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子见梁惠王

中国历代古文选读 作者:孙广才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其在位时魏迁都大梁,故称梁〕王曰:“叟!〔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一定是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事情吧〕

孟子对曰:〔孟子回答说〕“王何必曰利?〔大王何必谈利呢〕亦有仁义而已矣。〔只要有仁义就行了〕王曰‘何以利吾国’,〔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士庶,士人和老百姓。身,本身〕上下交征利,〔上上下下互相争利。征,夺取〕而国危矣。〔那国家就危险了〕万乘之国,〔拥有一万辆兵车的诸侯国家〕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万乘之国,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千取百焉,〔千乘之国,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为不多矣。〔不能算少了〕苟为后义而先利,〔如果重利轻义,把利放前面、义放后面〕不夺不餍。〔那大夫不争夺国君的财产是永远不会满足的。餍(yàn),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从没有讲仁的人遗弃其父母的〕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也没有讲义的人怠慢其君王的〕王亦曰仁义而已矣,〔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曰利?”〔何必谈利〕

作品 作者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年少时家贫,由寡母抚养成人。拜子思(孔子嫡孙)为师,潜心攻读孔子的著作。曾周游列国,不被诸侯所用,后退居讲学。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提倡“性善论”,主张存心养性,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

《孟子》一书由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等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是儒家重要理论著作。自汉代始,《孟子》一书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北宋以后,更成为士大夫们必读的“经典”。《孟子》的文章巧于论辩,善用比喻,富于鼓动性,恣肆雄健,极富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书文共七篇(各分上、下卷),每篇有若干章,无题目。人们通常撮取每章开头的几个字作题目(书中各篇的篇目就是这样的)。本文为《孟子》第一篇的第一章。

品读

孟子生活在争夺、兼并不止的战国时代,无论君王还是百姓,人们的社会活动都落脚在现实功利的考量上。孟子逆潮流而动,极力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为重建时代价值观奔走呼号,难能可贵。的确,一味重利弃义的社会是令人担忧的,肯定不会有多么美好。

妙语警言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