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关于文艺盛京赏

伪满时期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研究卷·伪满洲国文学研究在日本 作者:[日] 大久保明男,冈田英树,代珂,刘晓丽 编


二 关于文艺盛京赏

1.文艺盛京赏的设立过程

《盛京时报》于1906年10月18日由日本人中岛真雄在沈阳创办。《盛京时报》为纪念其创刊30周年而创办了文艺盛京赏。在此先回顾一下在文艺盛京赏之前《盛京时报》中有关文艺方面的动向。

《盛京时报》创刊之初并未单独设文艺栏或文艺副刊,只有一个名为“文苑”的小板块。1918年,由穆儒丐主编的名为《神皋杂俎》的文艺专栏诞生。实际上《神皋杂俎》与其说是文艺专栏,不如说是一个涵盖了文艺范畴的娱乐版面或许更加贴切。《神皋杂俎》中不光有小说和诗歌,还有运势占卜和猜谜、生活常识等各种颇为丰富的内容,所用的乃是一种夹杂了文言和口语的“半新半旧”文体。1926年4月5日副刊《紫陌》创刊,由金小天和王冷佛  1 担任编辑。其创刊是为了“顺应时事之要求,进行学术之研究讨论”,因此跟《神皋杂俎》比起来更多地刊登了学术性文章以及与新文学相关的作品。还有转载自关内出版物中诸如胡也频、闻一多等作家的诗。另外,以绘画和音乐相关内容为主的“图画周刊”也同《紫陌》在同一时期创刊发行。

《神皋杂俎》《紫陌》《图画周刊》均积极接受来自读者的投稿。报纸文艺栏在当时被称作“报屁股”,受到相当的歧视,所以它们作为为数不多的投稿场所受到了文学青年的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培养文学新人做出了贡献,比如,金小天就是从投稿人开始到后来作为编辑参加了工作。对投稿人来说还有一项更大的鼓励,那就是“新年悬赏文征集”活动。最初的悬赏文征集广告是1914年11月29日刊登的。当初只接受论说文和游戏文两种,但从1919年开始分成了《论说》《小说》《谐文/戏说》《诗》四个部分,1924年开始又加入了《新诗》部分。悬赏文征集的目的在于发掘藏身于东北大地之“俊杰”,因此引得业余的文学青年们竞相参加。获奖者当中也不乏赵鲜文和马加这样后期成为作家并活跃于文坛之人。关于悬赏文,陈文华曾就当时的情况写过如下文字:

他们只有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便是一年一度各报的新年征文。他们从春天夏天就等待着各报的征文广告。因为这竞争,不但可以得到钱,而且很有趣味。这本是促进文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2 。

另外,爵青在《艺文志》座谈会上也说过以下的话:

回顾建国当初的悬赏文征集活动,可能是因为事先规定了题目和内容的关系吧,似乎在文坛有些名头的人都没有应征。然而,对于平时发表机会很少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发表自己作品的好机会,很好,我也曾在五年前应征还得了二十块钱,是一个激励 3 。

从引用文献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东北的各个报纸都频繁地举办过悬赏文征集活动。如此开始活跃起来的东北文坛却因“九一八”事变而遭受沉重的打击,很多报纸不得不暂时停刊或倒闭,也有很多文学青年如马加从东北逃到了关内。黄玄回想起当时沈阳的情况时有过如下叙述:

如上所述,早在事变前活跃于沈阳的一些较知名的文艺家,于东北沦陷后多半离开这个古老城市,剩下来的人已寥寥无几 4 。

东北文坛陷入了一时的低迷。《盛京时报》也停刊了《紫陌》和《图画周刊》,仅存《神皋杂俎》孤军奋战。新年悬赏文活动也被迫中止,变成了不定期的悬赏文征集活动。

“满洲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东北文学界得以缓慢地恢复。处于再度兴起的文坛中心位置的,初期还是报纸。曾一度停刊的报纸再度复刊,也有一些新的报纸开始发行 5 ,这些报纸都各自设有文艺版面,使得文学界重获新生。在这种情形下,《盛京时报》迎来创刊30周年,作为其纪念活动之一,“盛京赏”诞生了。

2.文艺盛京赏

《盛京时报》于1936年11月8日在头版刊登了盛京赏创设的广告。

本报为促进邦家文化,寄与国民福祉起见,兹兴办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事业,决定设置“盛京赏”,并于每年十月十八日前后,举行奖赏授予典礼。

盛京赏最初设有文艺、科学、体育三个部分,从1941年开始以促进民族和谐为目的增设了奖励语言学能力突出人物的语言学部分。让我们继续通过之前引用过的广告来看一下文艺盛京赏的内容。

二、文艺盛京赏(副赏国币二百圆)

本赏对于满洲国人在满洲国内所发表的文艺作品本报认为有表彰之价值者,授予此赏。

本赏由本报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之后决定之。

(本赏于已经发表作品中如无合格者时,得由本报另行征集)

文艺盛京赏创始当初,与委托满洲医科大学或“满洲国”体育联盟推荐候选人的其他几个部分不同,采用了《盛京时报》独立组建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推选的方法。但是,1941年3月23日《艺文指导要纲》 6  公布,同年7月满洲文艺家协会 7 成立,文艺盛京赏也随之变为由该协会审查推荐作品。它一开始虽是作为一个民间的文学奖项设立,但此时在伪政府的管制下,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在关于1941年度获奖者的报道中附带刊登了满洲文艺家协会的推荐信,全文如下:

康德八年九月 二十七日

满洲文艺家协会

委员长 山田清三郎

推荐盛京文艺赏覆案

本年度盛京文艺赏候补作品,经本协会委员会议决,推荐如左。

1.作者 满洲杂志社编辑局次长 赵孟原(小松)

2.作品 北归(长篇小说)

以上推荐盛京文艺赏候补作品。

理由——本人为满洲文学之作家,历史甚久,该作品《北归》认为去年度文艺作品中之最优秀者。

稍后笔者会附上获奖人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艺文志》  8作家占据了大半席位。接下来也会提到,他们曾是当时最为活跃的一批文人。对于获奖作品的解说则留到下一节详述。文艺盛京赏最初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满洲文坛整体的萎靡,是“辜负了我们的热心期待” 9 的作品选定,但之后明显展示出只颁发给有文学建树的获奖人的动向。可以说,文艺盛京赏没有过度的偏向性,较公正地颁发给了代表“满洲国”文学的那些作家们。《盛京时报》在战时报纸统治政策下于1944年9月15日被合并到了《康德新闻》。文艺盛京赏也由此落下帷幕。

接下来附上所有获奖人名单以及作品。

第一届(1936年12月15日《盛京时报》发表)

陶明濬《红楼梦别本》(《大北新报》连载,出版时间及出版社不详)

第二届(1937年11月13日《盛京时报》发表)

黄式叙《松客诗》(1927年6月出版,出版社不详,获奖后于《盛京时报》之《神皋杂俎》板块1937年11月日—1938年1月19日分66回连载)

第三届(1938年10月18日《盛京时报》发表)

穆儒丐《福昭创业记》(《神皋杂俎》1937年7月22日—1938年8月12日369回连载,1938年满日文化协会出版,1986年7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再版)

第四届(1939年10月31日《盛京时报》发表)

徐长吉(古丁)《奋飞》(1939年,月刊满洲出版社“城岛文库”)

第五届(1940年11月26日《盛京时报》发表)

梁梦庚(山丁)《山风》(1940年6月10日,新京益智出版社)

第六届(1941年10月17日《盛京时报》发表)

赵孟原(小松)《北归》(1941年3月16日,艺文志事务会)

第七届(1942年10月25日《盛京时报》发表)

刘佩(刘爵青)《欧阳家的人们》(1941年,《学艺》第一辑,后收录于小说集《欧阳家的人们》,1941年12月,艺文书房)

第八届(1943年10月18日《盛京时报》发表)

刘玉璋(疑迟)《天云集》(1942年,艺文书房骆驼文学丛书)

文艺盛京赏对“满洲国”的文学界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可以推断,它同悬赏文一样,是满洲文学界的一剂强心针。悬赏文针对立志从事文学的业余作家层颁奖,而文艺盛京赏则是以已经发表过一定数量的作品拥有相当成绩的作家为对象。然而,他们也并不是所谓职业作家。由于“满洲国”孕育职业作家的土壤一直不够成熟,这些作家大多是有着自己的工作(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工作),同时又参与杂志出版,进行投稿,勤恳地走在文学的道路上。可以说文艺盛京赏鼓舞了这些已经脱离业余水平而被寄予了厚望的满洲文学的中坚力量。

奖金200元,这在当时的生活水平下应该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北村谦次郎在回忆录《北边慕情记》中写有如下一节:

那么,满日(《满洲日日新闻》)的“长篇小说征集”悬赏金,新京的《大新京日报》的稿费到底给出了多少呢?满日的奖金虽忘记问了,大新京的确是一张五、六十钱,四十张二、三十元的样子吧?而当时满映的工资大概在一百三、四十元左右,如果能有这二、三十元的副收入,那对生计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补贴 10

文艺盛京赏的奖金相当于满映一个半月的工资,在经济层面无疑也是对作家们的一个鼓励。

从获奖作品的大致变化,可以看出当时东北文学的主流从旧文学转向新文学的变迁过程。第四届之后,所有的获奖作品都是新文学。提及新文学的兴盛,必须要提到1939年王秋萤进《盛京时报》担任文艺版编辑一事。他在同时期创办了文选刊行会,发行大型文艺杂志《文选》,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盛京时报》中关于新文学报道的篇幅也开始增多。另有《文学》副刊的创刊,《神皋杂俎》中也刊登起《〈文选〉国都招宴座谈录》、吴郎的《回顾1940年满系文坛》等文章。另外,1940年从元旦到9号这几天专门开设了《新声》专页,刊载了古丁、山丁、爵青、小松等新文学代表人物的新春感言。更值得提及的还有同《大北新报》联手选出15名新文学作家,并以接力的形式连载了这些新文学作家的小说 11 。这是《盛京时报》首次尝试连载小说。

“满洲国”时期除文艺盛京赏之外还设立过很多文学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民生部大臣赏 12 和大东亚文学赏 13 。此外还有文话会赏 14 、协和会文艺赏 15 、文选文学赏 16、艺文志赏  17 等。其中文艺盛京赏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民间文学赏。那么从其获奖作品中能够读出怎样的文学特色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获奖作家的作品。

注解:

1金小天、王冷佛均是以《盛京时报》为中心活跃过的文人,具体情况不详。

2《“九一八”前后的奉天文艺》,《兴亚》1943年11、12月合并号,转载自《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1辑),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0年版。

3《〈艺文志〉同人新春漫谈会》,《满洲文话会通信》1940年第29期。

4《东北沦陷期沈阳文学志略》,《沈阳文学艺术资料》第1辑。

5沈阳《东三省民报》改名为《民报》、《东三省公报》改名为《大亚公报》后复刊;哈尔滨《国记协报》《哈尔滨公报》沿用之前名称复刊。新创刊的有长春《大同报》、沈阳《奉天公报》《奉天日报》、大连《关东报》等。参考黄玄:《东北沦陷期文学概况(1)》,《东北文学研究资料》1987年第4辑。

6由“满洲国”弘报处公布,分为艺文(文学、艺术的总称)的特质、艺文团体组织的确立、艺文活动的促进等五个项目,主要为实现以“建国精神”为基调的艺文的创造和育成。由弘报处处长武藤富男起草。

7该组织按《艺文指导要纲》要求网罗了所有在“满洲国”生活居住的作家。

8古丁、小松和疑迟在1939年创刊的文学杂志。参照第2章第4节。

9衣云:《文坛十年印象记》,原载于《泰东日报》。引自大内隆雄:《满洲文学二十年》,国民画报社1944年版,第383页。

10[日]北村谦次郎:《北边慕情记》,大学书房1960年版,第13页。

11比如吴瑛的《僵花》、爵青的《月蚀》、吴郎的《参商的青群》、野鹤的《盲》等作品。

121938年创设。第一届获奖的是穆儒丐《福昭创业记》,第二届获奖的是古丁《平沙》,第三届获奖的是爵青《欧阳家的人们》。

131943年创设。第一届获奖的是石军《沃土》、爵青《黄金的窄门》,第二届获奖的是梅娘《蟹》、古丁《新生》等。

141940年创设。

15设立时间不详。

161940年创设。

171943年创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