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响起,都会好起来的
故事或许要从我的母亲说起。每个人都有母亲,从她那里承袭血脉,承袭一些我们成长所需要的东西。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所以一直过着称得上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父母的关系也一直保持着强烈的疏离感。但也许是独立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的困苦,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到底有多不容易。
每个人都是如此,正如电影《奇迹男孩》所演的那样。
尽管和家人关系疏离,但仍然割舍不掉某些来自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母亲是个文艺女青年。独立又倔强,多才多艺,做过主持人,会唱歌跳舞,还会很多乐器。只是后来做了护士,她便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文艺事业。做护士后不久,与我父亲结婚,生下了我。她的文艺,也只有在单位的年终晚会或者庆典之类的舞台上,才能得以体现,让她能够拥有片刻的光环。她主持、跳舞、表演,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她才会觉得自己还像少女时一样,没有生活在焦灼中。
我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是我母亲二十岁时用过的,有些年头了,弦已断,木头也已经开裂,不过仍然可以从吉他共鸣箱里发出嘶哑的声音,那是我少年时听过的最美妙的声音。后来我买来新琴弦换上,吉他下端的弦桥也坏了,我拿螺丝刀强行把它拧在上面。
或许是从母亲那里遗传了音乐天赋吧,童年时,只要有琴声响起,就好像一切都会好起来。后来我看电影《寻梦环游记》,当男孩得到一把好吉他,去寻找音乐,去寻找自己,去寻找归处时,我觉得他挺幸运的,那便是我童年所向往的生活。
两岁那年父母离异,没人管我。那时我还住在姥姥家,也得到了最初的音乐启蒙。
每次听到蒋大为老师唱的《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我就会跟着唱。姥姥说:“你小子唱得还不错,也不跑调。”印象中姥姥是合唱团的领唱,声音非常清澈好听。姥姥说:“你的声音还挺好听,我教你唱歌吧。”
自那时起,姥姥开始教我唱歌,唱一些儿歌、军旅歌,姥姥把她合唱团的曲目全都教给了我。每次听到喜欢的歌,哼唱起来,就好像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那些大人的世界,那些争吵,那些烦恼,便和自己完全没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