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异样的成长环境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 作者:韩垒 著


1947年10月26日,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芝加哥北区的埃奇沃特医院出生了。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这个小女孩会成为美国政坛上声名显赫的人物。小女孩的母亲为她取了个充满异国情调又显得与众不同的名字——希拉里。

1.矛盾的美国

矛盾的美国和美国人

美国是一个很难了解的国家,你无法从纪念碑上、历史书上找到完整的答案。这是一个没有历史负担,行事风格无法从历史寻迹,却又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国家。从美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以来,其产生的影响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匹敌的。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到如今的21世纪初,近两个半世纪以来,美国都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包括一些积极的和负面的事件,这些使全世界有责任感的人在为之振奋的同时,又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和担忧。美国建国二百年的短短历史已经证明,它是个尚武且善战的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的美国,引领着整个世界的未来。当第一届掌舵人华盛顿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时,美国已经领先于世界。华盛顿主动放弃权力的行为,就是在告诉世界,美国是与众不同的。美国为世界的独裁者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美国的国土不会再出现独裁,美国从那一刻开始,站在世界前列。

矛盾的国土同样孕育着矛盾的美国人。曾有人说过,美国人是矛盾的,工作、生活是矛盾的,甚至连呼吸都是矛盾的。美国人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创造者,能动手开创任何非凡的技术,他们创造出代步的四轮汽车,照明的电灯,通信的手机。他们在汽车上度过了很多的时间,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竟然不知道当发动机不工作时应该往油箱里面看一看。若没有电,他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便不知该如何开展,不知道在断电时该找出熔断的保险丝并把它换掉。丢失了手机,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正常地与人沟通。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环境中,他们却拥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感——自己是先驱们的发扬者并继承了自给自足以及照顾自己的能力,就人与自然而论,尤其是如此。

更为离谱的是,标榜天生的创造者的美国人,在重要的饮食方面却是最缺乏创造的。美国人喜欢吃牛排及各种牛肉,在一个大都市的一万个人之中,也未必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宰杀一头牛,并将其切成便于烹食的牛排,更不用说如何去剔除肉中的骨头了。美国人很理解生活要接近自然,然而能够为人们种植粮食、提供食品的农民却越来越少。只要能支付得起,他们就会光顾各种各样的速食店,吃速食食品,吃冷冻盒装便餐,这也是使德国人发明的汉堡,在美国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意大利人发明的比萨,从美国走向世界。美国人吃饭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用手拿着吃,刀叉等工具在欧洲很受欢迎,在美国却并不常见。事实上,真相就是,要说创造力,没有哪个国家能跟美国比,然而论起一些基本常识,美国却要逊色不少。

美国这个自相矛盾的国家特点,也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希拉里的人生世界。

希拉里的出生

1947年前后,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美苏之间冷战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世界呈现出新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国效力的军人开始返乡,因战争中断的家庭生活得以继续,婴儿出生潮随即出现。当时,整个世界的人们,经受了长时间的战争折磨,特别渴望和平。尤其是美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成员,将全世界从法西斯主义中拯救出来,又致力于和平发展,协助遭受战争摧残的欧洲与日本重建家园。

尽管美国与苏联、东欧之间展开了冷战,不过当时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平依旧是主旋律。同时,美国在整个世界中处于超级大国的地位,强大的武力支持,发达的经济支柱,还有美国的价值观念和随处可见的机会——只要努力打拼,金钱、地位的拥有都不再是难题,包括随之而来的新房子、新校舍、街区公园和舒适、安全的社区环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种族问题也随之出现。在美国这个遍地是机会的社会面前,社会不平等与不公正的问题,愈来愈凸显,成为所有美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1947年10月26日,希拉里出生了。她的父亲休·罗德姆曾是一位海外服役的军人,二战结束后,返回家中,开始正常的生活。他们一家住在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上,这个小镇的名字叫帕克里奇。母亲是美国传统的家庭主妇,父亲经营着一个小型的印染厂,和美国其他的传统家庭相比,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由于父亲特殊的军人身份,希拉里的童年家庭生活又与别人有所不同。可以说,围绕着父亲休·罗德姆建立的家庭,是一个矛盾的家庭。

休·罗德姆是一个不苟言笑、严厉苛刻的人,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他对于家庭成员的管理方式,是诋毁多于鼓励,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希拉里的母亲。从这个家庭组建起来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休·罗德姆的烙印:竞争意识强,斗志旺盛的军人标签。

罗德姆家族

希拉里的祖父母是威尔士移民,一家人住在斯克兰顿,是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有名的工矿业城市。祖父为人和蔼、善良、勤劳,有很好的教养,每天穿西服和吊带裤,喜欢炫耀配着链子的金表。在希拉里的记忆中,祖父是很勤劳的,每次到伊利诺伊州看望他们时,都会脱下外套,卷起袖子,帮助打理家务。对于祖母的印象,希拉里则比较模糊,因为在希拉里五岁时,祖母就已经过世了。

祖父母育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威拉德、休以及拉塞尔。威拉德遗传了父亲的性格,为人善良、和蔼,一生致力于公共事业,没有结婚。母亲去世后,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照顾着父亲,这一坚持就是13年,一直到1965年父亲去世。在这13年当中,他全身心地履行着这份责任。

拉塞尔是个内科医生,一直被父亲视为膝下麟儿、掌上虎子,是引以为傲的对象。可这个被视为膝下麟儿的拉塞尔,却患上了抑郁症,并经常有自杀的举动,这一行为令全家人苦不堪言。后来,经过治疗的拉塞尔,搬到了芝加哥市中心一套破败的、没有电梯的公寓,在一家酒吧做招待员,依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在这种节衣缩食的生活中,他开始酗酒,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抑郁之中。1962年,他不幸葬身于一场大火。

至于外祖母,却给希拉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外祖父在1947年过世了,也就是希拉里出生的那一年。她的外祖母黛拉,性格软弱,是一个追求理想化的人,整天泡在肥皂剧中。在希拉里十岁的时候,因为父母比较忙,黛拉负责帮忙照看孩子们。有一天,希拉里在学校操场上玩耍,一不小心被操场上的大门撞到眼睛,顿时鲜血直流。希拉里疼得大哭不止,不过她并没有手足无措,而是赶忙跑回家寻求外婆的帮助。当外婆见到满脸是血的希拉里时,顿时吓晕了过去。无奈的希拉里,转而求助隔壁的邻居。在邻居的帮助下,希拉里的伤口止住了血。更奇葩的是,当外婆苏醒过来后,反而责怪希拉里吓坏了她,还说幸好晕倒时没有摔伤。

希拉里的父母

特殊的家族环境,并没有给希拉里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因素。童年的希拉里生活在安静的小镇帕克里奇,居住的环境很有诗意。恬静的小院,整齐又干净,门廊前搭起了遮阳棚,正对着一片坡度平缓的草坪。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个性独立,性格温和,童年生活的颠沛流离以及曾经被抛弃和虐待的经历,并没有让她变得软弱,反倒使她拥有令人吃惊的“自我修复”能力,从未感叹上帝的不公,凡事自主独立,性格温顺又不失冷静。

军人出身的父亲,与自主独立的母亲组成的家庭,跟这个小镇安静祥和的环境格格不入,就像动物园中不合群的猩猩一样,一家人很少跟邻居们交往,也缺少关系亲密的朋友。

在希拉里关于童年有限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得到父亲哪怕是一句的表扬,包括她的两个弟弟在内。恰恰相反的是,父亲总是不分场合、毫不留情地对孩子们冷嘲热讽,蓄意贬低他们,希拉里和两个弟弟不得不默默忍受父亲经常制造的让他们感觉到难堪不已的场面。更可怜的是,母亲不能替孩子们解围,不然同样会换来父亲的冷嘲热讽,甚至是侮辱和谩骂,因而她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父亲蓄意制造的紧张和压抑的氛围中,仍然成功地培养出了孩子们浓厚的家庭观念,建立起一家人互爱互助的好习惯。这与常规相悖的特点对希拉里的性格具有重大的意义。

原来,严厉苛刻的父亲与自主独立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形成了足够的默契,他们在一手打造的环境中,不断地向孩子们灌输自己的精神遗产——只要坚守纪律、勤奋勇敢,严肃活泼,就能够实现任何梦想。

休·罗德姆在家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时常令希拉里及两个弟弟不快乐。不过,他唯一令他们信赖的地方就是他坚信,不能因为希拉里是个女孩子就限制她掌控家中局势和话语权的权利。

事实最终证明,他们的教育理念很是成功,在他们唯一的女儿希拉里身上,取得了非比寻常的效果。希拉里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目标感,凭借着这种素质,她走出了伊利诺伊州,走进了美国白宫,走上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2.严肃的家庭生活

3岁之前的记忆,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贫瘠的,希拉里也是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个智商、思维正常的人来说,只要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可以记忆的,只是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会被压缩进人的潜意识中去,而这部分记忆都是不被人所注意的,只有在突然发生某些事情的时候,才会激发潜意识中的东西,让人感觉某件事似曾相识。

希拉里是家中的长女,还有两个弟弟,分别为休吉·罗德姆和安东尼·罗德姆,从很小开始,姐弟三人的感情就特别好,这一点是父亲休·罗德姆“逼”出来的。

休·罗德姆在家中享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任何人忤逆他,哪怕是表现得不顺从也绝对不可以。在希拉里的记忆中,他是以司令官的身份在管理着这个家庭,不允许他们出现丝毫的错误,否则就给予近乎苛刻的惩罚。

有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外面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安东尼在洗涮台前洗涮完毕,准备去吃母亲准备的丰盛的早餐。这个时候,父亲发现安东尼忘记拧上牙膏管的盖子,于是二话不说,随手将牙膏管的盖子从浴室的窗口扔出去。紧挨着浴室窗口的是一片冬青树丛,由于下雪,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安东尼,把早餐放下,把盖子捡回来!”父亲严肃地说。

一家人呆呆地坐在饭桌旁,看着一脸怒色的父亲。深知父亲脾气的母亲,也没有帮安东尼解围,而是尽一个母亲的责任,给安东尼找来了外套,面色平静地示意安东尼去外面把牙膏盖子找回来。

安东尼悻悻然地放下刚拿起的面包,穿上外套,到外面找盖子。

安东尼很快找到了被父亲扔出去的牙膏盖子。当他把盖子盖在牙膏管上,走回饭桌旁吃饭的时候,父亲淡淡地说了几个字:“开始吃饭!”

在饭桌上的父亲,通常不会保持平静,而是像打开了话匣子,总有数不尽的话题,有时是印染厂的事情,有时是世界大环境,更多的是关于政治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他总是口无遮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决不允许别人反驳他,更不允许别人发表异议,更不会承认自己的观点错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希拉里都是安静地倾听父亲的见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长,她如果感觉自己正确的话,也会很实际地回敬父亲几句。出于对孩子的疼爱,父亲并不总是批评他们插嘴。

有一次在饭桌上,父亲又喋喋不休地发表自己对民主党的鄙视。母亲多萝西提出了一些与父亲相左的看法和论据,立即招来丈夫的取笑。

“你懂什么?你这个自以为是却见识短浅的女人,你这些愚蠢的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父亲毫不留情地说道。

更为夸张的是,父亲很多次将饭桌上未尽的话题转移到卧室。这个时候的父亲,像充满激情的传道士一样,发表着自己的高谈阔论,沉迷在自己的见解之中。这个时候的希拉里,会双手捂住耳朵,避免被父亲“洗脑”。但也正是这种经历,帮助她提前做好了应对复杂家庭生活的局面,迎接她和克林顿婚姻生活中种种斗智斗勇的较量,对她以后适应复杂的政治斗争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父亲就是这个样子,在他看来,似乎整个世界都是敌人,都跟他有过节!”长大后的希拉里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其实,这只是一项伟大的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他尽力培养我们,激发我们在变幻莫测却又艰辛现实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不过,当时年幼的希拉里和两个弟弟根本看不出,也无法读懂父亲的这些所谓的教育方式。

在父亲眼中,他的孩子们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当孩子们把自己的成果,比如成绩单,一个小小的发明展现在父亲面前时,父亲根本不会表扬他们,只是近乎苛刻地说: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有一次,希拉里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给父亲看。成绩单上,除了一个B,其余的各科成绩都是A,这个成绩单已经足够优秀。

满心欢喜以为能够得到父亲赞扬的希拉里,把成绩单认真地交到父亲的手上。父亲看了看成绩单,问:“你为什么没有全部拿到A?”

希拉里很不服气地说:“可是我其他的科目都拿到了A!”

父亲平静地说:“这是试题出得太简单了。”

父亲发火的时候,这个家庭的氛围会显得非常恐怖,俨然是火山即将要喷发的状态。希拉里的小伙伴们对这种事情最有发言权:难以想象的一种局面,她的父亲休·罗德姆在家庭生活中是名副其实的纳粹分子,让人忍无可忍。

生活不能忘本

在家庭生活中,休·罗德姆是个“独裁者”的形象,不苟言笑,严肃甚至有些苛刻。可在做生意方面,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他很会做生意,小小的印染厂被经营得有声有色。在经济萧条时期,很多规模相当的印染厂都无法存活,可休·罗德姆的印染厂却经营得风生水起。这归功于休·罗德姆的勤劳和多才多艺,整个印染厂,他只雇了一个黑人工人,其余的工作都由自己一个人完成,印染、裁剪和缝纫布料,他统统很拿手。

他还很擅长投资,对于股票、基金和金融产品等,他都有一套,通过这些方式,他赚了不少钱,并痴迷于各种生财的方法,总想着让钱生钱,以及如何保住这些钱。

经济条件很不错,预示着希拉里和两个弟弟的生活会很富足,事实也确实如此。童年时的希拉里,并不缺少玩具和玩伴,别的孩子有的玩具,她也一定会有;别的孩子没有的玩具,希拉里也能拥有,这让周围很多的孩子羡慕不已。

在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休·罗德姆还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生活不能忘本。为此,他特意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劳动意识以及吃苦意识。

在培养理财意识方面,父亲会手把手地教希拉里及两个儿子看股市,并给他们讲解股市行情。有的时候也会带他们出入银行,了解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

在培养劳动意识方面,父亲会让小小年纪的希拉里和两个弟弟学习做家务,每天每个人都有分工,打扫卫生、收拾餐桌,这是每天的“必修课”。更夸张的是,父亲还会让孩子们帮助他修缮房屋,做些修修补补的活儿,要知道这种工作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天大的难题。

在印染厂里,当出现大量订单的时候,希拉里和两个弟弟就会充当“工人”的角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过,父亲从来不会支付给他们工钱。

在培养吃苦意识方面,父亲会亲自开车带着孩子们穿过芝加哥的贫民窟,并很骄傲地告诉孩子们:“你们能够做休·罗德姆的孩子是上帝的垂青,是上帝对你们深深的爱,你们应该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感到骄傲,并时刻感恩。否则,你们将像该死的贫民窟里的那些黑佬一样,整日里与饥饿、毒品为伍,并时刻面临着生命被威胁的情形。”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环境下,休·罗德姆和大多数的白人一样,对黑人有着很严重的歧视观念,喜欢用最恶毒的语言侮辱、攻击黑人。

在孩子们出生后,会被送往斯克兰顿的教堂去洗礼,这是父亲对他们进行的最早的吃苦意识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每一年的暑假,父亲都会驾车到维诺拉湖畔那套小木屋子里住上两周,让孩子在那里体会一下吃苦的生活。

吃苦生活中的乐趣

维诺拉湖畔的那套小木屋,是希拉里的父亲休·罗德姆与祖父亲手修建的。那是一套很简陋的房子,用来休闲度假所用。小屋子位于斯克兰顿西北约20英里的地方,四周是波科诺山,在特殊的位置可以俯瞰维诺拉湖。

简陋的小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设备,甚至接近于原始的状态——只有一个煮饭的炉子。当他们需要洗澡的时候,根本没有浴室及淋浴设备。那怎么办?只能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直接跳到湖里,痛痛快快地洗上一次。

每年的暑假,休·罗德姆都会带孩子来到这儿生活半个月,本意是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让孩子们记住幸福生活的对立面,是贫穷与饥饿的吃苦。可有趣的是,休·罗德姆有个跟自己很不“合拍”的父亲,也就是希拉里的祖父,让希拉里和两个弟弟并没有感觉到苦。

隔代人之间,总是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儿,希拉里和祖父之间也是如此。在这里,希拉里和弟弟们每次被父亲刁难,替他们解围的,都是祖父。

在希拉里的印象中,善良、勤劳的祖父更是一个可爱的老人。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希拉里从祖父那里了解了很多的知识,也第一次从祖父口中听到和维诺拉湖有关的爱情故事。

维诺拉湖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印第安公主维诺拉。维诺拉和其他部落的一个英俊帅气的士兵相识相恋了,可维诺拉的父亲认为那个士兵出身贫贱,地位低下,配不上高贵的维诺拉,便硬生生地拆散了他们。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反抗父亲的干涉,维诺拉投湖自尽。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希拉里久久难以平静。幼小的她,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她很支持维诺拉的举动,并认为她很勇敢。

休·罗德姆通过这样异于常人的假期体验,让孩子们忆苦思甜,体会与优越的家庭生活相差甚远的苦日子。在希拉里的记忆中,有一年暑假,她父亲又进行了一个新奇体验——带孩子们去煤矿。在帕克里奇附近,有一家无烟煤煤矿。关于这一次的体验,希拉里一直认为这是上帝调皮了,把父亲脑袋里的某根弦拨了一下。不过,她仍然感谢父亲的做法,让她开阔了眼界并认同工人阶级价值观念,确立了同情普通工人政治斗争的政治立场,而这些觉悟,都来自这场非凡的体验经历。

休·罗德姆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会一直进行下去,像一只不知疲惫的猎狗追逐猎物一样。然而,一年又一年的维诺拉湖假期生活,逐渐失去了新鲜感,家人越来越反感,尤其是希拉里和母亲。每一次出行之前,家人都是怨声载道。休·罗德姆为了安抚大家,便颁发了一项额外的福利——返程途中可以找个地方尽情购物,随意添置衣物和其他个人用品,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真要在具体实施的那天,他们才发现这个掉下来的馅饼要在固定的时间内消化掉。

有一次,在维诺拉湖结束度假以后,休·罗德姆开车载着他们到了纽约第五大道,突然在路边停下车。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几个人都有些疲惫。发现车子停下来,希拉里睁开疲惫的眼睛,“怎么了?我们是到家了吗?”

休·罗德姆没有回答她,抬手看了看腕表,“现在是4点35分,在商店关门之前,你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本来还是疲惫的一家人,一下子有了精神,几个人像是得到了圣旨一样,立即打开车门,希拉里和母亲更是脱下鞋子冲进了商店。要知道,这家商店当时停止营业的时间是5点钟。

自己挣零花钱

“父亲从小就培养我们的理财意识,教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可有趣的是,他从来不给我们零花钱,哪怕是一点儿。”希拉里这样说道。

周围的邻居,学校里的小伙伴们,都能够定期从父母那里得到零花钱,可希拉里却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优待。

对于这一点,希拉里也很有怨言,并亲自向父亲提出,希望可以得到零花钱,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父亲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你们吃我的,住我的,折合成零花钱的话,已经很多很多了。因此,我不会再给你们钱了。”

对孩子来说,花花绿绿的糖果,香甜的冰激凌,是充满无尽的诱惑的。为了能够吃到这些零食,小小年纪的希拉里就发挥了极大的挣钱潜能。她会主动向邻居推销自己,争取给邻居看孩子,并从中得到一些微薄的报酬;她会去日间托儿所,帮助带一些总是哭泣的孩子,也能得到一些微薄的零花钱。除此之外,她还依靠采摘蒲公英赚取一点点微薄的酬劳。

在帕克里奇这个安静的小镇上,休·罗德姆像是个怪人一样,他很少与邻居有什么走动,见了面也鲜有打招呼。社区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烧烤聚会,但你不会在这些聚会上看到休·罗德姆的身影,哪怕是一次也不会,更不用说家长联谊会,乡村俱乐部以及其他的公益活动。在邻居们的眼中,休·罗德姆永远都是形单影只的,在他的字典中,没有“集体”这个概念。

3.敏感的女生

多萝西的童年阅历

与父亲休·罗德姆严厉苛刻的性格相比,母亲多萝西则温顺很多。

多萝西是在芝加哥出生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消防员,母亲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叛逆女。多萝西的父母是一对典型的年轻的父母。在多萝西出生的时候,父亲只有17岁,母亲黛拉只有15岁。这对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很不如意的情况下,倒也相处了十年。后来,这对年轻的父母又为多萝西生了一个妹妹,比她小五岁。当然,照顾妹妹的担子,都落在了多萝西的肩上。

在多萝西8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多萝西和可怜的妹妹在没有大人照看的情况下被送上了开往加州的火车,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我的母亲经常会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她告诉我们,在爷爷奶奶的家里,她们被当成了累赘。没有体会过同龄人的快乐生活,挨冻挨饿是家常便饭,偶尔还会遭受奶奶的严厉惩罚,而爷爷则对他们不闻不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童年的不幸经历,并没有在母亲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最直接的体现,是母亲在述说这些的时候,非常平静,有时还会附加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像是完全在述说别人的故事。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她的内心太强大了。”希拉里曾这样说过。

14岁的时候,多萝西离开了爷爷奶奶的家,独自出外谋生。或许是上帝眷顾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雇主对她特别好,送她去读中学,还经常鼓励她多读书。多萝西经常对希拉里说,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暖心的经历,她可能会和他们的外祖母一样,根本不知道如何打理家庭,照顾孩子。

与休·罗德姆的经历

依靠雇主的帮助,多萝西顺利地完成了中学学业,也重新回到了芝加哥。这个时候,她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很富有的商人罗森堡。罗森堡经营着一家酒店,生意非常好。罗森堡是个很不错的继父,他希望多萝西能够继续深造,读文秘学校,将来帮助自己打理生意。而黛拉则显得自私,她只希望多萝西在家里做女佣。

由于母亲黛拉的决定,多萝西最终拒绝了与母亲和继父继续生活在一起,她找到了一份工作,还在距离工作地不远的地方租到了一处很满意的住所。接下来的几年光阴,对多萝西来说,孤独而又自由。自由是因为她依靠自己的文秘工作,获得了能够维持生计的待遇,而且还略有结余。孤独的是她孑身一人,没有亲人的陪伴,连出去度假,都找不到人陪伴。

就在多萝西最孤单寂寞的时候,休·罗德姆出现了。当时,她正好年方二九,花一样的年龄,而休·罗德姆26岁,是个刚脱离稚气的成熟帅小伙。休·罗德姆被多萝西的漂亮、多情吸引住了,而多萝西则被休·罗德姆粗鲁又率真的个性深深吸引住了。几乎没有经历像样的约会,两个人就走在了一起。

1942年,多萝西和休·罗德姆在芝加哥举行了婚礼。1945年,休·罗德姆从海军退役。不久之后,这对平凡的小夫妻就搬到了罗森堡,也就是多萝西的继父名下的一套公寓居住。

从常理来说,根据休·罗德姆的性格,他不会喜欢寄人篱下的生活。或许是上帝的恩赐,休·罗德姆很乐意地接受了罗森堡提供的住处,并经常与罗森堡喝下午茶。对于这一切,多萝西直言不讳地说:“他们两个都是有野心的人,都是自命不凡要干大事的人。而年轻的休·罗德姆也愿意从罗森堡身上取经,接受他的建议及忠告……许多年以来,罗森堡一直在财务问题上帮助休·罗德姆,且经常会借钱给他。”

一个人对曾经得不到的东西,会产生特别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魔咒一样,时时刻刻罩在心头上,令人迷恋。这一点,多萝西的体验尤其深刻。

由于童年时代没有一个真正温暖的家,所以拥有家庭生活并将之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多萝西来说,具有特别强烈的成就感。休·罗德姆总是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和家庭生活,而多萝西则几乎对童年生活闭口不提。

希拉里说:“很多时候我能感觉到母亲身上的悲伤基因,面对父亲的强势,有的时候她显得特别孤立无援。我甚至能感觉到她的恐惧,害怕父亲会弃她而去,尽管她从未表现出来。更多的时候,她会表现得跟父亲和睦相处。”

或许,对于多萝西这样拥有特殊人生经历的人来说,维持一个家庭的温暖与完整,要比追求独立的个人梦想或逃避丈夫的盛气凌人更重要。她时时刻刻都在看着孩子们受到苛刻的对待,在她看来,或许丈夫的苛刻是在遵循着“棍棒之下出才子”的教育理念。

正是基于母亲的人生经历,当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身上发生了和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震惊世界的性丑闻时,希拉里选择了维持家庭的完整。

希拉里说道:“有一次我的母亲告诉我,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选择离婚。没有父亲的孩子,或者是父母离异后的孩子,就像是在波涛最汹涌的海洋里漂泊不定的小船一样,任何一个浪头打过来,小船就会支离破碎。”

哭鼻子的女孩子

2008年,希拉里与奥巴马之间进行激烈的竞选。在竞选前夕,希拉里不止一次被刁钻的记者问及“是什么把她推向总统之路”,她的答案是“母亲”。在整个竞选活动中,她不但让多萝西全程陪同,还亲昵地称母亲是“我的最好的朋友”。

多萝西的童年生活很苦涩,却是希拉里性格形成的关键人物。这其中发生的一件事,让希拉里印象深刻。

希拉里四岁那年,他们举家搬到帕克里奇。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希拉里跟周围的伙伴还不熟悉,在与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发生了小摩擦。这天,只有四岁的希拉里委屈地哭着回了家。

看到哭鼻子的希拉里,母亲很心疼,问:“你们不是玩得好好的吗?你怎么哭了呀?难道你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生?”

“根本不是!因为苏西总是欺负我,还总说我是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刚才对我又是一顿拳打脚踢,还把我推倒在地。”

“这是为什么呢?”

“她说,她是最早在这里定居的,她是最大的,这附近的孩子都要听她的,可是我不想那样……”

“那你想让我帮你出头吗?”

“是的!我想让你帮我狠狠地教训她!”

“你的事情你要自己解决!不要再允许她打你!如果她再敢打你的话,你就别再哭了,要勇敢地回击她。要记住,被人欺负的时候,哭泣是不会得到上帝的怜爱的。还有,我们家没有胆小鬼的位置!”

希拉里停止了哭泣,记住了母亲说的话。多萝西担心如果女儿继续屈服,可能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会变得软弱,将来会影响她的一生。

后来有一天,苏西又欺负了希拉里,并把她推倒在地。希拉里又一次哭着回来的时候,多萝西关上门把希拉里挡在了门外。

“你只是记住了我的话,却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你自己再去玩吧,如果苏西再打你,你要懂得保护自己,胆小鬼是不能进这个家门的。”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简单了,希拉里把苏西推倒在地上,苏西开始哭鼻子,孩子们在一阵嬉戏吵闹声中散去。

不久,希拉里代替苏西的位置,成了那群孩子之中的“老大”。

母亲多萝西对希拉里的克服恐惧的教育,对她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希拉里曾以女童子军的身份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并得到了很多表彰和奖状,如独立日纪念日、投诉选举作弊等。不仅如此,她还召集邻近的孩子组织并参加了各种体育比赛,为筹集慈善基金聚会。

希拉里的领导能力就这样被培养出来了。

弟弟们的保护伞

在传统的多子女的家庭中,都出现过兄弟姐妹同处一堂的局面。有一句调侃的话说,“有妹妹的哥哥都是暖男,有弟弟的姐姐都是泼妇”,这句话对希拉里来说,再合适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希拉里这个姐姐充当的是两个弟弟的“保护伞”的角色。

“我从小到大都在庇护他们,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次,要帮助休吉和安东尼摆平因为在街头打架惹出的麻烦。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多次都是我亲自上阵,帮他们出头。在他们看来,我俨然就是上帝。”希拉里这样调侃。

休吉和安东尼整天在外头打架,而他们的父亲却很喜欢这样。从这一点上看,他完全是个地道的美国人,美国尚武且善战的特点,完全体现在休·罗德姆身上。

在外面打架,希拉里像个泼妇一样为弟弟们出头。在家里玩耍时,三姐弟之间也会拳脚相加,这样的场面并不少见。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常会打碎东西,可是父亲休·罗德姆却很喜欢他们这样做。当然,多萝西为此特别烦恼。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希拉里的性格既表现出父亲的性格,也表现出母亲的性格,只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特质不同,仅此而已。简单来说,希拉里继承了父亲严肃苛刻的性格——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严肃谨慎,也继承了母亲有条不紊的性格——无论多么复杂的局面,都要保持平和心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