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我有迷魂招不得

莎乐美的七重纱(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 作者:徐小斌 著


第一篇 我有迷魂招不得

大美青瓷

央视《鉴宝》栏目收视率一路飙升,已成为我的每周必看节目。忽一日,一件青瓷花瓶由专家标出天价,足足吓了我一跳。后又听说青瓷的国际交易创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纪录,由此方知青瓷之贵。

青瓷是瓷器的最早形态,美丽的青瓷釉色晶莹丰润,冷时“如冰似雪”,暖时“温润如玉”,据说,优秀的青瓷作品,不但有翡翠之秀色,碧玉之润泽,紫口铁足和釉面开片,还有古朴优美、凝重大方的造型。用复杂的工序烧造出的瓷器釉色青碧,釉层厚润,可与翠玉媲美,人们常用“千峰翠色”来形容青瓷釉色之美。千百年来,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与丝绸并重,成为中国古文化的象征。

一直以来的说法是: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此次到上虞,才知去年5月,考古人员由出土的89件原始青瓷器推断,中国青瓷烧制的成熟期应当是在西周中晚期。

——这个新发现令我惊喜。自写过《德龄公主》之后,我一直进入历史无法自拔,越写越古,目前正在写一部战国时期如姬夫人窃符救赵背景的电视剧。恰好热衷于自西周以来中国古文化的研究。参观上虞的青瓷展览,亲眼看到青瓷的铁胎厚釉,釉面开满的层叠斜裂的梅花冰片般的纹路,真是鬼斧神工之妙,于是突发奇想,回来后便将小说中如姬夫人的花瓶酒樽一律改为了青瓷质地。

青瓷所以取得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声誉,从人文角度去剖析,完全出自于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古代中国向来以玉比德,孔子曾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而道家的艺术思想似比儒家更具积极意义。庄子说“天地有大美”,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崇尚自然天趣,反对雕琢细作,认为“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造神入理,回得天意”,于是青瓷那种类似天然美玉的精光内蕴、浑然天成的神韵便成为了国人所追求的美之象征。

青瓷把大自然优雅的青绿色揉入晶莹的釉层里,如同大自然的灵魂融入到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中,它是为数众多的中国陶瓷中灿烂而独特的一支。据说青瓷与青铜器在造型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原始社会陶器业很发达的商周时代,青铜业得到发展。开始,青铜器造型多来源于陶器,而原始青瓷在商周、春秋时代是属于萌芽和确立之时,它的造型又借鉴于青铜造型。既继承了商周铜器的传统,又不一味拟古。在同一种风格的造型上,由于时代的不同,运用同样的材质和不同的处理手法而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说明一种文化的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遵循着继承和发展的道路前进的,而每一时代都会赋予它特殊的意义。譬如东晋以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流行,饮茶之风大盛,到了唐代饮茶习俗更是风靡全国,从而刺激了茶具的生产。其中越窑青瓷茶具青秘翠美,精致绝伦,“青如天,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与茶色捩翠融青共为一体,被茶圣陆羽誉为类冰似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古人们身着绸衣,在柔和的烛光中手持青瓷美器,按照严格的礼仪,对坐饮茶,那该是何等真切的礼仪之邦的写照,有如此盛美的传统文化,又岂能坐视由于文化传承的断裂而造成的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粗糙与欲望化的盛行?!不要蔑视传统文化吧!窃符救赵、毛遂自荐、吹箫吴市、赵氏孤儿等等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正是由于这些故事中充满了人性的、理想的光辉,相比较而言,当代很多人的堕落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失传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以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有财富,绝不能随意丢弃。纵观当今世界,文化的冲突、邪教的泛滥、自然的破坏、人性的恶化等等,均为社会安定和发展之阻力。然而,要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华文化具有西方文明无法取代的作用。谁都知道,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日本的高速发展,都吸收了中华文化思想的智慧。当前西方一些有识之士都在尽力研究中华文化,和一百年前的西学东渐相反,形成了“东学西渐”的趋势。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仍有极高的价值,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世纪,也是从过去“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复兴中华文化绝不是对西方文明的对抗,而是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创新出人类新文化,为人类开启新的文明。

不是么?当我们的青瓷首次传至法国,立即使法国人为之倾倒,那种神秘美丽的青色,在法语中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只有杜尔夫所著《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牧羊人雪拉同在演出时所穿的舞台服装的颜色略与之相似,于是“雪拉同”便成为了青瓷的代名词。据说,今天英文中的青瓷(Celadon)即由此演变而来。

回京之后续写我的战国小说,想起上虞的青瓷,当晚做了个奇特的梦,梦见在一尊青瓷饕餮龙凤纹雕塑的背景前,一个身着红衣的舞姬飘逸飞动,错彩镂金,玉绿翠碧。两旁站立着司箫、箜篌、阮、笙的白衣乐女。一只巨大的编钟,被舞者长长的水袖拂出叮叮咚咚的清泉之声,满目翻飞,纵横捭阖,旋转如风,变化无常,高低起伏,回旋律动,急风骤雨般不可遏制——那位舞者,正是我小说中为了抗秦大计勇敢地窃符救赵的如姬夫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