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英 我很喜悦我是交大人
沈嘉英,1916年生,祖籍浙江绍兴,193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毕业后曾在京赣铁路局、长沙航空通讯训练班、中央无线电厂任职。1944年被资源委员会派驻华盛顿,后调赴加拿大办理采购事宜。1952年加入级友沈家桢的“纽约人人企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1956年定居加拿大,长期供职于安大略省政府公路运输部,主持创设电脑系统中心,率先将工程技术与车辆管理予以信息化。1981年退休后,热心交大加拿大校友会工作,长期担任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是加拿大交大人最受尊崇的“沈伯伯”。2011年荣获上海交大“杰出校友思源贡献奖”。
采访中,沈嘉英回忆了入交大求学的缘起经过和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老师、社团生活等;详述了抗战时期服务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年以后在加拿大自主立业的不平凡经历。
口述:沈嘉英
采访:盛懿、马开桂、欧七斤、朱恺
时间:2014年5月15日
地点:加拿大多伦多沈嘉英寓所
记录:朱恺
编者:欧七斤
上中的附读生
我于1916年8月8日生在上海,祖籍浙江绍兴。祖上在绍兴经营一家刻印书籍的味经堂。到了我父辈这一代,他们来到上海从事现代出版印刷业。大伯父沈知芳到上海后创办了顶有名的一家书局,叫“世界书局”,出版了很多教科书。对家族来说,他最大的功劳是把三个弟弟带到上海,帮他们立足,成就各自的事业。
我上到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正碰上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上海很多学校都停办关门了,我只好去了一家夜校念书。这所夜校是江苏省立上海中学的沈教务长开办的,他自己也在里面教书。我知道沈老师是上海中学的教务长,就和他说希望到上海中学去读书。上中的教学程度高,名气非常响,而且它是公立,学费又便宜,是学生最羡慕的中学,能考进去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就等于考大学里面的交大一样,录取率很低。对于我的要求,沈老师说他没这个权力,但以我的成绩和潜力,可以先作为附读生,和正式生一起上课。这样,我就以插班生进入上海中学,插入高中二年级。沈老师还叮嘱我说:“如果一学期下来,你的总成绩均分在70分以上,就可以转为正式学生。”我就牢牢记住这句话,勤奋用功,刻苦学习。
2003年6月18日,加拿大部分校友在沈嘉英学长后园聚会(居中者为沈嘉英)
上海中学分理科和文科。我想读理科很难,高中二年级已经读到“高级化学”,我连“初级化学”也没读过,完全脱节了。我想学文科好像要容易一点,就选读了文科。但进去后发现,文科也不是好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当场出题,要求课后就交卷。结果,我交了一次白卷,感觉读文科比读理科还要难,读不下去了。我只能再去找教务长,要求从文科转到理科。那时我只有十几岁,不知道人家的困难,一直盯住他要求转科。记得他走在楼梯上,我还抓住他说我的事。不过,他很有同情心,想了想说:“校有校规,照道理是不可以的,我也没这个权,不过你不是正式学生,可以转过去试试。”我又进了理科班,至于跟不上的化学课,我就约了两个和我一样情形的同学,大家组织在一起,晚上请助教来帮忙。因为助教管着实验室,可以到里面去做实验,这样印象很深刻,学的很快,不久就跟上了课程进度。一学期后我就转成正式生。
在上海中学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发现那里备考交大的气氛相当浓。我和母校交大的缘分,开始于1933年交大举行37周年校庆的时候,那时我在上海中学念三年级。校庆那天,我跟着同学们一起去徐家汇参观交大,见校园里有小火车的表演,环绕整个校园,行车管理像真的一样,非常欣赏,留下了好印象,于是自己立下了心愿,要考进交通大学念书。在参加入学考试的报名时,需要选定一个系科。探听下来,交大那时以电机工程最为著名,但也最难考入,考分必须很高,才有录取希望。我勇气十足,没有顾前思后,根本不去想万一考不取怎么办,就报了电机工程学院。结果有幸被录取,这让别人很吃惊,因为我是插班的。但我确实做到了,自己也蛮得意。无形之中,这又替我25年后在海外走的职业道路,先铺了底,说来也是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