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作者:李讴琳 著


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就设立了日本文学方向的博士点,当时博士生导师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批,日本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只有刘振瀛先生一位。由于当时日本文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很少,刘先生招生要求十分严格,很久都没有寻到合适的生源,再加之刘振瀛先生晚年身体病弱,直到1991年刘振瀛先生去世,也没有招收到日本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后潘金生先生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成为博士生导师,日本文学方向的博士点可以继续招收博士生。但因潘先生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专家,当时日本古典文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研究者同样不多,所以在一段时期内也没有招收到日本文学方向的博士生,这样就拖到了2000年。这一年,潘金生先生招收了一名硕博连读的博士生,由潘先生和我共同指导。自那时开始,我们日本语言文学的博士点才正式招收到日本文学方向的博士生。本书的作者李讴琳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较早进入北京大学攻读日本文学课程的博士。

初次认识李讴琳是在电话里,2003年“非典”的时候。当时她已硕士毕业,留校在国际关系学院日法系任教。在电话里,她表示要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将来在日本文学研究上有一番作为。对于好学的年轻学者,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由此之后,她在紧张的授课之余修完了北京大学日本文学方向硕士课程的主要课程,并且在2004年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后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博士课程。对于硕士阶段从事日本文化研究、后转向日本文学研究的她来讲,尽管进入课程顺利,但要在日本现代文学的研究上做出成绩,却是需要付出心血和极大努力的。读博期间,她获得了赴日学习研究的机会,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从事研究一年半,这段经历使她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为最终确定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提供了决定性的帮助。

安部公房是日本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在日本现当代作家群体中,他的创作可以说是独特的,既具有世界性色彩,同时也未脱离日本本土的现实,他的创作代表着日本当代文学的先锋性、探索性、深刻性。但是,相对于安部公房的文学地位,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显得很不相称,特别是在我国日本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显得十分薄弱,而且对其研究的范畴也十分狭窄。在讴琳确定将安部公房的文学创作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时,国内研究安部公房创作的著述只有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波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一方面表明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界研究安部公房文学创作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研究安部公房创作的艰巨性。经过6年的时光,李讴琳以论文《安部公房文学研究——以196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为中心》在2010年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这部著作就是以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完成的,在这部著述中她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20世纪60年代后安部公房所创作的中长篇小说上。在细致的解读之中,试图以小说中的都市背景为切入点,对安部公房笔下的都市空间、都市人形象进行解析,深入挖掘安部公房对日本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揭示安部公房中后期小说创作的特点。这一研究具有创新意义,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安部公房小说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可以在安部公房小说作品的研究上与国际同行学者进行对话。

安部公房的文学创作在日本现当代文学中是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不断寻求创作手法的创新,寓意深刻,比喻奇特,有时读起来甚至会让人感觉艰涩难解。我曾翻译过安部公房的代表作《砂女》,这部作品写的是非现实的世界,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于日本现实社会的批评和思考,如果不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次研读这部作品,要想在翻译过程中捕捉到作品文字背后的深意,准确转译出作者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渲染的氛围,以及传递给读者的人生认识都是相当困难的。这部翻译成中文不足10万字的作品,花费了我很久的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理解、解读安部公房文学作品的难度。

讴琳在这部著述中,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坛状况,对安部公房的早期人生经历和接受的文化熏陶,以及在日本的前卫艺术运动中所进行的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其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作品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对促使其独特文学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早期作品创作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60年代后安部公房的小说创作研究则建立在这一梳理、考察、分析的基础之上,应该说这一研究思路十分稳妥恰当,为实现作者的论文研究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讴琳认为安部公房60年代创作的小说融入了都市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苦闷的都市人形象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奈的屈服、病态的心理,同时还表现了这些都市人身上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在70年代的《幽会》和80年代的《樱花方舟号》中,安部公房塑造的小说主人公则显得无助、绝望、懦弱、无力、消极,这些平凡人形象的塑造可以体现出安部公房对大众的关怀和悲悯,人文关怀构成了安部公房中后期创作的一大特点。这部著述的成功与讴琳重视文本细读、坚持以作品为基础的研究策略不无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著述概括描绘出的安部公房中后期小说的特征、所得出的一系列研究结论才是可靠可信的。

当然,讴琳的这部安部公房文学创作研究著作并非尽善尽美,也并不是其安部公房文学研究的终点,只是其在日本文学研究上迈出的一大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她今后在安部公房文学研究上再有硕果问世,期待她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向学术研究的高峰不断迈进。对于一个在高校任教的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学者而言,讴琳肩负着许多重担,需要克服的困难绝不会少,但是我相信她还会像其在读博期间初为人母时那样,以学术研究为乐,不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有了这些,我想所有的困难对她来讲,都是不在话下的。

于荣胜

2016年5月31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