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1916—1990),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恐怕是他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国内外对他称呼最多的莫过于“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确十分畅销,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发行,几乎家喻户晓。可以说,在儿童文学作家中,罗尔德·达尔是最为成功、最为知名的作家之一。达尔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很多国家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包括《詹姆斯与大仙桃》(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查利与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魔法手指》(The Magic Finger)、《查利与大玻璃升降机》(Charlie and the Great Glass Elevator)、《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Fox)、《特威特夫妇》(The Twits)、《女巫》(The Witches)、《好心眼儿的巨人》(The BFG,1983年获“惠特布雷德奖”——Whitbread Award)以及《玛蒂尔达》(Matilda)等儿童故事。
然而,作为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的罗尔德·达尔还写过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非儿童类”的短篇小说(个别篇章具有“儿童类”文学特点,但由于是罗尔德·达尔早期作品,也被收录进来,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说“成人类”短篇小说,也就是说,为成年人写的文学作品,称之为“非儿童类”,主要针对达尔“儿童类”作品耀眼的光环而言。其实,这些“非儿童类”短篇故事(小说)绝大多数是达尔转笔写儿童文学作品之前完成的,“儿童类”作品的耀眼光环或多或少掩盖了一些“非儿童类”作品的光芒。而在中国,这些“非儿童类”作品的“光芒”几乎没有散发出来,很少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知。这些作品受到西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多数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达尔也从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O.Henry)那里汲取了一定的营养。就达尔作品本身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来看,可以说,他是“20世纪英国变形精神世界的一位工笔画家”。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样,他早期的这些“非儿童类”作品同样具有结尾出奇、结局令人意想不到等特点,更进一步说,达尔的此类短篇小说这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这类作品充满奇思妙想,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其中不乏道貌岸然者、悲观主义者、心理变态者。此类作品也不乏荒谬、贪婪、邪恶、虚伪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大都在“机关用尽”之时,一不小心就“栽了跟头”,或者在“聪明绝顶”之际,反而被自己的“聪明”所误。
罗尔德·达尔的父母是挪威人,但达尔本人1916年出生在英国格拉摩根郡的兰达夫(Llandaff,Glamorgan,格拉摩根原来是英国南威尔士的一个郡──著者注),并在雷普顿公学(Repton School)接受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加入英国皇家空军,驻扎在内罗毕。后来,他加入了驻利比亚的一个战斗机中队,受了重伤。之后,又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到希腊和叙利亚参加战斗。1942年,达尔作为英国大使馆的空军助理专员去了华盛顿。华盛顿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随后,他被调到情报部。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成为英国皇家空军中校。他的第一批短篇小说共有12篇,都是根据自己在战争期间的经历写成。这12篇作品首先发表在美国的一些主流杂志上,后来编撰成书出版,书名为《向你飞跃》(Over to You)。
罗尔德·达尔所有受到高度赞誉的作品都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安格利亚电视台(Anglia Television)将他的一些短篇小说改编成电视系列剧,冠以标题《出乎意料的故事集》(Tales of the Unexpected)。他的作品还包括两本自传——《男孩时代》(Boy)和《独闯天下》(Going Solo),还有赢得很多赞誉的小说《我的叔叔奥斯瓦尔德》(My Uncle Oswald)以及《罗尔德·达尔倾心的鬼怪故事集》(Roald Dahl’s Book of Ghost Stories)。最后一本是他自己编辑出版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收集了一些奇闻轶事,并跟妻子弗利西蒂(Felicity)一道,整理了一些烹饪食谱,汇编成一本书。这本书1996年由企鹅出版集团出版,书名为《罗尔德·达尔的烹饪书》(Roald Dahl’s Cookbook)。
罗尔德·达尔于1990年11月23日去世。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称其为“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为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拥有极其广泛读者群的作家之一”(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influential writers of our generation),并在写给他的讣告中写道:“孩子喜欢他写的故事,把他当成自己心目中最喜爱的人……他的作品将成为未来的经典之作”(Children loved his stories and made him their favourite…They will be classics of the future)。据报道,在2000年英国的“世界图书日”(World Book Day)投票中,罗尔德·达尔当选为“读者最喜爱的作家”(Favourite Author)。
对于20世纪的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及其作品,《爱尔兰时报》(Irish Times)的一篇评论,可谓一语中的:“Roald Dahl is one of the few writers I know whose work can accurately be described as addictive.Through his tales runs a vein of macabre malevolence,the more effective because it springs from the slightest,almost inconsequential everyday things.The result is a black humour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kind.”(罗尔德·达尔是我所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其作品令人沉醉、上瘾。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条主线令人毛骨悚然,充满恶意和凶险,但却更加行之有效,因为其来源是一些不起眼的、几乎微不足道的日常事物。结果,最为错综复杂的黑色幽默便应运而生了)。
抛开后来“儿童类”作品的耀眼光环不说,罗尔德·达尔在20世纪中叶之所以蜚声世界,就是因为他所创作的这些“非儿童类”的短篇小说(当然,个别篇章具有“儿童类”文学特点,预示性地展露出达尔后来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丝“光芒”)。但是,当时中国翻译出版业不是很发达,对他的作品译介得也不是很多。就算是有所译介,也处于零星的“散兵作战”状态,不成体系。在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的今天,研究罗尔德·达尔的这部分作品,并系统地加以翻译,如同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门内的景色依然会令当代中国读者惊喜不已。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阅读达尔的这部分作品将会带来迥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其实,罗尔德·达尔这部分短篇小说的实质和绝妙,可以从英美主流媒体的评价窥见一斑:
“Roald Dahl is the prince of storytellers.”
──Daily Mail
“罗尔德·达尔是位讲故事的王子。”
──(英国)《每日邮报》
“The absolute master of the twist-in-the-tale.”
──The Observer
“绝对的大师,其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
──(英国)《观察家报》
“These stories pack their punch.”
──The Observer
“这些故事蓄满了惊人之力。”
──(英国)《观察家报》
“An unforgettable read,don't miss it.”
──Sunday Times
“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不可错过。”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Dahl is too good a storyteller to become predictable,so you never know whether the tyrant or the tyrannized will win in the end.”
——Daily Telegraph
“达尔的故事讲得太精彩了,结局简直令人无法预测。因此,你永远都无法得知,最后的赢家是残暴的人,还是受到残暴对待的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
“Dahl has the mastery of plot and characters possessed by great writers of the past,along with a wildness and wryness of his own.One of his trademarks is writing beautifully about the ugly,even the horrible.”
——The Los Angeles Times
“达尔拥有以往伟大作家的资质──善于营造情节、精于刻画人物,但达尔也拥有自己荒诞不经的一面,以及自己的一套挖苦讥讽的手段。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他对丑陋之人的精妙刻画,更有甚者是对恐怖之人的精妙刻画。”
——(美国)《洛杉矶时报》
“An ingenious imagination,a fascination with odd and ordinary detail,and a lust for its thorough exploitation are the…strengths of Dahl's storytelling.”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达尔写作的影响力在于其独特的想象力,在于其对稀奇古怪和平淡无奇的细节的着迷程度,在于其对细节完完全全加以利用的欲望。”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The mind of Roald Dahl is quintessentially nasty and wicked.”
——The Washington Post
“罗尔德·达尔的思维具有典型的特点,那就是肮脏和邪恶。”
——(美国)《华盛顿邮报》
在此前提下,研究并翻译罗尔德·达尔的“非儿童类”短篇小说,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会为中国文学的百花园增添一个品种,会为文学爱好者和翻译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文本。
在历时三年多对罗尔德·达尔“非儿童类”短篇小说进行研究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共收集到长短不一的此类作品60篇,并站在一定的角度,根据著者个人的理解,细加编排,精心安排,详加注释,最终通过翻译,引介给中国读者。
本书在对罗尔德·达尔短篇小说的翻译探索中,采取了严谨的翻译态度,形成了以下基本的翻译思路:
(1)人名、地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异化”式处理(极个别人名做了“归化”式处理),主要依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新华社译名室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第一版或2007年第二版)以及《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周定国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第一版)等,个别的人名、地名的翻译兼顾了流行的译法。
(2)绝大多数非国际化的度量衡单位,特别是英制的度量衡单位,采用“同化”或“归化”的处理方法,以便汉语思维者能形象化地加以理解。
(3)每一篇的题目都采用汉语四字格来处理,以求汉语的工整,发挥汉语四字格表达的优势,但同时最大限度地兼顾原文题目的字面意义。
(4)就汉语译文整体而言,尽量杜绝“翻译腔”,以保持汉语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但前提是确保对达尔小说原文的“忠实”。
(5)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风格,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原文有些风格,在翻译中只能退其次而求之——基本上采用“归化”处理手法,照顾了汉语的通畅性。比如原文中很多非标准的英语表达,汉译时就没有在“风格”上充分得以体现,这也是以后有待继续探索的一个翻译问题。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匆忙且蹒跚的步履必将会迈出“不和谐”的步伐。在对罗尔德·达尔的“非儿童类”短篇小说进行研究、翻译并成书的过程中,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批评,特别是多做文学翻译方面的批评。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本系列书中所引用的罗尔德·达尔原著内容以及所做的翻译探索,旨在学术研究,不做商业用途。涉及相关版权的地方,已经做了引用和标注。
著者
张跃伟 王永胜
2014年12月1日于渤海大学
- 参见“陈钰,1985(4):66”,这里只不过将其中的“二十世纪”,规范性修改成“20世纪”。
- 参见“Roald Dahl.The Best of Roald Dahl.London:Penguin Books Ltd.,2006”。
- 参见“Roald Dahl.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of Roald Dahl.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92”。
- 著者译自Roald Dahl(1916—1990)的“The Best of Roald Dahl”(《罗尔德·达尔小说精品集》)一书的封底(back cover)。此书由英国“Penguin Books Ltd.”出版公司于2006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