几十里,将其迎入,并作为圣物来供奉,以便在佛教中寻到一点安慰。

司马德文的这些努力对于岌岌可危的东晋王朝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刘裕野心勃勃,为了顺利篡夺帝位,他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眼看时机成熟,他再也容不下做傀儡的傻皇帝。此时民间流传着“昌明(孝武帝司马曜的字)之后有二帝”的谶语,也就是说司马德宗之后东晋还会有一位皇帝。借着民间的流言,刘裕决定杀了安帝,再立新君,为自己篡晋自立铺平道路。司马德文也知道刘裕会对傻兄长动手,就日日陪护在其身边。不过刘裕杀机已动,司马德文也无法保护安帝周全。最终在公元418年十二月,趁着司马德文生病出宫修养之时,刘裕派心腹缢死了安帝。

安帝死了,刘裕就把司马德文推上了皇位。司马德文33岁做了皇帝,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刘裕立自己为帝,就是为篡位铺路。于是,司马德文事事小心,不给刘裕废黜自己的借口,以便保住这个名存实亡的东晋王朝。到了公元420年六月,司马德文已经做了一年半的傀儡皇帝。刘裕觉得是时候赶他下台了,就命傅亮去见司马德文,拿出早已备好的禅位诏书草稿,暗示他禅位。司马德文见东晋灭亡终究是无法避免了,就爽快地答应禅位。他提笔将禅位诏书誊写好,交给傅亮。东晋就这样在他的手中灭亡了。

刘裕称帝后,把司马德文废黜为零陵王,安置在秣陵(今江苏南京报恩寺附近)。司马德文从此更是小心翼翼,低调非常,生怕遭来杀身之祸。他与同被废黜的皇后褚氏一起生活,整日闭门不出,不问世事。而褚皇后的哥哥褚秀之与褚淡之,却趋炎附势,投奔到刘裕麾下,还帮刘裕监视废帝和废后。司马德文日夜惊惧,惶惶不可终日。可就是这样,刘裕还是没有放过他。公元421年九月,刘裕派人去秣陵毒杀司马德文,不料奉命行事的琅琊侍中张伟不愿谋害旧主,竟然自己饮毒酒自杀了。接着褚淡之又尊刘裕之命,去探望妹妹褚皇后,刘裕布置好的亲兵就暗中跟随他来到秣陵。趁着褚氏兄妹相见,全副武装的兵士们翻墙入府,潜入卧室刺杀了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在位2年,终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谥号“恭帝”。他一生为人温厚,有心报国,却无力挽救东晋衰亡之势,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东晋从自己手中灭亡,实在令人同情。

十六国·成汉

武帝李雄

成汉武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74~334年

父母:父,始祖李特;母,罗氏

后妃:任皇后

年号:建兴,晏平,玉衡

在位时间:公元304~334年

谥号:武帝

庙号:太宗

陵寝:安都陵

性格:英勇果敢,有魄力,谦虚

点评:

李雄确实具有卓越的领袖气魄。

——沈起炜

成汉太宗名叫李雄,是成汉始祖李特的第三子,成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继承父亲的事业,创立了一个王朝。他在位时间较长,将成国发展到了最强盛的时期。

李雄生于公元274年,是氐族首领李特的儿子,母亲姓罗。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很有英雄气魄。父亲李特在四川起兵时,就封李雄为前将军。公元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杀害后,他的弟弟李流继续领导起义军。其时义军被罗尚围困在成都,朝廷的援军也正在赶来。胆小的李流见孤立无援,粮草也尽,就准备投降。前将军李雄对叔叔的做法很反对,就与表兄李离一起,率领义军,与晋军决战。在他的指挥下,不仅晋朝援军被打败,连郫城(今四川郫县)也被义军占领了。李雄的卓越战功赢得了李流的赏识,他认为这个侄子很有才能,就把军权完全交给了李雄。此时,李雄30岁。

李雄率领义军突出重围后,得到青城山天师道领袖范长生的资助,解决了粮草短缺的问题。就在义军重振旗鼓时,许多蜀地百姓也加入了进来,李雄的实力就迅速壮大了。这年九月,李流病逝,李雄就自称大将军、益州牧,不久后就占领了成都。公元304年十月,李雄称成都王,建元建兴,定国成都。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取成就大业之意,建元晏平。因后期李寿杀李期篡位,改国号为汉,所以历史上将李雄建立的大成国称为“成汉”,这是两晋五胡十六国时期所建立的第一国,李雄就是成汉武帝。

李雄刚刚建立成汉王朝时,根本没有章程,朝廷乱成一锅粥,许多大臣为官位高低而争斗。为了平息争官闹剧,李雄采纳了尚书令阎彧的建议,建立了百官制度。现在官位没有人争了,但刚刚建立了大成国却陷入了财政危机。为了缓解财政紧张,李雄默许部下卖官。不过卖官虽能暂时增加财力,却也有无穷的后患,所以很快就被李雄禁止了。

为了真正解决财政危机,李雄从发展农业生产入手,他减轻了徭役赋税,规定一个成年男子每年交谷子3斛,女子减半交纳,有病者仅交四分之一;每户交绢不过数丈,交绵不过数两。这种轻徭薄赋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百姓也逐渐殷实。李雄为政比较清明,他不仅发展生产,还选贤任能,兴办学校,放宽刑罚。在他的治下,西蜀地区社会秩序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力也迅速提升。此时的中原正处在烽烟战火之中,许多中原百姓都入蜀中避难,他们也带动了西蜀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了公元314年,汉中的扬虎和梁州的张成陆续归附了成汉,于是,汉中郡、涪陵郡和汉嘉郡都划入了大成国的版图。成汉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起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汉中、仇池(陕、甘南部),西到汉嘉(今天全)、沈黎(今汉源),南到宁州(今云南省境),成汉政权也进入了最强盛的时期。

李雄统治时期,成汉战事很少,国泰民安。不过李雄早年征战沙场多年,伤痕累累,到了晚年身体就很差了。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李雄表现得很有魄力。虽然他的皇后任氏无子,但庶子却有10个,不过李雄对这些儿子都不满意。于是他就决定立哥哥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虽然大臣们极力反对,但李雄最终还是说服大臣,立了李班。

成汉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六月,李雄早年的战伤又复发了,他头顶生疮,脓水流得到处都是。亲生儿子们见了都觉得恶心,个个都躲得远远地。只有侄子李班日夜侍奉在旁,甚至用嘴为他吸脓水。由此也可见李雄很会识人。李雄病了六天就死了,时年61岁,葬在安都陵,谥号“武帝”,庙号“太宗”。他在位30年,将一个流民政权发展成一个强盛的成汉王朝,实在是功德无量。

哀帝李班

成汉哀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88~334年

父母:父,李荡;母,不详

后妃:不详

年号:玉衡

在位时间:公元334年

谥号:哀帝

庙号:无

陵寝:不祥

性格:忠厚孝顺,谦逊节俭

点评:

李班为人谦逊,尊贤尚儒,十分节俭。

——佚名

成汉哀帝名叫李班,是李荡之子,成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仅有4个月,就被堂兄李越杀死,成为成汉王权的一个过渡。

李班是成汉太宗李雄的侄子,他的父亲李荡是李雄的哥哥。李雄的皇后任氏无子,他虽然还有10个庶子,却都不喜欢,就决定从侄子中选一个立嗣,他看中了李班。李班不仅谦逊节俭,还特别孝顺,平日经常侍奉在太宗李雄身侧。李雄执政期间,豪强兼并土地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贫民都无地耕种。李班曾为此多次向李雄上书,请求平分土地,他的才能很得李雄的赏识。李雄决定立李班为太子之事,遭到了朝臣的集体反对。李雄费了不少口舌去说服群臣,加上李班人品端正,也比较得人心,终于确立了李班的太子之位。

成汉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六月,成汉太宗李雄早年的战伤复发,头顶长疮,脓水四溢,他的儿子们都纷纷嫌弃躲避,而李班却在床前侍奉汤药,衣不解带,甚至用嘴吸出脓水。这些事让李雄更加相信自己的眼光,临终前,他传位给太子李班。李班即位,就是成汉哀帝。

李班凭自己的美德和才干登上了皇位,还没来得及施展才能,却因太过孝顺、心慈手软,给了他人可乘之机。公元334年六月,李雄去世,李班继位,不过他一心扑在李雄的丧事上,将朝中政事都交给了建宁王李寿处理。李寿是武帝李雄的堂弟,哀帝李班的叔父。此时李雄的儿子、车骑将军李越也回成都奔丧。他对堂兄称帝非常不满,就与弟弟、安东将军李期谋议,准备伺机除掉李班。李班的弟弟李玝看出了他们的野心,就提醒兄长要小心提防李越等人。不过李班为人孝义,觉得先帝李雄的丧礼还没办,不宜赶走他的那些亲生儿子,就没把弟弟的话放在心上。不仅如此,他还对李越兄弟坦诚相待,以示自己的信任,却把自己的弟弟李玝打发去镇守涪城。

这年十月的一天晚上,李班正在灵堂哭灵,李越潜进来,刺死了他。李班在位仅4个月,终年47岁。他死后,李期当了皇帝,即成汉幽公。直到成汉昭文帝李寿即位,才追谥李班为哀帝。李班德行出众,因德而立,又因德而亡,成为成汉王权的牺牲品,令人惋惜。

幽公李期

成汉幽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313~338年

父母:父,武帝李雄;母,冉氏

后妃:不详

年号:玉恒

在位时间:公元334~338年

谥号:幽公

庙号:无

陵寝:不祥

性格:心胸狭隘,多疑狠毒

点评:

(李氏自相残杀)从此成国纪纲卫紊乱,雄业始衰。

——唐·房玄龄《晋书》

成汉幽公名叫李期,是成汉武帝李雄的第四子,成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心胸狭隘,多疑狠毒,最后落得自缢身亡,成汉政权从他就开始衰落下去了。

李期是成汉武帝李雄与宫人冉氏所生,因为皇后任氏没有儿子,就认他为养子。这样李期也算有了嫡子的身份,他长得俊美,又多才多艺,很得李雄喜欢。不过李雄虽然喜欢李期,却并不认为他适合做太子,同时李雄觉得自己另外的9个儿子也不适合。公元334年六月,李雄病死,临终前传位给自己的侄子李班。

李班是个忠厚孝顺的人,他对叔父李雄比李期十兄弟都要孝顺。李班即位后,只顾着守孝,将朝中政事全部交给叔父建宁王李寿处理。李期和哥哥李越等人回成都奔丧,李越一直对李班不是亲生子却继承皇位很忌恨,他就与李期密谋除掉李班。十月的一个晚上,李越潜入成汉太宗的灵堂,将守灵的李班杀死。李班死后,李越就想做皇帝,也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拥护。但是他考虑到李期多才多艺,又是皇后抚养的“嫡子”,就把帝位让给了李期。

李期就这样登上了帝位,他改元玉恒。为了感谢让位的李越,同时也打压成汉哀帝李班的亲属,他就封李越为建宁王,改封李寿为汉王,还疏远了以前拥护李班的大臣。一切处理好后,李期以为自己的皇帝位可以坐稳了,就放松下来开始享乐。他只重用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与田褒等人,这些人都是不学无术的小人,尤其是田褒,只是曾劝李雄立李期为太子而已,根本就是草包一个。田褒等人掌控了朝政大权后,就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将那些宗室老臣都排挤出去,看不顺眼的就直接杀戮,这样成汉政权自然就迅速地衰落下去。而李期,除了享乐,就是疑心病越来越重,对朝臣都很猜忌,动则诛灭其全族,整得满朝文武都惊惶不安。

汉王李寿本是武帝李雄的堂弟,他战功赫赫,是成汉的开国功臣,受封建宁王,李雄临终前下诏让他辅佐李班。李期对他很猜忌,将他贬为汉王,赶去驻守涪城,还不放心,又经常派人监视他的行踪。李寿为了自保,就暗中与长吏罗恒、解思明等图谋造反。

公元338年四月,汉王李寿发动政变,率兵1万多人进攻成都。李寿的儿子李势在成都任翊军校尉,他配合父亲,打开城门,李寿就顺利占领了成都。叛军包围了皇宫,并在城中大肆劫掠。李期这时才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安抚李寿,还按李寿的吩咐杀了建宁王李越和景骞、姚华与田褒等人。不过李寿并没有放过李期,几天之后就废黜他为邛都县公,软禁在别宫。李期见自己落到如此下场,长叹一声:“天下主乃当为小县公,不如死也!”说完就自缢而死,时年26岁,谥号“幽公”。李期在位4年,碌碌无为,他死后,李寿夺取了政权,继续统治大成国。

昭文帝李寿

成汉昭文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00~343年

父母:父,李骧;母,不详

后妃:阎皇后、李氏等

年号:汉兴

在位时间:公元338~343年

谥号:昭文帝

庙号:中宗

陵寝:安昌陵

性格:聪明大度,贪婪奢侈

点评:

崇尚奢侈,重赋敛,多劳役。不受劝谏,以血立威,致使朝廷日衰,民心思乱,才至亡国。

——唐·房玄龄《晋书》

成汉昭文帝名叫李寿,是成汉始祖李特从弟李骧的少子,成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前期俭朴宽厚,后期骄奢嗜杀,成汉王朝已经走向了末路。

李寿是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堂弟,他自幼聪明好学,性情豪爽,一直跟随李雄驰骋疆场,很受李雄的器重。李雄称帝后,就封他为前将军,征东将军,总领军事。父亲李骧死后,李寿又被封为大将军,大都督,扶风公,建宁王。李寿为成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博得了“贤相”之名。公元334年,武帝李雄病逝,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侄子李班,并诏命建宁王李寿为辅政大臣。不想李班仅坐了4个月的皇位,就被李雄的亲生儿子李越杀了,皇位被李越的弟弟李期夺得。李期上台后,就封李越为建宁王,将李寿贬为汉王,赶出成都去驻守涪城。

因为李寿立过大功,又是曾经的辅政大臣,所以,即使驻守涪城,皇帝李期对他也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他。李期的堂兄李始为人心狠手辣,他觊觎李期的皇位,就想与李寿联合起兵攻打李期,李寿没有答应。李始就恼羞成怒,跑到李期面前诋毁李寿,想置他于死地。李期虽然想杀了李寿,不过却不是现在。因为李期的皇位是杀了李班夺来的,李班死后,他的弟弟李玝就投降了东晋,与成汉为敌。李期正要借李寿的兵力对抗李玝,自然就暂时不理会李始的诬陷。

而李寿,却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皇帝早晚也不会容得了他。为了自保,他一面借口边境形势紧张,不去成都朝见李期;一面与长吏罗恒、解思明等准备谋反。公元338年四月,李寿率兵1万多人,以儿子李势为内应,攻陷了成都,废了成汉幽公李期,又将李雄的其他儿子杀个干净。李寿夺得大权后,在称王还是称帝的问题上,曾经有些犹豫。最后让巫师卜卦,卜得“可当几年帝”。于是就自立为帝,改元汉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李寿即位初期,还有点武帝李雄的作风,勤于政事,崇尚简朴,不过没多久,就变得奢侈腐化了。他大兴土木修造宫殿,劳财伤民无数;他还采用铸造小型钱的办法来加重对百姓的剥削,他铸造的汉兴钱又薄又小,与通行的钱币重量不符,以此来搜刮民脂民膏。李寿的贪婪很快就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而李寿享受久了,性情也变得暴戾,对看不顺眼的人就直接杀戮,弄得朝野怨声载道。不过还没等到民众朝臣起来讨伐,李寿就病死了。

李寿死于汉兴六年(公元343年)八月,他在位5年,终年44岁,葬于安昌陵,谥号“昭文帝”,庙号“中宗”。成汉国势从他这里日趋衰微了。

归义侯李势

成汉归义侯档案:

生卒年:?~361年

父母:父,昭文帝李寿;母,李氏

后妃:李皇后

年号:太和,嘉宁

在位时间:公元343~347年

谥号:无

庙号:无

陵寝:无

性格:心胸狭隘,冷酷残暴

点评:

李寿和其子李势统治期间,由于荒淫奢侈,政治日坏,国势衰败。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成汉归义侯名叫李势,是成汉昭文帝李寿的长子,成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贪婪残暴,荒淫好色,成汉政权也从他手上灭亡了。

李势是昭文帝李寿的长子,母亲李氏是李寿的侧室。由于李寿的皇后阎氏无子,就将李势养在自己身边。公元338年四月,李寿起兵造反,讨伐成汉幽公李期。李势时任成都的翊军校尉,他打开城门,放父亲的军队进来。李寿造反成功后,称帝为成汉昭文帝,即封李势为太子。成汉汉兴六年(公元343年)八月,李寿病亡,李势即位,就是成汉归义侯。

李势称帝后,改元太和,尊阎氏为皇太后,妻子李氏为皇后。李势为人心胸狭隘,冷酷残暴。他没有儿子,弟弟李广请求当皇太弟,他却怎么也不答应。大臣马当和解思明出来为李广求情,说:“陛下的兄弟本来就不多,如果与李广反目,您的处境就变得很危险了!”不料这话就引起了李势的疑心。他不仅将马当和解思明杀掉,还夷灭其三族。他对兄弟李广也不放过,命太保李奕去攻打李广,逼得李广自杀身亡。李势残杀兄弟,屠戮重臣的行为引起了朝臣的极大不满,李势又趁机将看不顺眼的大臣全部翦除,弄得朝中人人自危。

李势不仅心眼小,心地毒,而且贪财好色。只要是他看中了谁的财物或妻妾,就直接杀人夺财劫色,许多大臣都被他害得家破人亡。而他又经常居于宫闱享乐,不理国事,一些奸佞小人就趁机操纵朝政,为非作歹。李势的这些行为弄得成汉上下离心,无人再支持他,最后连太保李奕也因他滥杀宗室大臣而起兵造反了,李势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等到李势血腥镇压了叛乱,国内已是民怨沸腾,加上南方少数民族进入蜀地,滋扰成汉,成汉政权就摇摇欲坠了。

成汉内乱,东晋大将桓温就看到了机会,他决定出兵灭掉成汉。成汉嘉宁二年(公元347年),桓温率领水军讨伐成汉。晋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到了成都,李势吓得赶紧出城逃跑。他带着少数亲信逃到葭萌城,可桓温攻占成都后很快就追来了。李势见走投无路,只好裸着背,让士兵将自己绑起来,去向桓温投降。李势后来被送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封为归义侯,成汉自此灭亡。

李势在位4年,他的残暴加速了成汉的灭亡。成汉从公元304年武帝李雄建国至公元347年李势降晋而亡,经5帝,共44年。李势投降后,过了14年亡国之君的安稳日子,于公元361年死于建康,葬处不明,历史上称他为后主。

十六国·汉(前赵)

光文帝刘渊

汉光文帝档案:

生卒年:?~310年

父母:父,匈奴左贤王刘豹;母,呼延氏

后妃:单皇后,呼延皇后,张氏

年号:元熙,永凤,河瑞

在位时间:公元304~310年

谥号:汉光文帝

庙号:高祖

陵寝:永光陵

性格:自负,果敢,坚韧

光文帝刘渊像

点评:

刘渊是一个极有政治头脑的高明人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