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斯利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她只招收女生而不招收男生,因此也叫韦尔斯利女子学院。
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是希拉里的母校,它的校训是“追求卓越是一种习惯的使命”。希拉里是最成功的名片,她在那里度过了不同寻常的青葱岁月,并以此为跳板,跨入人生新的旅程。
1.新的人生阶段
路上的小插曲
和很多即将步入大学生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的人一样,希拉里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父亲管束得很严格,这次能够摆脱束缚,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紧张是因为希拉里独自一人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迎来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父亲休·罗德姆和母亲多萝西亲自开车将希拉里送往韦尔斯利。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车子在波士顿迷了路,一路开到了哈佛广场。在广场上,父亲发火了,原来他看到来来往往的“疲惫派”,他很愤怒地辱骂这些人,没有担当,毫无人性,是社会的累赘,从而更加深了对他们的厌恶感。
这里所谓的“疲惫派”,是二战后美国出现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这群人自我标榜为另类文人。这一称呼最早是由著名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这个流派的年轻人不分男女,性格普遍粗犷豪放、邋遢不羁,他们的生活方式很随意,不修边幅,喜欢穿各种奇装异服,厌恶任何形式的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生活模式,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对外则抵制侵略,追求和平,厌恶种族隔离,厌恶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疲惫的一代”。
在警察的帮助下,休·罗德姆终于找到了去韦尔斯利的路。在前往韦尔斯利的路上,父亲一直在对“疲惫派”唠叨不停。希拉里很明白,父亲这是在担心自己将来会受到“疲惫派”的影响,或多或少沾染“疲惫派”的习惯。
幸运的是,在韦尔斯利,他们没有见到任何的“疲惫派”,这让父亲安心不少。
“后来,我的母亲说,在回来的路上,从马萨诸塞到伊利诺伊,她一直哭个不停。那个时候我还无法理解母亲的感受,并认为她太脆弱了,直到我自己的女儿也远赴外地上大学,我才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
“不过当时我只想着我自己的未来。”希拉里说道。
或许是上帝冥冥之中的安排,这次的迷路事件完全应验了希拉里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在短暂的迷途之后,终于走上了正轨。
与新校园不合拍
走进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的那一刻,希拉里就觉得很不适应。她和父亲休·罗德姆及母亲多萝西的着装与行为,在她看来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事实上,周围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在办完入学手续之后,希拉里送走了父母,此时,她正式成为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的正式一员。不出意外,接下来的四年,她都将在这里度过。
遗憾的是,从一开始,她与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的步伐节奏就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来自中西部的乡下女孩,同时受父亲影响的保守派分子,希拉里感觉到自惭形秽。在一大群条件优越、才情过人的女孩子中间,希拉里就像是井底的青蛙一样,土里土气,视野狭隘。同班的很多同学,甚至同宿舍的同学,她们几乎都有过周游世界的阅历,有着开阔的眼界,懂得多门语言,最重要的是懂得时尚,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魅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希拉里明显地感觉到与周围人的不合拍。为了能跟上周围人的节拍,她努力去学习,去模仿,可每次只要开腔,周围的人就会安静下来,她感觉到深深的尴尬。可事实上,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
“那个时候,我很迷茫,我觉得力不从心。我总是自以为落于人后。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尽量不跟人交往,我总是用眼镜遮住自己的脸,将头发简单地扎起马尾。更嘲讽的是,当初吸引我到韦尔斯利的沃班湖,在圣诞节之前,我从未去看过它,我觉得它完全被我抛之脑后,尽管它就在我所在的宿舍楼下面,在宿舍就完全可以俯瞰。”希拉里这样说道。
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胆怯和孤独,感觉到与陌生的新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孤独感与挫败感越来越强烈,希拉里心灰意冷,想到了放弃。
这一天,当所有的同学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参加学生会举办的联谊会时,她找借口留在了宿舍。她给母亲打电话诉苦,倾诉自己的失落感,并消极地表示自己根本无法应付大学生活。父亲休·罗德姆则表现得很大度,说她可以随时回到伊利诺伊,而母亲多萝西则开导她,劝她不要放弃,不要做逃兵,要勇敢地挺起胸膛,找回失去的自信。
打过这个电话,跟父母倾诉之后,希拉里心中觉得舒服了。可真正让她决定留在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则是圣诞节来临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被需要的力量
与父母沟通之后的希拉里,开始慢慢回到正常轨道,但要真正与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接轨,还有一段路要走。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12月份,当地下了很大的雪,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内银装素裹,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这一天晚上,希拉里和同学们都在餐厅里看书。校长玛格丽特突然出现在这里,她是一个坚强、勇敢、睿智的知识女性。
“亲爱的同学们,校长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希望你们可以帮忙摇掉宿舍四周树木上的雪,以免树枝被积雪压断。”玛格丽特温柔地说道。
大家没有迟疑,纷纷走出餐厅,聚集在宿舍楼的周围。
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希拉里说道:“满天星斗下,我们在齐膝深的雪里,从一棵树走向另一棵树,摇掉树枝上厚厚的积雪。带头的一位是坚强而睿智、敬畏与呵护大自然的女性,她也以同样的呵护来引导和挑战她的学生与教职员。在普通的同学看来,那可能只是一场普通的义务劳动,可对我来说,那绝对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被重视的感觉。在那一晚我决定留在这里,融入韦尔斯利女子学院。”
那天晚上的希拉里,决定认真去看一下沃班湖,那个指引她来到韦尔斯利学院的“牵线人”。
寒冬中的沃班湖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安静地铺在校园中,在大雪的装扮下,银装素裹,雪涌水凝,平静的沃班湖与周围葱翠的苍松与洁白的雪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安静奇美的风景。
因为寒冷的原因,此时的沃班湖与录取通知书中的学院宣传册上的沃班湖略有不同。宣传册上的飞鸟不见了,在岸边嬉戏的行人也不见了,湖面少了几分热闹、几分喧哗,却又多了几分空灵、几分大气与从容。
希拉里安静地站在沃班湖边,她想起了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了造物主的圣洁、无私,想起了救赎的标记和信仰者的记号。此时的沃班湖,在希拉里眼中变成了韦尔斯利学院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指引着希拉里未来的方向。
2.美国社会大变革
爆发反战革命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反战革命,持续了好几年,这个时间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当时美国面临着整个国家社会形态的巨大转变,从原本一个各方面都很保守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豪放、个性解放的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首先,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社会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法院开始判定堕胎是合法的,二是避孕药的发明,这两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这个时候,所有的年轻人压抑许久的性得以完全释放了出来,迸发了年轻人久违的激情。这种压抑许久的激情,任何时候都可以爆发,不仅是在性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是如此。
其次,就是越战的发生。自由的美国媒体刊登出了很多悲惨的画面,光着身子的小女孩儿从火海中逃出来,美国大兵在街头直接用枪顶着脑袋枪毙人……这样的画面大大刺激了美国人民。很快,国内掀起了疯狂的反战革命。
在这两件事的刺激下,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得以完全释放出来。当时,很多年轻学生的革命口号就是“要做爱,不要作战”。在当时,还发生了一件更让人震惊的事情,在美国知名的胡士托音乐节上,四十万的年轻学生,赤裸着身体在泥里翻滚,轰动了世界。
就是在这种激情的背景中,希拉里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学院中的第一个男朋友
下定决心留在韦尔斯利之后,希拉里开始审视自己,开始用各种方法融入学校的各个社交圈子,尤其是学校的学生会。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她又重新找到了自信,开始结交新的朋友,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很快,她依靠中学时期积累的社交能力,进入韦尔斯利女子学院青年共和党俱乐部的领导层。
在韦尔斯利的学生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社交联盟,称为常春藤名校联盟。这个联盟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活动内容有与各名校学生联谊,赴纽黑文和曼哈顿的火车之旅,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览以及周末的各种体育赛事。
在这期间,她结识了韦尔斯利学院中的第一任男朋友。他叫杰夫,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他长相英俊潇洒,身高体健,谈吐幽默风趣,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是马萨诸塞州大学全明星队的橄榄球明星。在杰夫眼中,希拉里很有吸引力,是个很有趣的谈话对象,而且社交舞也跳得很不错。
两个年轻人,几乎是一见钟情,被对方深深吸引,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通过希拉里给杰夫在哈佛读书期间写的情书,可以看出,当时的两个年轻人是如胶似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希拉里坚强勇敢,同时又温柔可人,周身散发着诱人的青春气息。杰夫则激情洋溢,充满着浪漫气息。
在与杰夫交往的三年中,他们的交流包括精神、社交、政治还有性。从大一到大三,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见面。二人有很多的共同点,还会跟彼此的家人一起度假。从他们的信件中,可以看出,曾几何时,他们一度都将彼此作为一生的另一半。尽管希拉里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提起或承认过在克林顿之前曾和自己有过恋爱关系的男性,她也同样没有在公开场合讨论过她与杰夫的关系。而在杰夫看来,他们的关系是健康的,各个方面都是健康的,两个人一直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与唐恩的交流
与韦尔斯利学院正式接轨之后,希拉里开始试图恢复与唐恩的书信交流。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他们没有了书信交流。在这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在1965年与1969年之间,希拉里的政治思想发展轨迹跟同时代的数百万的年轻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尤其是那些从中西部保守家庭去到东部读大学的年轻人——由原来的保守正朝着自由主义前进,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激进分子。
幸运的是,希拉里有唐恩的帮助和指导,并未向激进的方向发展。唐恩一直在默默地扮演着她的忏悔牧师、苏格拉底式问答的对象,人生导师,还有宗教信仰顾问的角色。
情绪低落时,希拉里会在信中向唐恩娓娓道来,还会认真地向他求助。后来的30多年里同样如此,包括她的丈夫克林顿因为莱温斯基性丑闻被弹劾的时候。
在唐恩的建议下,希拉里开始认真研读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讲道词《你是被接纳的》,保罗在其中提到,慈悲与罪孽是同时存在的。在她以后的生活中,希拉里经常会带着这本书,在每一个痛苦的时刻,她都依靠宗教与准宗教的心跳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为未来导航
希拉里很聪明,眼光也足够长远。她很早就给自己做了职业定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
在韦尔斯利学院,希拉里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她根据自身特长,列举出五种可能的职业:走在时代前沿的社会改革家、传播知识的学者、与世无争的文人、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和政治领导人。不难看出,希拉里对自己很了解,五条路都是有可能的,而且都很符合希拉里的性格和人生。
希拉里思考了很久,她又结合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对自己的建议,细细思考每一种可能性。最终,她选择了第五条路,成为政治领导人。
对自己有准确定位,这只是第一步,具体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希拉里同样给自己定下了步子:第一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一切从学习和实践中来。第二步,竞选学生会主席,积累政治经验。第三步,找到正确的踏脚板,哈佛大学或者耶鲁大学,二者择其一。
3.在政治中成长
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自建校以来,韦尔斯利学院一直恪守着一条严格的校规。很多届学生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不管是在学校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还是在学院籍籍无名的,都曾想改变或者废除这条校规,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偏偏是希拉里和那一届的学生,废除了这条校规。从这点来说,希拉里带给学校的变化比其他任何一届学生都要大。
韦尔斯利学院的管理者总是认为当学生们在校时,学校有责任像父母一样保护他们。为此,学校有一条严格的校规:除了礼拜天下午2点到5点半的时间之外,韦尔斯利的学生宿舍内不准有男士进入。在这个时间段内,有男士进入的宿舍,大门必须要敞开着,同时要坚持“两脚规定”,在男士造访期间,两个人的四只脚必须有两只脚同时站在地板上。来访的客人必须在女生宿舍大厅的登记处进行登记,还会有铃声和通知来宣告其身份。女士被称为“来宾”,男士被称为“访客”。
除了这些规定之外,学生们还不能在校园内开车,不能在餐厅就餐或者进城时穿牛仔裤或休闲裤,这让很多学生感到不满。
希拉里认为,学校应该废弃这些规定,因为这些规定会令学生们的选择权和学习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在韦尔斯利学院青年共和党俱乐部的会议上,希拉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投票表示支持,可没有人愿意跟学校谈判,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的人去做了,结果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希拉里没有轻易认输,她决定以学生代表的身份,与学校进行谈判。接下来,她与每一位学校的领导交谈,并用大方的仪表,充满智慧的语言,有理有据,罗列出学生们的主要意见和观点。最后,她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韦尔斯利学院的领导层决定接受希拉里的建议,废除这些规定。一时间,希拉里名声大噪,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慢慢地,希拉里不但完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而且又恢复了中学时期的活力,她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成熟稳重,学生们也越来越信任她。在她参加的各种竞选中,积极为她拉票、投票。
希拉里天生的领导能力越来越突出,处理各种事情果断坚决,与同学、老师、学校的管理人员的关系都特别好。
几乎是火箭般的速度,在第二学期的主席竞选中,她成功地当上了主席。
矛盾的希拉里
当决定留在韦尔斯利学院时,希拉里给唐恩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希拉里是这样说的:
我想成为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最好是书呆子,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面。
开始的时候,希拉里的确是按照信中所说的那样去做,每天都努力学习,大一上学期,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面。
然后,慢慢地,希拉里开始热衷于交际,广泛结交学校内的同学,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派对。
人都有两面性,希拉里也不例外。有一段时间,她为这个问题头疼不已——一方面想要努力学习,可另一方面又想不分昼夜地玩乐。
实际上,学傻了的希拉里和玩疯了的希拉里交替出现,这对追求完美的希拉里来说,是巨大的痛苦。
每到周末,希拉里看到学校中的那些公主一样打扮的同学兴奋地参加一些聚会,去一些希拉里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游玩,她又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再努力学习,能够比得上她们吗?既然这样,我为何不加入她们之中,成为她们的一分子?”
一旦想到这些,希拉里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未来充满了不安,而希拉里却又束手无策,这让希拉里苦恼不已。
政治思想发生改变
在进入韦尔斯利学院之前,希拉里的中学政治老师曾经跟她说过一句话:这所大学有可能会改变你一直以来的政治观点。
当时的希拉里并没有认可这句话,她觉得自己的立场很坚定,自己也很聪明,不会轻易被改变。而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当时民权、越南战争等问题在美国不断发酵,引起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关注,希拉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始对共和党的相关政策产生了质疑,慢慢发展为党内的自由派,开始接受不同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她又跟父亲产生了分歧,父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父亲休·罗德姆的观点很明确,鄙视和反对希拉里越来越强烈的女权主义、平等主义和发展主义倾向,尤其是当希拉里已经开始阅读并接受《纽约时报周刊》上的一些观点。
在这点上,韦尔斯利学院的教授们要比梅因南区中学的老师们思想开明,他们不论属于哪个政治派别,都不会狭隘地、偏见地、盲目地服从。
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希拉里开始学着反思,反思从小造就的保守立场,慢慢地,她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拉里是一个极其专注于精神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人,可是她似乎并不具备自我反省的本能。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习惯到处找原因。这种特点在她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也经常体现出来,成为她自身为数不多的缺点之一。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真的是太重要了。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否则只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思想可言。因此,一个人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我就经常问一个为什么,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希拉里如此说道。
不仅仅是政治思想方面,在行为方面,希拉里也开始不断地作出改变。
因为美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民权平等与公民自由思想,韦尔斯利学院也进行了改革,原本只接受贵族白种人女子的学院,也开始接受黑人学生。最初,这些黑人学生令那些白人学生感到厌恶和恐慌,不过希拉里却没有对她们产生任何偏见,而是主动与她们接近。
大学一年级的一个周末,她就跟一个黑人学生一起进城去教堂做礼拜。要知道,尽管韦尔斯利学院接受黑人学生,可这些黑人学生从来没有出入过白人教堂。因此这在当时是很疯狂的一件事,而且在整个韦尔斯利学院,只有十名黑人学生。同时这也是会招致不少话题的一件事,尤其当时希拉里的身份是韦尔斯利学院青年共和党俱乐部的成员。
结果,希拉里的这一举动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我在考验我自己,也在考验白人教会。我对自己的动机很感兴趣,我平时很少对此表现出好奇。可是,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年前,当我看到别人带黑人同学去白人教堂,我看你会这么想,‘看看,那个女孩居然跟一个黑人一起去教堂!她一定是想出风头,想显示自己的思想有多么开放,想标榜自己多么地与众不同’。”
希拉里在给唐恩的信中这样写道。
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1966年的暑假,希拉里回到了帕克里奇。当地的教堂为这个地区的每一名毕业的学生订阅了一份《动机》杂志作为毕业礼物。这份杂志是卫理公会教派学生运动组织的官方出版刊物。杂志上发表的观点与希拉里的传统信息来源完全不同。在这份刊物的影响下,希拉里正式开始摒弃了共和党的某些观点。
思前想后,她给自己的政治立场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为“洛克菲勒共和党”的一分子,属于共和党的极左派。
“我的政治兴趣比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任何一个党派通常涉足的领域都要广泛,我的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希拉里如此说道。
在那个暑假里,希拉里一直在认真地思考着自己的政治方向。这天,她在岸边散步,忽然看到成百上千条的死鱼被冲上岸来。从新闻中得知,这些鱼的死亡是由于密歇根湖的湖水被污染导致的。希拉里将这些发腥发臭的死鱼埋在了沙子下面。
这件事让她很伤感。当天晚上,她给男朋友杰夫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希拉里说:密歇根湖被污染的湖水,夺走了海滨的美景和游泳的乐趣,真让人遗憾。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和影响力,我会将它们用来保护人类,其余的用来保护大自然。
不可否认,杰夫是希拉里第一个认真交往的男朋友。杰夫的家乡是芝加哥比较富裕的地区,尽管距离帕克里奇只有20分钟的车程,但他和希拉里的生活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差距。
“这个距离就像是我从保守派到自由派的距离,看起来是遥不可及的距离,实际上只是20分钟的‘车程’。”希拉里说道。
确定了政治方向之后,希拉里果断地辞去了韦尔斯利学院青年共和党俱乐部主席的职务。
第二任男朋友
希拉里和杰夫交往了近三年的时间,此后他们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1968年夏天,希拉里在华盛顿遇到了活力十足的乔治敦大学学生大卫。从此,她和杰夫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希拉里一直和大卫约会。颇为讽刺的是,其中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希拉里是一脚踏两船,她在耶鲁法学院,同时也和克林顿约会。
大卫曾经就读于自有天主教的预科学校,这所学校名叫锡拉丘兹的天主教兄弟学院,后来进入乔治敦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拒绝服兵役,选择在佛蒙特州政府部门就职。
和杰夫对希拉里的印象有所不同,大卫眼中的希拉里是充满激情的。同时,他认为希拉里在选择恋人方面有恋父情结,喜欢傲慢的、冷嘲热讽,难以取悦的男人,就像她的父亲休·罗德姆那样,并坚持认为这是希拉里与自己约会,而舍弃杰夫的重要原因。
在大卫之前,杰夫与希拉里正式恋爱的时候,他发现了希拉里对性探索的渴望。事实上,在开始交往的时候,她在个人生活方面表现得非常保守,在那个性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希拉里的这种坚持难能可贵。从开始的保守,到后来的受社会变革思潮的影响,希拉里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喜欢跟着甲壳虫乐队的音乐翩翩起舞,到与大卫交往,开始在不同的男生之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正应对着希拉里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作为公众人物,这些年来,希拉里的私生活一直是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捕风捉影的诽谤一直没有停下来过。在2005年,对希拉里私生活的诽谤发展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在这一年,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爱德华·克莱因出版了一本凭空捏造、一派胡言的所谓的“揭露真相”的传记——《希拉里真相》,书中充斥着冗长乏味的性意识形态探讨。
在这本书中,所谓的“真相”包括:希拉里是女同性恋;前总统克林顿曾强暴过希拉里,并导致她怀上女儿切尔西;希拉里其实早就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丑闻;克林顿目前正在与一名40岁出头的“金发富婆”明目张胆地搞婚外情,但希拉里深知2008年总统大选需要丈夫的鼎力支持,所以竟“默许”丈夫偷情,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很多消息来源都是匿名的,甚至一些所谓的相关人物根本无名无姓。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克莱恩则直截了当地承认,我写这本书是因为不喜欢希拉里,不希望她成为2008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更不希望她成为美国总统。因为如果她入主白宫,将会是一个“危险的、多疑的、阴险的”总统。
这本书让希拉里很不爽,她这样形容克莱恩的这部新作:这本书充斥着哗众取宠、无耻恶意的谎言,显然,有人就是靠写垃圾内容赚钱。
4.成功竞选学生会主席
在学生会中谋职
大三的时候,希拉里准备竞选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此时的她,已经有了丰富的竞选经验,表现得像个老手。她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去各个宿舍宣传,告诉所有的同学,她将如何使大家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乐趣,更有意义,并将曾经与学校谈判,让学校取消不合理的规定的事情作为例子。
此时的希拉里才刚刚21岁,却知道如何取悦所有的同学。她总是能够找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共同利益,站在多数同学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比如,很多同学不喜欢在吃饭前祷告,那希拉里就会在竞选中呼吁废除它们;如果严格的课程安排令学生们不厌其烦,她就会去请求校领导们进行调整,而且她的理由相当充分——这会令学生们的选择权和学习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在竞选学生会主席的过程中,希拉里与另外两个竞争对手之间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激烈辩论。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辩论很激烈,却并没有谈到任何确定性的内容。
关于当时的竞选情况,《韦尔斯利新闻报》是这样报道的:
他们每个人都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人选,认为学生在社会事务上应该拥有最大的权限,在对学校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因为社会阅历浅,实践水平低,在如何具体推动权力机构的改变以实现目标这一问题上,他们三人都表达得含糊不清。
结果也令希拉里比较满意,她成功地击败了另外两位候选人,当选学生会主席。这时的希拉里,异常兴奋,因为她觉得自己为拉票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多年后,即使克林顿已经当选了美国总统,希拉里荣升为美国第一夫人,这时的喜悦依旧无法像当年当选学生会主席的兴奋来得愉悦。报道中提到的“含糊其辞的策略”,却在20多年后,帮助希拉里当选为美国参议员。
严重的绝食事件
希拉里当选韦尔斯利学院学生会主席的那年,反战运动在美国达到了高潮。原本用来保护战后西方民主和美国理想主义的铜墙铁壁似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此后的局势如洪水决堤,猛兽出笼,处于失控局面。跟美国当时所有的高等学府及其学生一样,希拉里以及韦尔斯利学院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的强烈震荡。
韦尔斯利学院方圆100英里的范围内,聚集了上万名青年激进学生。而在韦尔斯利学院内,很多学生扬言,如果校方不对他们的要求作出让步,他们将通过绝食来抗议。这是韦尔斯利学院建校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校园事件。这也是在希拉里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任期内最严重的一件事。这一绝食事件,对希拉里,对韦尔斯利学院都是非常大的一个考验。而后,希拉里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最终,作为镇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院,院方的相关领导人给地方政府的领导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和改善黑人的住房条件和就业机会。同时,院方也开始扩大招收其他种族的教工和学生。
后来,在希拉里的领导和协调下,绝食事件处于了可控制的范围内。希拉里带领韦尔斯利学院的学生们,以非常自律的手段来表达抗议和不满。这一路线的方针完全符合马丁·路德·金倡导的非暴力和严格自律传统的表达抗议和抵制的手段。
最终,反战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统林登·约翰逊迫于压力,宣布不再争取总统连任。
然后,接下来的一件事情,令希拉里失去了冷静。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汽车旅馆遇刺身亡,当时仅39岁。听到这个消息的希拉里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悲伤,她冲进宿舍,将书包用力砸向墙壁,大喊大叫,“我无法接受,我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我引以为傲的国家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连几天,愤怒的火焰燃遍华盛顿的大片地区,并波及其他城市。
很快,欧洲的许多城市同样挤满了激进的学生。他们放下学业走上街头,不惜同警察发生冲突,强烈要求美国结束越南战争,同时要求当局认可学生的权力。在此之前,学生的权力从未得到过认可。
不可否认,马丁·路德·金被刺杀事件对希拉里的触动太大了。在希拉里心中,他一直是正义和自由的化身。她大哭不止,很久都难以忘记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马丁·路德·金被刺杀事件逐渐平静下来。这时,暑假也到了,希拉里决定回到家乡帕克里奇去度假。
6月份,当希拉里刚刚回到家中,她又得知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她的母亲在半夜走进她的房间,把她叫醒,并告诉她,即将获得总统提名的肯尼迪在洛杉矶被暗杀。对这件事,希拉里同样感到伤心,却又无能为力,只能为他们祷告,并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同时,她更加明白政治的残酷性。
担任志愿者
希拉里所参与的政治活动并不仅仅局限在韦尔斯利学院里,而是深入到社会上,作为志愿者参与竞选活动。
1968年1月底,越南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美军遭受了很大的伤亡。“春节攻势”的惨烈状况经美国媒体报道后,在美国公众中造成了震惊,学生们对越战正义性和道德性之间的争论越来越少。
针对这一切,希拉里心中很清楚,战争的结束依然遥遥无期。在政治思想上,她开始放弃协调自己在越战中的矛盾心态,转而支持戈德华特竞选总统,同时指出明尼苏达州参议员尤金·麦卡锡取代约翰逊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周末的时候,她组织了一群韦尔斯利学院的女生一起开车到新罕布什尔州去做志愿者,在该州帮助尤金·麦卡锡拉票,并成为竞选指挥部中的一员。在3月份的初选中,尤金·麦卡锡得到了42%的选票,初步赢得了胜利。
作为感谢,尤金·麦卡锡亲自到竞选指挥部中感谢学生志愿者,希拉里见到了他,对政治的狂热因此进一步升温。
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之前的时间,希拉里还曾作为13名被选取的学生之一,参加了1968年夏季韦尔斯利学院华盛顿实习项目,并且是作为共和党的拥护者,被派往共和党在国会组织机构的实习。当希拉里到达华盛顿的时候,希拉里却属于“心在曹营心在汉”,对共和党的拥护之情早已荡然无存。
在接下来的实习时间内,希拉里的主要工作是接电话,并整理电话记录,同时,她也小心翼翼地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与民主党的联系。尽管心中颇为矛盾,但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状态,并从容地应对这些工作。
此时是美国历史上意见分歧最严重、局势最不稳定的时期。在实习的过程中,希拉里借助实习的优势,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她通过亲身体验,初步了解了华盛顿的行为方式。
希拉里的实习期限是两个月。在实习期临近结束的时候,她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迈阿密共和党大会。这一行为的目的是支持纳尔逊·洛克菲勒,他们要面对的直接对手是理查德·尼克松,阻止他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而最终的结果是纳尔逊·洛克菲勒被击败,尼克松获得了共和党的党内提名,党内的保守派势力开始占上风。希拉里对共和党更加绝望了,她彻底地离开了这个阵营。
很多时候,希拉里都是矛盾的。在参与共和党政治活动的时候,心中却牵挂着民主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难以置信的恐怖场景
从迈阿密回去之后,民主党全国大会即将在芝加哥举行,希拉里决定去看看。由于父亲是共和党的狂热分子以及鄙视民主党的关系,希拉里决定瞒着家人,去往芝加哥。
在当时,由于罗伯特·肯尼迪的身亡,尤金·麦卡锡成为与休伯特·汉弗莱竞争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唯一对手。不出意外的话,休伯特·汉弗莱应该是稳操胜券。然后,成千上万的反战游行示威者不断冲击大会,其中有阿比·霍夫曼领导的雅皮党,他们的目的就是打断大会进程。
雅皮党是60年代反战运动中最敢玩最会玩的左翼激进社团,创始人是阿比·霍夫曼。要了解雅皮党,可以看一下后来审判阿比·霍夫曼的庭审片段,罪名就是在1968年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阴谋煽动骚乱事件。
律师:请向法庭陈述一下你的身份。
阿比·霍夫曼:我叫阿比。我是个美国孤儿。
律师:你住在什么地方?
阿比·霍夫曼:我住在伍德斯托克王国。
律师:能告诉法庭和陪审团它在什么地方吗?
阿比·霍夫曼:是的,它是那些疏离的年轻人的国家。我们在脑海中将它携带,就和那些苏族印第安人将自己的苏族王国带在身边一样。那是一个人们献身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王国,在那里,人们不靠财产和金钱交易,大家的交往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那是一个献身于……
法官:就说它在什么地方吧,在什么地方?
阿比·霍夫曼:它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兄弟姐妹心里。它并不是由财产或物质构成的,而是由思想和价值……
法官:不,我们想知道的是居住地,如果你有的话。做生意的地方,如果你有生意可做的话。不要给我们谈哲学和印第安人,先生,就说你住在哪儿。现在,你说是在伍德斯托克,在哪个州?
阿比·霍夫曼:在我们的心境,在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的心境之州。
阿比·霍夫曼带领雅皮党成员在1968年美国民主党全国大会上成功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一只名叫“不死飞猪皮伽索斯”的猪,他们的竞选口号是——“他们推选吃人的总统,我们推选被人吃的总统”。
阿比·霍夫曼和他的雅皮党这种街头政治讽刺剧式的战斗方式,影响了很多人。他很聪明,也很有智慧,他认为当时的美国社会,需要进行一次根本的变革,一次灵魂深处的革命。
在希拉里到达芝加哥之后,看到了她生平从未见过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影响了她的一生。
在民主党大会正式召开之前,游行示威的主力军雅皮党与警察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芝加哥警察对游行示威的年轻人拳打脚踢,很多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当场丧命,空气中到处都是催泪瓦斯的味道。原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时任芝加哥市长的理查德·戴利。他亲自下令,可以攻击并逮捕游行示威者。
芝加哥警察得到了市长的命令之后,率先向示威者投掷了催泪瓦斯。这一举动不仅没有驱散示威者,反而彻底激怒了示威者,示威者开始制造纵火和暴乱。警察为控制局势,开始用警棍袭击示威者。最终,场面完全失控,到处是鲜血、绷带、火焰和催泪瓦斯。很多的年轻人在暴乱中流血受伤、死亡。整个美国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芝加哥。
那些恐怖的场景都在希拉里的眼前发生,她难以置信,她甚至联想起了电视上越战的惨烈画面。
“原来我们的政府竟然可以对人民下如此毒手。”希拉里如此说道。
5.人生的十字路口
选择耶鲁大学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走到尽头,希拉里又面临新的抉择,她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继续深造的大学。
几乎是毫不迟疑,她将目标定格在哈佛法学院和耶鲁法学院之间。之所以选择法学院,是因为在她看来,律师改变世界的能力最大。而之所以选择哈佛和耶鲁,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在美国的政治竞争中表现得最为出类拔萃——在此之前,美国历史上的总统,毕业于哈佛和耶鲁大学的占据三分之一。
两所学校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拥有卓越的威望。能够成为总统候选人,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能力、财力和人气。能够拥有一所威望极高的大学的金字招牌,这是得到选民信任和凝聚人气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次,两所高校具有无与伦比的人脉。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哈佛和耶鲁两所名校都贡献了不计其数的杰出人才。据统计,两个学校都有超过300年以上的历史,从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会定期不定期地参加各种活动等,仅凭校友捐赠资产一项数据,就足以说明这两个学校培养的成功人才是如何了得,这为其人脉的累积奠定了其他学校难以匹敌的基础。
再者,两所学校具有最响亮的招牌以及高水准的教育质量。作为哈佛和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都拥有超凡的表达和说服能力,而这些是总统候选人最有力的资本。
要想在激烈的总统竞选中过五关斩六将并最终夺魁,顶级名校的背景所发挥的功效是不可低估的。凭借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成功的人,反过来又会增添其母校的光彩。如此良性循环,这就是哈佛和耶鲁被誉为美国总统摇篮的秘诀。
凭借着自身实力,没过多久,希拉里就得到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从梅因南区中学升入大学要作出选择一样,希拉里再一次走到了命运的分岔路口。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她没有像当初凭借一本薄薄的宣传册就选择韦尔斯利学院那样,而是到哈佛大学法学院去实地考察一番。经过考察,她最终坚定地选择了耶鲁大学法学院。当时,希拉里经过韦尔斯利学院一位老师的介绍,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哈佛教授。在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这位教授对希拉里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而是平淡地对她说:“好吧!首先,我们并没有什么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其次,我们这里并不需要更多的女学生。”
这位教授的态度,让哈佛大学失去了一位足以载入美国史册的大人物。1969年秋天,希拉里来到了耶鲁法学院。
毕业典礼上发言
和其他学院一样,韦尔斯利学院的毕业典礼也从来没有学生代表发言的传统。然而,在1969年,在美国各地的大学中,由于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很多学生都要求能在毕业典礼上听到他们自己的呼声,否则就联合抵制。
作为学生会的主席,希拉里和许多有影响力的同学也决定争取这一权利,要求韦尔斯利的校长允许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在这一问题上,韦尔斯利学院的校长玛格丽特并没有答应,而是否决了这一提议。希拉里和同学们对这个决定很不满。她们表示,如果学校不改变主意,她们就会另外组织一个毕业典礼。
作为校长的玛格丽特感受到了学生的这种势不可挡的强烈愿望。于是,她放下疑虑,点头同意了学生们的要求。很快,希拉里被作为学生代表的人选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玛格丽特对希拉里的印象一直很不错,在她看来,希拉里的发言应该是程式化的,不会引起争议。
对于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希拉里一直没有考虑好应该说什么。毕竟,四年的大学生活,视野和知识面都拓宽了很多,至于什么样的内容会适合在毕业典礼的场合上,她也没有清晰的思路。
为此,希拉里在毕业典礼举行之前,针对发言内容征求过很多同学的意见,同学们都提出了建议,针对这些建议,希拉里也认真地做了记录。
1969年5月的最后一天,韦尔斯利学院第91届毕业典礼举行了。毕业典礼安排在学校礼堂和图书馆之间的一块草坪上,布置得隆重又欢腾、庄严又温馨,所有的学生、老师、行政人员和家长都聚集在一起,包括希拉里的父亲休·罗德姆,多萝西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加。
在典礼开始之前,校长问希拉里一会儿会讲些什么,希拉里若有所思地说:“还在考虑!”
韦尔斯利学院的毕业典礼邀请了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布鲁克作为发言人。他是一位共和党人,还是当时参议院中唯一的一名黑人参议员。
在演讲中,爱德华·布鲁克除了用一些官方的语言寒暄外,还说出了一些政策性的东西,比如为尼克松的政策作了辩护。
“爱德华·布鲁克的行为让我既失望又愤怒,他似乎认为台下的400名女学生不会对他的话质疑,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希拉里说道。
正是爱德华·布鲁克的发言,让希拉里在临近登场时,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内容。
在学生们的掌声中,希拉里走上演讲台。不过,她没有按部就班拿出准备好的发言稿,而是做了一场即兴演讲。在演讲中,希拉里这样说道:
今天,我代表400名毕业生在这里发言。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处在一个我很熟悉的、会自然做出反应的立场上。然而,我们还没有获得权力,也没有担任领导岗位,但我们的确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任务:批评、建设、抗议。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很多东西,我们也极富同情心,但我们感觉到,领袖们一直把政治作为一门权术,而且他们耍这种把戏已经有太长时间了!现在的任务,是需要运用政治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希拉里谈到了许多让学生们感到兴奋的话题,比如官员和政府机构的公信力问题,毕业生踏入社会将要遇到的挑战等问题。希拉里的思路很清晰,她的演讲代表了那一代人的思想和困惑。
就是这样的演讲,让希拉里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掌声,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她的演讲内容和照片被登在时代集团的招牌刊物《生活》杂志上,还有芝加哥的一家电视台对她进行了采访,并认为希拉里是美国三位最出色、最有才华的学生激进分子之一。
只是,希拉里的演讲让校长玛格丽特很不满意,毕竟爱德华·布鲁克是她邀请来的贵宾,希拉里不留情面地反驳他,是很失礼的举动。同样,作为共和党忠诚拥护者的父亲休·罗德姆同样很不自在,在毕业典礼结束后,他默默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