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编者的话

文学研究与海外视野:文学研究所对外学术交流论文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者的话

2009年底,我们编选了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研究》,总结新世纪以来文学研究所对外学术交流的成就。我在“编者的话”中特别强调说:新世纪十年,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出访交流更突出了“以我为主”的意识。在来访学者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我们的出访交流更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和主动性,合作研究领域更广泛,关系更为平等。有些学者还在国际学术机构任职,在世界范围内文学研究的学术舞台上发出了更多的中国声音。

近十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研究所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呈现出整体性、系统性特点,组织了很多大型学术活动。譬如,此前已经举办五十多场的“亚洲文化论坛”,近年改为“亚洲文学文化研究”,把科研重点放在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现代革命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上来,回到历史现场,重读红色经典,将有系列成果出版;文学研究所还积极参与院级“青年汉学家研修班”“中韩人文交流论坛”“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等活动,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我院与荷兰教科部签署的双方科学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确立双方开展联合科学专题研究项目(JSTP),并于2009年开始实施。2011年,文学研究所首次承办以英语为会议语言的国际学术会议“中荷文化交流:文学、美学与历史”论坛(Forum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Literature,Aesthetics and History);2012年,参与组织策划“美学与艺术:传统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主办、文学研究所承办“文学与文化: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等等,都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我们还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佛教大学先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办“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代的中日文学、历史与思想”(2013)、“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学科诸项研究当代中日、东西交流的启发”(2017)等会议。2017年5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决定将2016年和2017年确定为中俄媒体交流年,在政治上互为信任,在文化上对话沟通。为此,文学研究所与鲁迅文化基金会共同举办中俄文学对话会,推荐两国名著,2018年还将继续举办中法文学对话会。

回顾过去十年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有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关注,譬如学术交流主体日益年轻化,彰显学术创新特色,保持与国际学术发展同步态势。这应当是最重要的变化。综合研究方兴未艾,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划分面临着巨大挑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老话也可以移用于现代学科建设方面。学界同仁普遍认识到,研究文学,必须走出文学;要想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必须站在世界文化格局下才能看得更清楚。所谓工夫在诗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我们编选了若干专集,收录双边乃至多边合作研究成果。而个人的来访、出访的研究成果,尚付阙如。这部论文集的编选,对此有所弥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文学研究所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文学研究所创办六十年,《文学遗产》《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年等系列纪念文丛,就由该社出版,责任编辑张倩郢为此付出大量心血。这部论文集的编辑工作,依然由张倩郢负责。论文集的编选、附录撰写等具体工作由程朝霞负责。我对于她们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谢意。

刘跃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