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交友亲益远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第十六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表面老实而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胸无实学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感悟一点】
人的一生不可无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我们看到许多人由于朋友的帮助克服了困难,或事业上取得了成就。也看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交友应该“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样的朋友可以使你长善救失,开拓心胸,德业学问日进于高明。反之,如果交上坏朋友,不但不能长进,反而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朋友的熏陶濡染,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它有时比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更有影响。
什么样的朋友靠得住
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已成为交好朋友的准则,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能说出并劝止你的错误,即所谓“诤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是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另外在朋友中,对自己有害处的三种定要戒之。第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人,有特别的毛病。第二“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错;你要犯法,他虽然感觉不对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这类人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第三“友便佞”。这种人更坏,可以说是专门逢迎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
东晋大将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王应:“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不怎么样,而你却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王含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两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
当初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已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他们最终没能来,王彬深深引为憾事。
蔺相如曾是赵国宦官缪贤的一名舍人,缪贤曾因犯法获罪。打算逃往燕国躲避。相如问他:“您为什么选择燕国呢?”缪贤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曾私下里握着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结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会接纳我的。”相如劝阻说:“我看未必啊。赵国比燕国强大,您当时又是赵王的红人,所以燕王才愿意和您结交。如今您在赵国获罪,逃往燕国是为了躲避处罚。燕国惧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他甚至会把您抓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向赵王负荆请罪,也许有幸获免。”缪贤觉得有理,就照相如所说的办,向赵王请罪,果然得到了赵王的赦免。
缪贤以为燕王是真的想和自己交朋友,他显然没有考虑自己背后的一些隐性因素,比如自己当时的地位、对燕王的有用性,等等。可是现在他成了赵国的罪人,地位已经变了,交朋友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他贸然到燕国去,当然很危险了。蔺相如看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
再看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大夫中行文子流亡在外,经过一个县城。随从说:“此县有一个啬夫,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文子说:“我曾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他这样迎合我的爱好,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我恐怕他也会出卖我以求得别人的好感。”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辆车马,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国君。这几个故事颇能给我们启示。什么样的朋友才能靠得住。也许人心隔肚皮,难以臆测,但如果能尽量依照孔子的这种亲益远损的原则去结交朋友,也许能够最大程度得到真正的朋友,而远离奸诈小人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