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万水千山
当一个人看尽世间繁华,就会想要贪恋红尘,在取舍面前,很多人都在艰难抉择中误入歧途,半生的辉煌毁于一旦。当然,也有很多人傲骨流芳,声名远扬。
林长民从东洋留学回来之后,满腔热血,一心想要从政,改变中国的混沌局面。他进入内阁担任司法总长,和梁启超是同僚,二人常在一起畅所欲言,回忆当年留学时的场景,他们都希望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贡献一分力量。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局很不稳定,高官腐败,一心为己,在这种情况下,再大的抱负也是没有意义的。拥护袁世凯称帝的张镇芳为了逃避自己的罪责,想用十万元巨款贿赂林长民削罪。林长民却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男子汉大丈夫刚正不阿,不会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虽然当时很多官员悄悄劝林长民收下贿赂,毕竟时局不稳定,什么事都不宜做得太绝,可林长民却不为所动。
正当大家私底下叹息林长民太过耿直的时候,他却毅然摔下了自己的乌纱帽,众官员一片哗然,有人甚至批评他不知好歹,可也有人力赞他的清正廉明。还有一位和他意见一致为其挺身而出的朋友就是梁启超。梁启超仗义执言,为林长民发声,不怕得罪当局。林长民的性格高傲不屈,见识长远。虽然林长民和梁启超并未同朝为官,但是二人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一段佳话。
1919年的一个明媚的午后,林徽因走进了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中,此时,梁思成已经在座位上等候了。她轻轻掀开窗帘,看到了一个神采奕奕的青年男子,穿着一件合身的灰色长袍,鼻梁上架一玳瑁眼镜,俨然一副年轻知识分子的模样。林徽因的脸颊不自觉飞升一道红晕,她轻轻地低下了头。看着映入眼帘的女子,梁思成也是微微怔住了,修身的淡色旗袍,梳了一个淑女髻,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那一年,林徽因14岁,梁思成17岁。
虽然林长民和梁启超都想撮合这两个年轻人,可成家先要立业,况且感情的事还要看是否你情我愿。林长民和梁启超的思想都比较开放,他们的想法也达到了一致:让两个年轻人先相互了解一段时间,至于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成立了国联协会,林长民就是发起人之一,担任起协会总干事,作为国联事务负责人常驻伦敦。林长民再次远走他乡,这一次,他决定带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林徽因一起走。他想让林徽因多观察各国事务,以增长见识;同时也希望林徽因能够领悟到他身上的胸怀抱负;第三是他希望林徽因可以远离家庭琐事,到外界扩大眼光,培养她的见解和能力。
苏州不过是中国的一块小地方,而他现在要带着林徽因走向全世界,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让这个十六岁的姑娘充满了好奇。
4月,林徽因随父亲一同到上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船,一路海航的旅程给林徽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广阔的天空,一望无垠的大海。她站在船头的甲板上,眺望着大洋彼岸。就在这个时候,小小的她已经在心中立下誓愿,要成为这广阔天地间的特殊女子,不能庸庸碌碌地过一生。
5月7日,邮船抵达法国,林长民父女却转道去了英国伦敦。居住在阿门二十七号。两个月后,林徽因开始和父亲一起漫游欧洲大陆,从巴黎到日内瓦,从罗马到柏林。这个弱小的女子就在漫长的旅途中逐渐成长为铿锵热烈的样子。异国的风土人情让她感到惊诧。她注视着神秘的建筑,用细嫩的指尖轻拂着每一寸砖瓦,她的内心也在不断升华。原来在世界面前,大家都是那么渺小,就像手中的沙砾,随风消逝,不留痕迹。
期间,林长民并没有忘记对林徽因的教育,他第一时间给林徽因请来钢琴和英语老师,希望她能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短时间内融入英国的生活当中,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这里。人生就该不断进取,只有迈向更高的台阶,才能知道自己曾经的羁绊是多么不值一提。此时,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母亲无休止的责骂、家庭琐事等,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眼前的红砖绿瓦,粉黛白墙足以让她淡忘过去的灰暗。
林长民生性热情好客,很多留洋时候结识的文人志士,得知他来到英国的消息时都不约而同来到他家,宽敞的客厅里是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大家聚在一起仍然和上学时一样,在政治形式和如今面临的问题上各抒己见。阳光洒在客厅的欧式沙发上,大批高谈阔论的学士们已经忘记了冒着蒸汽的茶水,他们三个一堆,两个一伙,正为了某个问题争论得热火朝天,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林徽因却静静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听着他们的谈论。她虽然不怎么爱讲话,但却没人能忽视这个美丽的中国女子。
这群政客也让林徽因了解到了世界的广阔,他们那些意见不统一的言论在林徽因的心里埋下了异样的种子,开阔了她的视野,也革新了她的世界观。树叶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此刻的林徽因是幸福的,因为她虽然不清楚自己在何方,却已经触碰到了世界的另外一角,这是其他同龄孩子可望不可求的。
就在此时,一件偶然的事情吸引了林徽因的眼球,谁都没有想到,仅仅是几句不经意的话语却在林徽因今后的生活中翻起了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