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陛云释词“义”和“趣”

北宋词境浅说 作者:俞陛云 著


俞陛云释词“义”和“趣”

马东瑶

俞陛云(1868—1950),浙江德清人,字阶青,别号斐盦、乐静、乐静居士,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娱堪老人,室名乐静堂、绚华室,近代知名学者、诗人,是清末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是俞陛云编撰的著名唐宋词选本,曾以《唐词选释》 《五代词选释》 《南唐二主词辑述》 与 《宋词选释》为题陆续发表;这次前三种以《唐五代词境浅说》为名,第四种拆分为 《北宋词境浅说》 与《南宋词境浅说》,分别收入“大家小书”。这个选释,或者两种词境浅说,共收唐词二十三家,六十首;五代词二十五家,一百八十三首;宋词七十二家,六百六十六首。合计词人一百二十家,词九百零九首,非常丰富。

本书有着鲜明的选编特色,按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序》中所说,在于“申其义而畅其趣”。以下将就其“义”和“趣”略作申述。

俞陛云认同张惠言“寄托”说,在唐和五代词选释的两篇序中,都强调了词人“以曼辞俳体寓其忠笃悱恻之思”的特色;于具体的词作阐释中,也每每知人论世,着意申发作者翠帘红袖的书写背后的家国之思、怨悱之旨和黍离之叹。如唐代选温庭筠词最多,共十三首,又以《菩萨蛮》四首为首,在词后释读中,俞陛云指出:“张皋文云‘此感士不遇也’,词中‘青琐金堂,故国吴宫,略露寓意’,其言妆饰之华妍,乃‘《离骚》初服之意’。”不同于将温庭筠词多归于“应歌之作”的现代阐释,俞陛云将温词纳入了诗歌史的香草美人引类譬喻系统。俞氏又选张志和《渔歌子》词五首,释之曰:“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在五代词中,则选冯延巳词五十首、李煜词二十七首、韦庄词十六首,同样以君国之思阐发之。如评冯延巳:“南唐末造,冯蒿目时艰,姑以愁罗恨绮之词,寓忧盛危明之意耳……旨隐而词微,其忧危之念,借词以发之。”选李煜词虽不及冯延巳多,但据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李煜现存词共三十三首、附录二十首,则俞本二十七首的选目已过半数。多选李煜词,同样是因其以词抒写遭逢亡国的哀思绮恨。

在两宋词中,与现代阐释的最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不同,俞陛云选词最多的是周邦彦六十五首、张炎六十首、吴文英五十四首、贺铸四十二首,另有王沂孙、周密、史达祖等选词都在三十首以上,与苏、辛不相上下。这些词人中,除了周邦彦是俞陛云在艺术上最为看重的格律派之祖(书中引夏孙桐语将之视为“与史迁之文、杜陵之诗同为古今绝作,无与抗手者”的“词中之圣”),其他多为南宋中后期乃至易代之际的作家,俞氏每每叹息于词中的君国之思、黍离之感,其中或许有着他历经清朝覆灭、民国变乱、日人侵华等种种遭际的切身体会吧。如俞氏选遗民词人张炎的词共六十首,为南宋之冠。张炎推赏姜夔词的“清空”“骚雅”,自身词作亦多有此特色。俞陛云也提到:“玉田与姜白石齐名,世有姜张之目。”然而姜夔存词八十余首,俞氏只选了二十二首,张炎存词一百五十首,俞氏选词六十首,显然更重玉田。且他在词后释读中称张炎“佳句尚多,附录于后”,又选录了张炎十六首词中的句子,对张炎可谓格外偏爱。其缘由,除了艺术上的“雅丽”,恐与张炎词的君国之思、黍离之感有莫大关系。

至于“趣”,则是艺术表现上的佳妙之处。俞氏虽重视词中“寄托”,却并不拘泥于此,指出:“亦有返虚入浑,以无寄托为高者。”综观俞氏的词序与选释,既能在具体作品的品评中分析章法、句法和词境,将不同词家的个性风貌简语道出,又体现出对词史发展的总体把握。如俞氏论唐词,“群奉瓣香于两宋,而唐贤实为之基始”;论五代词则曰:“承六朝乐府之余响,为秦、黄、欧、晏之传薪,其文丽以则,其气高而浑,卓然风人之正轨也”;“嗣响唐贤,悉可被之乐章,重在音节谐美,不在雕饰字句。而能手作之,声文并茂。”指出两宋词是词史上最繁盛的时期,而其奠基则在唐代,再往上追溯,则是六朝乐府,从而将词史归于大诗歌史,体现出对词的“尊体”态度。另一方面,俞氏则颇有“崇古”之意,他虽欣赏南宋格律词的精深华美,却又往往赞叹唐五代词的“格高气盛”“调高意远”,称其音节谐美,浑然天成,将之树为词的高标。

俞氏在具体作品的探讨中,亦往往贯穿其词史观,注意词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笔下的发展流变。如评李珣《南乡子》八首:“咏南荒风景,唐人诗中以柳子厚为多。……荔子轻红,桄榔深碧,猩啼暮雨,象渡瘴溪,更萦以艳情,为词家特开新采。”指出李珣词题材内容上的新变。俞氏还常在与诗的比较中凸显其词体意识。如评吴文英《满江红·淀山湖》曰:“‘疏钟’二句极有疏隽之味,是词句,非七律中句,且系宋人佳咏,非唐人风格。”其中不仅涉及词与诗的文体差别,更涉及宋诗与唐诗的风格差别,读者若细细体味,必有所得。俞氏又引《弇州山人词评》称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二句为“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同样论及词中七言与律诗七言的差异。至于评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类“稼轩集中多雄慨之词,纵横之笔,此调乃闲放自适,如听雄笳急鼓之余,忽闻渔唱在水烟深处,为之意远”,则是以诗意之语写艺术之“趣”,不难看出《二十四诗品》的诗学遗韵。

本书编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书中难免存在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文献舛误。如书中所选李璟《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实为苏轼作,《帝台春》(芳草碧色)实为宋李甲作;李煜《长相思》(一重山)实为宋邓肃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实为冯延巳作。读者当明辨之。

至于俞氏不选李清照、少选柳永,乃其词学观之体现,自是不可苛求。

2016年1月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