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读

诗文评品 作者:陈引驰,韩可胜


导读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而有关文学的反省、品鉴、批评的文字同样可以推溯到很久以前。虽然,人们论定的“文学的自觉”的时代在汉魏之际,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诗经》、《论语》、《庄子》、《毛诗序》等周、秦、两汉的古典中包含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文字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并驾齐驱,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着向前发展的。

最初的文学批评,原不是那么纯粹、专门的,只是只言片语,如所谓“诗言志”、所谓“兴观群怨”;或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如“得鱼忘筌”,一个奇巧的寓言,如“轮扁斫轮”。从它们里边引申衍发的精义,奠定了中国艺术思想的基石,终焉蔚为大国。人们渐渐开始谈到文人,谈到具有文学质素的典籍。司马迁从自身的经验体察古往今来文士发愤创作的心理动机和情感需要(《史记·太史公自序》);围绕着《诗经》、《楚辞》产生了系统的诗学思想(《诗大序》及汉人有关屈原作品的争议)。文学的自觉在文体意识的轨道上引人注目地展示(《典论·论文》、《文赋》、《文章流别论》);文学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情感(《兰亭集序》)、声律(《宋书·谢灵运传论》),在文学中也都有体现。终于出现“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和“思深而意远”的《诗品》:前此的文学原理(《文心雕龙》之推究文“道”、包揽文体、贯通创作“神思”直至品鉴“知音”)和历史(《诗品》之梳理诗史脉络渊源、评定诗人高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总结。此后的每一次文学思潮的风云消长,每一种文学体式的成熟繁荣,如影之于形,或在前,或在后,在前是鼓吹预告,在后是概括定型,都可以看到文学品评的文字成果。如《修竹篇序》、如《童心说》、如黄庭坚之论诗“点铁成金”、如金圣叹之评点章回小说,都是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而不仅仅是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地位而已。从最有限的意义上来说,历史上谈文论艺的篇什,至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更深地理解文学史发展的曲折、文学作品为人传赏的奥秘。

况且,这些文字远不仅是干涩的理论而已。中外文学批评中的许多精品原就是艺术的瑰宝。西方文评中有所谓诗人——批评家的传统,在中国古代也自有这样的圣手在:曹植、沈约、陈子昂、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李梦阳、汤显祖、袁宏道、王士祯等等,都堪称一时文坛的翘楚,领引风气的人物。他们的手笔多有着长久的魅力,如《兰亭集序》、《送孟东野序》甚至选入了《古文观止》,为万千学子熟读成诵。就文学论评的形式而言,它们中的不少名作更是一时文学体裁的运用:陆机的《文赋》就其“翰藻”之佳妙,入选《昭明文选》而无愧;刘勰文字传世殊少,但《文心雕龙》全书以骈文写就,足显其能文之才华。至于杜甫《戏为六绝句》肇其端始,后来如苏轼、元好问、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赵翼等等操笔题咏,论诗诗在文学史上成为势力不小的一股潮流,比较西方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法国布瓦罗《诗的艺术》、英国蒲柏《批评论》的诗体论文学的传统,真可说是中西辉映。

本书选录先秦至近代论诗谈文的篇章,所取都是在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的作品,兼顾其学术意义和美学成绩,力图呈现出中国古代诗文评的传统从涓涓细流到近代新文学诞生前夜的大致流程和风貌。这方面的宝贵遗产俯拾皆是,本书限于主客观原因,真正是挂一漏万。比如诗话、词话类作品珠玉满眼,但这里无法穷其枝叶,只能割爱了。书中金元明清部分由韩可胜负责撰写,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及近代林纾以下部分并全稿通读,由我负责。疏漏之处,必不能免,祈读者指教。

陈引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