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因曾官太子少傅,世称“白傅”。谥号“文”,又称白文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并且是一位产生了世界影响的伟大诗人。
白诗在创作当时,便得到广泛流传,“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还流传到日本、新罗等国。在敦煌发现的白诗《新乐府》抄本(P.5542),便是当时的一种民间流传本。
白诗的影响在唐代便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他的感伤诗、杂律诗等,为人所爱,元、白唱和诗为后进竞相仿效,号为“元和体”;另一方面,他与元稹以及张籍、李绅等人的乐府讽谕诗创作,在元和初期曾一度达到高潮,其后虽未能继续,但对中晚唐诗坛仍产生了持久影响。李商隐在大和以后的政治讽谕诗,唐末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人反映社会动乱的乐府诗,便是它的反响。五代时期曾有多人模仿“新乐府”,创作《拟白氏讽谏》(见钱易《南部新书》)。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宋初出现了专门模仿白诗的“香山体”诗人,著名诗人王禹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前赋春居杂兴诗》)。在北宋中期以前,白居易的影响曾超过杜甫。白居易对后代的长期影响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他的讽谕诗论和实践在文人诗作中成为一种传统,几乎所有重要诗人都有这方面的创作;另一方面,他的闲适诗也深为士大夫文人所喜爱。苏轼因仰慕白居易的为人,而自号东坡,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在陆游诗作中占有很大数量的闲适诗,也明显受到白居易的影响。明代袁宗道自名其斋为“白苏雅斋”,以白居易、苏轼为其精神榜样。尽管白居易对宋诗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宋人论诗文崇雅黜俗,提倡温柔敦厚、含蓄的审美标准,对白诗的浅切风格普遍不满。明代前后七子鼓吹“诗必盛唐”,对白诗也不屑一顾。清代诗学风气有所变化,查慎行、赵翼、翁方纲等人都十分推崇白诗。
白居易还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古代诗人,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尤为重大。白居易作品在日本平安时期传入后,为皇室贵族所珍爱,习读和仿作白诗蔚为风气。著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在创作构思上也受到白居易作品的影响。在镰仓、室町时代,白居易诗文中有关治政的内容又受到武士阶层的重视。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
这本白居易诗选,共选入白居易的各体诗歌作品(包含词作)二百馀首,按作品创作年代编排。其中《白氏文集》前集中编入讽谕、闲适、感伤诗的作品,也在题解中说明。原文主要依据宋绍兴刻本、日本那波道圆本,同时参照金泽文库本等日本古抄本进行了校勘。本书的注释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作品涉及的唐代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制度习俗、社会思想以及经史成语、典故等均加以说明,注释力求清楚、简明,希望能对读者阅读白诗有所裨益。书中的疏失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谢思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