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关于忠诚、勇气、血性和荣誉

清华园里的退伍老兵 作者:史宗恺 著


序言 关于忠诚、勇气、血性和荣誉

史宗恺

一直很期待这本书的出版,现在终于看到了。

清华园里有一群退伍老兵,并且这个队伍在不断扩大着。我有许多机会与他们交流。每次与他们在一起,听他们谈起在部队的各种经历,讲他们的各种故事,我都会很激动,很感动,会从心底里涌起敬意。

老兵们有许多故事。我听过杨淇耀同学讲,他在空军服役期间,被选上参加比武,训练的时候,摔断了腿,但仍坚持继续训练,别人下午就结束训练,而他爬到了半夜,才完成训练科目。李高杰是清华第一批在校生入伍当兵的学生,立了三等功,回到学校后,他确定了要再次从军的志向,申请转为国防生。毕业前一年,他去新疆南疆海拔五千米的哨所实习了几个月。毕业时,他坚决申请到南疆边防部队,后来,成为了原兰州军区的英雄连队——“进藏英雄先遣连”的连长。贾娜是清华在校生入伍的第一位女兵,她在通信站参加比武训练时,打字打到指尖出血,血染红了键盘,而她却全神贯注,浑然不觉。郑玉昆和王超在部队两年的锻炼,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经历,是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有过的经历,一种打铁成钢的经历,也使得他们具有了钢的意志和品质。我想起了吴毅恒在西藏边防海拔五千米哨所站岗的故事;想起袁苏苏万里巡海疆的故事,想起了陈炬写的《士兵日记》;想起了刘新华找我谈他的毕业选择;想起了王晓丽和李振华的传奇爱情故事以及我知道他们没有写出来的、让他们刻骨铭心一生的那些故事,等等。他们的故事启发了我,也鼓励和鼓舞了我,给我一种力量。

我喜欢听他们讲故事。每次欢迎退伍老兵回来的座谈会上,看着他们标准的军姿,标准的军礼,黝黑的面孔,结实的身体,坚毅的目光,分享他们在部队的经历和收获,我从心底里高兴和开心。每次照例会为同学们安排一顿晚餐,照例要请大家喝酒,在属于军人才有的“干干干”的吼声中,我听到了,我看到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在部队经历锤炼而打造出来的“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的品质。

军队是一所大学校,这所学校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一类重要的教育资源,这是清华园里没有的教育资源,也是清华园里没有的一种环境,是让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打铁成钢的环境。

清华的学生,大多是乖乖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是被呵护长大的,经常处在一片赞扬声中,很少有机会在一种严酷的环境里经受锻炼。到部队后,没有了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呵护,不能靠学习成绩证明自己,而更多地要靠体力、精神和意志,重建自信。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是一个打碎自己,再重塑的过程,一个锻造自己的过程,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不少同学参军之前未曾料到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欣喜地看到,这些同学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和锻炼,而有了与在校同学不一样的成长体验,让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经历,他们也因此会一辈子获益。

“忠诚、勇气、血性、荣誉”,是清华的学生在经历了军队这所大学校的锻炼后,展现出的共同品质,它与清华学生“家国情怀”的特质融合而成,渗透着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渗透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对学生品格意志的教育影响。他们退伍回到学校后,把这些品质带到了清华的校园里,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呈现出来,影响着其他的同学。有些退伍老兵担任了国防生班级的辅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忠诚、勇气、血性、荣誉”成为清华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

这些年来,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因材施教计划,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全过程匹配不同的教育资源。而送学生去当兵实际上也是一种因材施教,我们所要做的,除了他们在部队所进行的锤炼之外,需要进一步为促进这些同学的成长,匹配有针对性的资源。

期待着一批又一批的退伍老兵回到学校,给我们讲更多精彩的故事,在清华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给清华的同学们树立起“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的示范和榜样。

2017年7月,工字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