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姹紫嫣红牡丹亭

和山楂树一起变老 作者:子衿 著


姹紫嫣红牡丹亭

几年前要回中国,要去大使馆签证的话,那可是辛苦。早上要五六点去签证中心门口排队,前几十名才能拿到号,才有资格入内递表。所以那时候这里的华人都在抱怨,说回乡的路途第一关就被卡在自己的同胞手里。我就是这么早去过一次,队已经排得很长,在长廊绕了两个弯之后才在大楼临街的屋檐下排上队。排就排吧,反正我带了本书,也很安然。但是有一个签证处的中国工作人员硬是让这个早晨变得很恼人。她是一个其貌不扬但是很唠叨尖刻的中年妇女,不断地来来回回地沿着长队走动,凶巴巴地对大家训话,要求我们好好排队,到室内后不能碰她桌子上的文件啊、东西啊云云。在加拿大,这种做派基本上是见不到的,但是一大早的,大家大概也都懒得理会她,只是眼神里都流露出强烈的愤怒和鄙视罢了。我瞥了一眼她的背影,后脑勺堆了一坨的头发中央,扣了一个两个C标志的发卡,明晃晃地刺眼。我不大懂名牌,但这个标志我知道,因为我喜欢过可可·香奈儿,看过她的传记。但是因那个女人在头发上把“香奈儿”的发卡一别,那一刻我好像连带可可·香奈儿这个人都不喜欢了。

奇怪的是,就在那种时刻,我前面的一个四十岁上下的男子回头向我问话。他的普通话明显带有香港口音,他问我在大陆的什么地方可以听到昆曲。我那时候真是无知者无畏,马上回答说:“在江苏的昆山。”后来查一下,居然被我蒙对。然后他问我怎么去,我说先到上海然后坐车过去。当然我又是对的。他犹豫了一下,又问我看过《牡丹亭》没有。我说没有。他停顿了一下,告诉我他就是为了看《牡丹亭》去的,说《牡丹亭》真是太美了。那时候我心里吃惊得厉害,居然有香港人为了《牡丹亭》排了长队办签证飞到中国去!

这是我第一次在书本外听到有人跟我讲《牡丹亭》。后来几年里差不多就忘了。

某一天,在图书馆偶然看到《牡丹亭》,就随手拿来翻。猛一看,一共五十五出,都是文言文,想来很难读懂。可是看到一句“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倒是看得懂的,不就是说春风像丝线一样地摇摆荡漾,绵软地吹到了清闲的院子里吗?而且马上有很多春天的画面出现在眼前,飘荡的柳丝、红砖绿瓦……觉得好美。反正书也不厚,就借了回家。然后,就一本正经地读了一遍《牡丹亭》。

读了才知道原来《牡丹亭》是那么浪漫的一本书!明朝是那么浪漫的一个朝代!汤显祖是那么浪漫的一个剧作家!浪漫到可以让人为了爱情生,为了爱情死,还可以为了爱情由死而复生!汤显祖在序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些没有爱到可以出生入死的爱情,都是形骸之爱,都不是至情至性的真爱。真爱至爱就是要以生死来相酬的。多夸张的观点!那么书中的丽娘和柳郎到底爱成怎样呢?要羞死多少天下人呢?

说南宋时期有个杜太守,养有一女,年方十六,尚未嫁娶。她和其他女儿家一样,平日里是“长向花荫课女工”。杜太守看她春来在闺阁闲得厉害,就为她请了个叫陈最良的家教,说要她知书识字。这个陈教授呢,虽然心里早看清了所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可还是好为人师。他先让杜小姐将文房四宝备好。刚好我们来看看这位杜小姐的丫鬟春香都拿了些什么文房宝贝来:墨呢,是螺子黛,是画眉的;笔呢,是画眉细笔,自然还是画眉的;纸呢,是花哨的薛涛笺;砚呢,是两个头的鸳鸯砚。看到这等风情万种的笔墨纸砚,倒是陈教授先傻了:这个女孩儿成天价都弄些什么呢?所以发誓要好好教导教导她。

于是就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教。这一教,不得了,好端端的淑女丽娘开始感叹了:“圣人之情,尽见于此。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对啊,雌鸟都有公鸟追,美女自然就要有帅哥追啊!这一思量,寂寞就来了。乘杜太守去慰问农民兄弟不在家,陈教授刚好又请了几天农忙假回乡下去了,身旁又有春香在怂恿,于是就到后花园赏花解闷去了。接下来就是有名的“游园惊梦”桥段,写得非常美,我多剪贴一点原文给你赏玩。

说丽娘在牡丹亭游园,一路上自言自语,说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女孩子家的闺房话:

“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镇。我一生爱好是天然,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这里是她在说自己的天然美态,很臭美。当一个女人自己都知道自己美,通常麻烦就不会少。)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里是她说春光再好,可惜没人陪伴的惆怅。姹紫嫣红的花儿全开了,也不过都落井里去了,没人看呀。春色如许,就是十二亭台赏遍了也是枉然,没人陪呀!)

然后她就低头自己寻思:春色恼人一说是真的!怪不得很多古代女子会在春天里觉得烦恼呢。像人家崔莺莺倒是遇到了张生,才子佳人相依相偎多好啊!我都二八年华了,我的睡情谁曾见过,腼腆谁赏过呢?什么时候有人来折我这枝蟾宫桂呢?

想着想着她就在园中睡着了,就做起梦来。梦中突然出现了个白面书生,手持柳枝,逶迤而来,要她题诗。结果那书生居然抱起她,转过芍药栏,到了牡丹亭畔,紧靠湖山石,把她领扣松了,衣带宽了。然后居然在梦中“紧相偎,慢厮连”,竟如此这般共享了云雨之欢。园中的花神处事极不严谨,故意招引了很多花儿蝶儿的,一起来煽风点火,结果让丽娘动了春情,迷失了芳心。所以说很多事情有鬼神作怪,就由不得人。

醒来之后,丽娘还是一直觉得困。第二天她去园中还想找那个梦境,可是牡丹亭、芍药栏,硬是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她就伫立在那棵梅树边,掉眼泪:“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梅根等相见。”

自此,她就茶饭不思一病不起,只能在闺房里唱:“径曲梦回人杳,闺深珮冷魂销。”春香劝她:“若再愁烦,怕十分容貌不上九分瞧。”她一听,吃惊不小,难道我瘦了不成?于是拿出菱花镜来照,一照,果然人比黄花瘦。于是马上吩咐春香素绢、丹青伺候,开始为自己写真,一定要在枯萎之前,留下这千古姿容。很有计划的一个女子,知道未雨绸缪。画完之后,她在画旁,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桂,不在梅边在柳边。”

我想这诗说的是:近看呢,就分分明明觉得这画中人以前见过,远观呢,就觉着她飘然若仙。如果将来有个人可以陪伴在她身旁的话,那个他非梅即柳。写得像个谜面,等人揭底。

然后叫画匠将画裱好,又嘱咐春香日后将画藏于牡丹亭畔,太湖石下,那是后话。

杜老夫人何等伤心,一个娉婷娇女,怎么就得了春病?就急急地叫陈教授来给这个学生治病。陈教授一想,这病不就是从毛诗“君子好逑”来的吗,那么病就要从“既见君子,云胡不瘳”开始治呀!然后当场从诗经“摽有梅,其实七兮”中加了三颗,开出了一共十颗梅子的药方,说可以治这个“君子”病。这种教授不但误人子弟,而且实际上是要了学生的性命。这药方当然是治不好病的,可怜的病婵娟在嘱咐春香将她葬于园中梅树下以后,无可奈何香消玉殒。

这边厢的丽娘都去阴曹地府了,那边厢的男主人公怎么还没出现呢?

男主人公原名柳春卿,年方二十,聪慧俊美。据说是唐朝柳宗元的子孙,所以也是偷天妙手好文章。一晚他做梦,梦到个园子,有个美人立在梅树下,对他如送如迎。美人还说只有遇了她,他才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于是第二天他就果断改名为柳梦梅。

一日柳梦梅遇到故友韩生,说是韩愈的后代,两人相谈甚欢。韩生劝他去找识宝钦差苗中郎,以图功名。柳梦梅觉得韩生说得对,就辞了老仆,上路了。在多宝寺还真遇上了为天子觅宝的苗中郎。他对苗老说:“你这里摆着的明月珠、珊瑚树都是虚舟飘瓦,小生我才是擎天柱、架海梁,才是真正的宝贝。”

苗大人一听,这年轻人谈吐不俗,有气概,便鼓励他去参加考试,以面见天子,更资助了他盘缠。于是这位帅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牡丹亭畔行。结果风萧萧,雪飘飘,他在路上病了,刚好被丽娘的陈教授遇上了,就带他到梅花观养病暂住。

这梅花观可不是别处,正是丽娘原先的宅第。杜老先生被提拔,带了夫人搬去了淮扬当差。因丽娘葬在园中的梅树下,杜老先生就叫人在此造了个梅花观,以供奉丽娘牌位。此观就交由陈教授和石姑看守照应。

含辛茹苦,在三年之后,柳公子终于不远万里来到牡丹亭。那么丽娘呢?

丽娘在阴间被关了三年。这时,她正在冥府冤死城等候阎王发落呢。阎王一看到丽娘就呆了,这个女鬼漂亮,这气色根本不像在泉台啊。再一听丽娘哭诉,原来她不过就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帅哥,然后好端端的就死了。阎王听不懂了,天下人哪有这种死法?都这样容易死的话,他不要忙死了吗!再悄悄翻了翻婚姻簿,果然有柳梦梅一人,还真说他俩要成婚配。所以呢,阎王就让丽娘离开了这冤死城,让她去找她的梦中情人。丽娘就成了一个自由的女鬼了。看到了没?古时候的阎王都和现在的不同,都是善良浪漫的呢。

再说柳梦梅呢,感冒好了一点,无事可做,就在园中闲逛。恰巧逶迤到后花园,又来到湖山石畔,还就看见了那个画盒子。于是拿回房中,焚香观瞻。打开一看,咦,这画中的姐姐又像观音,又像嫦娥,面熟啊!又看到下面的题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桂,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又柳又梅的,不正是说的自己?于是夜夜烧香对画磕头,想把画中的姐姐叫出来和他相会。一夜,丽娘的魂魄刚好云游到梅花观,刚好听到他在叫姐姐,叫美人。这“三声两声一叫,想起花亭水亭,趁着风清月清,于是无情有情”,丽娘哪里只是一个感动了得,便自称是邻家女子,来“剪烛临风,西窗闲话”,就进屋来。一个未嫁,一个未娶,一个香艳,一个俊雅,又互相觉得面熟,于是“金钗客寒夜来家,玉天仙人间下榻”,两人如鱼得水,点勘了春风第一花。之后,丽娘便夜夜过来和柳生谈笑欢会。几天后他们的说话声未免惊动了观中的道姑,道姑进来问柳生屋里还有谁在。丽娘见瞒不过,只好将真情告诉了柳生,说她是丽娘的香魂,为了他一梦而终,并要求他三天之内挖墓开棺,让她还魂,好和他做人间的夫妻。这柳生为了女色,胆子也够大,还真的就掘墓开棺。而丽娘还真就还了魂,真就成了他的妻子。

这世上的女人一旦做了妻子,哪个妻子不要求丈夫上进呢?丽娘她也催了柳郎赶考去。

话说当时边关不宁,有金兵侵扰,很多重臣都在忙打仗的事,皇帝就让先前那位识宝钦差苗大人去兼职,又做了主考大人。苗大人懂经的,他说“看宝易,看文字难”,阅读文章的事让他头都大了,可偏偏就是柳梦梅的文章让他一眼喜欢上。柳生开首写道:“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一段边愁。”看,他还真了得!这开场的三句话,马上就点破帝王愁。满目的桂花,满地的荷花,良辰美景,可这些都排解不掉帝王心里对边关的忧愁!然后他又论述了“和”“战”“守”的时机及优劣,把苗大人佩服得不得了,当下就决定让柳生当状元。

但是好事多磨,因为战事,发榜日期延后,柳生只能回家等候佳音。

丽娘看他回家,反正等发榜闲着也是闲着,想起来她的父母如今还没联系上,就又派他去淮扬打探一下父母的情况去。柳生就再次风雨兼程。

话说在淮扬的杜老先生又被朝廷任命了去淮安打仗,由于战事紧张,他让杜夫人和春香去了临安,自己去淮安。杜老先生后来在淮安招安了贼人让边关太平先不说,先说杜夫人和春香在夜里到了临安,急急地找落脚的地方住。刚好那夜丽娘屋里用完了灯油,让石姑去借油。石姑出门,没把门关严,所以杜老夫人进去后,不想就遇到了丽娘。母女相认,这又是一奇!

再说柳郎他到了淮扬,听说杜老去了淮安,然后就赶去淮安。到了淮安他就到府上敲门说女婿来访。这把杜老先生吓坏了,女儿都死了三年了,怎么倒还来了女婿?所以只当他是骗子,见都不见,就直接把他关牢里去了。

既是淮关平定,这时候皇上发榜了,状元郎当然就是柳梦梅。可是满地里却找不到柳状元。丽娘急死了,杜老夫人想一定是她的不信邪的老相公将柳梦梅当骗子扣下了,于是和丽娘一起找过去。当她们找过去了,杜老先生也不放人,就连这女儿他都以为是鬼,要么就是谁装神弄鬼地骗他。

因此大家僵持在那里。后来这个案子硬是奏报了皇上。果然皇恩浩荡,皇上降旨将杜老升了一品,柳梦梅升了翰林院的学士,又撮合夫妻团圆,父女相认,完美大结局。

这个故事就这样讲完了。或许有人会说这个汤显祖,满口荒唐言,都是胡说八道。可是我想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写给那些相信他的人的。据说当年这《牡丹亭》一发表,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读,人家《会真记》的销路都直线下降了。而且很多梨园的名伶都在戏台上唱《游园惊梦》唱得哭死过去。可见,相信的人还挺多。

这个故事我也是不信的,可是这并不影响我喜欢《牡丹亭》。我喜欢汤显祖的文字里面醇厚浓艳的才情,里面的好诗好词是一句连着一句,深情是今生连着来世,而且全员出动,唐宋名家的诗词都拿出来用;侍女、老师、阎王,每一个角色都善良深情。

汤显祖和曹雪芹一样,都是才情横溢之人。只是曹侯悲观了些,让绛珠仙子下了凡又把她活活伤心死了。但是汤才子却是乐观的,把丽娘伤心而死作为故事开头,然后让她做鬼也找到梦中人,还让丽娘又活了过来。汤才子说“若有香魂不相遇,只是未到牡丹亭”,所以林姑娘要是没住在大观园,而是住在牡丹亭,境况也会绝然不同。

现在来讲《牡丹亭》的两个粉丝。

白先勇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己就写过《游园惊梦》。故事说一个六十岁的钱将军爱昆剧,他在看了一个红翻天的昆剧名伶演过《游园惊梦》后,对她朝思暮想,后来就娶了二十岁的她做了填房夫人。本来也都生活得安好,可一次她喝醉了酒,唱《游园惊梦》,唱乱了神志,迷迷糊糊地好像和乐师有了云雨之欢。她才猛然意识到除了那天和乐师在一起之外,她这一生原来都是寂寞的。然后她觉得她的生命是死了一回又复苏了。但是钱将军又在不远处迷迷糊糊、凄凄婉婉地呼唤她、提醒她……故事就在那些恍惚的、复杂的情状中结了尾,搞得神叨叨的。看起来白先勇是雾化了汤显祖的《游园惊梦》,让情更不知因何而起,却让人心凌乱至此。

于丹教授也是《牡丹亭》的粉丝,她写过一本《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她描绘了昆剧的种种美,比如悲壮之美、深情之美、梦幻之美、苍凉之美,在大维度上,让我领略了昆曲之美,也让我有了一股看昆剧的冲动和热情。

后来,我在网上看了白先勇策划的现代版的昆曲《牡丹亭》,真的是惊艳。丽娘的美,真是美得让我动心。她的容貌、发式、服装,每一个部件、零件都是美丽的;她的身段、唱功,每一个声形也都是旖旎的;再加上高科技的灯光音响,真是流光溢彩。听她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像一口现打的鲜奶油入口,把心都融化掉了。再一句“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这小脚踏在泥里不但怕把新袜子弄脏了,还怕把花踩痛了,活脱脱一个敏感多情的女孩儿。我好喜欢!

说起戏曲,我小的时候就喜欢。那时候和大人们挤在一起,围着一个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在那个年纪,我最喜欢的其实不是曲调或戏词,而是喜欢花旦的头饰和衣服,最迷的是她们的水袖。袖口延伸出白白的一米多长的布,收着的时候一层层有次序地叠起来,堆在手背上。放下来的时候呢,只要手轻轻一抖,便风一般地甩动起来。收着、放着或收放之间都饱含了柔美和情致,而且有趣的是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暗喻。比如用水袖轻掩其口,代表在偷笑了;一只手扯起另一个水袖遮住脸,代表害羞了或者是悲痛欲绝了;用水袖在眼前虚拭呢,代表在拭泪了;两人都扬起水袖并搭在一起就代表拥抱了;水袖一甩,拖地而去,代表我走了,不理你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道具能比水袖更含蓄、更有象征性、更耐人寻味了。

细想来,中国传统女人的迷人之处,或者说和西方女人的不同之处,就是她们水袖一样的柔美、细腻、多情和含蓄。这是中国女人的魂魄性的东西。丽娘身上有,林姑娘身上也有。那个签证中心戴双C发卡的女人身上肯定没有。

所以那位香港的先生要不远万里地去寻找。

所以子衿也要花几年时间才走近《牡丹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