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自是花中第一流——生命中陪伴她的那些花儿

闲品《漱玉词》:李清照词传 作者:孟斜阳 著


七、自是花中第一流——生命中陪伴她的那些花儿

有人说,女人的一生只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有人说,女人的一生,不过是天空里那一场绚烂绽放后终归于寂寞的烟花。

在《漱玉词》中,处处有花的姿容,花的芬芳,花的魂魄。有牡丹、海棠、菊花、桂花、荷花等等。但她最爱的是梅花,赏梅的词作也最多。对李清照来说,那些陪伴着她走过青春和人生的花儿,其实是她自己生命的影子。在她似水流年的一生时光里,这些花儿曾经让她欢喜让她忧。她在那些缤纷绚烂的花光绿影里,看见了自己在时光深处留下的长长身影。

其实,在遥远的宋朝,她是一枝与众不同的花。花开的时候是一首世间最美丽的词,花落的时候是走向时光深处的一抹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雪天里凌寒开放的红梅,是李清照一生的最爱。而对梅花和明月独酌清赏,却是何等的心灵沉醉与享受!

那白的雪,红的梅,金樽中独斟一杯清寒的月色。何其奇幻美妙!

李清照一生钟爱梅花,她写梅花的词也最多。从少女时代到终老之年,爱梅之情长达一生。对梅花最初的迷恋,似乎是从少女时代这首格调明朗、清新的《渔家傲》开始的:

正当严冬,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凌寒盛开。覆盖着白雪的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出梅花的高洁绝尘。她那香气馥郁的面庞,半露半隐,柔美而又娇丽。就像美人刚刚出浴,着一身新妆,洗尽铅华,玉洁冰清。

大自然可能对梅花情有独钟,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傲然吐蕊,暗香浮动,愈发显示出冰清玉洁的秉性气质。既然连化育万物的造物者都格外宠爱,就让我们把金樽倒满美酒,趁着浓浓酒兴,一同来观赏这月下初放的梅花吧。不要怕醉了,要知道那百花之中有谁能与这梅花相比呢?

这首咏梅词风格清丽,气度不凡,极具少女李清照卓然独立,乃至孤高不群的个性气质。

有道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风雪中绽放,最早向世界告知了春天的到来,所以又称“东风第一枝”。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凌寒吐艳的梅花又是一个有生命、有呼吸、冰清玉洁、超群绝俗的美人。“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她含苞欲放,似开未开,“香脸半开”即“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如美人出浴初着新妆,娇美极妍。历史上,梅花与美人很早就结缘了。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花形,拂之不去,遂号“梅花妆”。宫女见后,竞相仿效,遂成为一种时尚。晚唐诗人韦庄曾将美人比做梅花:“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何其美艳高洁!“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也多被人们用来比照那些品格高洁的君子名士。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皎洁,玲珑可喜。

历史上爱梅之人不少,如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就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有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下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极是传神。元末明初的高启《梅花诗》也有云:“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有着仙风道骨,来到人间只栖居在大雪铺满的深山里。只有到那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见到它清秀动人的姿容。可见“高士”、“美人”都指梅花,月下梅花之状又何其高洁绝尘!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绿蚁,新酿的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代指新出的酒。白居易《问刘十九》中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之诗句。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心境明净清朗,邀来了诗朋酒侣: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起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不要怕醉了。只为这梅花是百花不可比拟的花中绝色。

看吧,银装素裹的冰雪大地,皎洁朦胧的月光,酒樽中那淡绿的美酒,暗香袭人的梅花,还有冰雪聪明、至情至性的妙龄少女,真是如梦如幻的世界,让人不觉为之沉醉!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华绝世,声名远播,对生活充满了热切的憧憬和向往,笔下的文字充满了青春生命热烈奔放的活力。此时,她笔下的雪中梅花,美丽、高洁、孤傲,超然于群芳之上,隐然就是她那孤高个性的自我写照。

李清照,也许是上天派到人间的梅花之神,化作红颜女儿身来经历她的红尘劫。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这是远避尘嚣,开放在山林之间的桂花。

远远的,隔着一张薄薄的书页,我仿佛闻到千年前传来淡淡的八月桂花香。

那是开在八月金秋的桂花。李清照轻轻掐下一枝作案头清供,满室便漾开了一丝丝若有若无的、甜甜的清香。

她沐浴在那清香之中,心思也渐渐沉淀:

这桂花色淡光暗,秉性却温雅柔和,情怀淡泊。即使远在深山,那浓郁的芳香也常常飘在人间。对她而言,何须深红浅绿的艳丽色彩取悦于人呢?那份清雅的馨香,那淡泊的性情,自然就是群芳之中第一流的名花。

那些开在早春,风姿独绝的梅花也会为之嫉妒,那些凌风傲霜,深秋绽放的菊花也应为之羞愧。你看,在那画楼栏杆前盛开的桂花,自然是这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叹当年屈子作《离骚》等篇时情思不足,笔下遍收名花芳草,却独将这极具君子之德的桂花遗落!

桂有多种,花白者名银桂,花黄者名金桂,花红者名丹桂。常生于深山之中,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有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还有两句:“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张九龄也有“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诗句,赞颂了春兰与秋桂芳洁的美质。“桂华秋皎洁”的句子,有逸尘高洁、不同俗流的寓意。所以对人们来说,这些桂树是迹远而情疏的。桂花不以貌炫世,不以色诱人,“暗淡轻黄”、“情疏迹远”却内质馥郁芬芳,香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令人钦敬;更像一位秉性清雅高洁的幽谷佳人,自能倾国倾城。所以,这三秋桂子的高贵品格,自应是傲睨群芳的第一流。而这正是李清照卓尔不群个性的自我写照。

这首咏桂词形神兼备,议论风生。诚如沈祥龙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咏一物矣。”写这首词的时候,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赵父被罢相后病故。李清照便与赵明诚双双隐居于青州乡里十年。远离尘世的喧嚣,摆脱了都市的纷扰,夫妻二人以收集金石书画、读书吟诗为乐,以返朴归真的“葛天氏之民”自喻。他们仰慕超然脱俗、闲云野鹤般的陶渊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意,将青州居所取名“归来堂”。李清照还将自己的闺房取名“易安室”,取意《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们不求闻达,不慕虚荣,在“归来堂”中悉心研玩金石书画,在“易安室”里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相对而读书吟诗,携手而看云赏花,可谓逍遥自在,陶然忘机。此情此境,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其相似!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一句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这首词里,桂花是一种温馨淡雅、格高品重的植物,代表一种情操自持的生命与人格。李清照认为好花不必浅绿深红,妩媚艳丽,品格的美、内在的美更为重要。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皆以屈原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这也恰恰突出了桂花的超凡脱俗。(其实,据学者考证,屈原是写到过桂树的。)

可见,这首词中的桂花未尝不是李清照此时远离尘嚣,避居山林的淡泊心境之写照。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初秋,赵明诚为李清照的画像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在丈夫赵明诚眼里,与之琴瑟和谐的爱妻,就是这样一枝“清丽其词,端庄其品”的“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还有一首《摊破浣溪沙》写桂花: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麄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如果说人的主观感受决定了一首词的风格,那么这首词里的桂花却宛然是另一种主观投射的幻象。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一树秋桂像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娇黄,那层层叠叠的翠叶如裁剪出来的千层碧玉。这两句轻盈灵动,清新可喜,写出了三秋桂子令人销魂的金玉之质。这两句与朱熹的《咏岩桂》中的两句诗:“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颇为相似。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这是赞叹桂花的风度精神如同西晋时的彦辅,个性鲜明突出。

彦辅是西晋末年人称“中朝名士”的乐广。官至尚书令,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青天也”。可见乐彦辅之淡泊孤高。“大鲜明”三字出自《世说新语》:“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晋书·王衍传》说王衍(字夷甫)“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这大概就是“鲜明”的内容。应是指王衍个性清高、名重一时。词中将“大鲜明”一词用于乐彦辅身上可能有误,也可能是后世传抄时讹记。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在桂花面前,词人以一个“何俗甚”,一个“苦麄生”将自己平生所爱的梅花与丁香都比了下去。然而,这树树浓郁的桂香却在夜半时分,惊了词人魂游千里的好梦,未免太无情。

词的上阕写桂花贵而不俗、清雅自持的神韵,写出了形貌气质;下阕则以梅花、丁香对比,衬出桂花的香气浓郁,惊破好梦,徒惹词人愁怨,全词因此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李清照所写的这两首咏桂花词,都以梅、菊、丁香作陪衬,写桂花的风度精神和品格气质。不过,这几种花可都是她平素最爱的花卉。尤其是梅花,是她一生的所爱。但在这首词里,易安居然说“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花也是象征爱情和愁怨的美丽花卉,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比之稍晚的陆龟蒙在《丁香》一诗中也曾咏道:“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南唐中主李璟在《摊破浣溪沙》中亦有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然而,在这首词里居然是“丁香千结苦麄生”!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一个情节,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来了栊翠庵。妙玉应酬一番后,便拉了宝钗和黛玉去喝体己茶,宝玉随后赶来,遂有了一番品茶妙谈。那妙玉除了对贾宝玉还算看重,居然将其他人都视做俗人。比如,妙玉居然讽刺林姑娘分不清水质的高下:

那妙玉自在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在妙玉的口中,黛玉这一“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绝世人物也变成了大俗人。

对这一段,我常叹息曹公笔下不留情,为写妙玉之仙质孤高,连林黛玉都被批做“俗人”。李清照也是如此,为了赞美桂花,而写梅花“何俗甚”,写丁香“苦麄生”,我真为这两种花卉一叹!

这首词无论在风格、用语,还是格调上,与李清照以往的作品都似有不同,而且还出现了典故的误记。个人以为,这只有一种解释:应当是李清照情绪低落、愁绪难解时所作。

女人是情感动物,有时是没多少道理可讲的。

在《漱玉词》里,李清照多次写到桂花,倾心赞美它“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其实是朴素的。它花色淡黄或浅红,就是人们常说“金桂飘香”或“丹桂飘香”。但是,桂花的香是最令人沉醉的。我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南方小城,城中的绿化植物就是桂树。每到夏秋之交,满城的空气中都飘溢着一股清雅的、微带点甜甜味道的桂花香。有时,从小贩手中买来几枝开满桂花的树枝,插在案头或茶几上清供,满室花香让人顿时心清气朗。

记得有首曲调优美的民歌《桂花开放幸福来》:“桂花生在桂石崖,桂花要等贵人来耶,桂花要等贵客到,贵客来到花才开耶,哎……哎……贵客来到花才开耶”。“桂”者,贵也。苗家人用这种桂花香招待贵客确实令人心神怡然。

很早以前,曾经读过郁达夫的书信体小说《迟桂花》,小说中处处写到桂花的清香。这种花香飘散在灵秀的山水间,飘散在美好朴素的山村田野间,飘散在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的笑声中,那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仿佛能把人们的宿梦摇醒,把人们的灵魂涤净。郁达夫在这篇小说里把女性比作桂花。那桂花之香其实是女性一种纯洁美好的精神气质。现在回想起来,郁达夫笔下的文字仿佛都带着桂花的香气。

在李清照的词里,桂花的馨香也是一种高洁的精神气质。除了前面的两首词,她在晚年还写过一首《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木樨(犀)花就是桂花的别称。这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木樨花与她当时恬淡安详的心境十分契合。

桂花开时,正值中秋前后,所以它和月亮天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月宫中的桂花树不是没来由的。李清照一句“画栏开处冠中秋”,让桂花牢牢占据了中秋花王的位置。这一句也让人联想到“桂冠”这个词,“蟾宫折桂”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在写桂花的诗词中,我格外喜欢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中的两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文字间有一种神驰天外、飘然欲仙的格调。此外,就是王维《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闲情悠悠,万籁俱寂,格外有种幽人独处的禅意。

而唐朝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的桂花寄托的是一份怀乡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冷露无声湿桂花”一语令人读之怅然。南宋辛弃疾记忆中的桂花则是另一番感怀:“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年少时豪饮高歌,一夜醒来,眼前是明月清光团团,桂影婆娑,十里水沉烟冷。这景象令人想起柳永的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如梦如幻,令人沉迷。

宋朝另一位红颜词人朱淑真也写过桂花:“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木犀》)将一枝清桂插在书窗前的花瓶里,人的心与花的蕊都在清香中沉醉了。这感觉,真好。

《红楼梦》里有多处对中秋桂花的描写,如第七十六回:“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又:“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

于是又想起李清照了,她的词里常常读得到《红楼梦》里的这种味道。

据说,李清照的名字,来源于她出生时天上正巧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清光团团,普天朗照。那么她的生日当是农历月中十五前后,更有可能就是中秋前后出生。倘若真是如此,那么她与桂花的缘分就真的不浅了。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朝的月亮又照到了今天,那淡淡的桂花香是否就是那一缕芳魂归来?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

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多丽·咏白菊》

心如素简,人淡如菊。李清照这里写的是白菊花,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慢词。

漫漫长夜,独立寒秋,帘幕低垂。李清照担心的是那庭院中的丛丛白菊,那潇潇风雨无情摧损着白菊花的冰肌玉骨。细细观赏那白菊花,既不像唐时杨贵妃醉酒后的绯红脸庞,回头一笑百媚生;也不像汉时孙寿描成纤细弯曲的愁眉,丰姿媚人;而贾充女儿私赠情人韩寿的奇香异馨,还有徐娘半面妆上所涂抹的白粉,更不能与白菊相比。细细看来,屈原和陶渊明那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对人间的无限依恋。你看它似忧愁凝聚,犹如郑交甫在汉皋遗落多情仙子所赠的玉佩;似洒下一掬清泪,如班婕妤被汉成帝冷落而在团扇上挥翰题诗。白菊花享受过明月清风的日子,也经受了浓雾秋雨的时刻,是老天偏要让这白菊花在日益憔悴中瘦损芳姿啊。我纵然怜惜她的姿容和高洁,但不知此后它还能在人间留下多少时候。唉!只要这白菊花还风姿犹存,又何须再去追忆那泽畔行吟的高风和东篱菊花的情怀呢?

这首词中一气出现了诸多典故:

“贵妃醉脸”,是对牡丹的比喻。李正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认为可比杨妃醉酒。《松窗杂录》:“大和、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会春暮内殿堂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修己对曰:‘臣闻李正封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笑谓贤妃曰:‘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