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序 惟有思想更久远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 作者:[美] 珍妮特·洛尔(Janet Lowe) 著


推荐序 惟有思想更久远

著名投资专家 但斌

2007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股东大会。在入口处买了一本厚厚的朋友托带的《穷查理年鉴》一书,据说这部借用富兰克林的同名著作为题目,讲述另一个查理——查理·芒格投资智慧的书,是投资者最值得一读的投资类书籍。等候股东大会开始的时候,先请芒格给帮朋友带的书上签了个名,在这方面,巴菲特非常讲原则,芒格就随和了很多,“需要(‘礼仪老师’ )对他多加培训” (巴菲特玩笑语),凡是签名和照相的要求他都一一满足。

很遗憾,当代最成功、最有资格、最有能力教导投资者的沃伦·巴菲特先生不写书,这令世人在某种程度上担忧其思想和智慧能否流传。在彼得·林奇《学会投资致富》中有一段文字讲述美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伊莱亚斯:“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当时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了。现在,他的豪宅已经属于国家公园,并对外开放,供人参观。但距离他的豪宅几百尺之遥,就是纳撒尼尔·霍桑所写小说《七个尖角的阁楼》的故事发生地。霍桑声名远扬,而伊莱亚斯却默默无闻,这种强烈的对比足以说明,在人类生活中,在教育领域,文学与金融孰轻孰重……”

好在与巴菲特的成功密不可分,“能和巴菲特分享价值观和目标”(本书作者语),被美国《财富》杂志誉为“巴菲特化身”的芒格,也许感染于曾是编辑、作家、立法者、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官、独立战争英雄,同时还是美国创始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推动社会文明的贡献,更喜欢通过“复杂的概念和细致的分析” (本书作者语),教给人们如何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道德准则和商业哲学,或可略微弥补这一缺憾。

在帕萨迪纳与朋友交流时,有朋友评价:单就思想而言,百年之后查理·芒格也许会比沃伦·巴菲特的影响力更大(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芒格这位造诣深厚的投资大师,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也像一位教育家。巴菲特曾谦虚地表示:“正是因为芒格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有价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在2007年5月9日威斯科金融公司股东会上,当有人问及“为什么沃伦·巴菲特和他所创造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如此非同寻常的成功”时,你可以从芒格的答疑中感受到他的诚实与高贵:

……这的确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结果……汇集于同一方向的多种因素导致沃伦的成功,这种(通过将专注、好奇心、坚定不移和自我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一个多学科知识聚合体而产生的一种临界状态)极致出色的效应并不是来自其他任何方面……第一个因素是智力。沃伦是非常聪明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不可能在盲棋比赛中击败所有的对手。所以,沃伦超越了通常意义的智力范畴。从他十岁时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保持至今,从而形成今天的良好效果。通向成功是相当困难的,直到你能够在你所强烈感兴趣的领域迈出第一步。沃伦没有觉得有任何其他领域能替代他对投资的兴趣,并且在他非常年轻时就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善于学习的机器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沃伦是这个地球上最好的学习机器之一……伯克希尔至今的成功经营主要是源于他一个人的头脑主导。当然,其他人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伯克希尔的成功极大地反映出一个伟大的头脑所能做出的贡献……

把伯克希尔至今的成功经营归于“一个人的头脑主导”,抛开芒格的谦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非凡的胸怀和气度。这让人联想起《查理·芒格传》中提及的一件小事:当古瑞恩急需一笔钱,自己认为退出K&W股权只值20万美元时,芒格说:“你那份值30万美元。”这就是人性的闪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来自书中描述的查理·芒格成长史的细节:如何平衡生活与投资,如何从离世的伟人身上学习,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如何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如何理解投资的游戏,如何当大牌在手时下重注,如何对待社会责任和对人类文明事业的奉献……

进一步思考,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伯克希尔为什么会如此非同寻常。挫败感和恐惧心,是我们投资生涯和人生旅途中一定会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怎么才能渡过难关?相比巴菲特一帆风顺的生活和财富积累过程,芒格更为艰难、“有些阶段甚至可以说是悲剧”的个人生活,或许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书中所载芒格在1973—1974年投资不利时所经历的一段“非常不愉快的日子”,告诉我们有哪些人或事曾改变过他的想法,又有哪些是他一直坚持、不曾改变过的,而这些也可以变成我们的财富。正如芒格所言:“你永远都不应该在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悲剧时,因为自己失去信念而让一个悲剧演变成两个甚至三个悲剧。”“如果一个人能牢记‘生命中充满兴衰变迁’这个道理,一生只进行正确的思考,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最终应该发展得很好。”

2007年5月9日晚,我与一位20年前相识、与芒格过从甚密、也是后来将比亚迪介绍给芒格的朋友畅谈,他说:“芒格非常正直、高贵,有类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和情怀,有机会的话应该将老人的思想在中国传播……”我知道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始终认同和坚守“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这种精神追求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和挑战。尽管过去的30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成功的时期,但坚持传统信念抑或接受商业规则一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在中国社会也难以找到将二者很好融合的先例。然而,在巴菲特和芒格两位智者的身上,我们恰恰可以发现这样一种近似完美的融合——通过学习获取智慧,完全依靠自身修养实现商业成功,坚守理想和信念,遵循道德准则,理性、诚实、乐观,对社会充满终极关怀……从这个角度看,了解芒格的生平以及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投资者乃至所有搜寻自我定位的国人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历程,它促使我们探索一个新兴的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的成功方式,并寻求中国文化灵魂的复兴的答案。

2007年威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问答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得到你所希望的?”芒格回答说:“判断出什么是你不想要的并回避掉它,那你就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沃伦具有和我同样的本能。我们还未遇到人生中失望的那一部分,愤怒的人会毁坏许多的人生希望,而陷入这种境况却是很容易的。问这样的问题:‘你怎样能以最好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 ’答案是:付出应有的努力并实现你所希望!除此外还会是其他方法吗?”

我想,单单一个股东大会问答环节的问题已足够我们学习与思考很久了,更不用说尽叙芒格生平的传记。“生命中有许多事远比钱更重要”(芒格语),付出应有的努力阅读它,也许我们能实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