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诗词与人生 作者:史良昭 著


|序|

前人品评苏轼和韩愈的古文时,有“苏海韩潮”之说,那么苏轼的两千七百多篇诗、三百多首词,更可以说是一片浩瀚闳丽的海洋了。我们读木华(玄虚)的《海赋》,除了心折于大海“掎拔五岳,竭涸九州”的气势外,还为它“吐云霓,含龙鱼,隐鲲鳞,潜灵居”的内涵所吸引。探览东坡诗词的大海,也会使我们流连忘返,担心的只是它太广,不能面面俱到;太深,难免浅尝辄止罢了。

东坡的诗是宋诗的代表(宋诗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黄庭坚),更是宋诗中高踞峰巅的部分。换句话说,从元明到清末,宋诗常有为人所忽视以至贬抑的情形,而东坡诗则不在此列。譬如元代的赵孟頫曾经抄写过黄庭坚的一首马诗,误植于杜甫名下,明代的有名学者王稚登竟以为发现了老杜的佚作;“后七子”不讳言对宋诗的别集不感兴趣,却没有人敢承认说自己不曾细细读过苏诗。清初,当宗宋的诗风逐渐抬头时,作为先导的便是东坡诗的各种批、注刻本大量行世;《诗韵集成》《诗韵珠玑》一类的韵书,所示句例无不取自苏诗。就是在“同光体”诗人从学黄庭坚、王安石入手之时,也是把东坡诗奉为“合学人诗人之诗”的最高圭臬的。至于东坡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指出向上一路”,扩展了宋词的表现领域,促成了风格的多样化,这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的理论,确是文学鉴赏的前提。东坡一生的经历复杂曲折,“早岁登科,便兼两制;一麾出守,历典八州。金莲花炬,受尽北阙恩光;玉盏红牙,占断西湖美景”。光靠小说评话中的这些家门介绍,是说不清问题的。若要原原本本叙述诗人的历史、性情,分阶段发展的思想,以及社会条件、政治背景的话,又与这本诗词话性质的小书,在体例上不能相合。好在东坡的伟大之处,除了超旷之外,便是他的真率。他把他的经历感受、襟怀思想、喜怒哀乐,都尽情地在诗词中倾现出来,没有一丝遮掩与损曲。因此,我们反而可从东坡诗词作品的镜子中,去照见他的心灵,合成他一生的历史。本书在探览苏海的路线选择上,便尝试着去实现这样的目标。

宋代兄弟发达齐名的现象似乎特别普遍,以二苏的时代论,稍处于其前的有宋庠、宋祁,同时的有刘敞、刘攽,程颢、程颐,“四王”“三孔”,以至“韩忠献有子八人,纲、绛、维、缜”,无不是棠棣同辉,但同苏氏昆季相比,却有爝火与日月的分别。历史上当兄弟中的一人成了一代文宗,另一位的诗文名便往往为其所掩,如王士禄之于王士禛,袁树(袁枚从弟,由枚父领养,故以兄弟行)之于袁枚等皆是,二苏却是这一现象的例外。散文固不必说,以诗歌言,“士大夫无能轻相轩轾”,从南宋的陆游到清代的贺裳,还有好些人看好苏辙的。东坡和子由的声名是不存在悬殊差别的。

也正是因为二苏兄弟的这种特殊性,在实际写作中,最终只能将子由委屈在顺带提及的附属地位。但愿探览苏海的结果,能激起读者诸君的兴趣,去继续访游一个个文学家的海洋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