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毒
在美国生活稍久一些的人都知道,美国很善用“亚洲”来命名不好的事。比如亚洲病毒、亚洲肺炎,还有亚洲天牛、亚洲蟑螂、亚洲绒脚蟹,反正不利的、需剿灭的,往往冠以“亚洲”字样。最近这股风有卷土重来之势。
比如有消息说,奥巴马政府拟投资180亿美元,在密西西比河上兴建水坝,以阻止所谓亚洲鲤鱼(AsianCarp)向五大湖蔓延,因为这种鱼类繁殖力太强,食量极大,可吃掉水中其他生物,破坏生态平衡。报道说,密西西比河的亚洲鲤鱼于上世纪60年代末自中国进口,目的是清除因富氧而疯长的水草。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中国“文革”正酣,跟美国鲜有来往,真来自中国吗?再说中国是鲤鱼原生地,中国鲤鱼(ChinaCarp)是正式生物名词,来自中国为何不叫中国鲤鱼,却创造出亚洲鲤鱼这种毫不专业的名称呢?联想到亚洲病毒、亚洲蟑螂,亚洲鲤鱼莫非在追求成龙配套,是某种宣传策略的一部分?
如果所谓亚洲鲤鱼真的来美已达半个世纪之久,按鲤鱼两年成熟算,落地生根30代有余。孔子到今天是百代,往回倒30代是元朝,元朝的蒙古人早成中国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分不清。30代后的亚洲鲤鱼早与当地物种同化了,不分彼此。如果吃掉水中其他生物,密西西比河早油尽灯枯了,连它们自己都饿死了,还等到今天?
可,祸不单行。
就在亚洲鲤鱼尘埃未定之际,咣,今天《纽约时报》又有报道说:中国城鱼类可能造成皮肤感染!说调查表明,中国城鱼市上的鱼类可造成皮肤感染。感染由细菌或真菌引发,不会在人际间传播。症状包括皮肤发红,肿胀起包,手、胳膊和腿疼痛等。
该消息奇妙之处在于,它创造出一个新词:中国城鱼(ChinatownFish)。该词与亚洲鲤鱼遥相呼应,颇有异曲同工的作用。根据语言学定义,名称带有唯一性,其作用是对物体实行标签化,以区别于其他物体。美国媒体把中国城卖的鱼画上标签,好像这些鱼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真是这样吗?
事实是,中国城鱼店的货源与老美鱼店货源基本相同,他们没有独特的供货商,更不会卖来源于东方的鱼类。在纽约,鱼类供应涉及检疫免疫,需要特殊许可证,而且该行业传统上是意大利移民的老本行,至今没有太大改变,不是什么人想干就能干的。所以事实是,老美吃什么鱼,老中也吃什么鱼,如果中国城的鱼类可能引起皮肤感染,老美鱼店的鱼同样可能如此,因为来源一样。既然如此,根源本该追究供货商,为何把责任推到亚裔经营的零售店,还编出“中国城鱼”这种似是而非的新名词呢?
近些年,亚洲、中国,这些词越来越多出现在美国的政治词典中。亚洲东扩、战略中心向亚洲转移、亚洲火药桶、中国势力、远东再平衡,等等等等。此刻媒体再次拿亚裔说事儿,编出所谓亚洲鲤鱼、中国城鱼等新鲜词,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美国对东方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纠结,已是不争的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