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特色&中国城购物

愿生命从容:哈佛访学三 作者:焦小婷


哈佛特色&中国城购物

哈佛的周五一般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讲座和访谈。必须对哈佛的这个优良的传统点赞,每天各门类的知识讲座、访谈或座谈,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而且绝大多数向公众开放。时间从早8点到晚7点,几乎每个整点都可能有。不管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是游人还是乞丐,是小鸟还是松鼠,偶尔从某一教室或大厅经过,只要愿意,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去免费听取一场高级别的专业讲座。且中午的讲座一般都免费提供自助便当,水果、饮料、甜食一样也不少。通常情况下是先吃饭再听讲,也可以边吃饭边听讲,当然还可以埋头吃而不听讲。错过饭点的讲座一般也都会备有小点心、咖啡、牛奶或纯净水,以吸引更多的听众。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家大业大,这小菜一碟没人在乎。所以在哈佛听讲座,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主讲人滔滔不绝,听讲人不停地咀嚼东西。

前一个月宁愿听完讲座再去外面买汉堡,也不好意思吃人家的免费午餐。总觉得能够免费听取高规格的讲座已经赚了不少,再吃人家的午餐有点说不过去。近一个月来习惯了很多,只要是和国内的朋友一起去有个伴,听讲座时也会吃点人家备好的餐点,但心理满是尴尬和不自然,做不到外国人那样的心安理得。他们的脸上明显写着“我可是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给你捧场的,哪儿有不管饭的道理”,潜意识中寄人篱下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我很难做到理直气壮。

午饭后和南京的芹一起去了波士顿中心的中国城。要问中国城的特点,除了熟悉的中国味道,便是大家公认的脏乱差。门面房的门口凌乱拥挤,地缝里随处可见烟头,超市里地面肮脏,让人不愿也不忍拍照。怎么“橘生淮北还是橘”“入乡竟然不随俗”“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呢?是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让我们华人在集体无意识中养成了适应任何低劣环境的能力,还是我们懂得知足,把物质上的满足视作生命的满足,把生活等同于生存?这是又一个关涉历史、经济、文化、心理、习俗、民族性等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不过欣喜的是,在中国超市买了一些久违了的中国货:海天老抽酱油、镇江陈醋、四川的麻婆豆腐佐料等,最重要的是,还买回了8个馒头和一小捆韭菜!昨天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朋友分享的关于韭菜饺子的文章,心里很是痒痒。这次可不能像2006年在英国时的那样,在伦敦的中国超市看到折合人民币87元钱的半斤韭菜,咽咽口水,把手缩了回去。回国后惦念了好几年,也后悔了好几年。既恨自己嘴馋,又恨自己抠门。今天碰到便宜的了,够吃一顿饭的4两韭菜,标价2.99美元,不到20元人民币,果断出手!

经常和访学的朋友谈起关于在国外购物的话题。大家一致的感受是来到这里,生活的层次飞流直下几千尺,从中国的中产一族一下子落到这里的底层,连买捆韭菜都得看看价钱,掂量掂量。不是因为国家给的美元不够花,也不是国内的人民币不能花,而是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担心超支的不安全感。明白我们在国外的生活来自国家政府的慷慨资助,也明白既是施舍,就不会有盈余,所以不像在国内,只管花钱购物,既不用考虑当月会花光,也不用担心下个月会不够用,因而少了那种花自己挣来的钱时的那种自信和心安。即使已经不在乎给任何价位乘以6的转化价格,却也在心里养成了乘以6的习惯和比较。于是打的时会斤斤计较,也习惯了AA制的清楚省事。好奇怪!我们是怎样这么快就学会了美国人的精打细算?

周五的晚上总有点难熬,好在文字是储蓄一切人类情感的最好居所。如果和自己为伴,既可以站在高处考量人生,纵横思想,也可以缩在角落里感怀山水,谈论风月。又一个周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