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进翰林院

曾国藩那些事儿 作者:墨香满楼 著


走进翰林院

经过22年艰难的科举考试,最终只考中了个“同进士”,这样的屈辱让曾子城久久不能释怀。

因为,在曾子城自信而又急切的心里,他觉得自己原本可以考得更好,自己原本应该像癞龙(蟒蛇的俗称)一样一飞冲天的,而现如今,自己依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相比之下)同进士,内心的不甘和现实的平庸,让曾子城彻夜难眠。

可能正是这个耻辱,触动了曾子城的神经,不久之后,曾子城改名为曾国藩,取义为“国之屏藩”,意在能够对国家有所作为。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确实起到了“国之屏藩”的作用,但是,这种屏藩却招到了众人的非议。

但是从曾国藩的出身、家庭背景和所受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保护他所在阶级的利益,对于后人所说的丧权辱国也并非是他的本意。毕竟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只是站在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里,而非站在大众的角度,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个人局限。

不过,和京城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比,自己这个乡下来的同进士,也的确没什么好炫耀的地方,钱没人家多,成绩不比人家好多少,关系更没有人家硬,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夹着尾巴做人,好好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曾国藩这种不算尊贵的出身也就造就了曾国藩做事谨小慎微的一种特性。

然而在曾国藩谨慎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远大抱负和宏伟志愿。曾国藩最初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了热望,他也像每一个京城的达官贵人的子孙一样,渴望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找到一棵可以乘凉的大树。

然而,有时候这样的一棵大树在很多人的身边都会存在,但是,能否不失时机地靠上这么一棵大树,很多时候也取决于我们的肚子里是否有那么一点墨水。

然而,胸有点墨的人并非都能及时地被自己渴求的伯乐发现,这就牵涉到一个时机的问题。时机的到来,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在平凡而无奇的生活之中慢慢地等待,等待伯乐的到来。

而此时,正有一位既可谓大树又可谓伯乐的贵人,站在不远的地方颔首微笑着向曾国藩招手。

道光十八年正月,曾国藩在京参加全国会试时,遇到了科会试钦派主考官大学士穆彰阿,而这个人正是奠定了曾国藩之后能够在10年之内连升10级的贵人。

然而在两人相识的最初,这位贵人或许对曾国藩这个只考中了同进士的后生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要不然,对于穆彰阿这个在当时呼风唤雨的大臣来说,随便耍个小伎俩就可以给曾国藩谋个官当当,也不至于让曾国藩在考中了进士后,只能等待皇上的垂青。

道光十八年五月初二,也就是在曾国藩虚岁二十八中同进士后,在礼部(负责考察国家礼仪的部门)堂官(礼部的长官)引见下,曾国藩才有幸平生第一次朝见皇上。

然而这位长官对曾国藩的引荐并非是对曾国藩的垂青,因为,只要是在翰林院的庶吉士都有这样的机会,只是别人早在半年前就得到了这样的机会,而曾国藩却等待这样的机会一直等了半年多。

虽然如此,对于当时的曾国藩来说也一定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时的曾国藩一定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真实的才华了;怕的是皇上不喜欢自己,那么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有可能白费了,虽然在地方自己已经是进士老爷了,但是在京城,一个进士不过徒有其名,根本没有什么俸禄和官位。

怀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曾国藩进了紫禁城。

而当时的天下相当不太平,不仅连年遭遇洪涝灾害,而且各地官员贪婪无能,一时间举国上下民不聊生。可能是道光帝对现状也相当不满,因而他对曾国藩的为官第一要义“廉”的认识,非常赏识,于是就录用他为翰林院庶吉士。

估计道光帝对于曾国藩的第一印象不过是:年纪轻轻,中等身材,不算强壮,如此而已。至于曾国藩的相貌,估计道光帝并没有去留意,以至于后来,道光帝看清了曾国藩的真实长相后,甚至很后悔自己把长相这样的一个人留在了自己身边。

这是后话,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清朝的翰林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或许大家对翰林院早有耳闻,当时的翰林院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干部培养学院。因此如果能够进入翰林院,那么就离做官的日子不远了。而且大清每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般都出自于翰林,于是,翰林院也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我们的主人公曾国藩被授予的庶吉士的头衔,就相当于现在干部学院的见习生或研究生,他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研究翰林院的书籍。

庶吉士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庶吉士一般是从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可见当时曾国藩进入了翰林院,也就意味着曾国藩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官场。而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此时的曾国藩一定很急切地将这个好消息传达到了爷爷和爸爸的耳朵里,收到了这个消息,曾家一定张灯结彩、大张旗鼓地庆祝了三天三夜。

要知道,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进入翰林院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高期望,不仅仅是因为升职的机会多、见皇上的机会多,就单纯地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每一个读书人都渴望自己能够编撰国史,在清史中多少留下一点个人的文采在里面,也足以抚慰平生。

因此对于曾国藩的爷爷和爸爸那些以读书为骄傲的人来说,进入翰林院就意味着无上的光荣。

但是,进入翰林院的曾国藩,并没有他爷爷和爸爸想的那样风光,此时的曾国藩是个彻头彻尾的月光族。

因为翰林院的研究生是没有俸禄的,曾国藩要吃、要喝、要买书、要送礼、要走关系,这些都要钱,钱从哪里来?湖南老家。

一个天天出入翰林院、隔三差五跟皇上见个面的庶吉士却还要靠家里供养,曾国藩很不甘心,他想要尽快结束这种让自己难堪的境况。

然而,如何尽快结束这样的日子呢?最快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皇上面前表现得好一点。

虽然在翰林院和皇上见面的机会多,但是对于一个干部学院的实习生来说也并不那么简单,因此曾国藩时刻都在期待并准备着与道光帝的见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