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辛弃疾简介

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辛弃疾 作者:马玮 编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有民族气节的家族。他的先代曾袭封中下级军职,祖父辛赞在中原沦陷时,由于家族所累而未能全身而退,被迫接受金人县令、知府等伪职。但他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未泯,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

辛弃疾的一生,以他二十岁“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二十岁以前,他生长在北方沦陷区,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生灵涂炭,水深火热。“号泣动乎邻里,嗟怨盈于道路”(《金史·兵志》),再加上受他祖父爱国行为的影响和熏陶,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的残酷统治和重压,奋起反抗。济南农民耿京聚众二十万人起义。时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激于民族大义,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参加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义愤填膺,便率领五十余骁勇骑士夜闯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辛弃疾南归以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政治上追求上进,一生力主抗金,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为光复河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竭智尽忠。他曾多次上书朝廷,鼓吹抗战,陈述复国方略,先后进奏《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尽管这些谏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不作为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辛弃疾关心民瘼,在地方上也做了一些实事和好事,这在他的诗词中都有反映。如恢复被破坏的滁州,在江西打击囤积居奇的豪绅富户,赈灾济民等等。由于他在地方官任上打击豪强,惩贪治虐,触犯了朝中一些显贵的利益,于是这些反动势力上下勾结,喋喋不休地对辛弃疾进行诋毁中伤,使他长期处于孤危的地位。再加上辛弃疾鼓吹抗金,批判朝政,这些逆政治主流而动的行为,也使当局对他大为不满,这些因素综合在一块,最后导致他被诬陷弹劾而落职。这些事件发生在宋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当时四十一岁,从此,他开始过起了退隐的生活。从宋孝宗淳熙九年到宁宗嘉泰三年(1203),其间除一度出任福建路提刑和安抚使外,他先后在江西上饶带湖和铅山鹅湖蛰居了近二十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时任宰相的韩侂胄想以对金作战来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起用了一些抗金人士,辛弃疾才一度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此时的辛弃疾虽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振奋,壮怀激烈,制造军服,招募壮丁,为北伐尽了最大的努力。但韩侂胄不但没有采纳辛弃疾的北伐建议,反而又找借口罢免了他。壮志凌云,仕途坎坷,时乖命蹇,情何以堪!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十月三日,辛弃疾抱恨与世长辞。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处在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时代,辛弃疾决心舍身报国。他一生都在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奋斗,但遗憾的是终其一生也未能见到祖国统一的局面。他仕途坎坷,时乖命蹇,心情是压抑的,郁闷的,悲愤难平的。他无意成为词人,但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形成了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这就是被刘克庄称为“公所作大声镗,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的“稼轩体”。辛弃疾存词六百余首,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极富现实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其中,有表现作者力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的,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的,如《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如《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浣溪纱·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含蓄蕴藉,韵味悠长。此外,辛弃疾还有一部分词抒写了知音稀少、无人能理解自己的苦恼和郁闷以及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如《祝英台近·晚春》《木兰花慢·可怜今昔月》《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满江红·家住江南》等等。

辛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辛词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辛词的艺术成就之一就在于他善于通过鲜明典型的形象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艺术成就之二体现在多种风格的创造上。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昂、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辛词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善于吸取口语和巧妙运用诗文语言,自由地叙事、抒情、描写、议论,使词的创作尽力做到兼众体之长,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但辛词也有不足之处,如向来被人诟病的过多用典,尽管多数用得贴切生动,也有些作品因堆砌典故、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但一言以蔽之,辛词的出现,是词苑中盛开的一朵奇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辛弃疾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词有着浓郁的时代精神和战斗锋芒,在当代就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影响下,南宋词坛上刮起一股爱国豪放的词风,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彼伏此起,众星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就了一段传奇。

历史上少了一位得志的政客,因而也成就了一位纯粹的词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辛弃疾个人及所处时代的不幸,促成了他的苦苦抗争与求索、执着奋斗和不息呐喊。他的咆哮、他的呐喊、他的长啸低吟凝铸成一首首闪耀着思想和艺术光芒的词,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千百年来仍然熠熠生辉。生命注定要结束,但思想和精神可以不朽,于辛弃疾而言,他做到了这点。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沬若对辛弃疾评价的一副楹联,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的石碑上。一千多年后人们还读着他的诗词,谈论他的英雄事迹,英灵有知,当含笑九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