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散文之道·自序

一池碧水 作者:任惠敏


散文之道·自序

这本书的序,仍旧由我自己来写。

先是把近些年自己写的作品浏览了一番,诗和散文我是同时写的,现在我把诗歌请出去,把散文收进来。凡是收进此书的,都是从近几年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我的目光还照射在上面。

别人都说自己最了解自己,我也是。

我是一滴透明的水珠,从外能看到内,我也希望别人不难了解我,我不神秘。

我从来不给自己的内心化妆,我的内心平和、干净、不争、不吵、不狂、不躁,我的外表恬淡安静。在我住的地方,在人群当中,我是话语较轻的一位,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

我的散文亦安静,安静得如同植物。植物也有跃动的时候,读我的散文,能听到我内心的跃动。我的心跳带动着你,感染着你,你会享受到散文里的妩媚和清丽。

我的家也是这样,一推开大门,如同走进了一片田园,以植物和鱼、龟、蛙为伴,以自己的爱好摆布各个地方,充满灵性。

我有密密实实的女人独具的灵气,它是一棵无形的枝繁叶茂的大树,我把它的叶片采摘了,糅进作品里。

散文追求意境,无论长短,意境是光辉,它升起来,文章就亮了,这是我最主要的追求。有时候,写着写着,无意邂逅;有时候,写着写着,刻意追求。它永远驻扎在我散文的字里行间。

好的散文应当能听到作者的声音:谈历史,五千年文化长风浩荡;谈爱情,今生唯爱两依依;谈生活,百种滋味千种情……用它的细节写文章,这是我的追求。

我天生多愁善感,春走了,我伤感,秋走了,我伤感,命中注定我独往独来。可我心中有万物,想必万物定有我。这是我取自宋朝词人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本意。

常常与沧桑对视,悲伤入怀,有岁月的微风拂过,忧伤渐渐远去、淡化。没有忧伤,是最好的。

我很想读懂植物,可是很难读懂泥土,泥土里有太多的东西,所以植物才能茂盛。这似乎和散文有某些相连,散文下面的泥土是:历史、音乐、哲理、意境、情感……所有的知识都不能放过,这样的“泥土”才能培育起散文这棵大树。

我喜欢清晨写作,每当清晨我坐在键盘前,文章便自天而降。先是来到我的嘴唇,我一边念叨着,手指一边在键盘上飞舞。这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坐在了莲花座上,心灵是那样地纯净、清静。写完一篇好像在莲花中走了一次,沐浴了一次。

我追求散文的美,因为美,才迷人。我采摘了世间最美的植物的叶片和花蕊,用纤纤十指编结出来,所以让人目光蓬勃。

写作时,我无数次在美丽的语言和意境中陶醉,让我进入仙境,让我的情丝在散文的常春藤上缠着,绕着,疯长着……

微物传大情,这是能耐,真盼望能写出一本具有万种风情的散文集,我在刻苦追求。

一个人行走,我在读天地之间的疼痛、快乐,因为这些都与我有关。清晨,天空开始明亮,新的一篇散文又开始成熟起来。在写作方面,我的疲劳很少,因为写起来我不累。

显而易见的散文,有玄机藏在里面,从古到今,多少人心知肚明。它温情荡起来的时候,胜似钱塘涌潮;它烈焰熄下来的时候,柔情似村边溪流。散文,在理性言说。

一直认为:隔着一湖秋水,能看到对岸闲散的芦苇,那是散文;在密林深处,有一条美丽的小径,那是散文;意境把青山染得姹紫嫣红,那是散文……

兼葭依旧,散文新鲜。

写散文的人有另一种思路,是无声的,像阳光照射城墙,看似缥缥缈缈,实则已经迸发出了穿透的热量。

我从事专业创作大半生,就年龄而言,已进入写作的深秋状态。哲学讲究共性和个性,散文讲究的并不比哲学少。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要在考究的目光中洗礼,我深有体会。

在这样一个白莲花微开的初夏,为自己的又一部散文集写序,我的神情有些难以安宁了。这本书我挑选了近百篇文章,我的情都安放在里面,很自然,很美,等你来相会。

  任惠敏

  2016年2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