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周密部署 指挥若定

康熙传 作者:胡泽 编著


第四节 周密部署 指挥若定

清廷连续接到吴三桂举兵叛乱的奏章,举朝震动,甚至有些慌乱的迹象,以大学士索额图为代表的多数大臣,先前就不建议撤藩,现在吴匪作乱,而且声势浩大,他们现在就奏请诛杀一些主张撤藩的大臣,并以谢罪罢兵的方式谋求同吴三桂和解。康熙听到这样的请求,在朝堂上雷霆震怒,说撤藩是自己的主张,君无戏言,怎么能朝令夕改,现在吴匪叛乱,朝廷应该齐心协力平定叛乱,怎能嫁祸于主张撤藩的人,干脆把朕也诛杀算了。

吴三桂突然叛乱,还是在许多朝臣的意料之外,让人深感猝不及防,不过二十刚出头的康熙镇定自若,表现得还算冷静,他立刻派八旗劲旅前往荆州阻截吴军渡江,并把荆州作为征剿吴军的大本营和前沿阵地。在康熙看来,荆州是长江南北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他派重兵强将前往荆州,其中还特意任命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大将军,其他八旗将领为部将,协助镇守荆州。为了安定湖北乃至整个北方的人心,康熙还调遣前锋统领一名,兼程前往,还派兵从荆州向常德进军。

随后,康熙又调集各路大军,防守各个要地,并抽调大军分别向吴三桂所部进攻。其中广西临近贵州,是吴三桂联系其他二藩的重要地带,进可攻退可守,现广西将领为孙延龄。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就任命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以线国安为都统,谕令他们领兵固守广西,以免三藩势力会合。

四川南靠云南,北接陕西,是西部战略重地,而且吴军想要向外发展,四川是吴三桂的一个必战之地,所以康熙命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军星夜驰赴四川,还再三叮嘱:“凡从云南进入四川的险要之地,都要坚守,我大军不日就将进剿云南。只要大军集结完毕,贼军必然分兵攻城略地,到时候就趁机与提督商议进讨。”此外,康熙又命都统赫业为安西将军,率兵同瓦尔喀等由汉中入蜀。

对于江南一带的关隘,康熙也十分重视,他认为江南沿海滨江,非常紧要,江西水陆都与楚、闽接壤,尤其应该固守。当江西、江南总督阿席熙疏请调集重兵应付楚地告警时,康熙只让他整顿兵马,在扼要之处侦探严防,而且还令江宁将军额楚、镇海将军王之鼎各遣副都统一员并领兵一千,由水陆两路速抵安庆防守,之后又遣将军尼雅翰率领精兵六百迅速抵达安庆,统领诸军,作为江西一地的后备军。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的整体战略部署,在北方、东北乃至东边将吴三桂占领的云、贵从三个方向牢牢围住,死死地将其扼制在西南一隅,既防备其向外发展,又能隔绝吴三桂与其他二藩打成一片,而且还能保证东南一带的财政税收。如此周密的战略部署,就在吴三桂刚刚叛乱时,就能制定出来,看来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皇帝还真是有些韬略在胸中。

整体战略部署已经布局好,但为了稳中求胜,他又在兖州(今山东西南部)、太原屯驻重兵,作为后备机动力量,随时应援各方。当时议论战事部署时,康熙还向诸王大臣解释说:“兖州地近江南、江西、湖广,太原地近陕西、四川,均属东西要道,可发兵驻防,秣马以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随时可以调遣应付。如果楚地告急,则调安庆兵赴楚,河南兵移至安庆,又调兵屯河南;如果蜀地告急,则调西安兵援蜀,而太原兵填充西安,再另外调兵移驻太原;如果闽地告急,则可调江宁、江西兵赴闽地,调兖州兵赴江宁,又调兵填充兖州。”总的来说,就是以北京为作战指挥中枢,调集各地的兵马如波浪一般层层推进、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这样既不鞭长莫及,又无劳师远征之苦。随着战场形势的急剧变化,康熙又随机应变,在河南府增设屯兵据点,以为策应。

为了保证各地军事情报能够迅速无误地送达京城,以便随时掌握各个战场的形势,也利于提出准确的作战策略和计划以及更好地指挥战争,康熙还特意令兵部于驿站之外,设置笔帖式、骁骑校尉各一位,以迅速邮递最新的战事进展情报。驿递每天昼行千里,每日邮递军报三四百份,使得上下军情畅达,事无延迟。

在军事部署上,康熙表现出来的睿智老到让众臣大为敬服,但在政治上,康熙也不落后,他始终把吴三桂和叛军中的死硬派当作头号敌人,对于一般的追随者、被迫胁从者还有一些受牵连的无辜者,康熙都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当时形势的变化制定不同的对策,予以比较宽厚的对待,以争取团结动摇者,分化瓦解吴军,以达到最大限度孤立吴三桂、加速消灭叛军的目的。在获悉吴三桂叛乱后,康熙立刻下令停止裁撤耿、尚二藩,召回派往广州、福州履行撤藩的钦差大臣。

对于吴三桂反叛势力有牵连的官吏和百姓,康熙一再发布谕令文告,反复强调绝对不会株连无辜。但吴三桂先前的旧属以及一些与吴三桂关系较近的各省文武官员大多心怀畏惧和疑惑,生怕在这动乱之际,被绳之以法。为此,康熙命吏部、兵部通行晓谕,明确宣布:“吴三桂叛逆之事与尔等并无干涉,虽有父子兄弟在云南,亦概不株连治罪,从今以后,各自都应安分守职,无须怀疑。”

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做好周密的部署后,康熙又向云、贵文武官员、士兵百姓发布通告,也算是一道讨吴谕旨。其中的核心内容表明朝廷对吴三桂的叛乱毫不姑息,而且还说顺治、康熙两朝对吴三桂的隆礼厚恩已是无以复加,而如今吴三桂忘恩负义,竟然反叛朝廷,本来是吴三桂自请撤藩,朝廷考虑他年事已高,便批准并给予优待,谁知这人天生反骨,说话不算数,还起歹心背恩反叛,重起战火,生灵涂炭,实在是人神共愤,愿天下凡有识之士、有忠良之心之人能够人人奋起反吴,得而诛之。在谕旨中还明确宣布,有能够擒斩吴三桂人头的封爵,有能够缚绑吴三桂的论功行赏并从优叙录。

对于吴三桂在京的儿子吴应熊及其随从,康熙本来是宽大为怀,但议政王大臣等几次三番奏请对于吴应熊诸人应该一并拿问,康熙这才下令将他们暂行拘禁起来。随着吴三桂叛军气势越来越盛,议政王大臣又提出吴应熊是逆贼子孙,理应当诛,以彰示国法。康熙仍是不忍心对吴应熊加诛,因为他娶的可是建宁公主——皇太极的十四女,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姑,也就是说吴应熊还是康熙的亲姑丈。建宁公主同康熙年龄相仿,二人从小关系亲密,所以康熙不能同吴应熊决绝,还有他也希望吴应熊能牵制住吴三桂。可是后来的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就连吴应熊在京师的势力也蠢蠢欲动,京城内外大火四起,都是吴党在扩张声势,准备谋反。

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兵部尚书王熙向康熙密奏,称:“大兵已抵荆南,元凶旦夕授首,逆子吴应熊,凭借权势,党羽众多,而且还在京城作乱,与吴三桂遥为呼应,请迅速将其正法,传首湖南、四川,以塞逆贼之胆,以绝群奸之望,以激励三军之心。”议政王大臣也纷纷表示吴三桂怙恶不悛,其子孙应枭首示众,实在不应再姑息养奸。康熙这才考虑到乱臣贼子、咎由自取,便下令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以绞刑。当吴应熊父子伏诛的消息传到吴三桂那里时,吴三桂正在进食,闻讯大惊,他真没想到康熙居然会这样,一时间惊慌失措,旧病复发,如同死人一般。

康熙帝

可是,醒来后的吴三桂更为彪悍,继续咬牙切齿地含痛挥师进兵湖南长沙。湖南巡抚卢震弃城而逃,后来被康熙下令吏部、兵部将其捉拿,处以死刑。湖南省会被攻克,吴军气势汹汹,对此,康熙迅速应变,认为常德是水陆要冲之地,令护军统领硕岱率军移驻常德扼守,同时考虑到武昌为长江南岸重镇,便令都统朱满率兵防御,并在武昌、汉阳一带的沿江要塞之处,多筑墩台,设立江汛战船,配备火炮,严防死守,不许吴军跨到长江以北。此外,又令朱满调兵向长沙开拔。

但康熙所令将领行动迟缓,还未立足休整,吴三桂就趁势亲至常德、澧州(今湖南澧县)督战。吴军总兵杨宝应进犯常德,其父杨遇明为内应,策动知府翁应兆叛变。当时清军提督桑峨援兵已到,但被知府翁应兆拒之城外,桑峨也只好带兵退到澧州,吴军轻而易举拿下常德,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进犯澧州,当地守城官兵举城投降。吴军势大,提督桑峨和总兵周邦彦只好率孤军再从澧州退兵到荆州。

随后,吴军将领张国柱攻陷衡州(今湖南衡阳),然后又进军长沙,会同吴应麒分别率水陆两军进攻湘北坐镇岳州(今湖南岳阳),该城守将李国栋又私自与吴军暗通款曲,吴军遂进据岳州。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吴三桂就率大军占领湖南各大重镇,将湖南全境迅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吴军前锋也直抵湖北境内长江南岸的松滋,沿江与清军大本营荆州隔江而望。吴三桂仗着势大,四处煽风点火以引起更多人举兵响应。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洪、吴之茂等据四川起兵叛附吴三桂,孙延龄也起兵举事于广西,耿精忠在福建也竖起反清大旗,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也相继反叛。

可能相继起兵将领大多是看吴三桂进兵神猛,先前还有一些观望态度,见清军在南部如此不堪一击,便群起而响应。形势岌岌可危,江北也是风声鹤唳,甚至不少清朝宗室成员纷纷奏请康熙移驻关外,再见机行事。但吴军进据松滋后,一连屯驻三个多月,驻足不前。吴三桂的谋士刘玄初都着急了,几次写信让吴三桂渡江,与江北的清军展开决战,可都被吴三桂置之不理。

原来,吴三桂长期以来的愿望只是蓄意割据云贵,让子子孙孙都能如明朝沐氏那样雄霸一方,现在已经控制云贵和湖南全境,兵势已经达到长江南岸,而且四方响应,他想凭借自己的兵威同清廷分庭抗礼,并企图以停止进兵为和谈条件,以实现划江而治的目的,而且吴三桂经常顾虑满洲骑兵的厉害,这些都是他不继续向北进军的主要原因。

吴三桂为了与清廷达成议和目的,一方面派兵继续前进抵达长江南岸,一方面将扣留的钦差大臣折尔肯、傅达礼放回,并让他们携带自己的信件回武昌,再上报朝廷。吴三桂的信件还没有送到北京时,康熙就对勒尔锦说:“吴三桂反复无常,狡猾多端,恐怕其中有诈,但如果吴三桂乞降,诸位守将也当严防,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后来看到吴三桂的信件,才知他是要划江而治,康熙就对吴三桂彻底失望,便下定决心要将吴三桂叛军歼灭。

据说吴三桂不继续挥师北上还有一个原因:在吴军行至澧州时,正遇到电闪雷鸣的天气,一声霹雳,闪电击中吴三桂乘坐的车辆,而且车夫的衣帽都被烧焦,吴三桂以为这是天意,便禁止人们谈论此事,但自己心中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吴三桂又听闻衡山有座岳神庙,庙中藏着一只铜钱大小的小白龟,当地人们奉之为神灵,还经常按时敬祀它,向它占卜吉凶也很灵验。吴三桂便亲自到岳神庙去问龟占卜,他把全国山川地形图放在神座前,又把小白龟放在上面,然后默默祝祷,之后又全神贯注地看小白龟的走向,只见它在湖南一带爬来爬去,最后又绕到云南停止了,先后占卜三次都是如此,吴三桂便深信自己割据云贵、划江而治实乃天意。于是,吴三桂放弃了挥师北上与清军一较高下的机会。

然而,远在北京城的康熙,毫不畏惧叛军势大,仍然沉着冷静地积极部署兵力,准备向岳州、长沙发起更为强大的攻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